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名称由来简介 大跃进 大跃进-简介,大跃进-名称由来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

大跃进时间_大跃进 -简介


大跃进中的浮夸风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7年又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的思想开始出现。

1957年9月,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认为1956年对经济工作中过急情况的纠正是“反冒进”。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农业发展纲要十四条(修正草案)》,这实际是农业“大跃进”的纲领。会后,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召开党的各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准备掀起工农业生产的高潮。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会上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制定的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的第二本帐的主要指标过高,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535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作为1958年实现“大跃进”的主要步骤。会议还决定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这造成了经济工作中的急于求成和急躁冒进。在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各地纷纷提出工业大跃进和农业大跃进的不切实际的目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不断宣传“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量层层拔高。在工业上,为实现全年钢产量1070万吨的指标,全国几千万人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并且“以钢为纲”,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大跃进”。交通、邮电、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也都开展“全民大办”,把“大跃进”运动推向了高潮。

“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

从1958年11月开始,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中的问题。中央多次提出调整经济指标,“压缩空气”,并着手解决经济工作中的问题。到1960年冬,随着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跃进”运动也被停止。1962年1月召开的七千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

大跃进时间_大跃进 -名称由来

趵突泉名称由来简介 大跃进 大跃进-简介,大跃进-名称由来

1958年“大跃进”运动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社论说,“1956年公布农业发展纲要草桉后,曾经鼓舞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热情,造成了中国农业生产的高潮,但是,有些人却把这一高潮看成了“冒进”,他们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地爬行得很慢;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不了解在农业合作化后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毛泽东十分欣赏这篇社论。同月,毛泽东在莫斯科提出十五年内钢产量赶超英国。12月,刘少奇向全中国大陆公布了十五年在钢铁和其他重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超英国。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中国出现的“大跃进”形势,认为中国正经历着“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时期。调整了“二五”计划指标,钢产量由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粮食从5000亿斤上升到7000亿斤。提出要使中国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在十年内超过英国、十五年内赶美国(所谓“超英赶美”)。从此,“大跃进”在中国大陆全面展开。农业要“以粮为纲”,要求5年、3年甚至1-2年达到12年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工业则“以钢为纲”,将赶超英国的目标缩短为7年、5年以至3年。

1958年8月,这些指标又夸大了2倍。随后各行各业都出现“浮夸风”。

大跃进时间_大跃进 -历史背景


大跃进运动中革新能手奖状

1950年代期间,在苏联给予技术援助的情况下,中国开始实行土地分配和国营工业化。195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总体情况似乎开始稳定。朝鲜半岛(美国)以及越南(法国)方面的战争已不再构成威胁;资本家财产已在1952年和1953年间被新的中国政府所征收;中国国民党在大陆地区的残余势力也已经几乎完全被消灭。

无论如何,毛泽东对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后的就任已经有所警觉。毛认为苏联的经济不但没有能够追上并取代“西方国家”,而且是正在不断的倒退。当时在东德,波兰和匈牙利都有发生人民起义,而苏联却在与中国认为是西方帝国主义的势力寻求“和平共存”。所有的这些都使得毛认为中国必须准备“走自己的路”。

“大跃进”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求完成各种各样的高指标。而这些高指标的提出,又与毛泽东在莫斯科提出的“十五年赶上并超过英国”的口号有着密切的联系。1957年11月,正值十月革命40周年。受苏共中央的邀请,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参加庆祝活动,同时参加64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此时的毛泽东心情很好。一是他觉得反右派斗争取得了完全胜利,并且通过这场运动把群众发动起来了;二是在莫斯科会议上,苏共原来准备了一个《莫斯科宣言》的稿子,中心内容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和平过渡问题。后来中共中央重新起草了一个稿子,同原来的面貌不一样,并被会议基本上接受了。胡乔木曾回忆说:“毛主席对这个会议非常满意。加上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毛主席这时确实感到胜利在我们一边,提出东风压倒西风,超英赶美。特别是他相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能够有更快的发展。”


1958年6月8日《人民日报》:大跃进运动放出第一颗亩产卫星

11月6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在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大会上,不但大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和平竞赛的问题,而且还明确地提出了苏联“在十五年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的目标。这给毛泽东以很大的启发,在征得中国其他领导人的同意后,在11月18日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他提出了中国要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在钢产量等方面赶上英国的目标。毛泽东说:“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十五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十五年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在十五年以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

