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 马蔺 马蔺-基本资料,马蔺-形态特征

马蔺(学名: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 Koidz.)是白花马蔺的变种,多年生密丛草本。根茎叶粗壮,须根稠密发达,长度可达1米以上,呈伞状分布。叶基生,宽线形,高度可达到1250px,宽度0.4~25px,灰绿色,花茎高约250px,2~4朵花,花为浅蓝色、蓝色或蓝紫色,花被上有较深色的条纹;蒴果长椭圆状柱形,有6条明显的肋,顶端有短喙;长4~150px,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棕褐色,略有光泽,种子9月份成熟。花期5-6月,果期6-9月。生于荒地、路旁、山坡草地,尤以过度放牧的盐碱化草场上生长较多。分布于朝鲜、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马蔺_马蔺 -基本资料

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 马蔺 马蔺-基本资料,马蔺-形态特征


马蔺中文学名:马蔺(《神农本草经》)

蒙药名:查黑乐得格(《四部医典》)

拉丁学名:Irislactea

学名:IrislacteaPall.var.chinensis(Fisch.)Koidz.(鸢尾科)

别称:马莲、马兰、马兰花、旱蒲、蠡实、荔草、剧草、豕首、三坚、马韭

属:鸢尾属

英文名称:ChineseIris

马蔺_马蔺 -形态特征


马蔺马蔺是白花马蔺的变种,多年生密丛草本。根状茎粗壮,木质,斜伸,外包有大量致密的红紫色折断的老叶残留叶鞘及毛发状的纤维;须根粗而长,黄白色,少分枝。叶基生,坚韧,灰绿色,条形或狭剑形,长约50厘米,宽4-6毫米,顶端渐尖,基部鞘状,带红紫色,无明显的中脉。

花为浅蓝色、蓝色或蓝紫色,花被上有较深色的条纹,花茎光滑,高5-10厘米;苞片3-5枚,草质,绿色,边缘白色,披针形,长4.5-10厘米,宽0.8-1.6厘米,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内包含有2-4朵花;花乳白色,直径5-6厘米;花梗长4-7厘米;花被管甚短,长约3毫米,外花被裂片倒披针形,长4.5-6.5厘米,宽0.8-1.2厘米,顶端钝或急尖,爪部楔形,内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长4.2-4.5厘米,宽5-7毫米,爪部狭楔形;雄蕊长2.5-3.2厘米,花药黄色,花丝白色;子房纺锤形,长3-4.5厘米。

蒴果长椭圆状柱形,长4-6厘米,直径1-1.4厘米,有6条明显的肋,顶端有短喙;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棕褐色,略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6-9月。

马蔺_马蔺 -植物学特性


马蔺

马蔺高10--60cm,密丛生。根状茎粗短,须根长而坚硬。叶基生,多数,坚韧,条形,无主脉,灰绿色,两面具稍突起的平行脉。花莛直立,高10--30cm,顶生1--3朵花,蓝紫色或天蓝色。

花期4--5月,果期7--8月。马蔺的种子千粒重为23--27g。种粒大,近球形,有棱角。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温度条件下25d左右开始萌发,35d左右出苗。播种当年幼苗生长缓慢。第2年--般3月底返青,幼苗越冬率一般都超过95%。播种当年不分蘖,不开花,第2年分蘖,一般为1--3个。

马蔺_马蔺 -生态特性


马蔺马蔺是一种美丽神奇的荒漠化治理水土保持护坡植物,既能很好的保持水土又有美丽的外观,既有顽强的生命力又容易建植管理,即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又有经济价值。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的。它具有成为一种完美的水保护坡植物的“天性”。

马蔺自然分布极广。马蔺根系发达,抗性和适应性极强,耐盐碱,这些特征就决定了它非常适用于中国北方气候干燥、土壤沙化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盐碱地的绿化改造。

据测量,马蔺的根系入土深度可达1米以上,须根稠密而发达,呈伞状分布,这不仅是它极强的抗性和适应性的有力保证,也使其具有很强的缚土保水能力。马蔺直立生长的叶片可有效地减少水份蒸发,缓解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而且还利于根部透气,马蔺生长具有高渗透功能,对降水快速入渗拦蓄,涵养地下水源,造就湿地环境有明显效应。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马蔺的地上部分会变得相对低矮(地上生长量会减低20%以上),同时根系会更加发达(根系会增加10%以上),这都有助其在高温干旱、盐碱、水涝贫脊等不良环境中正常生存。马蔺还是一种耐重盐碱的植物,在含盐量达7%,PH值达7.9-8.8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并开花结实,是难得的盐碱地绿化和改良的好材料。马蔺自然顽强生长的明显例证,在中国的大西北罗布泊无人区,古楼兰故国的孔雀河流域,其它植物以不复存在,而马蔺草确零散的分布,充分显现出适者生存的顽强生命力,在罗布泊的强干旱、风沙疾暴。

