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布里埃拉 《加布里埃拉》 《加布里埃拉》-内容简介,《加布里埃拉》-作者

《加布里埃拉》为若热?亚马多的代表作,它既是一部全景式的民俗小说,也是一个欲望与爱情的故事,它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结构布局和幽默语言,都有值得称道之处。《加布里埃拉》首先是对当时巴西经济与社会变革的生动反映。这种反映是建立在亚马多对巴西社会的深刻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的。作品从巴西的殖民地时期一直谈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悲剧,这些“悲剧的根源就是大庄园所有制,就是封建剥削,就是国家还极端落后”,而这,正是《加布里埃拉》开始的地方。

加布里埃拉 《加布里埃拉》 《加布里埃拉》-内容简介,《加布里埃拉》-作者

《加布里埃拉》《加布里埃拉》为若热?亚马多的代表作,它既是一部全景式的民俗小说,也是一个欲望与爱情的故事,它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结构布局和幽默语言,都有值得称道之处。《加布里埃拉》首先是对当时巴西经济与社会变革的生动反映。这种反映是建立在亚马多对巴西社会的深刻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的。作品从巴西的殖民地时期一直谈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悲剧,这些“悲剧的根源就是大庄园所有制,就是封建剥削,就是国家还极端落后”,而这,正是《加布里埃拉》开始的地方。

加布里埃拉_《加布里埃拉》 -内容简介


《加布里埃拉》1925年,巴西东北部可可产区伊列乌斯市。漫长的雨季刚刚结束,故事就开始在这久雨初晴的一天。连接伊列乌斯市与伊塔布纳市的第一条标志新势力崛起的公交车线路通车成功,公交公司决定宴请包括两个市长在内的头面人物表示庆祝,决定让酒店老板纳西布承办。纳西布的厨娘恰在这时候辞职,告老还乡。可可出口商蒙迪尼奥从首都回到这里,决定参加市长竞选。庄园主热苏伊诺开枪打死了妻子西妮济娅娜和与她通奸的牙科大夫奥斯蒙多。四处奔波急于雇到一名新厨娘的纳西布在“奴隶市场”上巧遇刚刚到达该市满身污垢的布加里埃拉。时隔一天,由以蒙迪尼奥为首的进步势力主办的报纸《伊列乌斯日报》发表醒目文章,猛烈抨击拉米罗,热烈赞扬蒙迪尼奥,新旧两派之间的斗争正式公开。

公交公司的宴会在几近烟火的气氛中进行。靠武装械斗夺取大片土地的保守势力拉米罗上校不甘心拱手相让这边自己靠流血打下的江山,垂死挣扎。由拉米罗一手培植后倒向蒙迪尼奥的伊塔布纳市市长遭到枪击差点送命。纳西布与加布里埃拉的婚姻开始又结束。竞选工作激烈进行,双方机会不断,拉米罗却溘然长逝。进步势力的胜利最终定局在热苏伊诺上校枪杀与人通奸的妻子与情夫被判刑入狱,这在伊列乌斯市的历史上还是破天荒的头一次。

加布里埃拉_《加布里埃拉》 -作者简介


若热?亚马多巴西著名作家若热?亚马多因心肌梗塞在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市的一家医院逝世,终年88岁。若热?亚马多1912年8月10日生于巴伊亚州的伊塔布纳市,1931年发表处女作《狂欢节之国》,1933年因发表以可可种植园农民的苦难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可可》一举成名。1936年起由于参加进步政治运动多次被捕入狱,后流亡国外,1952年回国后专事写作,1961年当选为巴西文学院院士,5年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若热?亚马多在近70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30多部长篇和短篇小说,以及诗歌、散文。其作品被译成49种文字,在55个国家出版。其中他在1958年写的长篇小说《加布里埃拉、康乃馨和桂皮》最为著名,被译成30种文字。他在其作品中反映了巴西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创造了500多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不少人物在巴西家喻户晓。他的作品给巴西电影和电视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至今仍不断有根据他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搬上荧屏,很受观众欢迎。

加布里埃拉_《加布里埃拉》 -作品主题


《加布里埃拉》《加布里埃拉》的故事发生在盛产可可的巴西小城伊列乌斯,全书的主线是保守派和改革派在1925年的政治斗争史,前者的代表为在上世纪初靠杀人越货起家的庄园主拉米罗上校,后者的代表为年轻的政治野心家蒙迪尼奥。双方分属不同势力,却同属有产者阶层,恰如叶圣陶在《稻草人》中所言,“凡是富翁,集合为一大队,大家称为同伴。”拉米罗和蒙迪尼奥,好比一棵可可树上的病叶与新叶,他们的斗争终究是内部矛盾,只是前者已不能为嗜血的资本根须输送养料,要遭到淘汰,这就是拉米罗上校死后被双方公认为“伊列乌斯的一位伟人”的原因,也是这场斗争能够促使人们渐渐抛弃某些传统陋习的原因。

