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蛙 雨蛙-物种简介,雨蛙-生活习性

雨蛙共37属630余种,其中,雨蛙属(Hyla)种类最多约250种。肩带弧胸型,椎体为前凹型。适于树栖,指、趾末端多膨大成吸盘,末两骨节间有1间介软骨,是趋同演化的一个物种。

雨蛙_雨蛙 -物种简介


雨蛙

肩带弧胸型,椎体为前凹型。37属630余种,其中,雨蛙属(Hyla)种类最多约250种,分布最广。雨蛙科与树蛙科一样,适于树栖,指、趾末端多膨大成吸盘,末两骨节间有1间介软骨,是趋同演化的一个例子。在美洲种类最多;欧洲、亚洲、北非古北界种类少则只有雨蛙属。在亚洲大部分热带地区没有雨蛙大洋洲的所谓雨蛙属称为雨浜蛙Litoria,被另列一科)。中国的雨蛙仅有9种,除山东、山西、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


雨蛙_雨蛙 -生活习性


雨蛙雨蛙科主要是树栖蛙类,趾端膨大成吸盘,是美洲和澳洲主要的树栖蛙类,而在亚洲和非洲则被树蛙和非洲树蛙所取代。作为一个大科,雨蛙科的成员也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除了典型的树栖蛙类外,无论美洲还是大洋洲均有些地下生活的穴居成员和陆地生活的成员,但是没有完全水栖的成员。雨蛙科的不少成员有很好的保护色,与环境混为一体,也有一些色彩鲜艳,最奇特的是美洲的红眼蛙,静止不动时只显露绿色,不易发现,行动时则显露出体侧鲜艳的颜色,以迷惑敌人。

雨蛙_雨蛙 -各地雨蛙

国内雨蛙


“林中仙子”

中国的雨蛙体形较小。背面皮肤光滑,绿色(如华西雨蛙);多生活在灌丛、芦苇、高秆作物上,或塘边、稻田及其附近的杂草上。白天匍匐在叶片上,黄昏或黎明频繁活动。以蝽象、金龟子、叶甲虫、象鼻虫、蚁类等为食。常常1只雨蛙先叫几声,然后众蛙齐鸣,声音响亮,特别是在下雨以后。3月下旬或4月初出蛰。4~6月在静水域内产卵。卵径1~1.5毫米。数十粒或数百粒卵成为1团,粘附在水草上。蝌蚪尾鳍高而薄,上尾鳍一般自体背中部开始。5月下旬有的即已完成变态;9~10月开始冬眠。

中南美雨蛙

中南美的雨蛙形态、生态和产卵习性多样化:头部皮肤骨质化(可防御干旱);次在性陆栖或水栖;有的在叶腋处或树叶上产卵,卵泡被叶片裹着,有的在池内筑成泥窝之后产卵;雌蛙的背面皮肤在繁殖季节形成“育儿”场所,如有的背面皮肤褶叠成“囊袋”状(如囊蛙),后端留有孔隙卵在袋内生长发育,有的背周缘皮肤隆起形成浅碟状(如碟背蛙),用以盛卵,也有的使卵完全裸露贴在背上;卵的多少和孵出期、蝌蚪的形态和生态,皆因属种而异;有的属于直接发育类型,孵出时已完成变态。

雨蛙_雨蛙 -物种价值

雨蛙 雨蛙-物种简介,雨蛙-生活习性

农害防治


南非沙漠雨蛙

日本宫城县农业实验场实验证明,雨蛙在防治水田病虫害方面作用巨大,对环保型农业大有帮助。

由于具有未消化就排泄的特征,雨蛙的食量特别大,除虫效果较好。实验场的研究人员将一只雨蛙和数百只吸吮稻穗汁液的黑尾叶蝉装在同一个直径15厘米、高10厘米的容器里。在5天的时间里,雨蛙每天吃50至70只黑尾叶蝉。随后,研究人员又在30平方米的水田里放一只雨蛙,与没有雨蛙的水田相比,黑尾叶蝉减少了50%,稻青虫减少了80%,而小褐稻虱减少了30%。

据实验场的小山淳主任介绍,雨蛙捕食能力极强,利用其除虫的作用,可建设真正的环保农业。

雨蛙_雨蛙 -饲养方法


拇指雨蛙

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质齿刮食藻类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虫等小动物尸体,它们也会成群啃食。有些种类的蝌蚪没有角质齿,例如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则以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食。此外,艾氏树蛙蝌蚪是卵食性,母蛙会定期回来产卵喂食蝌蚪。而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大蝌蚪吃小蝌蚪的自相残杀的现象。如果人工喂养,那么就给它们吃面包屑。如果是池塘里自然的,一般都是吃水中的浮游生物。蚊子的幼虫、浮游生物、鱼虫等等。

