乡镇历史沿革 魏桥镇 魏桥镇-乡镇简介,魏桥镇-历史沿革

魏桥镇位于邹平县西北部,小清河两岸,距县城26千米。面积140.19平方千米,人口8.2万人。辖82个行政村,89个自然村。镇政府驻魏桥村。小清河通航。邹平县棉花生产基地。古迹有秦博士伏生墓。先后被授予省级中心镇、国家级重点镇、中国百强名镇、山东十大名镇等荣誉称号。

魏桥镇_魏桥镇 -乡镇简介

魏桥镇魏桥镇位于邹平县西北部,小清河两岸,距县城26千米。面积140.19平方千米,人口8.2万人。辖82个行政村,89个自然村。镇政府驻魏桥村。小清河通航。邹平县棉花生产基地。古迹有秦博士伏生墓。先后被授予省级中心镇、国家级重点镇、中国百强名镇、山东十大名镇等荣誉称号。

魏桥镇_魏桥镇 -历史沿革


山东省邹平县魏桥镇

原属齐东县,1958年建魏桥公社,1961年改魏桥区,1968年复设公社,1984年改镇。1997年,面积94.3平方千米,人口4.3万,辖魏桥、部家、疯李、弭家、宋辛、西刘、冢子、赵瓦、张平、范家、孟寺、东宋、朱家、大田、小田、东刘、堂子、郭辛、梁桥、南辛、西码头、东码头、小坡、周家庄、文家、大坡、吴西、吴东、唐庄、印家、临河、五龙堂、孙家、朱官、菅家、曹家、田李靳、麻张、刘王庄、辛刘前、老王、小苏家42个行政村。2001年,撤销里八田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魏桥镇。

魏桥镇_魏桥镇 -辖区代码

2006年代码:371626102~200田李勒村 ~201老王庄村 ~202印家村 ~203大坡村 ~204疯李村 ~205部家村 ~206范家村 ~207菅家村 ~208刘王庄村 ~209宋家村 ~210赵瓦村 ~211东码头村 ~212朱家村 ~213南辛村 ~214孟寺村 ~215宋辛村 ~216张平村 ~217堂子村 ~218西刘村 ~219东刘村 ~220郭辛村 ~221麻张村 ~222弭家村 ~223大田村 ~224临河村 ~225西码头村 ~226冢子村 ~227五龙堂村 ~228梁桥村 ~229吴东村 ~230小坡村 ~231康庄村 ~232朱官村 ~233孙家村 ~234周家村 ~235吴西村 ~236辛刘前村 ~237曹家村 ~238文家村 ~239苏家村 ~240小田村 ~241官牛村 ~242丁家庄村 ~243孔家村 ~244豆腐赵村 ~245吴庄村 ~246北于家村 ~247仇家村 ~248魏家村 ~249夏庄村 ~250楼子张村 ~251崖镇村 ~252张家村 ~253郭吕村 ~254北韩村 ~255位桥村 ~256吴家村 ~257苏庄村 ~258辛梁镇村 ~259洛庄村 ~260北杨村 ~261南郑村 ~262薛官村 ~263里八田村 ~264孙官村 ~265刘井村 ~266郝家村 ~267南杨村 ~268河沟崖村 ~269张家寨村 ~270大碾村 ~271王家寨村 ~272程河铺村 ~273刘聚桥村 ~274粉张村 ~275西马庄村 ~276西左村 ~277郑家村 ~278来牛村 ~279甜水村 ~280三官村 ~281崔八村

魏桥镇_魏桥镇 -经济状况


魏桥镇

2006年,镇域工业总产值230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6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0元。魏桥镇先后被授予省级中心镇、省级文明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重点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镇、中国经济强镇、中国百强名镇、山东十大名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魏桥镇_魏桥镇 -规模

全球最大的纺织企业―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就是从这里崛起。魏桥镇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魏桥精神,力争十一五”末,镇域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其中镇民营经济产值200亿元。按现行财政体制,财政总收入突破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60家,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三产比例达7:63:30;建成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镇域人口25万人,其中驻地人口20万人,城市化率达70%。镇域综合经济实力跨入全国前百强、全省前十强,努力建成“富强、优美、文明、和谐”的新魏桥。


魏桥镇

魏桥镇_魏桥镇 -经济建设


山东省邹平县魏桥镇

2008年,镇域工业总产值实现281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民营经济实现产值120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财政总收入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483万元,城镇建成区面积达24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53%。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镇、中国经济强镇、中国百强名镇、山东十大名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


