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力怎么驯化动物 牛[动物] 牛[动物]-起源与驯化,牛[动物]-特征

牛(学名:Bovini),为牛亚科下的一个族。一般是指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有颌超纲、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通常是牛属,有时候也可以指水牛属等其它的属。染色体数56的野牛和60对黄牛,58染色体的大额牛,杂交有可育后代,为哺乳动物,容易发生罗伯逊易位(丝粒融合)改变染色体数降低生育率,草食性,部分种类为家畜(包含家牛、黄牛、水牛和牦牛),体型粗壮,部分公牛头部长有一对角。另外,有时也用来表示其他的以“牛”结尾的生物,如蜗牛、天牛等,不过用牛来泛指的时候,通常不包括这些其他纲的“牛”。牛也具多种用途:肉和乳可供食用,皮属工业原料;牛还可提供役力和为农业生产提供等。

牛_牛[动物] -起源与驯化


牛起源于中新世,是由原古鹿类分化的一支混杂而进步的支系,在上新世和更新世,向着很多复杂的适应辐射方向发展,欧亚大陆是它们早期发展的区域,以我国为中心的亚洲中部和东部地区是早期偶蹄类辐射的中心地区,很多牛科动物的化石在我国的上新世和更新世的地层中被发现,包括原始牛、水牛、野牛、羚羊和转角羚羊等。 在中新世时期的北美洲出现了叉角羊,是牛类分化出来的一支,体形似鹿,它们既有扁平而弯曲且不脱落的角,又有鹿角似的分叉结构,现在大部分种类已经绝灭,仍然生活在北美洲大陆的叉角羚则是叉角羊分化中残存的种类,被看作是介于鹿类与牛、羊类之间的一个类型。 根据出土的牛颅骨化石和古代遗留的壁画等资料,可以证明普通牛起源于原牛,在新石器时代开始驯化。原牛的遗骸在西亚、北非和欧洲大陆均有发现。多数学者认为,普通牛最初驯化的地点在中亚,以后扩展到欧洲、中国和亚洲。亚洲是野牛原种的栖息地,迄今仍有许多在原地生活于野生状态中,而在欧洲和北美则除动物园和保护区尚存少数外,野牛已绝迹。
中国黄牛的祖先原牛的化石材料也在南北许多地方发现,如大同博物馆陈列的原牛头骨,经鉴定已有 7万年。安徽省博物馆保存的长约 1米余的骨心,是在淮北地区更新世晚期地层中发掘到的。此外,在东北的榆树县也发掘到原牛的化石和万年前牛的野生种遗骨。 驯化了的普通牛,在外形、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野牛体躯高大(体高 1.8~2.1 米)、性野,毛色单一、多为黑色或白色,乳房小、产乳量低、仅够牛犊食用。经驯化后的牛体型比野牛小(体高在 1.7米以下),性情温驯,毛色多样,乳房变大,产乳量和其他经济性能都大大提高。

其他起源


牛凯勒(1909)曾认为印度瘤牛系由爪哇野牛驯化而来,但据近代对颅骨类型和角型的研究,以及对瘤牛与普通牛杂交能产生后代并育成新品种的分析,证明瘤牛也起源于原牛,其在南亚驯化的时间大致与普通牛相同或稍迟。中国古书记载的“牛”,即现代的瘤牛中国水牛的毛色、颅骨和角形等特征同印度野水牛极相似,故以前学者都认为中国水牛起源于印度的野生平角水牛──亚尼水牛但近期对华北、东北、内蒙古以及四川等地更新世不同时期地层中发掘出的不下 7个水牛种的化石研究,可证明其中至少有1~2种后来进化而成为现代的家水牛。中国水牛起源于南方。这可能是由于更新世晚期亚洲北部受冰川侵袭,使原属热带性气候的黄河流域以北广大地区变得干寒,以致古代水牛等动物被迫向南方迁移的结果。中国牦牛系由野牦牛驯化而来。至今青海省的海北、海南高寒地区和藏北高原海拔4 000~5000米高山峻岭之间,以及蒙古和苏联的西伯利亚东北部仍有野牦牛分布。
草食性反刍家畜。哺乳纲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牛属和水牛属(Bubalus)家畜的总称。具多种用途:肉和乳可供食用,皮属工业原料;牛还可提供役力和为农业生产提供等。

