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记载的神话故事 阎罗王 阎罗王-神话人物,阎罗王-奈河记载

阎罗王,简称阎王,又叫“阎摩罗王”、“阎魔王”等,汉译为“缚”、捆绑、捉拿有罪过之人。他能判决人和前之罪,加以赏罚。阎罗王的职责是统领阴间的诸神,审判人生前的行为并给与相应的惩罚。在佛教中,阎王信仰有很多各自不同但互相联系的说法,如“平等王”、“双王”等等。

阎罗_阎罗王 -神话人物


阎王阎罗王是民间传说中阴间的主宰,掌管人的生死和轮回。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里面,人死后要去阴间报到,接受阎王的审判。

阎罗_阎罗王 -奈河记载


阎王“奈河”,是佛教所说的地狱中的河名。《宣室志》第四卷对此有所记载:“行十余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因河上有桥,故名“奈河桥”。桥险窄光滑,有日游神、夜游神日夜把守。桥下血河里虫蛇满布,波涛翻滚,腥风扑面。恶人鬼魂堕入河中,就好似《西游记》第十回中的描写:“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不由让人想到阴间奈河的恐怖。

阎罗_阎罗王 -简介


阎罗王阎罗王被迷信是鬼世界的审判主,诸鬼中的大王。梵语中的另一译名“双”,据说是因阎王兄妹两人共同统管鬼世界之故。兄阎王治男鬼,妹阎王治女鬼,是统管女鬼的“女王”。“双世”意为阎王自身苦乐并受,自身难保。“遮止”意为阎王令人不再造恶,予以遮止。“静息”意为罪人听王示语,便知己罪而静息。“平等”意为业镜平等,其罪自能彰显。玄应音义二十一:“焰摩”或作阎摩,声之转也,旧云阎罗,又云阎摩罗。此言缚,或言双世也,谓苦乐并受,故云双世,即鬼官总司也,又作夜磨卢迦,亦作阎摩罗社。阎摩,此云双,罗社,此云王,兄及妹,皆作地狱王,兄治男事,妹理女事,故曰“双王”。

阎王原来是古印度神话中管理阴间的天王,在《梨俱吠陀》中即已出现,佛教沿用这一说法,称阎王为管理地狱的魔王,据《问地狱经》载,阎王从前是毗沙国的国王,在与维陀始生王的战争中因兵力不敌而立誓,愿为地狱之主。他手下的十八大臣率领所属百万众共同立誓,共治地狱罪人。十八臣就是后来的十八地狱之小王,百万之众即后来地狱的众多狱卒。阎王所住的宫殿位于阎浮提洲南二铁城山外,纵广六千由旬。另据《禁度三味经》,阎王治下有五官,鲜官禁杀,水官禁盗,铁官禁淫,土官禁二舌,天官禁酒。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五说:“梵音阎魔,义翻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业,主守地狱八热、八寒以及眷属诸小狱等,役使鬼卒于五趣中,追报罪人,捶拷治罚,决断善恶,更无休息。”

原来阎王只有一人,由治事分现为五人,其僚佐有十八人。唐代时,就有天帝册封阎罗王,并由其统率五狱卫兵之说,同时也有地狱分为十殿,十殿均有主,称地府十王。十王各有名号,合称十殿阎王。

山海经记载的神话故事 阎罗王 阎罗王-神话人物,阎罗王-奈河记载

阎罗_阎罗王 -解析


阎王阎罗王,梵语 Yama-raja,藏语gsin-rje。又译夜摩耶摩、焰摩、焰摩、琰摩、剡魔、阎摩、琰魔。另又能译作双、双世、遮上、静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80103/172432.html

更多阅读

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有关中秋节的神话传说,以嫦娥奔月的故事最为着名了。相传在远古时代,大地有十个太阳,当时个太阳一起升空,晒得土乾地裂,海水枯竭,民不聊生。这时有叫后羿的英雄,他力大无穷,能开万斤宝弓,射杀各种猛兽。 

《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 山海经神话故事

《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      长治市八一广场的“后羿射日”塑像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经多人写集成的一部古书,作者大概都是楚地的楚人。《山海经》是一部以神话为主流的书,它的内容包括范围庞大,它除了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书 精卫填海HD

这是一个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凝聚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在将这些神奇的故事做成了一本本的儿童有声故事书,绘声绘色的给小朋友们演绎这些奇幻的故事内容,同时更方便于小朋友们阅读。神话故事书:精卫填海HD――工具/原料

声明:《山海经记载的神话故事 阎罗王 阎罗王-神话人物,阎罗王-奈河记载》为网友哇丑小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