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金术历史 炼金术 炼金术-发展历史,炼金术-各地简史

炼金术(Alchemy)是中世纪的一种化学哲学的思想和始祖,是化学的雏形。其目标是通过化学方法将一些基本金属转变为黄金,制造万灵药及制备长生不老药。现在的科学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但是直到19世纪之前,炼金术尚未被科学证据所否定。包括牛顿在内的一些著名科学家都曾进行过炼金术尝试。现代化学的出现才使人们对炼金术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炼金术曾存在于古巴比伦,古埃及,中国,波斯,古希腊和古罗马,印度以及穆斯林文明,然后在欧洲存在直至19世纪-在一个复杂的网络之下跨越至少2500年。我国自周秦以来就创始和应用了将药物加温升华的这种制药方法,为世界各国之最早者。西元九、十世纪我国炼丹术传入阿拉伯,十二世纪传入欧洲。

炼金术_炼金术 -发展历史


炼金术

在16世纪到18世纪,大约有4000本相关于炼金术的书籍出版,从当时留下的诸多手稿 信札 笔记和文学作品中,可以轻松得找到炼金术的痕迹。

英文中的炼金术一词Alchemy,源于阿拉伯文Al―Kimya,译为技术,Al是阿拉伯语中的定冠词,相当于英文中的The。关于Kimya,则又有一说,此词源自埃及文的Khem,译为黑土,是古埃及的称谓。这样一来,炼金术也有了“埃及的技术”之意。而现代英语中的Chemistry(化学)一词。则又是从炼金术演化而来的。

其实,炼金术是一门非常神秘而复杂的学问,要给它下定义并不容易。有人把它定义为一种以把贱金属转变为黄金或制备长生不老为目的的技艺。但这似乎只是从技术层面来解释炼金术,并不能概况炼金术的全部含义。

也有有人这样给它下定义,炼金术是使人类成为与神明同等存在的神圣技术,但这个定义似乎也会产生一种误解。容易让人们把炼金术师和具有超能力的魔法师等同看待,认为他们属于某种神秘团体,并以神秘的编码交流信息。他们一直做着不可思议的研究,直到终老。也是20世纪以来人们对炼金术师们的普遍误解。

对于现代人来说,与其说炼金术是一项技术,倒不如说它是一门独门的艺术,中世纪11后许多作家 诗人和画家,都曾经对炼金术产生过兴趣,并在他们作品中对炼金术师进行了描绘。

其实,炼金术涉及多个领域。它是探索物质形态的化工技术的早期形式,也是人类文明早期宇宙论。它发展了一套惊人的象形符号体系,并把古希腊哲学思想、宗教隐喻和神秘主义等融入炼金理论之中。

炼金术是起于12世纪欧洲的一个名字。到公元八世纪,炼金术真正开始了。早期的炼金术者的生活时代是从公元一世纪到五世纪。西方最早的炼金术着作是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写的(约公元100年)。西方炼金术认为金属都是活的有机体,逐渐发展成为十全十美的黄金。这种发展可加以促进,或者用人工仿造。所采取的手段是把黄金的形式或者灵魂隔离开来,使其转入进金属;这样炼金属就会具有黄金的形式或特征。金属的灵魂或形式被看作是一种灵气,主要是表金属的颜色上,因此贱金属的表面镀上金银就被当作是炼金术者所促成的转化。

西方的炼金术可追溯到希腊化时期,最早、最可靠的代表人物是佐西默斯。大约生活在公元350至420年的佐西默斯相信存在着一种物质,它能魔术般地使金属出现人所企望的变化。他对这种物质的称呼,经阿拉伯传入拉丁语系后,叫做“Elixirvitae”(长生不老药),也就是类似于中国所说的“能令人不老不死”的“上品之神药”―――“金丹”。另一位炼金术士,活动于公元三世纪的赫尔墨斯,是埃及的僧侣。作为一切有用的技艺的发明者,赫尔墨斯受到普遍的尊重,被看作与埃及的月神有沟通,后来慢慢地被神化为“三次最伟大的赫尔墨斯”(Hermes Trismegistus),以至于他的名字,最后就直接演变成为“炼金术”。

炼金术士相信,“炼金术”的精馏和提纯贱金属,是一道经由死亡、复活而完善的过程,象征了从事炼金的人的灵魂由死亡、复活而完善,炼金术能使他获得享福的生活、高超的智慧、高尚的道德,改变他的精神面貌,最终达到与造物主沟通。不用说,这样的目标是无法达到的。炼金术士也明白这一点,因而从各方面来作出“说明”。例如,一部炼金术着作解释长生之难求说:“由于它是人世间一切幸事中的幸事,所以我认为它只能由极少数人通过上帝的善良天使的启示而不是个人的勤奋才获得哲人石的。”而且对服用“哲人石”能否治病长生的方法,也故意说得非常微妙。

