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尔简介 亨德尔 亨德尔-简介,亨德尔-经历

亨德尔(德语:Georg Friedrich H?ndel,英语:George Frideric Handel,中文: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1685年2月23日 --- 1759年4月14日),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萨克森哈雷,1759年4月14日卒于英国伦敦。他一生中在音乐创作上的重要成就都是在英国取得的。

亨德尔_亨德尔 -简介


亨德尔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德语:Georg Friedrich H?ndel,1685年2月23日~1759年4月14日),巴洛克音乐的作曲家,出生于德国,后来定居并入籍英国,他的名字亦按英语的习惯改为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

亨德尔出生在德国中部的哈雷镇。与他伟大的同龄人巴赫不同的是,他的家庭并没有多少音乐气息:父亲是一个理发师兼外科医生,认为音乐是卑贱的职业(的确,在当时的保护人制度下,音乐家只能算是有技艺的仆人)。但天生喜爱音乐的小亨德尔不顾父亲的反对,偷偷的练习弹古钢琴(难以想象,后来在键盘乐器演奏领域可与巴赫匹敌的亨德尔,竟是这样接受他的启蒙教育的!)亨德尔就是在这样充满矛盾的逆境中度过了他的童年。

后来,当地的萨克森・魏森斯菲尔大公偶然发现了小亨德尔练琴并深深为他的毅力和天分所感动,于是出面说服了老亨德尔同意他天才的儿子认真的学音乐。此后的几年中,亨德尔随作曲家、风琴演奏家查豪学习了键盘乐器和作曲,也学会了演奏双簧管和小提琴。凭著过人的天资和名师的指教,小亨德尔进步的很快。

1697年老亨德尔去世时,念念不忘要让儿子作一个律师而不要去搞什么音乐。亨德尔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的艺术追求。1702年,他先进入哈雷大学学习法律,算是不违父命,同时又在当地的教堂里担任兼职管风琴师,兼为教堂谱写每个礼拜天的弥撒曲,更是在1702年发表了两出歌剧,

十八岁是成家立业的年龄,1703年,亨德尔正式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只身远行到汉堡在歌剧院里当了一个小提琴手(巴赫也是在这一年开始了管风琴师的职业)。亨德尔的才华不久就引起了一些艺术赞助人的注意,他们中有些人打算拿出钱来供年轻的亨德尔去意大利学习歌剧和作曲(当然不是无偿的,学成后要回来为他们服务)。抱负远大的亨德尔婉言谢绝了这些赞助:他要凭自己的努力挣足学费去留学,不能把自己的前途卖给别人。

1705年,亨德尔创作的歌剧《阿尔米拉》的上演获得了成功,使他得以踏上留学的旅程。在当时意大利是全欧洲歌剧艺术的圣地。亨德尔越过阿尔卑斯山,在那不勒斯、罗马、佛罗仑萨和威尼斯等地学习了三年,同斯卡拉蒂和科雷利等大师都有交往,把意大利的歌剧艺术学到了手。

学成归国的亨德尔在德国处处受到欢迎。1710年,这个25岁的年轻人就任汉诺威选帝侯的宫廷乐长。他并没有满足于这个不错的差事,而是把眼光放到了海外。当时的英国比德国富裕得多,歌剧艺术在那里也更受欢迎。但自从普赛尔1695年逝世后,英国的歌剧艺术就止步不前,需要新鲜的血液。亨德尔看准了这个机遇,就向主人请了一年的假,渡海去了英国,此后几年亨德尔就往返于英德之间。他的到来给沉闷的英国歌剧界带来了一股清风,在伦敦他的歌剧《里纳尔多》大获成功,1713年他以一首《女王生日颂歌》博得了安妮女王的赏识,于是亨德尔索性就不回汉诺威了。

命运捉弄了这位开了小差的宫廷乐长:1714年没有子女的安妮女王驾崩,亨德尔的“老导”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以英王亲戚的身份继承了英国王位,亨德尔恐怕要遭殃了。可他镇定自若,以一部精心创作的《水上音乐》欢迎了新国王乔治。国王对乐曲的华贵典雅赞叹不已,问这是何人所作。当得知作者是老部下亨德尔时,不仅原谅了他的旧过,还当即增加了他的年薪。

亨德尔简介 亨德尔 亨德尔-简介,亨德尔-经历

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亨德尔创作了大量的声乐和器乐作品,特别是歌剧,这为他在全欧洲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也是举世公认的管风琴大师,在当时也只有巴赫才可与他匹敌。但从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原来盛行的意大利语歌剧在英国开始衰落。1729年由普佩什作曲的一部名叫《乞丐的歌剧》的喜歌剧在伦敦上演。此剧采用英语对白,取材于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该剧上演后大受好评,传统的意大利歌剧相比之下显出了严重的弊端:用意大利语演唱限制了英国听众的理解;神话故事、贵族恩怨等等题材也不能引起新兴市民阶层的兴趣。作者通过此剧对亨德尔和他的意大利正歌剧作了无情的讽刺。当一群盗贼上台时,响起的音乐竟然是亨德尔在英国的成名作《里纳尔多》中的《十字军进行曲》!