雨蛙_雨蛙 -相关报道

雨蛙分泌物可治疟疾


雨蛙巴西一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雨蛙科巴西小绿蛙的皮肤分泌物中所含的成分,可能具有治疗疟疾功效。 巴西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从2001年开始对这种小绿蛙的分泌物进行研究,从中提取出6种蛋白质。检测结果显示,这些蛋白质对疟疾、利什曼病和其他一些病症具有治疗作用。 研究人员塞尔玛・库克豪斯说:“我们目前利用小绿蛙分泌物的提取物在老鼠身上进行了毒性测试,结果发现它在浓度不高的情况下,就可以摧毁引起疟疾的疟原虫组织。”

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三港雨蛙

2008年4月19日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在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时,首次发现珍稀两栖爬行动物――三港雨蛙。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江建平博士等4人在花坪自然保护区的粗江、安江坪科研站进行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考察时,发现有一种叫三港雨蛙的两栖动物,这是花坪自然保护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新记录。


雨蛙

三港雨蛙隶于无尾目、雨蛙科、雨蛙属,成体体长35mm左右,指、趾末端膨大成平扁的吸盘,活体背面纯绿色,体侧及腹部前后均有黑斑;鼓膜上、下方各有一条黑线互相平行向后延伸。它常攀栖于灌木丛、竹林、高杆作物上捕食各种害虫。模式标本产于福建武夷山三港。

花坪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临桂两县交界处,面积17400公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最新资料表明:花坪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的两栖纲共2目9科15属40种。

世界自然保护组织将2008年定为蛙年

世界自然保护组织(IUCN)和世界动物协会(WAZA)共同宣布将2008年定为蛙年,以保护日益减少的蛙类品种。


雨蛙目前世界上预计还有5503种蛙类,但随着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蛙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在最近的几年先后有近100种蛙类灭绝。世界自然保护组织和世界动物协会将2008年定为蛙年,旨在提醒人们保护好这种自然界原始的动物品种。德国动物种类保护协会(DGHT)12月4日也宣布,德国蛙年将把雨蛙定为象征性保护蛙类。德国的一种雨蛙正濒临灭绝状况,这种只有拇指大小的雨蛙最长6厘米,最重6克,身上呈现绿荧色。拇指雨蛙生活在灌木丛、石头缝和自然保护区里,其数目从二战以来已经减少了一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80103/172510.html

更多阅读

短吻柠檬鲨 短吻柠檬鲨-物种简介,短吻柠檬鲨-生活习性

短吻柠檬鲨(学名:Negaprion brevirostris),一种大型礁鲨,以其独特的体色得名,在美洲和非洲西海岸的浅海是常见的优势品种。平均体长在2.4-3米,最大体长3.5米。柠檬鲨_短吻柠檬鲨 -物种简介短吻柠檬鲨(Negaprionbrevirostris)是一种大型礁鲨

侏儒绒猴 侏儒绒猴-物种简介,侏儒绒猴-形态特征

生长在南美洲亚马逊河上游森林中的侏儒猴,身高10―12厘米,重80―100克,只有人的中指大小。世界最小的侏儒猴巴西的黑头侏儒猴身长4英寸(约10厘米),体重5.6盎司(约159克)。它们是在两条偏远河流之间的一个很小的区域被发现的,算起来已经是10年

费氏花龟 费氏花龟-物种简介,费氏花龟-物种描述

费氏花龟,一种濒危动物。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特征为身上长有非常坚固的甲壳,受袭击时龟可以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大多数龟均为肉食性,以蠕虫、螺类、虾及小鱼等为食,亦食植物的茎叶。花龟_费氏花龟 -物种简介费氏花龟(学名:O

巨型魔芋 巨型魔芋-物种简介,巨型魔芋-形态特征

巨型魔芋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与一般栽植的魔芋同属,因其形体巨大而得名。因为巨型魔芋野生数量极少、花期很短,室内栽培难度大且很难成活,开出的花朵十分艳丽并散发阵阵腐臭的味道。所以巨型魔芋堪称世界上最稀有奇异的植物之一。巨型魔芋

生活麻辣烫 生活麻辣烫-简介,生活麻辣烫-栏目详情

《生活麻辣烫》从2002年开播以来便迅速获得了观众的首肯,在荧屏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收视奇迹,在2004年荣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百家栏目奖,其影响早已跨越西南,走向全国。据专业数据统计显示,《生活麻辣烫》栏目的收视率、知名度、观众

声明:《雨蛙 雨蛙-物种简介,雨蛙-生活习性》为网友茉莉情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