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官高而忧-古今互译,岑文本官高而忧-解释

岑文本,字景仁,唐朝宰相,南阳棘阳人,(595~645年)。祖父名善方,仕萧察,吏部尚书。父名之象,隋末为邯郸令。曾被人诬陷。岑聪慧敏捷,博通经史。

岑文本官高而忧_岑文本官高而忧 -古今互译

原文

岑文本初仕萧铣。江陵平,授秘书郎,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

翻译

岑文本起初在萧铣部下任职。平定江陵后,任命他为秘书郎、直中书。担任检校中书省(官职名)的李靖很是看中他的才能,提拔他为中书舍人,渐渐得到皇帝的赏识。当时颜师古对旧例非常熟悉,擅长起草文书,当时没有比得上的,希望重新被起用。唐太宗说:“我亲自推荐一个人,你不要再担当这个职务了。”于是让岑文本担任中书侍郎,专管机密。后来升任中书令,回到家里脸上却有忧虑的表情。他的母亲感到奇怪并问他,岑文本回答说:“我没有功勋也跟皇上没有旧交,获得太大的宠幸,职位高责任重,这是古人所忌的,所以感到忧虑。”有来向他庆贺的,他就说:“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庆贺。”江东之战,所有筹划辎重运输,都全部委托岑文本来主持,导致他劳累过度,精力耗尽。唐太宗忧虑地说:“岑文本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回去了。”不久岑文本就病死了。

岑文本官高而忧_岑文本官高而忧 -解释

平:平定;

称:称赞;

谙:熟练;

竭:尽,完全;

反:通“返”,返回;

卒:死

岑文本官高而忧_岑文本官高而忧 -人物简介

少年时代即聪颖明理,博览经史。隋时,其父岑之象遭诬入狱,冤不能申。当时他14岁,到司隶处申冤,辩对哀畅。司隶命作《莲花赋》,他一挥而就,受到赞赏,父冤遂申。隋末,萧铣在江陵建立割据政权,任他为中书侍郎,专典文书。萧铣于荆州称帝,召岑为中书侍郎。唐李孝恭定荆州时,岑劝铣出降。及入城,诸将欲掳掠。岑劝孝恭说:“隋无道,群雄并起,江南人民受苦不堪,王师到此,萧氏君臣,江江陵父老决计归命,实为去危就安。今若纵兵掳掠,不仅士民失望,且江岭以南无复向化了。”孝恭称善,乃严申军令,禁止杀掠。授岑为荆州别驾。孝恭进击辅公

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官高而忧-古今互译,岑文本官高而忧-解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90103/176608.html

更多阅读

小议《李国文说唐》 小议先天下之忧而忧

中学时还是比较喜欢现当代文学的,上了大学后,这种兴趣有增无减,在现当代老师的怂恿下,不仅读了一些大家作品,而且平日里也去写点东西,高兴的时候还送去发表一下。后来读了古代文学的研究生,醉心于优美典雅的古典诗词和散文,几年时间徜徉于古

鸡肋典故小议 小议先天下之忧而忧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岳陽樓記宋·范仲淹慶曆四年(2)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3)。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4),乃(5)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6),刻唐賢(7)今人詩賦于其上;屬(8)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9)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10)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11),橫(12)無際涯

声明:《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官高而忧-古今互译,岑文本官高而忧-解释》为网友风追烟花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