千年的无人区,唯有马蔺绿色与花朵的这道亮丽景观,这充分证明马蔺的生存奇迹。给中国及世界治理荒漠化闪亮出一道绿色植被绿灯。而马蔺的叶片和它调节水份与它的生态特性为菌类与昆虫类的生存发展的空间是自然与野生各种动物生存的必备条件,是生物链的先决基础,也是改善生态环境治理荒漠化的首选方略。对中国大西北脆弱植被生态环境的改善,用其地产固有植物植被是正体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措施,而不是用引进国外进口植物短期就能适应和实用的,引进国外进口植物物种从它的病害随之引入的整体价植观也是得不偿失,马蔺由于它根系的渗透功能和涵养地下水源作用及它的遮阴效果控制水份蒸发,植被后逐渐成为湿地环境,为整体生物链造就新的格局。

马蔺繁殖简单迅速,生命力强,具备建植人工植被所必备的特点。马蔺既可用种子繁殖也可进行无性繁殖,直播种子出芽率达80%以上,用成熟的马蔺进行分株移栽繁殖成活率也很高。新苗生长迅速,次年即可发育成熟,马蔺抗逆性强,不仅抗旱、抗寒、抗盐碱、耐践踏,而且具有极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不仅在马蔺植被中从不发生病虫害,而且由于它特殊的分泌物不受鼠害,老鼠从不到马蔺草地打洞筑窝,使其与其它植物混植后也极少发生病虫害,植被一旦形成即不必进行后期养护,收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除具有的水土保护功能外,马蔺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马蔺色泽青绿,在北方地区绿期可达280天以上:马蔺兰紫色的花淡雅美丽,花密清香,花期长达50天,还可作为切花材料:马蔺耐践踏,经历践踏后无须培育即可自我恢复:马蔺植株高矮适中,叶多而直立生长,具有较强的吸尘、减噪、降温作用。马蔺生命力强,基本不需要日常养护,节约了水肥和管理投入:在建植城市开放或用作家畜饲料,每亩可产干草500公斤,又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马蔺_马蔺 -生物学特性

1、繁殖特性
马蔺的栽培技术马蔺既可用种子繁殖也可进行无性繁殖,但直播种子出苗率相对较低,用成熟的马蔺进行分株移栽繁殖成活率较高。成熟野生种子绝大多数具有活力,种子发芽的内在潜力很大。经种子活度生化速测法测定,室内储存的种子与室外土埋贮藏的种子发芽势分别为90%和88%,但常温下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很低。

常温下贮藏时间超过5年的种子,其活力下降。种子变温储藏和室外埋土越冬处理比室温下储藏发芽率高。种子发芽的温度范围为15--30℃。小于10℃或大于35℃时不发芽。恒温条件下发芽率普遍很低,一般播前采用温水浸种或层积处理,提高种子出苗率。马蔺种子硬实率较高,使得马蔺种子在常温室内培养条件下的发芽率平均仅10%--20%。

野生马蔺多以分蘖形式进行无性繁殖。

2、抗旱节水特性

马蔺根系发达,入土深度可达1m以上,须根稠密而发达,呈伞状分布,这不仅是它极强的抗性和适应性的有力保证,也使其具有很强的缚土保水能力。马蔺直立生长的叶片可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缓解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而且还利于根部透气。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马蔺的地上部分会变得相对低矮,地上生长量会减低20%以上,同时根系会更加发达,根系会增加10%以上,这都有助于其在高温干旱、水涝等不良环境中正常生存。

3、耐盐碱特性

马蔺是一种耐重盐碱的植物,其种子在含盐量0.44%条件下正常发芽;含盐量0.51%时,发芽率明显下降,含盐量达0.75%丧失发芽能力。萌发后的幼苗在土壤含盐量达0.27%、pH值达7.9--8.8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并开花结实,是难得的盐碱地绿化和改良的好材料。

4、马蔺绿期花期长、色泽美

马蔺在北方地区一般3月底返青,4月下旬始花,5月中旬至5月底进入盛花期,6月中旬终花,11月上旬枯黄,绿期长达280d以上。马蔺色泽青绿,花淡雅美丽,花蜜清香,花期长达50d以上。