《加布里埃拉》的辅线是纳西布和加布里埃拉之间的爱情故事。纳西布是个唯利是图的酒店老板,他的最大梦想是挤进阔人队伍。加布里埃拉是纳西布的厨娘,她的身上充满矛盾。她深爱纳西布,同时又喜欢其他“漂亮的小伙子”,宁愿为所有伊列乌斯人带来愉悦。她美丽善良,不慕权贵,却不愿与淳朴的农民克莱门特白头偕老。尽管有些巴西评价家把这位“味似丁香”的姑娘比作“巴西人民的化身”,由于文化差异,更让我们欣赏的恐怕还是戴望舒笔下的那个“结着愁怨的姑娘”。有趣的是,《加布里埃拉》当年出版之后,很多伊列乌斯人都把若热?亚马多视为不受欢迎者,认为他在这本书中冒犯了该城的女性,因为他们忽略了这一点:加布里埃拉等人仅仅是小说中的人物。

除了政治争斗和离奇的爱情故事,若热?亚马多还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巴西民俗:声势浩大的求雨游行、雷伊斯姐妹的圣诞节马棚、阿尔明达的招魂会、工人在采摘可可果时吟唱的情歌、圣塞巴蒂安教堂前面的露天集市、除夕之夜的化装游行……当我们读到这些细节,就如同展开了一幅带有异域情调的《清明上河图》。正是由于这个缘故,萨特才会把《加布里埃拉》称为“民俗小说的最好范例”。

加布里埃拉_《加布里埃拉》 -人物形象

西妮娅济娜是当地社会上一个颇有代表性的人物,她肤色黝黑,略微有些发胖,十分热衷于教堂的庆典活动。

奥斯蒙多则是个举止洒脱、颇有诗人气质的小伙子,几个月前才来到伊列乌斯市。那天春光明媚,晴空万里,在这场震惊全城的悲剧发生之前,早就扬言辞职不干的老厨娘菲洛梅娜,终于一大早就离开了阿拉伯人纳西布的厨房,搭乘八点钟的火车,到阿瓜普雷塔去了。她的儿子就住在那里,而且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若奥?富尔仁西奥学识渊博,他开的模范文具店是伊列乌斯一切有识之士的聚会中心。然而,热苏伊诺?门东萨上校却是个看重名声、做事又极果断的人,不喜欢读书,也不研究什么美学,他无法忍受自己的妻子与人私通,根本没有考虑过那一天是否适宜杀人。那天下午刚过两点,他突然出现在城里(人们还以为他仍在乡下的庄园里),以准确的枪法,只用两发子弹,就把漂亮的西妮娅济娜及其奸夫奥斯蒙多打死了。顷刻之间,全城轰动。城里发生的其他事情,诸如早晨科斯特拉公司的轮船在港湾口搁浅、连接伊列乌斯和伊塔布纳两市的公共汽车开始运行、进步俱乐部刚刚举行过的盛大舞会,乃至蒙迪尼奥?法尔康提出的要疏浚港湾口这样振奋人心的问题,统统都被人们置之脑后。

加布里埃拉_《加布里埃拉》 -作品评价


《加布里埃拉》《加布里埃拉》的成功之处在于情节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在于人物刻画的深刻细腻、各具特色。《加布里埃拉》线索众多,采用的是以各个人物的行动为线索的写作方法,但是“群龙有首”,最重要的两条脉络还是新旧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纳西布与加布里埃拉之间的爱情,明线是新旧势力之间的争斗,纳西布与加布里埃拉之间的爱情则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贯穿全文,将零碎化为整体。

纳西布是酒店老板,酒店是个龙蛇混杂的地方,各种各样、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在这个地方粉墨登场,演绎自己、别人、社会。选纳西布这条线可以有效的将这些人物、事情组织起来,而不会留下虚构痕迹,给人以真实感。过人之处,值得学习。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一登场,或独角、或合演,大到新旧势力的领军人物拉米罗上校与蒙迪尼奥,小到社会最底层靠卖报干点杂活为生的黑人小孩图伊斯卡无不得到尽情表演的机会,将伊列乌斯市的历史与现状、社会风貌与当下的社会习俗极为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比如对热苏伊诺上校枪杀自己妻子西妮济娅娜与情夫牙医奥斯蒙多这一案件的讨论。可以了解到在过去的野蛮原始习俗中,作为一个丈夫回馈对自己妻子的不忠,夺回作为男人的尊严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就是鲜血,这是大家都认同的,而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大家都非常的赞许热苏伊诺上校的做法,而对死去的人则是漠视,还有牵扯到情欲的无尽的联想。西妮济娅娜死去的时候身上只穿着一双黑色丝袜,于是每一个男人心中都给“黑色丝袜”腾出了空间……所以最后作为新势力的胜利的标志性事件:热苏伊诺上校被判刑,变成了“破天荒的头一次”。矛盾错综复杂,情节扣人心弦,能够使读者产生一种一口气读到底的欲望,这就是《加布里埃拉》的艺术魅力。

