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基本简介,监察御史-责任

监察御史,官名,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宋元明清因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通常弹劾与建言,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新唐书・百官志三》:“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

监察御史_监察御史 -基本简介


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品级仅正八品下,无出入朝堂正门的资格,只能由侧门进出,非奏事不得至殿廷。开元初才取消限制。但因内外官吏均受其监察,权限甚广,颇为百官忌惮。员额,唐为十五人。宋减为六人,分察六部百司,品级为从七品。元沿设,员额很多,除内台三十二员,尚有江南行台二十八员、陕西行台二十员。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以都御史、副都御史为主官,所属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各冠以地方名称,各道人数不等,总数一百十人,均为正七品官。清同明制,乾隆时提高为从五品官。

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唐、宋两代仅有八品官,明代为正七品,清代为从五品。巡视台湾监察御史为台湾清治时期的1722年-1769年期间,设置于台湾的监察御史。18世纪,台湾之行政区划为台湾道,而与其他省道相同,巡视台湾监察御史通常为满人及汉人各一。

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基本简介,监察御史-责任

监察御史为清朝监察机关官职。巡视台湾御史官职品等为从五品文官,品等虽比台湾道道员的正四品低,不过官小权重。不仅可对台湾道所属违法官吏进行弹劾,也可由皇帝赋予直接审判台湾道所属行政官员之权利,除此亦可在监察过程中对台湾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其体制性质类似台湾今监察院。1722年开始派任的巡视台湾监察御史,初期以赴任派实为原则,也就是留台者必须等接任者方能卸任。1751年起,改“着三年,事竣即回,不必留驻候任”。1769年,巡视台湾监察御史裁撤。

监察御史_监察御史 -责任

御史之权既重,然处事若有差失,惩办也极严厉。据《世法录》记载,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五月,御史雷励误把良民判为徒罪。明太祖查获其事,责之曰:“朝廷能使顽恶慑伏,良善得所者在法耳。少有偏重,民无所守。尔为御史,执法不平,何以激浊扬清,伸理冤枉?徒罪尚可改正,若死罪论决,可以再生乎?”并命法司论雷励之罪,以示警戒。就连书写失误,也被认为不称职而一例治罪。据《梦余录》记载,宣德间,御史谢瑶在荐举文牍上误书被荐者姓氏,奏书上呈后,又自陈改正。宣宗谓吏部曰:“古人奏牍皆存敬慎,石庆书‘马’字缺点,惧及死。今荐贤不知其姓,岂能知其才?轻率如此,岂称御史之职?”便把谢瑶贬为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00103/178790.html

更多阅读

清朝御史余缙 清朝御史

清朝御史余缙康熙十八年,也就是1679年。年仅62岁的余缙荣归故里,为我暨阳大成徐氏写下了第一篇徐氏宗谱的谱序。不过,这位老兄的谱序写得有出入。他的谱序适用于紫阆徐氏家谱。因为我世系中没有“唐有鸿公,宋有启承”的说法,徐鸿,徐承诏

《新暗行御史》韩国出品人气漫画 韩国人气网络漫画

《新暗行御史》,由韩国漫画家梁庆一和伊仁完在日本连载的漫画,2001年4月至2007年9月《月刊SUNDAYGENE-X》上连载,共17卷长度,目前已完结。《新暗行御史》融合了韩国的一些历史和民间故事,例如暗行御史,女主角则是以

赵洞门为御史大夫 齐欲伐魏文言文翻译

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辐辏:原指车轮的辐条集中于毂上。此处形容如同车辐一样聚集到中心上。)望尘者接踵于道。(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及罢归,出国门,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独吴菌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原文及翻译 湘乡

一、原文: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汝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

声明:《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基本简介,监察御史-责任》为网友淂迫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