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记录纸 心电图 心电图-心电图,心电图-心电图记录方法

心电图指的是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 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心电图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


心电_心电图 -心电图


心电图

心脏电活动按力学原理可归结为一系列的瞬间心电综合向量。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作空间环形运动的轨迹构成立体心电向量环。应用阴极射线示波器在屏幕上具体看到的额面、横面和侧面心电图向量环,则是立体向量环在相应平面上的投影。心电图上所记录的电位变化是一系列瞬间心电综合向量在不同导联轴上的反映,也就是平面向量环在有关导联轴上的再投影。投影所得电位的大小决定于瞬间心电综合向量本身的大小及其与导联轴的夹角关系。投影的方向和导联轴方向一致时得正电位,相反时为负电位。用一定速度移行的记录纸对这些投影加以连续描记,得到的就是心电图的波形。心电图波形在基线(等电位线)上下的升降,同向量环运行的方向有关。和导联轴方向一致时,在心电图上投影得上升支,相反时得下降支。向量环上零点的投影即心电图上的等电位线,该线的延长线将向量环分成两个部分,它们分别投影为正波和负波。因此,心电图与心向量图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心电图的长处是可以从不同平面的不同角度,利用比较简单的波形、线段对复杂的立体心电向量环,就其投影加以定量和进行时程上的分析。而心电向量图学理论上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心电图学的内容并使之更易理解。 心电图已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发展,为顺应人类的遗传学、优生学发展趋势,心电图已能将胎儿心脏活动时产生地生物电流描绘成图谱,记录胎儿瞬间变化,通过观察胎儿心电图,可动态监测围产期胎儿发育情况和在宫内生长情况对及早诊断,及时治疗胎儿疾患,提高围产儿质量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社会价值。心电图机轻松方便, 可随身携带上门服务,心电图阅读分析可通过远程操作,大大方便了远在各个角落的心脏疾患病人,只要拥有心电图远程系统联络方式,养病在家的心脏病人随时可以得到心电图工作者及时准确的指导,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 随着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 心电图的作用越见显著,心电图还可以及时的帮助中年人或幼小患儿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

心肌细胞

根据动作电位的形态和电生理特点,心肌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任何两点间电位都相等,没有电位差,当心肌细胞甲侧受到刺激开始除极时,膜外带负电荷邻接的未除极部分仍带正电荷,前者称为电穴,后者称为电源,合称电偶。电穴与电源间形成电位差,产生电流,电流不断地由电源流向电穴,随后电源部分也开始除极而变成它前方尚未除极部分的电穴;这个程序如此扩展,直至整个细胞及心脏完全除极。除极过程可看成一组电偶沿着细胞膜不断向前移动,其电源(+)在前,电穴(-)在后,除极完毕后,整个细胞呈极化状态逆转,膜内带正电荷,膜外带负电荷,继之复极化。复极过程首先从除极的部分开始,先复极部分膜外获得阳离子,这使该处的电位高于前面尚未复极的部分,于是形成一组电穴在前,电源在后的电偶,这组电偶不断前进,直至整个心肌细胞复极完毕。

心电_心电图 -心电图记录方法


心电图描记方法在体表任何两处安放电极板,用导线接到心电图机的正负两极,即形成导联,可借以记录人体两处的心电电位差。常规用12个导联。标准导联又称双极导联,由W.爱因托芬于1905~1906年首创,在三个肢体上安置电极,并假设这三点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而心脏产生的综合电力是一个位于此等边三角形中心的电偶。单极肢导是威尔逊于1930~1940年代所创,即把三个肢体互相连通构成中心电端,在肢体通向中心电端间加一个5000Ω的电阻,中心电端电位接近于零,因此被看作无干电极,探查电极分别置各肢体形成单极肢导。但由于所描记波幅太小,故戈德伯格又将其改良成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即描记某一肢体的单极导联心电图时,将该肢体与中心电端的连接截断,这样其电压高出50%。威尔逊所创单极心前导联是将中心电端与电流计的阴极相连,探查电极置胸前各位置。

电图记录为印有间距1mm的纵横细线的小方格;其横向距离代表时间,一般记录纸速为每秒25mm,故每小格为0.04秒,纵向距离代表电压。常规投照标准电压1mV=10mm特殊需要时纸速可调至每秒50、100或200mm。电压1mV=20或5mm。 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由一系列波组成。典型的心电图包括下述各波。各波需要测量时间、电压以及观察形态和方向及各波之间的相互关系

导联


动物机体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将心电描记器的记录电极放在体表的任何两个非等电部位,都可记录出心电变化的图象,这种测量方法叫做双极导联,所测的电位变化是体表被测两点的电位变化的代数和,分析波形较为复杂。如果设法使两个测量电极之一,通常是和描记器负端相连的极,其电位始终保持零电位,就成为所谓的“无关电极”,而另一个测量电极则放在体表某一测量点,作为“探查电极”,这种测量方法叫做单极导联。由于无关电极经常保持零电位不变,故所测得的电位变化就只表示探查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因而对波形的解释较为单纯。目前在临床检查心电图时,单极和双极导联都在使用。常规使用的心电图导联方法有12种。