在牛科动物中,一般将牛属、水牛属、倭水牛属、非洲野牛属和野牛属的动物通称为牛类,共有大约16种。随着进化过程,体形演变为高大而健壮,四肢粗壮,
牛达到顶点的便是非洲野牛属和野牛属。牛类的共同特点是雄兽和雌兽头上都有表面光滑的角,并且紧靠着枕骨的两侧长出,角的基部远远地分开,吻边没有毛,尾巴较长,末端有簇毛串,眼睛前面和趾间没有臭腺,雌兽有4个乳头等。
牛属中共有8种,其中包括家牛和它的祖先原牛和瘤牛。举例:普通牛分布较广,头数最多,如各种、兼用牛、中国以役用为主的以及日本的和牛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
驼鹿亦称驼峰牛。耐热、抗蜱,是印度和非洲等热带地区特有的牛种。
牦牛毛长过膝,耐寒耐苦,适应高山地区空气稀薄的生态条件,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独特畜种,所产奶、肉、皮、毛,是当地牧民的重要生活资源。
品种:九龙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高原牦牛、独龙牛(大额牛)、海子水牛、富钟水牛、德宏水牛、温州水牛、延边牛、复州牛、南阳牛、秦川牛、晋南牛、渤海黑牛、鲁西牛、温岭高峰牛、蒙古牛、雷琼牛、郏县红牛、巫陵牛(湘西牛)、帕里牦牛
世界上牛头数最多的国家是印度,1984年有牛18220万头(其中水牛6200万头)。以下依次为巴西13302万头(其中水牛72万头);苏联11988.8万头(其中水牛33万头);美国11404万头;中国7808万头(其中水牛1900万头,牦牛约1300万头)。印度养牛头数虽多,但由于宗教习俗等原因,生产性能较低。

牛属(Bos)
原牛(B. primigenius)?
尖额牛(B. acutifrons)?
平额牛(B. planifrons)?
爪哇野牛(B. javanicus)
印度野牛(B. gaurus)
大额牛(B. frontalis)
牦牛(B. mutus)
家牛(B. taurus)
林牛(柬埔寨野牛)(B. sauveli

水牛属(Bubalus)

印度水牛(B. bubalus)
低地倭水牛(B. depressicornis)
山地倭水牛(B. quarlesi)
民都洛水牛(B. mindorensis)
塞布水牛(B. cebuensis)?

中南大羚属(Pseudoryx)

中南大羚(P. nghetinhensis)

旋角牛属(Pseudonovibos)

旋角牛(P. spiralis)

非洲水牛属(Syncerus)

非洲水牛(S. caffer)

美洲野牛属(Bison)

美洲野牛(B. bison)
欧洲野牛(B. bonasus)
西伯利亚野牛(B. priscus)?
古风野牛(B. antiquus)?

牛_牛[动物] -特征

消化器官


牛的消化器官

牛的消化器官由口腔、胃、小肠和大肠构成。牛的口腔内粘膜呈粉红色,唇短厚,不灵活,鼻镜内有汗腺,经常排出汗液,若无汗液或汗不成珠,即反映代谢机能紊乱。舌表面有圆锥形丝状乳头。齿32枚,无上切齿,下切齿四对。

牛有四个胃,其容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初生时,瘤胃和网胃发育还很差,只及皱胃的一半,以后瘤胃容积逐渐增大,到了4个月龄时已接近成年牛比例。牛的肠道较长,为体高的20倍,小肠长35-40米,大肠长8-9米。作为生物学角度,牛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牛一共有4个胃室。

牛的胃由4个胃室组成,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饲料按顺序流经这4个胃室,其中一部分在进入瓣胃前返回到口腔内再咀嚼。这4个胃室并非连成一条直线,而是相互交错存在。