靠意大利正歌剧起家的亨德尔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他的几部歌剧上演相继遭到失败,最终他经营的歌剧院被迫关闭。嫉妒他的政敌趁机制造各种流言蜚语……1737年,内外交困的亨德尔中风偏瘫,人们以为他的音乐生涯完了。

就在这种绝境中,亨德尔奇迹般的站起来了。经过几个月的温泉治疗,他战胜了偏瘫。面对萧条的意大利正歌剧市场,他把精力转向了清唱剧的创作。清唱剧(oratorio)是一种从十七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常以宗教的或半宗教的故事作为主题,没有复杂的舞台情节而注重音乐的表现。由于剧情取材于英国人耳熟能详的圣经故事而且采用英语演唱,在英国会有不错的市场。1742年,他在一种不可思议的热情驱动下,仅用24天就完成了清唱剧《弥赛亚》的创作。同年这部作品在爱尔兰首府都柏林低调上演。出乎很多人意料,这部作品在都柏林一炮打响。亨德尔又重新回到了英国人的音乐生活中来了!

消息传到伦敦,人们纷纷要求一睹位快。次年在伦敦上演时英王乔治二世亲临剧院,当终乐章《哈里路亚》奏响时,国王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站起来听完了全曲(《哈里路亚》要站著听作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直延续到今天)。为了维护《弥赛亚》的地位不因过多的演奏而受损,英王下旨每年只在春天演奏一次,且只有亨德尔本人才有资格指挥。

亨德尔的清唱剧质朴感人,把高度的艺术性和虔诚的宗教信仰融入了一个个音符之中。从《扫罗》、《以色列人在埃及》到《参孙》都同样出色。1750年(巴赫在这年逝世),年迈的亨德尔在车祸中受了伤,第二年他的视力开始减退,不久完全失明。他依然拖著病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包括每年春天指挥《弥赛亚》的演出。

1759年春,74岁的大师照例指挥了演出,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老人倒下了。几天以后,这位乐坛上的巨星病逝于布鲁克冲邸,享年74岁。 亨德尔享受了国葬的待遇,长眠在历代国王圣贤下葬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在那里有一座亨德尔纪念像耸立至今。 亨德尔和巴赫同年出生的只相差一个月,两人被认为是巴洛克音乐集大成的代表人物,但巴赫一生穷困且有结婚,亨德尔没有婚姻却一生享有盛名和荣华。可惜的是巴赫虽然很想求见韩德尔,却因错过机会,从未见过面。

回顾亨德尔的一生,他确实是乐坛上的常青树和多面手:他一生近60年的音乐生涯中,在德、英、意三国乃至全欧洲都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同巴赫、维瓦尔第一起,为辉煌的巴罗克时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亨德尔_亨德尔 -经历


亨德尔

亨德尔,G.F.

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l759)

英籍德国作曲家,1685年2月23日生于德国哈雷,1759年4月14日卒于英国伦敦。他一生中在音乐创作上的重要成就都是在英国取得的。他的生平可分下列4个时期。

哈雷时期(1685~1702) 市民家庭出身的亨德尔从幼年就显示出优异的音乐才能,9岁从音乐教师F.W.察霍学习,10岁即写了一首三重奏鸣曲。并擅长演奏哈普西科德和管风琴。父亲希望他将来从事法律工作,亨德尔于1702年入哈雷大学学习法律,但仍不放弃音乐创作和演奏。1个月后,他被聘为当地改革派教堂的风琴师,并在此教堂内教声乐,指导圣乐团,为该团写了大量的清唱剧。这些作品都没有流传下来。

汉堡时期(1703~1706) 1703年,察霍为了让亨德尔开阔眼界,以求在音乐上取得更大成就,推荐他去当时德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汉堡,在R.凯泽尔所领导的汉堡歌剧院担任第2小提琴手。在这里他与作曲家、歌唱家和音乐理论家J.马特松结为好友,并在其帮助下写了歌剧《阿尔米拉》(1705年上演)获得很大成功。歌剧院的工作使他提高了音乐写作能力。这期间他还写了另外几部歌剧,仅《阿尔米拉》最为成功,也只有这份总谱被保存下来。在《阿尔米拉》中尽管可以看出凯泽尔和马特松对他的影响,但已显示出他的创作个性。亨德尔还写了不少奏鸣曲和其他体裁的作品,其共同特点是曲调较弱而和声对位的技巧较强。