5、抗病虫害特性

马蔺具有极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不仅在马蔺单一植被群落中从不发生病虫害,而且由于它特殊的分泌物,使其与其他植物混植后也极少发生病虫害,大大降低了绿色地被建植后防治病虫害所需的投入和成本。

马蔺_马蔺 -应用前景


马蔺1.在城市绿化美化建设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马蔺根系发达,叶量丰富,对环境适应性强,长势旺盛,管理粗放,是节水、抗旱、耐盐碱、抗杂草、抗病、虫、鼠害的优良观赏地被植物。马蔺在北方地区绿期可达280d以上,叶片翠绿柔软,兰紫色的花淡雅美丽,花蜜清香,花期长达50d,可形成美丽的园林景观。马蔺耐践踏,经历践踏后无须培育即可自我恢复。马蔺具有较强的贮水保土、调节空气湿度、净化环境作用。因此,在建植城市开放绿地、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和缀花草地等中,马蔺是无可争议的优质材料。马蔺因其根系十分发达,抗旱能力、固土能力强,又是作为水土保持和固土护坡的理想植物。

2.马蔺快速建植生产体系已形成

提高种子萌发是通过马蔺种子有性繁殖进行绿色地被建植的关键技术之一。播前采用温水浸种、层积处理、浓硫酸浸种等方法,均可破除种子硬实,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如对采集的野生马蔺种子经浓硫酸溶液浸泡处理后,其发芽率平均提高30%--50%。同时,目前人工繁殖种子基地在我国已经建成,如在吉林和甘肃等地区建成了初具规模的马蔺商品种子生产基地,可为大面积建植提供种子来源。

为克服利用马蔺种子发芽进行有性繁殖的局限性,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与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于2002年开展合作研究,筛选出了“成熟种胚----诱导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继代增殖----生根----试管苗移栽”等全过程中各环节的最佳培养基和操作程序,从而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马蔺组织培养快繁体系,为实现马蔺快速无性繁殖,大幅度降低马蔺建植成本,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开展马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体筛选乃至基因工程改良等生物技术育种工作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除此之外,马蔺还具有重要的药用、饲用和工业价值。马蔺利用年限长,产草量高,营养成分丰富,为各类牲畜尤其是绵羊喜食。马蔺的花、种子、根均可人药。花晒干服用可利尿通便;种子和根可除湿热、止血、解毒种子有退烧、解毒、驱虫的功效。作为纤维植物,可以代替麻生产纸、绳,叶是编制工艺品的原料,根可以制作刷子。真可谓“马蔺全身是宝”。

马蔺_马蔺 -生态与分布


马蔺

[生态]:生于林缘及路旁草地,山坡灌丛、河边及海滨沙质地。喜光、也能耐阴,耐寒、耐热、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耐污染又耐践踏。

[分布]:原产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生于荒地、路旁、山坡草地,尤以过度放牧的盐碱化草场上生长较多。也产于朝鲜、前苏联及印度。

【产地产量】产内蒙古各地。产量较多。

马蔺_马蔺 -药用价值

马蔺草(IrisensataThunb)也叫马莲,马兰花,属鸢尾科(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五册579页)。俗称台湾草,它来源于台湾省,它同中国东北的乌拉草及南美的巴拿马草齐名于世,被称为世界上的“三棵宝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叶长)约30cm。叶宽6-7mm,花葶高20-30cm,花紫蓝色,自然分布极广,全国各地都有生长。马蔺草呈三角形,长而柔软,用它编的各种草制品,如草帽、手提包、床席等,细致光滑坚韧耐用,散热性强,深受用户的欢迎。

马莲是耐重盐碱植物,在含盐量7%的条件下和碳酸钠(Na2CO3)、碳酸钾(K2CO3),硫酸盐(Na2SO4)的高Ph值7.9-8.8之间重盐地生长的植株,比轻盐碱和无盐碱地生长植株矮20%左右,而地下根系却增加10%左右,其余如开花结实都正常。大量种植马莲对黄河流域的松散沙质土壤堤坝、公路工程被水冲刷水土流失能起到重要的坚固路坡、渠道、堤坝的固土作用。

【入药部分】

种子(马蔺子)、花及根人中药。花及种子入蒙药。

【采集加工】

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搓去外壳,取种子,晒干备用;夏季采花,阴干备用;春、秋季采挖根,除去茎叶,晒干,切段备用。