瘤胃的功能

1、暂时贮存饲料牛采食时把大量饲料贮存在瘤胃内,休息时将大的饲料颗粒反刍入口腔内,慢慢嚼碎,嚼碎后的饲料迅速通过瘤胃,为再吃饲料提供空间。

自然之力怎么驯化动物 牛[动物] 牛[动物]-起源与驯化,牛[动物]-特征

2、微生物发酵饲料不断进入和流出瘤胃,唾液也很稳定地进入瘤胃,调控酸碱度。微生物(细菌、真菌和原虫根据饲料类型进行不同的发酵,发酵终产物被牛经瘤胃壁吸收利用。瘤胃微生物可以消化粗纤维,分解糖、淀粉和蛋白质;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为了保持瘤胃的正常功能和合成B族维生素及蛋白质,瘤胄细菌和原虫需要不断从日粮中获得营养物质,包括:

?能量除粗纤维等缓慢释放的能量外,牛还需要一定量的快速释放能量,如糖、糖蜜或淀粉。牛在饲养中必须考虑适当的精粗比来配合日粮,才能使饲料利用率达到最高值。

?氮源分为降解速度快的氮源<如尿素)和降解速度;慢的氮源(如豆饼)。两者比例合适才能使微生物生长速度最快。生产中一般要求前者占25%,后者占75%

?无机盐以钠、钾和磷为最重要,如果饲料中使用尿素,也须考虑硫和镁。对微生物生长比较重要的微量元素是钴,因为钴不但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还是合成维生素B12的原料。

?未知因子也叫生长因子。

3、网胃网胃位于瘤胃前部,实际上这两个胃并不完全分开,因此饲料颗粒可以自由地在两者之间移动。网胃内皮有蜂窝状组织,故网胃俗称蜂窝胃。网胃的主要功能如同筛子,随着饲料吃进去的重物,如钉子和铁丝,都存在其中,因此,美国的牛仔都称网胃为“硬胃”。

4、瓣胃瓣胃是第三个胃,其内表面排列有组织状的皱褶。对瓣胃的作用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它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饲料内的水分和挤压磨碎饲料。(四)皱胃牛的皱胃也称为真胃。其功能与单胃动物的胃相同,分泌消化液,使食糜变湿。真胃的消化液内含有酶,能消化部分蛋白质,基本上不消化脂肪、纤维素或淀粉。饲料离开真胃时呈水状,然后到达小肠,进一步消化。未消化的物质经大肠排出体外。

消化生理特点


牛巴

唾液的PH值为8.1,呈碱性,可中和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维持胃内一定PH值。一昼夜约分泌唾液50-60升。牛的瘤胃不分泌消化液,但对已经分解之营养物质有很强的吸收作用。采食后咽下去的食物呈团状,每个食团约100克左右,其中稍重点的食团不经瘤胃直接进入网胃,一般的食团则先经瘤胃再入网胃。网胃将两方面来的食团,经过反刍,将有充分水分的重食团,送到瓣胃、皱胃,而将轻食团重新送回瘤胃,再作进一步消化。瘤胃是饲料的贮藏库,里面有无数细菌和原生虫等微生物,能使饲料发酸,尤其能消化含粗纤维较多的饲料,提高利用率,是饲料被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幼龄犊牛初生时,瘤胃和网胃发育还差,结构还不完善,微生物区系还未建立,消化主要靠皱胃和小肠,此后,瘤胃容积逐渐增大,到四月龄时,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微生物区系,担负起重要的消化任务。为了更快更省地培育犊牛,就应该通过早补干草,少喂牛奶,适量给于精料以及接种瘤胃微生物等办法,促使瘤胃及早发育和起作用。

哺乳牛在消化上还有一个特点, 在直接哺乳时,网、瓣胃之间的食管沟闭合成管状,乳和水由食管沟直接进入瓣胃, 再经瓣胃沟进入皱胃。但如用桶饮乳,食管沟闭合不完全,一部分乳进入瘤胃,这些乳汁常停留在瘤胃发酵腐败而引起疾病。

