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记载玉兰的文献 采风 采风-起源,采风-文献记载

采风,是指对民情风俗的采集;特指对地方民歌民谣的搜集。语出隋王通《中说・问易》:“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呜呼,斯则久矣,《诗》可以不续乎!”明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世之君子,当不讳之朝,思采风之义,史失而求诸野,闲中一寓目焉,未必不兴发其致君泽民之念也。”

采风_采风 -起源

最早记载玉兰的文献 采风 采风-起源,采风-文献记载

古代称民间歌谣为“风”,所以采集民歌的活动称为采风。中国先秦时期已经出现。由于统治集团与下层社会在空间上是分隔的,为政需
采风要体察民情,而最适宜于表达人们感情的歌谣,自然是写照民情的好资料。因此统治者十分注重通过采录歌谣来了解民众情绪。
汉朝曾设立乐府机构,采集各地民歌,主要为了寻找散落民间的古代歌曲、音乐,以整顿礼乐制度,教化民众。
明朝后期也出现采风高潮,冯梦龙、李开先等一批文人看重民间歌谣、故事的质朴与真实,着手搜集民间歌谣、笑话等,编辑刊印了《挂枝儿》、《山歌》、《笑府》等民歌集、笑话集。
清人李调元的《粤风》是记述广东广西民间风谣的采风之作,范寅的《越谚》,采录的是绍兴地区民间谚语。晚清黄遵宪同样重视民间文学的采集。
采风的形式前后稍有变化:
一是政府专职官员在春三月向路人采录。二是政府雇请年老无子嗣者,在冬季到民间采录。

采风_采风 -文献记载


《春秋公羊传》
“从十月尽正月止,……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民间求诗。”“故王者不出户牖,尽知天下所苦。”
《汉书・艺文志》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食货志》
“孟春三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司马迁《史记・乐书》
“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隋朝王通《中说・问易》
“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呜呼,斯则久矣,《诗》可以不续乎!”
明朝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
“世之君子,当不讳之朝,思采风之义,史失而求诸野,闲中一寓目焉,未必不兴发其致君泽民之念也。”清王应奎《箬包船纪事》诗:“谁为采风者,听我歌此诗。”参见“采诗”。
清朝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
“采风问俗,纪载宜详;品翠题红,篇章争丽。”

采风_采风 -近代采风


1918年,在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刘半农、沈尹默、沈兼士、钱玄同、周作人等教授发起了歌谣征集活动,设立了歌谣征集处,向全国征集近世歌谣。1920年12月成立了歌谣研究会,1922年12月17日《歌谣周刊》正式创刊。后来中山大学成立民俗学会,先后编辑出版《民间文艺》周刊与《民俗》周刊,出版了民俗学丛书,刊载了不少采风作品。如《吴歌》甲集、乙集等。
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一些学者从国外引进了民俗学,“采风”二字的含义就扩大了,它泛指采集一切民间的创作和风俗。解放后,人们所说的采风,则又限于指采集民间的口头创作,包括神话、传说、歌谣、故事、谚语、小戏、说唱、谜语等。
抗日战争期间,采风活动主要在南北两地进行:一是在云贵川地区,学者开始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民俗进行调查研究。刘兆吉的《西南采风录》是其中值得称道的作品集。此书共收录两千多首歌谣,并且都是刘兆吉由湖南去昆明徒步行走中调查得来的。二是于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解放区的民间文艺采风活动大规模开展,搜集整理了不少民歌、民谣与民间故事,其中突出的作品有,何其芳、张松如合编的《陕北民歌选》、李季编的《顺天游》,以及马烽、束为等搜集、编印的民间故事集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专门负责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研究会创办了《民间文学》等刊物,发表各地搜集的民间文学作品。1958年,在毛泽东的倡议下,全国掀起了新的采风运动。同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提出“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的民间文学工作方针。这一广大群众参与的民间文学搜集活动成果显著,各地公开出版的民间文学作品就有2,400多种,其中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大量原始资料还没有统计在内。
20世纪80年代,新一轮工程浩大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在全国开展起来。1984年5月,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民间文艺家研究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联合签发了《关于编纂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通过省地县各级民间文学集成委员会进行全面的普查与采集。已收集歌谣302万首,谚语748万条,民间故事184万篇。文字资料达50亿字。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具体主持的包括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在内的十套文艺集成志书。这次全国范围的采风规模宏大、动员大量人力、设计比较科学、成果卷帙浩繁,是迄今为止采风活动的典范。
在现代,服装设计师的“采风”的意思也和上面类似,观察各国社会各色人等的衣着,在民族地区收集民族服饰的特点,以求得到服装设计的创作灵感。

采风_采风 -相关词语


同音词采葑
近音词裁缝彩凤才锋才峰裁封
开头相同采捃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10103/180167.html

更多阅读

传教士在中国都办了哪些学校和医院? 最早来中国的传教士

我看了《传教士和老照片》,非常感动!他们因为信仰远和爱他人之心离自己的家乡,分散到世界各个落后国家和地区,传播文明,开办学校,医院,教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世纪初,他们也来到了中国!传教士和中国的现代文明不可分割,传教士对中国的贡献

斐济-世界上最早看到太阳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2014年10月,因为工作需要出差斐济群岛共和国首都苏瓦(Suva),这是我去过的除中国以外的第22个国家,也是第一个南半球国家,因为地心引力的原因,南半球国家的下水和北半球相反是顺时针方向的,这次刚好可以去印证下。斐济是位于南太平洋的群岛

是中国人最早培育玉米成功 最早到达欧洲的中国人

夏文玉米“米”字【探古思幽20140622】我已经破译了夏朝文字里粟米的“米”字,米字绣的“米”字。今又发现玉米的“米”字。后者出现在《玉梦园》收藏的夏代随形铭文玉山子上。见附图。该玉山子的铭文为“仝日祭伄米”。这里,“

声明:《最早记载玉兰的文献 采风 采风-起源,采风-文献记载》为网友拼了命去爱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