【药材鉴别】

性状花具花被6片,长2.5-3厘米,条形,多皱缩,顶端弯曲,基部膨大,呈深棕色或蓝紫色。雄蕊3枚。质轻。气显著,味微苦。

种子呈不规则卵形的多面体。一端略钝而稍大,另端渐窄。表面光滑红棕色至黑棕色,基部有黄棕色或淡黄色种脐。质坚硬,不易碎。断面灰白色,角质性。气微弱,味淡。

【化学成分】

花和根含挥发油。种皮的醚溶液部分含马蔺子甲素Pallason A、马蔺子乙素和马蔺子丙素。还含有β一谷甾醇,三萜类化合物及植物腊,淀粉及脂肪油。

【药理作用】

马蔺子的醇浸膏对小鼠有抗孕卵着床作用;对兔无抗排卵作用。对兔子宫内膜转化实验,马蔺子醇浸膏无黄体酮样作用,可使幼兔子宫内膜处于增殖期;对照组(黄体酮组)则使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马蔺子的种皮醇浸膏对小鼠有抗孕卵着床作用,种仁不明显。马蔺子素经动物试验具有抗癌作用


马蔺【性味功能】

中药马蔺子:味甘,性平。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花:味咸、酸、苦,性微凉。清热解毒,止血,利尿。根:味甘,性平。清热解毒。蒙药味辛、甘,性平、重、固、燥、糙。杀虫,止痛,解毒,消食,解痉,退黄,治伤,生肌,排脓,燥“希日乌素”。

【主治】

中药马蔺子: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吐血,衄血,崩漏,白带,小便不利,泻痢,疝痛,痈疮肿毒,外伤出血。花:治咽喉肿痛,吐血,衄血,咯血,小便不利,病,痈疮疖肿。根:治咽喉肿痛,传染性肝炎,痔疮,牙痛。蒙药治胃痧证,霍乱,蛲虫病,虫积腹痛,虫牙,皮肤瘙痒,毒热,疮疡,烫伤,脓疮,黄疸,胁痛,口苦。

【用置用法】

中药3―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患处。蒙药多入丸散剂。

马蔺_马蔺 -史书记载

叶似薤而长浓,三月开紫碧花,五月结实作角子,如麻大而赤色有棱,根细长,通黄色,人取以为刷。三月开花,五月采实,并阴干用。许慎《说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高诱云∶河北平泽率生之。江东颇多,种于阶庭,但呼为旱蒲,不知即马薤也。

时珍曰∶蠡草生荒野中,就地丛生,一本二、三十茎,苗高三、四尺,叶中抽茎,开花结实。

【正误】宗曰∶蠡实,陶隐居言方药不用,俗无识者。本草诸家所注不相应。若果是马蔺,则《日华子本草》不当更言可为菜蔬。盖马蔺叶出土已硬,又无味,马牛皆不食,岂堪人食?今不敢以蠡实为马蔺,更俟博识。

荔字之讹也。张揖《广雅》云∶荔又名马蔺,其说已明。又按∶周定王《救荒本草》言∶其嫩苗味苦,炸熟换水浸去苦味,油盐调食,则马蔺亦可作菜矣。寇氏但据陶说疑之,欠考矣。

陶氏不识药多矣。今正其误。

实【修治】时珍曰∶凡入药炒过用,治疝则以醋拌炒之。

【气味】甘,平,无毒。保升曰∶寒。

颂曰∶山人服之,云大温,甚有奇效。

【主治】皮肤寒热,胃中热气,风寒湿痹,坚筋骨,令人嗜食。久服轻身(《本经》)。止心烦满,利大小便,长肌肤肥大(《别录》)。疗金疮血内流,痈肿,有效(苏恭)。妇人血气烦闷,产后血晕,并经脉不止,崩中带下,消一切疮疖,止鼻衄吐血,通小肠,消酒毒,治黄病,杀蕈毒,敷蛇虫咬(大明)。治小腹疝痛,腹内冷积,水痢诸病(时珍)。

【附方】旧二,新六。

诸冷极病,医所不治者∶马蔺子九升洗净,空腹服一合,酒下,日三服寒疝诸疾,寒疝不能食,及腹内一切诸疾,消食肥肌。马蔺子一升,每日取一把,以面拌煮吞之,服尽愈。(姚僧坦《集验方》)