埃及神陶斯传授给人们的技艺。陶斯的另一个分身是希腊神赫尔墨斯,赫尔墨斯是许多行业的守护神,拥有长着羽翼的凉鞋、魔杖、催眠笛等宝物,炼金术师常贴赫尔墨斯封条在他们的原料上,现代的炼金术士为了表达敬意,则用某种配方“贴了赫尔墨斯封条”来表示机密不可外泄。

铅或铜这样的贱金属,怎样才能变成黄金?炼金家认为,铅或铜之所以不像黄金那样的高贵和耐久,是因为在性质上有缺欠的地方。因而就需要设法用各种物质来加以补充。一些人又认为在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四元素以外,作为各种金属的最常见的共同元素,还有汞、硫和盐这三种。根据这三种元素的配比的不同,就可以得到铅、铜或黄金。于是他们就以不同的方法并按不同的比例把三种元素相混合,或是在贱金属中加入某一种元素,以试验能否制出黄金。

另外,还有人认为,有一种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的神秘之“圣石”。它可以随心所欲地把铅变成金或银。这种“圣石”究竟在何处,虽然尚未得知,但是要想制出黄金,就必须首先找到它。他们把这种“圣石”称之为所谓“哲人石”。

伊斯兰炼金术体现了一种关于本质的哲学,它与古希腊赫耳墨斯的哲学和中国的炼金术,以及关于矿物和金属转变成金的特殊原理都有密切的关系。伊斯兰教历史上,穆斯林学者对炼金术的效能长期争论不休。正统的宗教学者大多反对炼金术,而多数自然学科的学者,尽管他们都不相信一般金属能变成黄金,却接受了炼金术的基本观点。著名的伊斯兰医学家伊本・西那在他的《治疗书》中关于金属构成的学说,便是以炼金术的理论为基础。


炼金术的道具

穆斯林最早的炼金术者是倭麦亚王子哈立德・伊本・亚连德(Khalid ibnYazid)。8世纪初,炼金术甚为流行,其代表人物是扎比尔・伊本・海扬(Gabir ibn Hayyan)。他的着作《七十论》和《平衡书》,被视为伊斯兰炼金术的基础理论着作,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关于炼金术最重要的文献。穆斯林医生兼炼金术拉齐被誉为将炼金术发展为古代化学的奠基人。

炼金术历史 炼金术 炼金术-发展历史,炼金术-各地简史

但是尽管如此,由于长生的诱惑力,直到用化学方法制金的可能性未能被科学证据否定的19世纪之前,它一直都有广阔的市场,甚至像艾萨克・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都认为,通过实验来制取黄金,是值得做的。西方的不少国王,也与中国的那些皇帝一样,一心希望通过炼金术使自己达到长寿永生。如英国国王亨利六世、法国国王查理七世、查理九世、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腓特烈・威廉二世,都是炼金术的忠实信徒。其中特别有趣的,像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对炼金术士约翰・迪真是宠幸得无以复加,甚至特许他在宫中从事炼金术活动。在号称“炼金术的中心”的布拉格,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鲁道夫二世把炼金术士迈克尔・梅尔特封为伯爵。

近代化学的出现,使人们对制金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到了17世纪以后,炼金术遭到了批判。炼金术的希望破灭了。

公元前13世纪,古埃及、巴比伦的冶金术高度发展;


中世纪的炼金术

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的自然哲学繁盛;

公元前1~3世纪,以埃及都市亚历山大为中心形成了赫尔墨斯主义。古代宝石工匠记载金属混合技术书籍在埃及出土。用希腊语记载在莱顿纸和斯德戈摩纸两种纸上。这个宝石工匠具有丰富的希腊自然哲学知识,同时也是一个炼金术师。《赫尔墨斯文书》产生。

公元3世纪末,希腊语的炼金术书籍出现。

公元7世纪,叙利亚成为赫尔墨斯主义的根据地,炼金术在阿拉伯地区普及。

公元9世纪,扎比尔(Geber阿拉伯炼金术鼻祖)的《百十二书》中提出了《硫磺水银理论》(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不即不离)奥斯曼(Uthman伊斯兰第三代正统继承人)《哲学家们的争论》。