牛_牛[动物] -分类

常见种类

1、普通牛(Bostaurus)。分布较广,数量极多,与人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
2、牦牛(B.run-niens)。毛长过膝,耐寒耐苦,适应高原地区氧气稀薄的生态条件,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所产奶、肉、皮、毛,是当地牧民的重要生活资源。
3、野牛(Bison),如美洲野牛(B.bison)、欧洲野牛(B.bonasus)等。可与牛属中的普通牛种杂交,产生杂交优势和为培育新品种提供有用基因。
4、水牛(Bubalusbubalus)是水稻地区的主要役畜,在印度则兼作乳用。
5、黄牛(Bostaurusdomestica)角短,皮毛多为黄褐色或黑色,毛短。多用来耕地或拉车,肉供食用,皮可以制革,是重要役畜之一。

品种发展

驯化的牛,最初以役用为主。以后,特别是18世纪以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消费需要的变化,除少数发展中国家的黄牛仍以役用为主外,普通牛经过不断的选育和杂交改良,均已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如英国育成了许多肉用牛和肉、乳兼用品种;欧洲大陆国家则是大多数奶牛品种的主要产地。英国的兼用型短角牛传入美国后向乳用方向选育,又育成了体型有所改变的乳用短角牛。现代牛的生产类型可分以下4种:乳用品种主要包括荷斯坦牛、爱尔夏牛、娟姗牛、更赛牛等。肉用品种主要包括海福特牛短角牛、阿伯丁-安格斯牛、夏洛来牛、利穆赞牛、皮埃蒙特牛、契安尼娜牛、林肯红牛、无角红牛、格罗维牛、德房牛、墨利灰牛,以及近代用瘤牛与普通牛杂交育成的一些品种,如婆罗门牛、婆罗福特牛、婆罗格斯牛、圣赫特鲁迪斯牛、肉牛王、帮斯玛拉牛和比法罗牛等。
兼用品种主要包括兼用型短角牛、西门塔尔牛、瑞士褐牛、丹麦红牛、安格勒牛、辛地红牛、沙希华牛和中国的,以及用兼用型短角牛和瑞士褐牛分别改良蒙古牛和新疆伊犁牛而育成的草原红牛和新疆褐牛等。役用品种主要有中国的黄牛和水牛等。有的黄牛也可役肉兼用,如中国的南阳牛,秦川牛和鲁西牛等。70年代前水牛在中国一些地方也作乳役兼用。此外,有些国家还培育成一种强悍善斗的斗牛,主要供比赛用。除西班牙广泛饲养外,其他一些国家如墨西哥、秘鲁、葡萄牙等也有饲养。关于中国的黄牛品种其中南阳牛、晋南牛、延边牛、秦川牛、鲁西黄牛、是我国五大名贵牛种。

牛_牛[动物] -饲养

正确选购架子牛饲养


高原耗牛

1、选择国外肉用良种公牛作父本杂交的改良牛。

2、要选择2-4岁,体重318-363公斤,架子大且较瘦的牛。这样的牛采食量大,日增重高,肥育效果好,饲养期短,资金周转快。

3、应挑选四肢高,体形长,皮肤松驰有弹性,肌肉较薄,骨架清晰,宽而不丰满,毛密柔软和体况健康的牛。因这种牛生长潜力大,肥育效果好。

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

1、选择合适的精粗比和营养水平。开始30天内,精粗饲料比3:7-1:1,粗蛋白质含量为12%;中间70天,精粗饲料比为6:4,粗蛋白质含量为11%;最后10-20天,精粗饲料比为7:3-8:2,精料粗蛋白质含量为10%。一般在最后10天,精料日采食量应达到4-5公斤/头,粗饲料让牛自由采食。