山东省邹平县魏桥镇

魏桥镇工业经济发展始终坚持环境兴镇、工业强镇战略,以百万工程为总抓手,重点利用好镇域内的电、气、水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全国重点镇的政策优势,强力推进经济建设工业化进程,已形成了油棉加工、纺织印染、热电铝业、纸业化工、冶金机械五大产业。全球最大的纺织企业――魏桥创业集团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所属有棉花加工、纺织、印染、热电、电解铝等产业,其棉业公司年加工能力达12万吨;三个纺织生产区拥有160万纱锭的生产规模;两个印染公司年生产加工能力1.1亿码,特宽幅印染公司二期工程投产后;可再增加8400万码的生产能力;三个热电厂年发电量达78.5万千瓦;电解铝厂年生产能力25万吨。整个创业集团2006年在该镇的年产值达到150亿元。镇域民营企业已达108家,规模以上企业24家,2006年民营经济实现产值79亿元。金桥纸业、天地缘纸业、清源纺织助剂、新成化工、振龙金属和远清金属制品等重点企业成为全镇民营经济的主力军,并逐步发挥出龙头带动作用。


山东省邹平县魏桥镇

魏桥镇将2007年确定为全镇“民营经济管理年”,旨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企业管理,以服务为重点,以园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使全镇民营经济在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年内魏桥创业集团投资50亿元的南部工业区建成投产,民营经济实现产值100亿元,引进外资15亿元,百万工程45个,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建成全市最大的铝材深加工、合成化工生产和纸制品生产加工三大基地。

魏桥镇_魏桥镇 -社会事业

魏桥镇科教文卫工作努力做到思路新、资金投入大、成效显着,从而促进了全镇科教文卫工作的长足发展。不断加大教育建设的投资力度,1996年与魏桥创业集团联合按照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高标准建设机关幼儿园,并顺利通过验收;2004年,按照省级规范化标准投资8500万元高标准建设实验学校,从而促进了全镇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并促使全镇形成了高中1处,初中1处,小学4处、幼儿园11处的教育教学新格局。并先后被省教学研究室评为“奥林匹克竞赛优胜单位”、荣获省级“科普工作先进镇”、市级“素质教育工作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魏桥镇卫生工作以实施初级卫生保健为中心,逐步完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各项卫生事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逐年加大医疗卫生、参合补贴和文化事业投入。投资1000万元、建成面积7000余平方米的中心医院综合病房楼,全镇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累计补偿参合农民医疗费用204.15万元,受益农民34587人次,参合率达92.9%,有效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医院:邹平县中心医院驻魏桥镇,始建于1950年,初为齐东县卫生院,后经几次更名,2003年改为现名。是一所县级综合医院。占地面积39950平米,建筑面积58400平米,拥有职工39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80余人。设有内、外、儿、妇等32个科室,年门诊量达2万人次,医院坚持科技兴院,实现了微机管理,各科均实现了电讯服务。通过与齐鲁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等知名医院的业务合作,大大提高了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和发展速度。曾荣获国家卫生部“爱婴医院”、滨州市“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村卫生室:魏桥82个行政村均建有卫生室,都达到了甲级卫生室标准。2004年全部实行了合作医疗。

社会卫生工作:全镇妇幼、计划免疫工作连年受县级表彰。巩固了“无鼠害乡镇”荣誉,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显着成绩,计划免疫工作通过达标验收。

魏桥镇_魏桥镇 -民情风俗

魏桥镇曾是老齐东县城驻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以踩高跷、扭秧歌、划旱船为主的民间传统艺术,在全镇20余个村庄都已形成特色。每年冬春和重大节日,广大农民不需政府部署、组织,就自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内容健康、绚丽多姿,群众对文化活动热情很高,都积极踊跃参加。魏桥镇把文化推向了市场,通过招商、招标等多种形式建设影剧院、体育广场、游乐园、文化广场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许多群众也积极从事文化事业的开发,形成了镇驻地50余家图书音像专卖店、10余处书报停、3处滑冰场和2处健身房。2004年,魏桥镇总投资5800万元建设了实验学校一处,还将依托该校规划建设镇图书馆、博物(展览)馆等高档次文化设施,为人们创造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魏桥镇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活跃,82个行政村都建有自己的文化活动室、篮球场、象棋队和文艺宣传队。村村建起了文化广场、各种体育器械。镇上以文化站为依托成立了体育协会、书法协会、京剧协会等各种协会组织。镇上每年都举办体育运动会,进行各项体育竞赛,1996年以来,年年被评为县级体育先进镇。