意大利时期(1706~1710) 亨德尔的音乐才能受到在汉堡访问的意大利贵族美第奇的费迪南多亲王的赏识,邀请他到佛罗伦萨去,亨德尔欣然接受了邀请。当时意大利是欧洲音乐文化高度发达的地方,不仅歌剧、清唱剧居于领先地位。而且也是许多重要的器乐体裁,如协奏曲、奏鸣曲的发源地。1706年秋亨德尔到达意大利,结识了A.斯卡拉蒂、D.斯卡拉蒂、A.科雷利、A.卡尔达拉等著名音乐家,获得许多教益。同时,亨德尔还从丰富的意大利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对他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亨德尔与D.斯卡拉蒂于奥托博尼宫的键盘乐器演奏竞赛,在音乐史上被传为美谈。他两人从此结下了亲密友谊。1708年他写的清唱剧《复活》上演时用了布景,并在科雷利指导下用了45人的乐队伴奏,实际上接近于一部歌剧的演出。同年,他的歌剧《阿格里皮纳》于威尼斯狂欢节时演出了27场,大获成功。意大利之行对亨德尔的一生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如果说他初到意大利时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有音乐天才的青年,那么他离开时已是具有完善技巧的作曲家了。

汉诺威──伦敦时期(1711~1759) 1710年经A.斯泰法尼的介绍,亨德尔去德国汉诺威担任的宫廷乐长。由于汉诺威与英国王室的密切关系,到任不久即被聘赴英国。这时的英国,民族音乐正处于衰微之际,英国舞台上流行的主要是意大利歌剧。亨德尔在英国的最初阶段主要写作意大利式的歌剧,以顺应当时宫廷的艺术趣味和社会风尚,他在伦敦写的第一部意大利式歌剧是《里纳尔多》(1711)。

在英国初期,亨德尔受到爱好音乐的柏林公爵的赏识,成为他的座上客。1713年,亨德尔向安妮女王献了《祝寿颂歌》,由此得到了女王的特许让他为庆祝《乌得勒支和约》谱写感恩赞。通常这样的荣誉是不会落在一个非英国籍的作曲家头上的。由于女王的赏识,亨德尔取得了英国“宫廷作曲家”的位置。与此同时,亨德尔希望自己的音乐有更广泛的听众,也常参加煤商T.布里顿举办的面向市民的音乐会,他希望自己的音乐有更广泛的听众。1714年,安妮女王逝世,汉诺威选侯入主英国,为乔治一世。亨德尔从此长期留在英国,并于1726年加入英国籍。他不仅进行创作、演奏,还经营歌剧演出事业。

亨德尔在英国的音乐生涯,首先是从创作和上演意大利式歌剧开始。他一生创作了50部歌剧(其中有5部未上演、一部未写完),其中的36部是在英国上演的。17世纪初期产生的意大利歌剧已传遍欧洲的主要国家,为各国宫廷贵族所喜爱。为了适应宫廷的口味,意大利歌剧也日渐以阉人歌手的炫技演唱和华丽的机关布景来取悦观众,题材内容则多是千篇一律的古代神话,已经失去早期人文主义色彩。亨德尔的歌剧作品也未能完全脱离当时习俗,但在音乐的宏伟和深刻方面却高于他同时代的作曲家。例如,他对自己歌剧中的人物性格均有深刻理解和生动的表现,并以丰富多变的音乐手段将他们描绘得栩栩如生。他的歌剧作品中比较重要的有《尤利乌斯・凯撒在埃及》(1724)、《塔麦拉诺》(1724)《罗德林达》(1725)和《奥兰多》(1733)等等。起初,亨德尔所写的意大利歌剧在伦敦的音乐生活中占了主要地位。但是,随着英国资产阶级民族意识的抬头,脱离英国民族欣赏习惯的意大利歌剧遭到愈来愈强烈的反对。1728年伦敦上演了一部具有英国民族风格的民谣歌剧《乞丐歌剧》,它是由诗人J.盖伊编剧,J.C.佩普施编曲的。由于它的内容密切结合了现实生活,音乐又选用人民熟悉的民间歌谣曲调,因此获得了轰动性的成功,使亨德尔的意大利歌剧受到沉重打击。其后,亨德尔虽然作过几次东山再起的努力,但都没有成功。从40年代起,他的创作重心逐步转移到了清唱剧方面去。

