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旗 鲤鱼旗-节日习俗,鲤鱼旗-历史由来

鲤鱼旗(鲤のぼり/こいのぼり,日语叫“子供之日”),是日本男孩子的传统节日,在日本为庆祝五月五日男孩节,家有男孩的,家家挂鲤鱼旗。此风俗始于江户时代,原是农历端午节(端午の节句/たんごのせつく)的风俗,以祈祷家中男孩早日成材,和中国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有关。现改为阳历五月五日。日本以阳历5月5日作为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门上还摆菖蒲叶,屋内挂钟馗驱鬼图,吃去邪的糕团或粽子。“菖蒲”和“尚武”谐音,“鲤鱼旗”表示鲤鱼跳龙门。 2015年4月28日,日本东京塔挂上了333面鲤鱼旗,以庆祝5月5日的儿童节。

鲤鱼旗_鲤鱼旗 -节日习俗


鲤鱼旗

与桃花节是女孩子的节日一样,鲤鱼节作为男孩子的节日,也非常热闹。按传统习惯,在这一天,有儿子的家庭都在室内摆设显示出英武气概的娃娃(如歌舞伎中常出现的古代的英雄好汉),同时在室外挂鲤鱼旗和七色彩旗。纸做的黑鲤鱼和红鲤鱼在天空迎风摆动,犹如在大海里遨游。传说鲤鱼是能够勇敢地跃上“龙门”的,所以用它来祝愿男孩子像鲤鱼般健康成长,朝气蓬勃,奋发有为。

鲤鱼旗_鲤鱼旗 -历史由来

为什么挂鲤鱼旗呢?江户时代中国“鲤鱼跳龙门”传入日本,传说鲤鱼每年三四月份都要聚集在黄河的龙门处如果能逆流而上,越过北山的瀑布,就能出人头地成为龙,所以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好运的象征,为了祈祷上天照看好自己的孩子,所以立起鲤鱼旗以引起上天的注意。


鲤鱼旗

日本以阳历5月5日作为端午节。端午节与男孩节同日,所以这天家家户户门上还摆菖蒲叶,屋内挂钟馗驱鬼图,吃去邪的糕团(称“柏饼”)或粽子。“菖蒲”和“尚武”谐音,“鲤鱼旗”表示鲤鱼跳龙门。


日本悬挂鲤鱼旗迎接男孩节

鲤鱼旗是用布或绸做成的空心鲤鱼,分为黑、红和青蓝三种颜色,黑代表父亲、红代表母亲、青蓝代表男孩,青蓝旗的个数代表男孩人数。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表达了父母期望子孙成为勇敢坚强的武士的愿望。根据“尊重儿童的人格,谋求儿童的幸福,同时感谢母亲”的原则,规定这一天为全国

公休日。

鲤鱼旗取义于中国正史《后汉书》中鲤鱼跃上黄河中的龙门瀑布后变为龙的故事,鲤鱼跳龙门成为立身成功的象征。

在江户时代,鲤鱼旗只有黑色的鲤鱼,但是从明治时代开始开始成对地挂黑鲤鱼和红鲤鱼,从昭和时代开始,又增加了青色的小鲤鱼,表示一家人

悬挂鲤鱼旗时,一般旗杆顶端要有旋转球或者宝珠造型,下面安装风车,然后旗杆上最上端是五色或者描绘鲤鱼的风幡,以下根据大小依次悬挂黑鲤鱼、红鲤鱼、小鲤鱼等。不过不少公共场合也将鲤鱼旗作为装饰品成排悬挂。

鲤鱼旗_鲤鱼旗 -鲤鱼崇拜


鲤鱼旗

鲤鱼是我国流传最广的吉祥物。

春秋时,孔子的夫人生下一个男孩,恰巧有人送几尾鲤鱼来,孔子“嘉以为瑞”,于是为儿子取名鲤,表字伯鱼(《太平御览》卷九三五引《风俗通》)。由此可见,以鲤为祥瑞的习俗,在春秋时已经普及,这与《史记・周本纪》关于周朝之兴有鸟、鱼之瑞的记载是吻合的。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人赋予鲤鱼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经・陈风・衡门》云“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将鲤鱼与婚姻相联系,后世因以“鱼水合欢”祝福美满姻缘。有些地方在举办婚礼时,还有个“鲤鱼洒子”的仪式,即在新娘走出轿子时,男方的人把铜钱往四下抛洒,于是鲤鱼成了祝殖祈育的祥瑞。古人用鱼形木板做信封(藏书之函),用于传递书信,因此在古诗文中,鲤鱼又是友情、爱情的象征。