2、饲料加工要科学。⑴精饲料:如玉米粉碎粒度应在1毫米以上,高粱粉碎粒度达1毫米。⑵粗饲料切割粉碎长度以5-10毫米为宜。

3、合理利用啤酒糟、淀粉渣等工业副产品,并配合使用添加剂,就能代替日粮内90%的精饲料,日增重仍可达1.5公斤。其用法为:啤酒糟每天每头牛喂15-20公斤,加150克小苏打、100克尿素、100克肉牛添加剂预混料。淀粉渣、豆腐渣、糖、酱油渣,每天每头牛喂10-15公斤,加150克小苏打、100克尿素、100克肉牛添加剂预混料。

4、充分运用饲料青贮技术、秸秆氨化和发酵技术。青贮玉米是育肥牛的优质饲料,饲喂青贮料时,在较低的精料水平下,就能达到较高的日增重,按玉米青贮干物质的2%添加尿素,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改进饲养技术,提高饲养水平


奶牛

1、一般肉牛育肥可采用限制精料自由采食的肥育方法(即育肥初期限制饲养,育肥后期自由采食),此法能使饲料效率提高5%。

2、公、母要分栏饲养。一般公牛比阉牛增重速度高10%,阉牛比母牛高10%,但是公牛阉割去势后1-2月内影响生长发育。采用药物或激素去势,用药时间长,效果差,同时有药残、激素残留,肉品不符合卫生要求,所以在选购架子牛时要考虑性别对增重速度的影响,公牛育肥不宜去势。

3、育肥过程中使用适当的脲酶抑制剂预混料,可提高肉牛日增重18%以上。

4、经常搞好环境卫生和进行防疫灭病工作,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控制和杜绝传染病与内外科病的发生。

5、肉牛育肥达500公斤左右时应尽快出栏。因体重超过500公斤后,日增重下降,每公斤增重的耗料量增加,育肥成本提高,利润下降。

选择科学的配方

1、以青贮玉米为主的饲料配方(湿重):青贮玉米80.8%、玉米17.1%、棉籽饼2.1%。

2、以酒糟为主(湿重)的饲料配方(以300公斤体重的生长肉牛为例):玉米1.5公斤、鲜酒糟15公斤、谷草2.5公斤、尿素70克、食盐30克、添加剂预混料100克。由于酒糟的粗蛋白降解度低,易导致牛瘤胃内可降解氮不足,使粗纤维消化率下降,若在酒糟日粮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尿素就能取得较好的 效果.

3、规模牛场体重300公斤以下肉牛的配方:玉米61公斤、麸皮15公斤、棉(杂)饼20公斤、食盐1公斤、骨粉1公斤。每头牛每天100克预混料,2公斤精料,粗饲料让其自由采食。

4、规模牛场体重300公斤以上肉牛育肥配方:玉米70公斤、麸皮13公斤、棉(杂)饼15公斤、食盐1公斤、骨粉1公斤。每头牛每天100克预混料,3-3.5公斤精料,粗饲料让其自由采食。

牛_牛[动物] -繁殖

鲁西黄牛繁殖力较强,母牛一般8―10月龄即可配种怀胎,母牛如初配年龄1.5―2岁,终生可产犊7―10头,产仔率较高,公牛性成成熟略晚,一般两岁开始配种


牛,可利用5―7年。

牛科动物起源于中新世,是由原古鹿类分化的一支混杂而进步的支系,在上新世和更新世,向着很多复杂的适应辐射方向发展,欧亚大陆是它们早期发展的区域,以我国为中心的亚洲中部和东部地区是早期偶蹄类辐射的中心地区,很多牛科动物的化石在我国的上新世和更新世的地层中被发现,包括原始牛、水牛、野牛、羚羊和转角羚羊等。

在中新世时期的北美洲出现了叉角羊,是牛类分化出来的一支,体形似鹿,它们既有扁平而弯曲且不脱落的角,又有鹿角似的分叉结构,现在大部分种类已经绝灭,仍然生活在北美洲大陆的叉角羚则是叉角羊分化中残存的种类,被看作是介于鹿类与牛、羊类之间的一个类型。