喉痹肿痛∶《卫生易简方》∶用蠡实一合,升麻五分,水一升,煎三合,入少蜜搅匀,细呷,大验。

《圣惠方》∶用马蔺子二升,升麻一两。为末,蜜丸。水服一钱。又方∶马蔺子八钱,牛蒡子六钱。为末,空心温水服方寸匕。

水痢百病∶张文仲《备急方》∶用马蔺子,以六月六日面熬,各等分,为末,空心米饮服方寸匕。如无六月六日面,常面亦可,牛骨灰亦可。

又方∶马蔺子、干姜、黄连各等分,为散,熟汤服二方寸匕,入腹即断也。冷、热皆治,常用神效,不得轻之。忌猪肉、冷水。肠风下血,有疙瘩疮,破者不治∶马蔺子一斤(研破酒浸,夏三、冬七日,晒干),何首乌半斤,雄黄、雌黄各四两,为末,以浸药酒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日三服,见效。(《普济方》)

花、茎及根、叶【主治】去白虫(《本经》)。疗喉痹【发明】颂曰∶蠡草、花、实,皆入药。《列仙传》云∶寇先生宋人,好种荔,食其葩实,是矣。

时珍曰∶按《叶水东日记》云∶北方田野人患胸腹饱胀者,取马楝花擂凉水服,即泄数行而愈。

据此则多服令人泄之说有验,而蠡实之为马蔺更无疑矣。

【附方】旧三,新七。

睡死不寤∶蠡实根一握,杵烂,以水绞汁,稍稍灌之。(《外台秘要》)

喉痹口噤∶马蔺花二两,蔓荆子一两,为末,温水服一钱。

喉痹肿痛,喘息欲死者∶《外台秘要》∶用马蔺根、叶二两,水一升半,煮一盏,细饮之,立瘥。

《圣惠方》∶用根捣汁三合,蜜一合,慢火熬成,徐徐点之,日五七度。一方∶单汁饮之,口噤者灌下。无生者,以刷煎汁。

沙石热淋∶马蔺花七枚(烧),故笔头二七枚(烧),粟米一合(炒)。为末。每服三钱,酒下,日二服。名通神散。

小便不通∶马蔺花(炒)、茴香(炒)、葶苈(炒),为末,每酒服二钱。(《十便良方》)

一切痈疽,发背恶疮∶用铁扫帚,同松毛、牛膝,以水煎服。(《乾坤生意》)

面上瘢∶取铁扫帚,地上自落叶,并子,煎汤频洗,数次自消。(《寿域神方》)

面鼻渣∶马蔺子花,杵敷之佳。(《肘后方》)

马蔺_马蔺 -各家论述


《日华子》(1)《日华子》:“马蔺,亦可蔬菜食,茎、叶同用。”

(2)《本草图经》:“今陕西诸郡及鼎、澧州亦有之,近京尤多。叶似薤而长厚,三月开紫碧花,五月结实作角子,如麻木而赤色有棱,根细长,通黄色,人取以为刷。三月开花,五月采实,并阴干用。《说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广雅》云:马蔺,荔也。蔡邕、高诱云:荔以挺出,然则郑以荔挺为名,误矣。

此物河北平泽率生之,江东颇多,种于阶庭,但呼为旱蒲,故不识马蔺。其花、实皆入药。《列仙传》:寇先生者,宋人也,好种荔,食其葩实焉。今山人亦单服其实,云大温,益下,甚有奇效。崔元亮治喉痹肿痛,取荔花、皮、根共十二分,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去滓含之,细细咽汁,差止。”

(3)《本草衍义》:“蠡实,陶隐居云:方药不复用,俗无识者,《本经》诸家所注不相应,若果是马蔺,则《日华子》不当更言亦可为蔬菜食。盖马蔺,其叶马、牛皆不食,为才出土叶已硬,况又无味,岂可更堪人食也。今不敢以蠡实为马蔺子,更俟博识者。”

马蔺_马蔺 -植物文化

诗词《马蔺草》(明,吴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00103/179191.html

更多阅读

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 藜科 藜科-基本内容,藜科-形态特征

藜科(Chenopodiaceae)是一种开花植物,有大约100属、1400多种植物,单单在中国大陆就已有有39属170种,在华北和西北生长。本科的主要特征:草本,具泡状毛,花小,单被,雄蕊对萼, 子房2-3心皮结合,1室,基底胎座,胞果,胚弯曲。在克朗奎斯特系统里藜科被

声明:《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 马蔺 马蔺-基本资料,马蔺-形态特征》为网友别说未来我没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