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历史沿革 湖北医科大学 湖北医科大学-历史沿革,湖北医科大学-地理位置

湖北医科大学现为武汉大学医学部(2000年),创办于1943年,是湖北省唯一创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并延存发展的省属重点高等学校,也是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中的老校(民国时期的22所医科院校)之一。下辖8个学院和4个研究所,有3所附属医院。武汉大学医学院是新加坡卫生部门承认的八所中国大陆医学院之一,也是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医学院校之一。

湖北医科大学_湖北医科大学 -历史沿革

武汉大学医学部是武汉大学六大学部之一,在2000年8月由原湖北医科大学和旧武汉大学的药学院合并而成。

早期历史


武汉大学医学院发源地

1906年,张之洞在武昌昙华林左卫城隍庙创办湖北陆军军医学堂,1909年停办。又于1913年复建湖北医学专门学校,后再次因故停办。

1921年,湖北陆军军医学堂毕业生陈雨苍从德国学成归来,奏准北京教育部,获部分庚子赔款设立湖北医学专门学校。

1923年,学校更名湖北省立医科大学(另一说为1924年),并建立实习医院。

1924年秋,私立中医专门学校并入。

1926年冬,并入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组建后因经费问题停办医科,师生分别转入国立同济大学及国立中山大学医科。在原址两湖书院,以实习医院为基础,扩充后成立湖北省立医院。
1938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因日军轰炸,医院迁往恩施。

1939年9月,创建附属护士学校。

恩施创校

1943年5月14日,在医院院长杨光第协助下,湖北医学院在湖北恩施土桥坝沙湾正式宣告成立,将医院设为其教学医院。筹备处主任朱裕璧出任首任院长。

1945年11月,医院迁回武汉,更名为省立武昌医院。

1946年2月,湖北省立医学院迁至两湖书院原址办学。

1949年11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李先念签署命令:湖北省立武昌医院、湖北省医学院附属医院、湖北省立传染病院、武昌妇孺医院、省立结核病院五院合并成立湖北省立人民医院。1953年更名为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并于1987年9月增加“湖北省人民医院”名称。

1949年11月,湖北省立医学院更名湖北省医学院。

1953年,学校由教育部主管改为卫生部主管。同年9月12日,更名湖北医学院。湖北公医专科学校专修科并入。

1954年7月,学校从两湖书院旧址迁至武昌千家街。

1955年,中南干部疗养院移交湖北医学院,并经国家高教部定名为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1957年8月,学校又迁至武昌马王店、高家湾一带(现址)。

1960年,在卫生部和四川医学院(后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的帮助下,学校建立口腔医学系,并于同年进行首次招生。作为学校口腔医学系的创始人,原四川医学院口腔系主任夏良才教授任系主任。

1961年,中医系并入湖北中医学院。

1962年,湖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在武昌大东门成立并开诊,1980年迁至武昌广埠屯(现址)。

医科大时期

1993年1月,学校更名为湖北医科大学(校名于1996年获得教育部批准)。同年,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和附属口腔医院被卫生部评定为湖北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

武汉大学医学部时期

2000年8月2日,学校与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并成为新成立的武汉大学医学部的主体。附属第一医院更名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并继续保留湖北省人民医院名称;附属第二医院更名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附属口腔医院更名为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并继续保留湖北省口腔医院名称。

2001年1月,武汉大学推出学科重组方案,将原有的49个学院和直属系,调整为28个学院,分属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部、信息科学和医学6个学部。采取院系为实体、学部为虚体的管理模式。

2005年9月20日,为了促进学校在医学领域的各个学院、研究所和附属医院之间的协调合作,推动学校在医学领域的更快发展,武汉大学借鉴海内外部分著名医学名校经验,进一步加大对医学领域的支持力度,将医学部实体化,下辖8个学院和3个研究所,有3所附属医院。

湖北医科大学_湖北医科大学 -地理位置

武汉大学医学部坐倚珞珈山,环绕东湖水,绿树成荫,花香流溢,美轮美奂。

医学部源于1943年成立的湖北省省立医学院,先后更名为湖北医学院(1953年)、湖北医科大学(1993年)、武汉大学医学部(2000年)。

目前,医学部共有在校生6156人。其中,本科生2307人、七年制498人、八年制469人、硕士1489人、博士741人、留学生652人。

湖北医科大学_湖北医科大学 -师资力量


湖北医科大学医学部有一支教学、医疗、科研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1125名教职工具有高级职称,其中博士生导师203人。中科院院士2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千人计划”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6人,湖北省“百人计划”3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全国医德楷模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白求恩”奖章获得者1人,中国医师奖获得者4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

湖北医科大学_湖北医科大学 -师资队伍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北省历史沿革 湖北医科大学 湖北医科大学-历史沿革,湖北医科大学-地理位置

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东院

邓子新
国家级教学名师:
樊明文、边专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郭德银、章晓联、万芪
千人计划入选
霍文哲、张发明、陈实
百千万人才工程选者:
黄从新章晓联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董晨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何小华、乐江、于红刚、李雁、郑芳、胡锦跃、黄鹤
李红良、张旗、叶晓茜、尚政军、郭继华、张玉峰
周海兵、刘天罡、王连荣
湖北省百人计划:
万芪刘鹏

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按学院、专业、姓氏笔画排序,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00103/179228.html

更多阅读

E大连陆军学院-白求恩医科大学历史沿革 白求恩医科大

E大连陆军学院-白求恩医科大学历史沿革1.大连陆军学院历史沿革1949年东北军事政治大学(部分)升格为东北军事政治学校东北军事政治大学参见军校:“东北军事政治大学历史沿革”1951年东北军事政治学校升格为第5高级步兵学校1951年

声明:《湖北省历史沿革 湖北医科大学 湖北医科大学-历史沿革,湖北医科大学-地理位置》为网友赤色火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