在牛科动物中,一般将牛属、水牛属、倭水牛属、非洲野牛属和野牛属的动物通称为牛类,共有大约16种。牛类是哺乳动物中最后出现的一个类群,很可能起源于原始的羚羊类,随着进化过程,体形演变为高大而健壮,四肢粗壮,达到顶点的便是非洲野牛属和野牛属。牛类的共同特点是雄兽和雌兽头上都有表面光滑的角,并且紧靠着枕骨的两侧长出,角的基部远远地分开,吻边没有毛,尾巴较长,末端有簇毛串,眼睛前面和趾间没有臭腺,雌兽有4个乳头等。

牛_牛[动物] -疾病与防治


检疫奶牛鲁氏菌病

牛的常见疾病有牛肺疫、牛炭疽、疯牛病、口蹄疫、传染性胸膜肺炎、瘤胃积食胀气及肢蹄病、子宫炎和乳房炎等。

牛肺疫

牛肺疫早期(2―4周),症状较轻时可治愈,方法:1、“九一四”疗法(新胂凡钠明,又名“九一四):即将3―4克“九一四”溶于100―500毫升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中,然后对病牛进行静脉注射;2、抗生素疗法 :用四环素或土霉素等抗生素对病牛进行治疗,每天注射一次。晚期的牛肺疫治愈的可能性很小,但也要尽力治疗,把损失减少到最低,一般可选用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扬酸钠治疗。

牛炭疽

牛炭疽病的预防可采用每年注射一次无毒炭疽芽胞苗。牛患炭疽病应及时注射抗炭疽血清,一般成年牛需每天注射一次,用量200―300毫升,可先少量注射皮下,无不良反应后再把药液全部注入牛体静脉。饲养过程中,应采取预防与科学的饲养管理相结合的方法,防止牛疾病的发生。适当的时候,对牛的各类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进行疫苗注射。

疯牛病

疯牛病医学上称为牛脑海绵状病,简称BSE。1985年4月,医学家们在英国首先发现了一种新病,专家们对这一世界始发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于1986年11


疯牛病月将该病定名为BSE,首次在英国报刊上报道。1996年以来,这种病迅速蔓延,英国每年有成千上万头牛患这种神经错乱、痴呆、不久死亡的病。

口蹄疫

口蹄疫(学名:Aphtae epizooticae,英文: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或 hoof-and-mouth disease)是牛和猪的一种非致命的病毒传染病。由于历史原因,在中国大陆该病也称为“五号病”或“W病”。它也可以感染鹿、山羊、绵羊和其它偶蹄动物,比如象、鼠和刺猬。马和人类感染病例则非常少。1897年,Friedrich Loeffler首先揭示口蹄疫起因为病毒。他将感染动物的血液穿过良好的瓷玻璃过滤器,发现收集到的液体还能够在健康动物中致病。


秘鲁山村现双头小牛此外,一些人畜共患病如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还会通过牛奶传染给人,因此要定期开展检疫工作,凡检测结果呈阳性的牛群视为“两病”污染牛群,要及时开展净化工作,逐步净化牛群。具体做法为:应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该牛群进行反复检测监测,每次间隔3个月,发现检测结果呈阳性的牛,及时扑杀,对牛舍进行消毒等无害化处理。

牛群中的病牛及阳性牛进行扑杀后,该牛群可被假定为健康牛群。对发现的可疑病牛,要加强监控,进行隔离饲养观察,同时尽快复检确诊,并严格按国家有关规程无害化处理可疑病牛在隔离饲养期间生产的乳制品。假定健康牛群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检测,连续三次检测结果呈阴性的即可视为健康牛群。病牛所产的犊牛或假定健康牛群所生的母犊牛应隔离饲养,喂健康牛乳或消毒乳,每头犊牛应设置专用的喂奶器,喂奶用具应经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并于出生后20日龄、100―120日龄和6月龄连续监测(检疫)三次,结果为阴性者送入假定健康牛群培养。