亨德尔早在意大利期间,就创作了《复活》(1708)和《时间的胜利》(1708)等清唱剧。到40年代,他已娴熟地掌握了德国的复调音乐技巧、意大利的流畅旋律和英国圣咏的优良传统,加之他又有了创作几十部歌剧的丰富经验,因此他这一时期的清唱剧创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音乐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亨德尔的清唱剧不是一般的教堂音乐,而是气象宏伟、富于戏剧性而又不失抒情色彩的大型音乐作品。他的清唱剧都是在剧场里演出,题材大都选自《圣经》,少数选自古代传说。例如有根据英国诗人J.弥尔顿的诗剧改编的《力士参孙》(1743),还有叙述摩西率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在埃及》(1739)等。其中都蕴含着被压迫民族经过斗争取得解放的思想。又如歌词取自《圣经》但并无连贯故事情节的《弥赛亚》(1742),表现了上帝派耶稣降生人世以至受难、复活、升天的过程,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要求建立其“千年王国”的理想。1745~1746年,英国朝野掀起了反击篡位者查理・爱德华的运动,亨德尔为此写了清唱剧《犹大・马加比》(1747),借古喻今,号召人民起来反抗侵略,反映了英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亨德尔的清唱剧符合当时资产阶级和市民的愿望,受到了更为广泛的欢迎,重新巩固了他在英国音乐界的显要地位。亨德尔一生所写的23部清唱剧中,有19部是在英国演出的。

亨德尔一生还写了相当数量的器乐作品。在他为哈普西科德与管风琴写的作品中,将德国的复调与和声意大利的主调风格、法国的节奏和装饰音以及英国的朴素气质完全熔于一炉。他的室内乐作品本来是可以向奏鸣曲形式发展的,他却退向了组曲。但其精粹的部分仍很新颖鲜明,令人心旷神怡。他的管弦乐曲包括12首大协奏曲、歌剧、清唱剧的序曲以及《水上音乐》、《焰火音乐》等露天演奏的乐曲。亨德尔的序曲多是按J.-B吕利创造的法国式序曲“慢、快、慢”的结构写作的,但赋予了它们一种生动活泼的精神,使之面貌一新。早在1715年亨德尔为乔治一世巡游泰晤士河写了《水上音乐》,1749年为庆祝《艾克斯拉沙佩勒和约》的签订而举行的焰火大会写了《焰火音乐》,它用小号、法国号双簧管和大管等乐器组成的百人大乐队演出,非常适于庆典的热烈气氛。亨德尔还经常给伦敦的沃克斯霍尔公园的露天音乐会写作乐曲,并亲自参加演奏。1759年4月6日,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不顾久病和双目失明,仍然顽强地指挥了《弥赛亚》的演出,然后就卧床不起。于4月14日去世了。

亨德尔是资产阶级兴起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即使是宗教题材的,也都反映了这个阶级旺盛的创业精神,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群众性。

亨德尔_亨德尔 -音乐成就


亨德尔

在英国期间,亨德尔时有佳作,著名的作品如《水上音乐》(Water Music,1717年)、《皇家焰火音乐》(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1749年)及《弥赛亚》(Messiah,1741年)等,便是最好的例子。

亨德尔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大约41部歌剧,5首颂歌,5首加冕赞美歌,37支奏鸣曲,20支管风琴曲,还有许多教廷音乐及音乐小品。他还担任音乐指挥和艺术总监,亲自参加剧院的管理、技术协调等事务工作。后来他转向创作神剧,将声部的独立地位用和声代替,组合和弦的华丽和声完全超越了旋律独唱的形式,形成典型的巴洛克音乐风格。

1743年,《弥赛亚》在伦敦上演,英王乔治二世亲临剧院。当听到第二部分终曲《哈利路亚大合唱》时,国王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站立起来听完了全曲,将它称为“天国的国歌”。现今音乐会演奏此曲时全体观众均会起立聆听,成为一个非常特别的惯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10103/180132.html

更多阅读

钟管人杨杰死得惨 十大元帅谁死的最惨

钟管人杨杰死得惨一5月17日上午,邀请了杨杰之子杨春江和杨杰在德清简师的同学俞泽民、钟伟今、徐克政和王绍培,座谈再版《杨杰诗文钩沉》。座谈会上,大家谈起这位钟管才俊,唏嘘不已。杨杰(1926-1969),钟管审塘村人。1948年简师毕业后,经亲戚

声明:《亨德尔简介 亨德尔 亨德尔-简介,亨德尔-经历》为网友执笔画浮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