“鲤鱼跃龙门”的美好传说还使人们在鲤鱼身上寄托望子成龙的期盼,这种观念甚至远传东邻。在日本,每逢男孩节这天,有儿子的人家须悬挂漂亮的鲤鱼旗;商肆店铺开张之日,特意将蓄养鲤鱼的鱼缸放在门前以求“利市”、“大吉”;而旧历新年迎财神时,一对“元宝鱼”更是不可或缺之物,因知鲤鱼在人们心目中还有财神爷的意义。至于民间吉祥纹图中的鲤鱼,则无所不在,窗花剪纸、建筑雕塑、织品花绣和器皿描绘,到处可见鲤鱼的形象:“连年有余”、“吉庆有余”、“娃娃抱鱼”、“富贵有余”等等均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他如用于佩饰的鱼袋,用于墓葬的玉鲤,用于宴饮的木鲤,用于赠礼的锦鲤等等,不胜枚举。

附:鲤鱼跳龙门


鲤鱼跳龙门

龙门山,在河东①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②,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注释

①河东:黄河以东。

②季春:暮春,阴历三月。季,指一季的末一个月。此外,农历一季的第一个月称为“孟”,第二个月称为“仲”

③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埤雅・释 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清李元《蠕范・物体》:“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后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唐朝大诗人李白,描写鲤鱼跳龙门:“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鲤鱼旗_鲤鱼旗 -形成原因

观点之一


鲤鱼旗

崇鲤文化起源于备尝河患洪灾的古人认为鲤有“神性”的迷信。鲤鱼在惊涛骇浪中自由自在游弋的能力,既使人羡慕,又使人玄想,因之在古代文献中,鲤鱼被作为“鳞介之主”、“诸鱼之长”,有神变化龙、呼风唤雨的本领;鲤鱼既能象征举子仕途得意、飞黄腾达,也能使凡夫俗子立地富贵,乃至长生登仙(诸如“琴高乘鲤渡海”),这些均是这种想像的典型表达。

考古成果也表明,自商周起,古人就有以玉鱼随葬的风俗;

战国以后,又出现了铜鱼、陶鱼、木鱼等鱼形葬物,其实是视鲤鱼为引导死者灵魂渡过冥河进入天界的乘骑。

其他如献鲤祈雨、供鲤求富等,也是以这种鲤有神性的迷信为观念依据的。

观点之二

崇鲤文化起源于古人对鲤鱼习性的观察与联想。鲤的繁殖力强、成活率高,故成为人丁众多、家族兴旺的象征,并引申到祝殖、生财等广泛意义上;鲤喜成群,又离不开水,故以鱼水之情喻人际关系,并引申到夫妻恩爱、姻缘美满;鲤游水中,忽而娴静沉稳,忽而活泼灵动,故被认为富有神变之性,成为祈雨、求富等祝祷行为的一般佳物。

观点之三


鲤鱼旗

崇鲤文化起源于初民的图腾崇拜。在中国多处母系氏族社会遗址出土的陶器上,都绘有或刻有鱼纹。如在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遗址中,曾发现许多鱼纹彩陶,其中有著名的“人面鱼纹图形”。据推测,这些精美的图案很可能是“图腾徽号”,也有一些则是“鱼祭”场景的描述。原始人以为人类由鱼进化而来,或与鱼之间具有某种神秘的联系,因而膜拜崇敬,发展成为源远流长的民俗情结。

观点之四

崇鲤文化起源于初民的女性生殖器崇拜。从表象来看,鱼的轮廓(或双鱼的轮廓),与女阴的轮廓相似;从内涵来说,鱼腹多子,繁殖力极强。因当时人还只知女阴的生殖功能,因此这两方面认识的结合,使生活在渔猎社会的初民将鱼作为女性生殖器官的象征。

闻一多《神话与诗・说鱼》中曾引录一首情歌:“姐家门前有条沟,有对金鸡在里头,哥打金钩来下钓,好对鲤鱼莫吃钩。”“好对鲤鱼”,显然暗指女阴。原始人类浑沌初开,人兽之间尚无严格分野,由鱼及于女阴的相类联想,引发出他们的模拟心理,渴望通过崇拜鱼的生殖能力,产生一种功能的转化效应。为此,古人遂以鱼象征女性生殖器,并且应运诞生了一种祭祀礼仪――鱼祭,用于祈求人口繁盛。女性们在举行仪式后,还要食鱼,以为吃鱼下肚,便可以获得鱼一样的旺盛的繁衍能力。半坡彩陶上人面鱼纹口边衔鱼,便是半坡先民鱼祭时吃鱼的写照。随着社会的发展,鱼的象征意义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时间上纵向探索,可以理出如下脉络: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人们只以鱼象征女阴,象征女性身体的一部分。大约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晚期,鱼又具有象征女性的意义。其后,鱼再进一步具有了象征男女配偶、情侣以至于爱情的意义。于是,鱼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吉祥物。