牛_牛[动物] -药用价值


黄牛肉牛科动物黄牛(Bostaurusdomesticus)和水牛(Bubalusbubalis)的药用部位主要为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药材名牛黄。其肉、骨、骨髓、骨质角髓、血、脑、鼻、齿、喉咙、甲状腺体、蹄、蹄甲、蹄筋、睾丸及阴囊、肝、脾、肺、肾、胆、胃、肠、胎盘、脂肪、乳、唾涎、胃中草结块,及水牛的角、皮、尾、黄牛肉经炼而成的膏和皮所熬的胶亦供药用,药材名分别为牛肉、牛骨、牛髓、牛角鳃、牛血、牛脑、牛鼻、牛齿、牛喉咙、牛靥、牛蹄、牛蹄甲、牛筋、牯牛卵囊、牛肝、牛脾、牛肺、牛肾、牛胆、牛肚、牛肠、牛胞衣、牛脂、牛乳、牛口涎、牛草结、水牛角、水牛皮、水牛尾、霞天膏和黄明胶。

黄牛肉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安中益气,养脾胃。对腰腿有补益作用,可以止消渴和唾涎。也有人说黄牛肉有微毒,食用后会诱发药物的毒性,会加重病情,所以对病人来说吃黄牛肉不如水牛肉好。如是自死的,血脉已绝,骨髓已竭,不能吃用。

牛_牛[动物] -文化体现

诗句


简体汉字:牛

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风俗语的两部曲。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民俗语文化的重要内容。

康熙《济南府志・岁时》:“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东郊。作五辛盘,俗名春盘,饮春酒,簪春花。里人、行户扮为渔樵耕诸戏剧,结彩为春楼,而市衢小儿,着彩衣,戴鬼面,往来跳舞,亦古人乡傩之遗也。立春日,官吏各具彩仗,击土牛者三,谓之鞭春,以示劝农之意焉。为小春牛,遍送缙绅家,及门鸣鼓乐以献,谓之送春。”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人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浙江境内迎春牛的特点是,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即叩头,拜完,百姓一摇篮而上,将春牛弄碎,然后将抢得的春牛泥带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民族习俗


牛票

中国少数民族也有慰问耕牛的习俗,称为“献牛王”。贵州的荔枝、罗甸、安龙等地的布依族,以农历四月初八为牛贺岁。是日,让牛休息一天,让牛吃糯米饭。仡佬族的牛王节也称“牛神节”、“敬牛王菩萨节”、“祭牛王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那一天,人们不再让牛劳动,并用上好的糯米做两个糍粑,分挂在牛角上,然后将牛牵到水边照看影子,以此种方式为牛祝寿。在贵州榕江、东江一带的侗族中,每年夏天六月初六举行“洗牛节”,届时春耕已结束,人们把牛牵到河边洗澡,并在牛栏旁插几根鸡毛和鸭毛,表示为牛洗耳恭听尘,祈祷耕牛平安健壮。

丧葬在布依族的人生礼俗中,是一个比较隆重的项目,其仪式是转戛,而转戛仪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砍牛。近人董振藻在《黔中苗乘》中有这样的记载:“亲死,选牛一头或数头,亲戚朋友携鸡来祭,即绕牛而奠之(相传前亲死,分食其肉,今以牛代之)。奠毕,屠牛分食而散。”流行于云南中部、丽江山区的纳西族在丧葬时有跳耗牛的风俗。老人死后,火化取骨,主人在院内燃起火堆,来客围在四周,跳丧葬舞,领舞者唱着挽歌。歌舞毕,众人依次向骨灰跪拜。随后牵来一头牛,提起牛耳,将一碗牛奶灌进去。若耗牛扬蹄蹦跳,即为好兆;若不跳,再灌一碗,则认为亡灵不要此牛,就要另换一头再灌,然后捆住牛的四蹄,请父母双全的健壮男子宰牛。通常先取牛心,再剥皮分肉,将牛心、牛肉献于骨灰袋前,称“生祭”。肉煮熟后再祭一次,称为“熟祭”,祭毕埋骨入土。