标准导联
属双极导联,只能描记两电极间的电位差。电极连接方法是:第一导联(简称Ⅰ),右臂(-),左臂(+);第二导联(简称Ⅱ),右臂(-),左足(+);第三导联(简称III),左臂(-),左足(+)。

加压单极肢导联
将探查电极放在标准导联的任一肢体上,而将其余二肢体上的引导电极分别与5000欧姆电阻串联在一起作为无关电极。这种导联记录出的心电图电压比单极肢体导联的电压增加50%左右,故名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根据探查电极放置的位置命名,如探查电极在右臂,即为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在左臂则为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aVL),在左腿则为加压单极左下肢导联(aVF)。

单极胸导联
将一个测量电极固定为零电位(中心电端法),把中心电端和心电描记器的负端相连,成为无关电极。另一个电极和描记器正端相连,作为探查电极,可放在胸壁的不同部位。分别构成6种单极胸导联,电极的位置是:V1导联:胸骨右缘第4肋间,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V2导联:胸骨左缘第4肋间,作用同V1。V3导联:V2与V4连线的中点,反映室间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电位变化。V4导联: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处,作用同V3。V5导联: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处,反映左心室的电位变化。V6导联:在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处,作用同V5。

除极
心房、心室肌在静止的间歇中,由于细胞内外离子(包括K+,Na+,Ca2+,cl-等)浓度差别很大,处于“极化状态”。但一旦受到自搏细胞传来的激动,这极化状态便暂时瓦解,在心电图上称为“除极”(有少数学者称为“去极”),由此产生心电活动。心房肌的除极在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心室肌的除极表现为QRS波群。当然在一次除极后,心肌又会恢复原来的极化状态,此过程称为“复极”。复极过程远较除极缓慢,电活动所产生的振幅也较低。心房的复极在P―R段上,一般很不明显(唯有在右心房扩大时,P―R段轻度压低)。心室肌复极则表现为心电图上的ST段及T波。

心电向量环
两侧心房,两侧心室的除极及心室的复极,这三项心电活动在胸腔内形成三个立体向量环。将平行的光线从正前方把这些立体向量环投影在额面上,便形成额面心电向量环。同样,将平行光线从正上方把这些立体向量环投影在横面上,便形成横面心电向量环。


心电_心电图 -意义及应用


心电图是反映心脏兴奋的电活动过程,它对心脏基本功能及其病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心电图可以分析与鉴别各种心律失常;也可以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和发展过程和心房、心室的功能结构情况。在指导心脏手术进行及指示必要的药物处理上有参考价值。然而,心电图并非检查心脏功能状态必不可少的指标。因为有时貌似正常的心电图不一定证明心功能正常;相反,心肌的损伤和功能的缺陷并不总能显示出心电图的任何变化。所以心电图的检查必须结合多种指标和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对心脏的功能结构做出正确的判断。

心电图在科学研究方面应用相当广泛。已在多种动物描记出它们的心电图,并对其生理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一些无脊椎动物如鲎、贻贝、章鱼、螯虾、海鞘等和脊椎动物如两栖、爬行、鸟及哺乳等纲动物,采用特殊电极及引导方法,都可描记其心电图。基本图形大致相似,在具体波形及电压高低,时程长短上有所不同。静脉窦发育良好的动物,其心电图的P波之前有与静脉窦兴奋相应的V波。鱼和两栖动物的心电图在T波之前常有B波,它反映动脉圆锥的兴奋。动物心电图还可以作为判明心搏起源性质的客观指标。神经源性心搏如鲎的心电图常有振荡性的快波和若干猝发性的锋形电位;而肌原性心搏如软体动物的心电图常由若干慢波组成。动物心电图对于研究心脏的比较生理和心脏药理学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在人体或动物身上安装心电发射器,可在远距离通过接收系统描记心电的变化。这可用于测试运动中的运动员及走动中的动物心脏功能的变化;测试高空飞行员、宇航员的心搏变化,以及研究人体对高山、高空、深海等环境的心脏活动变化。


心电图

心电_心电图 -心电图的分类及应用范围


分类:心电图可分为普通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心电图、His束电图、食管导联心电图、人工心脏起搏心电图等。应用最广泛的是普通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

普通心电图应用范围
1、对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它不仅能确定有无心肌梗塞,而且还可确定梗塞的病变期部位范围以及演变过程。

3、对房室肌大、心肌炎、心肌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包炎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4、能够帮助了解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和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作用。

5、心电图作为一种电信息的时间标志,常为心音图、超声心动图、阻抗血流图等心功能测定以及其他心脏电生理研究同步描纪,以利于确定时间。

6、心电监护已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用药观察、航天、体育等的心电监测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应用范围
动态心电图是长时间(24小时或以上)连续记录动态心脏活动的方法。它能充分反映受检查者在活动、睡眠状态下心脏出现的症状和变化。适用于检查一过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对心律失常能定性、定量诊断并能了解心脏储备能力。但其缺点是报告较迟,不能用于心脏急诊。

心电_心电图 -做心电图体检时应注意什么?