公元10世纪,《秘法之黑暗》出版(强调物质面),《黄金的培养》出版(强调精神面),《诸学目录》出版。

公元12世纪,炼金术在12世纪传入西欧(阿拉伯的炼金术书籍被相继翻译成拉丁语),《翠玉录》也于同期被翻译。

公元13世纪,戈贝尔(Goebel)着的《金属贵化指导大全》引起了教会学哲学家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gunus)与自然哲学家罗杰・培根的关注。

公元14世纪,尼古拉斯・弗拉梅尔的《解说尼古拉斯・弗拉梅尔刻在巴黎圣婴公墓第四室拱墙上的难以理解的符号》在巴黎出版。

公元15世纪后半期,马里西欧翻译了《赫尔墨斯文书》等新柏拉图主义文献。

公元16世纪前半期,帕拉塞尔苏斯在“硫磺&水银”的理论中追加了“盐”的概念。这就是医科学派的诞生,内科学的起源。

公元16世纪后半期,《自然魔术》在那不勒斯出版。

公元17世纪,《被正视,被完善,被增补的炼金术》在法兰克福出版。帕拉塞尔苏斯的得意门生叫哈因里希・昆拉特发表了《永远的智慧圆型剧场》。

公元17世纪以后,炼金术的意义被众多研究者传达至今。以帕拉塞尔苏斯的研究为主出版了很多研究书籍。牛顿是炼金术师的事实也为公众所知。

现代物理学家已经找到了通过核化学来炼金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成本极高,产生的金子价值远远低于所要使用的器材、原料、能量所需的费用,是绝对赔本的买卖。

炼金术_炼金术 -各地简史

埃及

众所周知,炼金术起源于埃及,最初是有人试图将贱金属伪造成贵金属,比如将铜和锌制成合金可以在外观和硬度上很接近黄金。

后来这种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因为可能得到物质的转换,竟获得了神的地位,于是炼金术诞生了。

埃及人留给炼金术最重要的东西是《翠玉录》(Emerald Tablet),是刻在一块翡翠石板上的最早的炼金术典籍

古希腊

希腊时期对炼金术最大的贡献,就是炼金术的哲学化。

古希腊著名的雅典学派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建立了一套自然科学哲学体系,其代表人物有著名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在这一时间对炼金术影响深远的“元素论”正式确立,即世间万物由四种元素组成:气、水、土、火;其中每种元素都代表四种基本特性(燥、湿、冷、热)中两种特性的组合。土=燥+冷;水=湿+冷;气=湿+热;火=燥+热。

这种思想为炼金术的物质转化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说炼金术的主要思想就来源于这一时代。

这一时期实践炼金术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大约公元1世纪,在亚历山大的炼金术士已经基本确立了炼金术实践的基本步骤:

原料―(黑化)→死物质―(转化)→产物

这就是后来炼金术“理解、分解、再构筑”思想的原型。

同时炼金术士们还提到了通过在“转化”中加入“种子”来完成转化的构想,我们认为这就是最早对“贤者之石”的追求。

但此时的“种子”和“贤者之石”的区别在于,炼金术士认为得到不同的产物需要不同的“种子”,比如得到黄金需要“黄金种子”,还没有产生一种“万能物质”的思想。

这个时代另一件对炼金术意义深远的改变就是炼金术符号的出现,这直接导致了庞杂的炼金术公式一定程度上的简化,同时也为炼成阵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通常采用的炼金术符号最早是直接使用的占星术符号,如用太阳代表黄金,月亮代表银,后来又对其稍作改变,比如水银的蒸馏就是将水星的符号和蒸馏的符号结合,但不同的炼金术士通常使用不同的符号体系,使得炼金术符号曾一度混乱,直至近代化学确立,用化学符号替代了炼金术符号。

这一时期炼金术的成果主要用于制造合金和染料,这一时期制造的合金已经能在外观上与真金极其接近,以至于阿基米德为了鉴定叙拉古国王希耶隆二世金皇冠的真伪而发现了浮力定律。

阿拉伯


古代炼金术相关资料图

炼金术:Alchemie 这个拉丁文单词就来源于阿拉伯语。更早的词源,很多人相信来自希伯来语的词组:Ki mi-Jah 意思是:上帝的启示。

西方世界在经历了短暂的文化繁荣之后,希腊衰落了。随着罗马的崛起,炼金术士不再具有之前的那种自由开放的研究气氛,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停滞状态。