在汉族交际风俗中有“结牛财亲”一说,流行于湖南一带。在当地,一头牛几户其用的称为结牛财亲,并视作亲戚,牛的所有权一旦换成别人,其“亲戚”关系也到此结束流行于陕西留坝县等地的“牛王会”,是为老人做寿的称谓,因为牛耕田犁地,有功于人,并且排在生肖的前列,以牛为名给老人祝寿,以表示尊敬。

苗族有抢牛牛尾的婚姻风俗,流行贵州西北一带。男女订婚后,女方要喂养一头黄牛,待婚礼那天将牛牵到现场,度用两根绳索绊信牛腿。然后由新娘一刀砍下牛尾,新郎会立刻上去抢夺牛尾,若能在女方父母到来之前夺得牛尾,便可立即成婚,否则婚姻告吹。

斗牛文化


西班牙斗牛斗牛是西班牙的国粹,风靡全国,享誉世界,尽管从动物保护的观点上看人们对此存在争议,但是作为西班牙斗牛这种特有的古老传统还是保留至今,并受到很多人的欢迎。斗牛季节是3月至10月,斗牛季节里,每逢周四和周日各举行两场。如逢节日和国家庆典,则每天都可观赏。

斗牛场面壮观,格斗惊心动魄,富有强烈的刺激性。千百年来,这种人牛之战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更是现代西班牙旅游业的重要项目。
西班牙全国共有400多个斗牛场,首都马德里的范塔士斗牛场最具规模,古罗马式的建筑壮观堂皇,可容纳三四万人。

西班牙的斗牛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他们先是以野牛为猎获的对象,而后拿它做游戏,进而将它投入战争。18世纪以前,斗牛基本是显示勇士杀牛的剽悍勇猛,1743年马德里兴建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斗牛场,斗牛活动逐渐演变成一项民族娱乐性的体育活动。

当发疯的猛牛低头用锋利的牛角向斗牛士冲来,斗牛士不慌不忙双手提着斗蓬做一个优美的躲闪动作,猛牛的利角擦着斗牛士的衣角而过。这生死之际的优美一闪,让全场的观众如痴如醉。

人们认为,斗牛作为西班牙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体育项目,代表着西班牙人的粗犷豪爽的民族性格。西班牙人说,这是他们的天性,来自于他们的生存环境。

牛_牛[动物] -分布

依次为巴西:13302万头(其中水牛72万头);美国:11404万头;中国:7808万头(其中水牛1900万头,牦牛约1300万头)。印度养牛头数虽多,但由于宗教习俗等原因,生产性能较低。

牛_牛[动物] -相关成语

汗牛充栋牛衣岁月九牛一毛 目无全牛 牛刀小试 庖丁解牛 气冲斗牛 对牛弹琴 气壮如牛齐王舍牛九牛二虎之力裾马襟牛初生牛犊不怕虎扛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90103/175578.html

更多阅读

德玛西亚之力出装 德玛西亚之力出装加点

德玛西亚之力出装——简介盖伦是德玛西亚的流氓之一,这个英雄被动回血,在打上单的时候虽然被一些英雄克制,但是他的线上续航能力不错,经常会经过几次消耗利用自己的被动为自己建立优势,并且这个英雄的逃生能力还算不错,所以虽然不是非常火

dnf复仇者恶魔之力怎么用 精 dnf复仇者恶魔唤醒

dnf复仇者恶魔之力怎么用 精——简介攻击类型:百分比魔法攻击型职业   攻击属性:大部分暗属性   本职武器:镰刀   本职防具:重甲   转职为复仇者,身上会出现黑雾一般的东西笼罩全身。   转职后,攻击方式变为复仇者独有的攻击方

LOLS4德玛西亚之力出装顺序 s6德玛西亚出装顺序

LOLS4德玛西亚之力出装顺序——简介德玛西亚之力作为国服周免英雄,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新手玩家的喜爱。其实德玛西亚之力是一个很强力的上单英雄。也并非只能够在低端局中才能够用,想当年,国服第一上单,前iG战队队长PDD,都在和WE的比赛中

声明:《自然之力怎么驯化动物 牛[动物] 牛[动物]-起源与驯化,牛[动物]-特征》为网友玩玩的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