魏桥镇_魏桥镇 -新农村建设

魏桥镇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2006年确定魏桥、郭辛、楼子张等18个村为全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引导其逐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稳妥做好全镇第三轮新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镇财政出资55万元为群众参合;争取国家资金1000万元对马庄、崖镇责任区21个村10000亩涝洼地进行综合开发;扶持魏桥村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20套建筑面积404平方米的二层别墅楼和52户平均160平方米的公寓楼,已于2006年11月入住;2007年二期工程计划投资1600万元再建设5幢公寓楼,共150户,届时魏桥村将实现整体搬迁;力争2015年全镇82个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4年,按照省级规范化标准投资8500万元高标准建设实验学校,从而促进了全镇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并促使全镇形成了高中1处,初中1处,小学4处、幼儿园11处的教育教学新格局。并先后被省教学研究室评为“奥林匹克竞赛优胜单位”、荣获省级“科普工作先进镇”、市级“素质教育工作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魏桥镇在魏桥创业集团的强力支撑和二三产业迅猛发展的带动下,经济总量实现了跨越式膨胀,城镇定位实现了由邹平县二级中心城镇―省级中心镇―全国重点镇―邹平县域发展副中心的转变。特别是魏桥镇水、电、路、医、学、讯等基础设施完备。驻地距离黄河10公里,南水北调山东段从镇驻地穿过,水资源极其丰富;全镇拥有热电厂三座,年发电量75万千瓦;邹魏路、莱台路等干线公路穿越全境,由镇驻地30分钟可抵济南国际机场,二个半小时可达青岛海运码头;镇驻地建有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幼儿园、县级中心医院、各大银行分行、通讯邮政公司、公园、绿地广场、影剧院、体育广场等,城区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

根据建设中小城镇,科学准确的定位和适度超前的规划原则。魏桥镇立足于建设邹平县域发展副中心的定位,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依托魏桥创业集团的工业基础优势,突出发展油棉加工、纺织印染、热电铝业、纸业加工、冶金机械五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力争到2010年建成驻地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布局科学、功能齐全的现代化中小城市。

魏桥镇_魏桥镇 -人物

伏生

乡镇历史沿革 魏桥镇 魏桥镇-乡镇简介,魏桥镇-历史沿革

伏生,战国末年齐国人(籍今邹平县魏桥镇冢子村),字子贱。伏生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为儒学博士。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严禁私家收藏经书。伏生对秦始皇毁灭文化的政策极为愤慨,深恐珍贵典籍从此失传,冒着生命危险,将《尚书》百篇藏于家中夹壁墙内,然后背井离乡,四处流浪。刘邦灭秦建汉后,伏生回到故乡,找出所藏《尚书》,已经霉蚀虫蛀,只剩29篇。他仔细抄录整理后,召齐地子弟,前来就学。时汉文帝致力复兴儒学,闻伏生讲授《尚书》,即传旨召见。时伏生已90高龄,双目失明。汉文帝派太常使掌故晁错,亲来伏生故里学习《尚书》。晁错将《尚书》抄录回京都,使此书得以流传后世。伏生去世后,诏立汉征君伏生墓,位于今魏桥镇冢子村西。伏生墓基宽19米,长30米,高6米,墓旁有亭堂书院,唐槐古松,十分壮观,墓西有大片梧桐树林。1950年以前,墓地一直有人守护。每年农历四月十五,名门望族及文人学士多来祭奠。“文革”兴起后,墓地遭到毁坏,今只剩下土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70103/169672.html

更多阅读

青阳镇 青阳镇-历史沿革,青阳镇-行政区划

青阳镇位于山东邹平县,位于鲁北平原和鲁中山区叠交地带、南枕泰沂山区、北濒九曲黄河,东挨邹平县城、西邻省府济南,距济南国际机场35公里,青岛港260公里,周村火车站20公里。版图面积54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镇政府驻韩家村。

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小冀镇 小冀镇-简介,小冀镇-历史沿革

新乡县小冀镇位于新乡市西南16公里处,地处豫北平原,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新荷铁路交汇的三角地带,镇区青年路、青龙路直通107国道,距郑州机场6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全镇总面积28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常驻人口4.5万人,建成区面积7平方

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高刘镇 高刘镇-高刘简介,高刘镇-历史沿革

高刘镇(也称高刘社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经济开发区西北,东接庐阳区三十岗乡、南连蜀山区小庙镇、东北和北部分别与长丰县和寿县接壤,西与肥西县高店乡隔河相望。是安徽省扩权强镇试点镇、安徽省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乡镇、合肥市小城镇建设

声明:《乡镇历史沿革 魏桥镇 魏桥镇-乡镇简介,魏桥镇-历史沿革》为网友积极向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