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图 《导引图》 《导引图》-概述,《导引图》-描述

《导引图》养生图谱与专著名。是现存最早的导引图谱。原帛画长约100厘米,与前段40厘米帛书相连。画高40厘米。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是现存最早的导引图谱。


《导引图》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现存最早的导引图谱。原帛画长约100厘米,与前段40厘米帛书相连。画高40厘米。分上下4层绘有44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式,每层绘11幅图。每图式平均高9-12厘米。每图式为一人像,男、女、老、幼均有,或著衣,或裸背,均为工笔彩绘。其术式除个别人像作器械运动外,多为徒手操练。图傍注有术式名,部分文字可辨。其中涉及动物的有鸟、鹞、鹤、颤、猿、猴、龙、熊等八式,与五禽戏相近而缺鹿戏与虎戏。原无图谱名,现名系由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所定。

《导引图》养生图谱与专著名。是现存最早的导引图谱。原帛画长约100厘米,与前段40厘米帛书相连。画高40厘米。

导引图_《导引图》 -概述

《导引图》是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现存最早的一卷保健运动的工笔彩绘帛画,为西汉早期作品。《导引图》出土时残缺严重,经过拼复共有44幅小型全身导引图,从上到下分四层排列,每层各有11幅小图(见图一)。而发明“五禽戏”的华佗是东汉时期人。据此我们可以认定,《导引图》与《五禽戏图》不是一回事。那么,《导引图》与华佗的“五禽戏”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首先,我们必须弄清“导引”的含义。所谓“导引”,是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医疗体育方法。早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为了表示欢乐、祝福和庆功,往往学着动物的跳跃姿势和飞翔姿势舞蹈,后来,便逐步发展成为锻炼身体的医疗方法。我国古代的“导引”就是指“导气会和”“引体会柔”,是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体育疗法。用现代汉语来表达,“导引”就是保健医疗体操。早在春秋战国时,以呼吸运动为主的“导引”方法已相当普遍。《庄子.刻意》道:“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行之士养行之人彭祖寿......

《导引图》不仅年代早,而且内容非常丰富,它使古代文献中散失不全的多种导引与健身运动找到了最早的图形资料,对导引的发展、变化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线索。从中我们看到有关导引的几个方面:

一、呼吸运动:
马王堆《导引图》所描绘的呼吸运动与古代传统练功的"胎盘法"(丹田呼吸法)不完全一样。文字说明中有两处直接提到呼吸。如"印(仰)浑(呼)"与"笑(猿)狰"。古代"印浑"是仰身鸣叫的意思,"笼浑"是猿猴啸叫的声音。图的形态是胸部扩张,双手向后举,其动作是加强对心肺功能的锻炼。

导引图 《导引图》 《导引图》-概述,《导引图》-描述

二、肢体运动:
《导引图》中除极个别的蹲、跪(坐)式外其余全部为立式运动。现在我国第五套广播操中的八个动作基本概括了《导引图》的精华部分。如上肢运动有"龙登"冲拳运动有"蚂(占)",扩胸运动有"印淬",体侧运动有"螳螂";腹背运动有"满政",跳跃运动有"引颈""坐引八维",以及有图缺文的踢腿运动和体转运动。

另外,象《五禽戏》中鸟、熊、猿也有相似图文,可知华佗的《五禽戏》与马王堆《导引图》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

三、器械运动:
《导引图》除徒手操外,还发现使用棍仗式运动,作屈身转体运动状,双手持杖。文字说明是"以文(杖)通阴阳"。还有折腰式转体运动,脚下有一球状物,也是器械运动的形态。

四、导引与治病关系:
《导引图》文字说明中直接提到治病的项目共有:"烦"、"痛明"、"引聋"、"引温病"等12处,说明导引不仅对四肢部位的膝痛、消化系统的腹中,五官的耳目,甚至某些传染病的治疗有着密切关系。

马王堆《导引图》所反映在导引上的四个方面内容足以说明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应用导引的国家。欧洲学者马亭伦承认,西方通过艾氏的介绍,从远东抄袭了中国的医疗体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也认为,西方现代的医疗体操实际上是从中国早期的体操传入欧洲演变而成的。所以,西方学者称呼中国是"医疗体操的祖国"。

导引图_《导引图》 -描述

“导引”或作“道引”。道气令和,引体令柔之意。《一切经意义》中说:“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

帛画《导引图》用彩色描绘44种形态各异的健身运动图形。“锦”是各种运动图形的美称。因此,该图也可称之谓44段锦。《导引图》全长140厘米,高50厘米。图前书写《却谷食气》与《阴阳十一脉灸经》。其中绘有人物的部分宽100厘米,高50厘米。人物图形上下共四层,每层11幅小图,共44幅图像。每幅图高9~12厘米不等,每图均绘一个运动姿态各异的人物。图形附近书写有说明文字。因为实物残缺,实际能看出文字的只有31处。

从图像的形态和服饰来看,图中人物主要是庶民阶层,画像大多着褶(音它)侉(裤)式戎装(即一种无絮的短袍),有的着禅襦式衣裳(即单层的连衣连裙服装)或短侉(裤)、短裳(裙)。男女均绾发或戴巾帻(类似现在的便帽),穿尖角形鞋履,或赤足。亦有裸上身的。这与四川成都凤凰山出土汉代画像中收割的农民所穿的服饰相同。

导引图_《导引图》 -健身运动的主要特点

从导引图中的图形、文字说明和运动姿态来看。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吐故纳新,熊径鸟伸”。“摇筋骨,动支节”等等。


《导引图》(一)吐故纳新,熊经鸟伸
《庄子・刻意篇》就有“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伸),为寿而已”的记载。庄子(约前369-前286年)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说明早在2300年前,有关“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的呼吸运动,与“熊径鸟伸”摹仿禽兽姿态的健身运动,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习练健身功法的基本模式。

吐故纳新――“卯(仰)滹(同呼)”(图1)。侧立。双手反转伸向背后。挺胸、收腹,作深呼吸运动。
熊径鸟伸――“熊痉”(图2),扭腰、转身向右侧甩手。“径,曲径。”又“痉”与“劲”通。强劲刚健之意。
“信”(图3),作鸟形。抬头,伸颈、折腰、直腿,双手及地。“信”与“伸”通。“鸟伸”之意。

“熊径鸟伸”是古代《五禽戏》中的功法之一。马王堆《导引图》中摹仿鸟类姿态的有3种:信(鸟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00103/177994.html

更多阅读

《马王堆导引图》 导引图 高清

导引图1972-1974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初期诸侯家族墓地)出土的帛画。是现存全世界最早的导引图谱。原帛画长约100厘米,与前段40厘米帛书相连。画高40厘米。分上下4层绘有44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式,每层绘11幅图。每图式平

导引图 导引图 导引图-特点,导引图-历史

《导引图》养生图谱与专著名。是现存最早的导引图谱。原帛画长约100厘米,与前段40厘米帛书相连。画高40厘米。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是现存最早的导引图谱。《导引图》不仅年代早,而且内容非常丰富,它使古代文献中散失不全的多种

声明:《导引图 《导引图》 《导引图》-概述,《导引图》-描述》为网友冷月飘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