12月2日,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向中国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开幕式致祝词时,正式公布了这个口号。他说:“在十五年后,苏联的工农业在最重要的产品的产量方面可能赶上或者超过美国,我们应当争取在同一期间,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国。那样,社会主义世界就将把帝国主义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于是,钢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赶上和超过英国,就成为工业领域“大跃进”的重要目标,当年提出的口号是“超英赶美”。

1958年1月,中共中央在南宁召开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本来是讨论1958年的国民经济计划。由于毛泽东对“反冒进”作了严厉批评,认为搞建设就是要那么冒一点,就是要克服那种右倾保守思想,致使一些超过实际可能的高指标被会议一致通过。南宁会议之后,“大跃进”在中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大跃进时间_大跃进 -全面实施


大跃进中人民公社大食堂

1958年2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的行动口号――反对浪费、勤俭建国》的社论,提出“我们的国家正面临着一个中国大跃进的形势,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要大跃进,文教卫生事业也要大跃进”,这实际上是向中国人民发出了全面“大跃进”的动员令,把“大跃进”的口号推向各行各业。

在“大跃进”已在中国范围内全面启动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又于这年3月3日发出了《关于开展反浪费反保守运动的指示》,要求在运动中开展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全民大辩论,实际上是要以此肃清“大跃进”的思想阻力。《指示》断言,在这场运动中,会不断出现惊人的奇迹,出现各种平日难以达到的先进的速度和先进的指标,树立各种先进的典型和旗帜,原来设想和安排好的平衡,也会不断被万马奔腾的群众运动所突破。随着反浪费反保守运动(简称“双反”运动)的展开,“大跃进”运动向纵深发展,浮夸风开始盛行。

1958年2月中旬,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3月和4月,又分别在成都和武汉召开中央工作会议。这些会议的议题很多,但批评“反冒进”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农村开展“大跃进”

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是发动“大跃进”运动的最后一次总动员。会上,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工作报告。报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完整地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进入6月之后,“大跃进”如火如荼般开展起来,而各种好消息也不断地报告到了毛泽东那里。6月16日,负责计划工作的副总理李富春向中共中央提出了新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认为以钢铁为主的几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有可能用不了三年时间即可赶上和超过英国,原来需要十五年才能实现的中国农业发展纲要,也有可能三年基本实现。

第二天,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薄一波也在给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报告中说,1959年我国的主要工业产品,除电力外,都将超过英国的生产水平。毛泽东在批语中写道:“赶超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只要1959年达到2500万吨,我们就在钢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

大跃进开展只过了半年的时间,中共中央便把赶超英国的时间便由十五年改为两年。

大跃进时间_大跃进 -典型事例

农业卫星

毛泽东号召大家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1958年8月,刘少奇派人到山东寿张县进一步了解那里的高额丰产情况,写回的调查报告中,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口号;后来被社会流传成着名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1958年7月份,从农业战线传来喜讯,各媒体先后刊登湖北省长风农业生产合作社,早稻亩产15361斤,放了一个大“卫星”。随即农业部公布夏粮产量同比增长69%,总产量比美国还多出40亿斤。亩产万斤粮的消息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从此,中国各条战线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确定了一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提出1958年钢产量翻番,作为实现“大跃进”的重要步骤,达到1070万吨。《人民日报》经常报导某某公社农业大放卫星。在早稻亩产36000斤的基础上,中稻亩产达到46000斤。田里的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80103/173149.html

更多阅读

趵突泉名称由来简介 六和塔 六和塔-简介,六和塔-名称由来

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创建,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 90年代在六和塔近旁新建“中华古塔博

趵突泉名称由来简介 侏罗纪 侏罗纪-简介,侏罗纪-名称由来

侏罗纪(Jurassic)是一个地质年代 ,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约1亿9960万年前(误差值为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前(误差值为400万年)。侏罗纪是中生代 的第二个纪,开始于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

声明:《趵突泉名称由来简介 大跃进 大跃进-简介,大跃进-名称由来》为网友胡渣熟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