《加里布埃拉》新旧力量的搏杀正是围绕生产方式的变更进行的,而它的发展也必然会上升到政治,上升到政治权力的角逐。亚马多虽然是一位共产党员,但他声称从不去谈什么理论,更反对在作品中进行说教,但他对伊列乌斯市这场政治较量的叙述却客观地诠释了巴西特定历史时期由经济而政治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进程。亚马多对巴西多民族组成的这样一个“混合体”也有真实的描述,对各民族在巴西历史进程中的贡献更有公允的评价,他因此还揭示出巴西的民族包容性。在《加布里埃拉》中,他通过作品中的阿拉伯人纳西布来说明“巴西民族形成的一个侧面:一个人从外国来到巴西,加入到巴西社会生活之中,并成为一个巴西人,而巴西对这样的人并没有任何偏见。我不知道世界上是否还有哪一个国家,外国人在那里可以比在巴西还能更加少遭偏见之苦”。小说中纳西布更以其生动鲜活的形象自由地空梭其间,加上其他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群,整个伊列乌斯市可谓五光十色,众声喧哗。

《加布里埃拉》首先是部爱情小说。”每个接触了这部长篇的读者都不会忘记加布里埃拉,这个一开始出现的蓬头垢面的姑娘竟然变得那样妖艳无比,天真,活泼,对每个人都充满了献身般的爱心,她烹出的菜肴不但让纳西布酒店的客人们流连忘返,也让每一个读者口舌生津,而她对纳西布的爱更是一波三折,充满了戏剧性。亚马多对这一形象的塑造充满自信与骄傲:“这部作品的成功主要应该归功于加布里埃拉本人,她几乎已经成为巴西人民的一个象征:天真无邪,不懂得利害关系,不受任何世俗之见的束缚。”他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这样说道:“正是加布里埃拉这样一位女性,一个和人民一样手无寸铁的女性,改变或是至少帮助改变了社会的常规和准则。”

社会的常规和准则,在小说并不仅仅是政治、道德、法律,更多的是它们的延伸与演化,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是风俗的变迁。许多评论家将《加布里埃拉》称为巴西的民族风情小说并不为过,这也是作家的自觉追求。书中对宗教仪式、民间节日的描写可以称得上用墨如泼,十分奢侈。盛大的场面,严谨的仪式,生动的细节,气氛的渲染,使得描写极富现场感与立体感。说到这里,不得不对作品的风格作一些说明。

从对亚马多的简略介绍中,可能会认为他是一个立场鲜明的严肃文学作家,而从对《加布里埃拉》的介绍中我们也会得出这是一部主题深刻、思想性强,具有“意识到的历史内容”的现实主义作品。但惟有真正阅读过之后,你才会惊叹于亚马多叙述故事的热情,他会在一开始那么耐得住性子,将人物一一登场,他会不惧繁复,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的冲突,在主线之外,穿插一个又一个故事,同时又成竹在胸地使它们构成有机的整体。而这一切又是以幽默的语调来叙述的。除了塑造出了加布里埃拉这一形象外,幽默的运用可能是亚马多认为最为得意的地方,他说:“如果说这部小说有什么新的东西,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幽默感,并且在其后的作品中一直保持下来,成为我的创作最基本的特色之一。”凭此,《加布里埃拉》成为亚马多创作的标志与分水岭。亚马多对此得来并不容易,“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才能产生幽默感。就我而言,只是当我快满40岁的在我的作品中才开始出现了幽默感,它被当作一种武器,一种最有效的武器,用时候,也就是说,当我的生命已经走过一半旅程的时候,来揭露社会现实和保卫人民的利益。”

幽默是一种力量与自信。连同其他,构成了亚马多现实主义的丰富与完美,读完《加布里埃拉》,中国作家仍应对拉美文学保持兴趣与关注,只有认真而持续的研读才能真正了解它,也才能真正收到他山之石的功效。

加布里埃拉_《加布里埃拉》 -相关词条

《当代英雄》《前夜》《十字军骑士》《农民》《罗兰之歌》

加布里埃拉_《加布里埃拉》 -参考资料

1、http://www.godele.com/90398.5.722521/
2、http://www.china-pub.com/977563
3、http://www.artsbj.com/Html/magazine/sp/7172277034342.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70103/169728.html

更多阅读

《艾诺迪亚4》攻略:职业技能加点-狂战士

在《艾诺迪亚4》中,主角卢森(被许多粉丝爱称为Loser)也已经成长为一位翩翩青年。同时游戏的画质比起以前也有很大提高,十足是一款值得期待的RPG大作。《艾诺迪亚4》攻略:职业技能加点-狂战士——狂战士必加技能《艾诺迪亚4》攻略:职业技

声明:《加布里埃拉 《加布里埃拉》 《加布里埃拉》-内容简介,《加布里埃拉》-作者》为网友爱污及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