心电图是一种迅速、简便、安全、有效的无操作性检查方法,凡病人感到胸闷,心悸、心慌、头昏、眼花、心前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时都应做心电图检查。目前心电图已普遍地被医生们广泛应用。做心电图时病人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不要有恐惧感做心电图时医生要在病人的胸前、脚脖上、手腕上接上花花绿绿的电线,有些人非常害怕,生怕会触电,心电图机还未开,心里就"扑通"、"扑通"直跳。实际上这些电线只是把心脏的生物电"引出来",不会向人体输入什么东西,正像拍照只是把人体的形象如实地记录下那样,所以不要有恐惧感。

心电图记录纸 心电图 心电图-心电图,心电图-心电图记录方法

2、检查安静时进行因肌肉活动都会产生生物电,当啼哭、深呼吸、四肢乱动时,均会影响心电图的结果。所以应在小儿安静时进行。必要时可先给病儿吃些镇静药,以防止因其他肌肉活动而引起的干扰。

3、避免药物影响有些药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心电图的结果,例如洋地黄、奎尼西等。由于药物影响心肌的代谢,人而影响心电图的图形。所以,家长应向医生讲明病儿最近服过哪些药物,以免误诊。

4、结果仅作参考和其他检查方法一样,心电图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它仅是在体表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正如有望远镜跳望远处景色一样,不一定都能看得十分清楚。譬如,左、右心室增大时,由于相反方向的两股电流可以相互抵消,这时记录到的心电图反而可能是"正常"的。

心电_心电图 -做心电图诊断需要注意的几点


(1)心电图诊断:很多心电图从其他心电图的角度来看虽属异常,但未必有临床心脏器质性改变,此时可直接写出其心电图诊断,如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低电压、非特异性S?T、T改变等。以便临床医师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是否有病理意义。

(2)符合临床诊断:对一些综合性心电图改变能与临床诊断相符合者应加以说明。

(3)综合临床诊断:心电图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特别是有的心电图本身无特异性者需要结合临床资料。此外,药物与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损害也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加以判断。

(4)追踪观察心电图改变:例如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必须反复进行心电图检查方可确诊,有时参考过去的心电图依据其动态演变观察才较为准确。编辑本段心电

心电_心电图 -图仪发展史


一、传统心电图 (ECG) ―― 一维/ 直线。Einthoven ,心电图之父,西班牙犹太人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1903年)。

二、传统心向量图 (VCG) ―― 二维/ 平面。Frank(1956年)。

三、立体心电图(3D-ECG) ―― 三维/ 立体。由我国学者赵峰教授首先提出并研发出了世界第一台立体心电图仪(1989年)。

心电_心电图 -心电图各波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是由一系列的波组所构成,每个波组代表着每一个心动周期。一个波组包括P波、QRS波群、T波及U波。看心电图首先要了解每个波所代表的意义。

(1)P波:心脏的激动发源于窦房结,然后传导到达心房。P波由心房除极所产生,是每一波组中的第一波,它反映了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前半部分代表右房,后半部分代表左房。

(2)QRS波群: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波,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继Q波后的一个高尖的直立波称为R波,R波后向下的波称为S波。因其紧密相连,且反映了心室电激动过程,故统称为QRS波群。这个波群反映了左、右两心室的除极过程。

(3)T波:T波位于S-T段之后,是一个比较低而占时较长的波,它是心室复极所产生的。

(4)U波:U波位于T波之后,比较低小,其发生机理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导联R波不超过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S或Q+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80103/171958.html

更多阅读

教您一招热敏传真机卡纸解决的小巧门 热敏纸传真机

故障现象一:以夏普UX-178CN传真机,开机切不断记录纸,液晶显示器显示“Paper?Jam”(记录纸卡住)(记录纸传真机进纸工作原理都一样,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分析处理:向上扳动前面板开启键,打开前面板,切纸刀位于机器的前端部位,取下切纸刀防护罩

心电图怎么看,心电图讲解,心电图t波改变 心电图显示t波改变

要想知道心电图怎么看,首先要了解心电图的组成部分和每部分的意义。1、电图记录纸。 心电图是被记录在布满大小方格的纸上,所以想要知道心电图怎么看,首要的是知道这些格子代表的意义。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每一条细横线

心电图检查出现ST段改变该怎么办 心电图st段下移怎么办

心电图指的是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心电图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ST段改变有抬高,压低,倒置的情况。心电图检查出现ST段改变该怎么办——步骤/方法心电图

教你如何看懂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报告单数据

教你如何看懂心电图——简介?在医学考试中,心电图是一个常考到的一个重点,当然也是难点,这里我也给大家仔细的讲解如何看懂心电图:教你如何看懂心电图——方法/步骤教你如何看懂心电图 1、

动态心电图注意事项 动态心电图多久出结果

动态心电图是发现心律失常患者如各种类型过早搏动、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等都应做心电图检查,因为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心电图检查的不足之处在于不能连续动态观察心脏的电活动。尤其是患有严

声明:《心电图记录纸 心电图 心电图-心电图,心电图-心电图记录方法》为网友完美洒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