鲤鱼旗_鲤鱼旗 -鲤鱼旗会


鲤鱼旗

每年的四月二十九日至五月五日间,大约会有一千二百条的鲤鱼旗成群地飞翔在相模市高田桥上端。而这个活动就是配合儿童节为祈求小孩子成长为国家栋梁的仪式。祭典大会中飞扬在高空中的鲤鱼旗,是相模市民甚至是全日本人民所寄予希望的所在。

相模原市,位于神奈川县北部,是一个拥有六十万人口的,面积达九十平方公里的绿树成荫的美丽都市。作为首都圈的边缘都市,相模原市积极推行"友爱在人间"运动,使得这座人平均年龄为三十八岁的都市,充满了朝气与活力。

鲤鱼旗_鲤鱼旗 -巨型鲤鱼旗

5月5日是日本的儿童节,为庆祝这一节日,很多人家都会挂上鲤鱼旗庆祝,但在神户市和大分县,今年都出现了巨大的“鲤鱼旗隧道”。

神户市的“鲤鱼旗隧道”是为了鼓励东日本大地震灾区民众而制作的,这一传统已延续了3年。这个“隧道”长25米,直径3米,颜色鲜艳,孩子们可以在里面穿梭玩耍。

鲤鱼旗 鲤鱼旗-节日习俗,鲤鱼旗-历史由来

大分县玖珠町的“鲤鱼旗隧道”同样从外面看是一个巨型鲤鱼旗,有4万人到场游玩。这个“隧道”全长60米,周长2.4米,孩子们跟着大人从巨大的“鲤鱼嘴”进去,再从尾部出来,就像童话世界一般。

鲤鱼旗_鲤鱼旗 -?祝儿童节

当地时间2015年4月28日,日本东京,东京塔挂上了333面鲤鱼旗,以庆祝5月5日的儿童节。

鲤鱼旗_鲤鱼旗 -相关剧集

《鲤鱼旗》也是动漫《蜡笔小新》的第136集。

《名侦探柯南》438 鱼邮件的追踪(FILE.523-524)。

《棋魂》第60集,五月五,鲤鱼节,佐为消失,也是秀策的生日。

《哆啦a梦》中也多次出现。在452集,哆啦a梦为了惩罚作恶的胖虎,把鲤鱼旗带到喷有“水族馆喷雾”的房间里,让它追咬胖虎。

《樱桃小丸子》第二部119集,小丸子十分想要鲤鱼旗,妈妈却因为家里没有男孩而觉得不该买,于是小丸子和爷爷一起做鲤鱼旗,找不到合适的布,奶奶把爷爷的旧长裤找出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80103/173611.html

更多阅读

客家传统节日习俗

客家传统节日习俗客家人,大都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来的,因此,客家的传统节日习俗,往往也带有明显中原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又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加之,客家

蒙古族节日习俗

蒙古族节日习俗 ---围场满蒙风情之十七 年节白月: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

话说我国古代端午节的节日习俗禁忌

话说我国古代端午节的节日习俗禁忌文/乐奀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端五”、“端阳”,还有的地方叫“中天节”。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距今已有近5000年得历史。值

食品节 食品节-新加坡节日习俗,食品节-纽约节日习俗

食品节是新加坡和美国纽约的一年一度的传统性节日,但两地的日期不同,而且庆祝活动的形式也各有特色。现在世界各地都兴起了食品节,习俗也是多种多样。食品节食品节是新加坡和美国纽约的一年一度的传统性节日,但两地的日期不同,而且庆祝

苗族龙船节 苗族龙船节-?节日起源,苗族龙船节-节日习俗

苗族龙船节在每年农历的5月24日至5月27日,是少数民族苗族的传统节日,龙船节在苗语中叫做"咋瓮",是划龙船的意思。2011年6月25日,农历5月24日,星期六起为期三天是2011年苗族龙船节。龙船节_苗族龙船节 -?节日起源苗族龙船节农历五月,汉族

声明:《鲤鱼旗 鲤鱼旗-节日习俗,鲤鱼旗-历史由来》为网友狱風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