大约公元7世纪,阿拉伯世界崛起,并在接下来的300年内迅速攻灭了波斯,击败拜占庭,占领西班牙,俨然成了站在欧洲东方的强敌。

关于阿拉伯炼金术的起源,公认的第一个大师是大马士革的王子哈立德・伊本・亚连德(Khalid ibn Yazid)。这位王子大约生活在在公元7世纪中叶。历史记载哈立德王子是从一本名为《智者克拉索斯之书》开始炼金术的学习的。有趣的是,这位王子公认的老师却是一位拜占庭的基督教僧侣。从这个传说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阿拉伯世界的炼金术是由西方的基督教世界传入的。

大约在公元9世纪,扎比尔・伊本・海扬(Gabir ibn Hayyan)出现在阿拉伯炼金术大师名录中。史学界也存有争议,究竟是一位扎比尔,还是数位扎比尔(在传说中合为一人)共同带来了炼金术史上最深远的变革。从他(或者他们)开始,炼金术正式由一门“技术”变为一门“学问”。

扎比尔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一支――伊斯梅伊派(Ismailiya)的传人,这一派最大的特点就是坚信在世间经典中,存在着“真理背后的真理”。

扎比尔留下了炼金术历史上第一批传世的炼金术着作:《七十论》、《中和论》、《论同情》等。在这些着作中,我们终于发现上一讲提到过的那些希腊先哲的思想是怎样影响了炼金术的发展。在这些着作中,扎比尔详细地阐述了四态(冷热干湿)和四大元素(气水土火)的理论,并将其作为炼金术的基础理论。在继承希腊哲学思想的同时,扎比尔提出了炼金术中的“硫-汞”理论,认为世间一切金属都是由硫磺和水银组成的,只是因为组成的比例不同。通过炼金术调整金属中硫磺和水银的比例,就可以使之发生“嬗变”而由贱金属(铅)得到贵金属(金)。

扎比尔的着作中还屡次提到了“唯一之物”――“炼金药”或者叫“万用灵药”,具有诱发嬗变的能力。他同时叙述道:“世间万物皆来自哪个共同的源头,‘唯一之物’,又都能还原到那‘唯一之物’之中……”。“一即是全,全即为一”炼金术的箴言展示了宇宙的法则,这说明炼金术士已经由对黄金的追求转为了对宇宙的探索。

扎比尔还试图通过整理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所以扎比尔又被后人称为:“化学之父”。

阿拉伯还有一位炼金术大师,虽然他更多的是一名医生,不过这使得他可以将生物学材料,比如草药和动物组织引入炼金术。他就是阿尔・拉齐(Ar-Razi)。他着有《秘密中的秘密》一书,继承了扎比尔的炼金术理论。从这部书中我们得知最晚在公元10世纪初,炼金术已经有一套自己专用的仪器和工具。他详细阐述了物质在炼金术中的转变过程,论述了在“嬗变”中加入炼金药是成败的关键之举。但可惜这位拉齐在历史上的记载实在太少,我们不能对他有更深入的了解了。

中世纪


炼金术师的情况

这一时期的早期,在西班牙,这个被阿拉伯人占领的基督教国家,处于阿拉伯和基督教夹缝中的犹太人开始了第一批翻译工作,不过由于他们并不是炼金术士,也不甚精通拉丁文,所以当时翻译的诸如《七十论》这样的着作的译文晦涩难懂,甚至完全失义。后来,基督教世界的一些学者开始接触炼金术,才正式宣告了炼金术欧洲时期的开启。

这第一位贤者就是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ngus)(1193~1280),他一生留下了大约30部炼金术着作。他继承了扎比尔的硫-汞理论,同时提出了他的炼金术步骤:第一步是要“消灭特征”,将金属还原回纯粹的硫和汞,然后挖掘金属的潜力,使之重新融合,就得到了新的金属。在他的着作中,我们还找到了这样一段话:“但愿我们能得到那块既不能被火烧毁也不会腐坏的石头吧,然后我们将摆脱所有的恐惧。”这,就是“贤者之石”最早的书面记述。

接下来的第二位贤者是大阿尔伯特的学生,托马斯・冯・阿奎那(Thomas von Aquinas)(1225~1274),他继承了大阿尔伯特的思想,同时他认为水银是炼金术的“精神”,是纯粹的物质,从他开始,汞一直在炼金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留下的炼金术着作最著名的是《论物种的多样性》,当然,这里的“物种”指的是“物质的种类”,而不是生物上的“物种”的意思。同时他还留下了两部神学着作《神学大全》和《旭日初升》。可正是由于这两部着作,在他死后第3年,也就是1277年,教皇宣布其为“异端”。因为所有人都相信,在他的着作中隐藏着“真理背后的真理”。

这第三位贤者,是罗杰・培根(Roger Bacon)(1214~1292),他的着作有《大着作》、《小着作》和《第三着作》。有人说他是欧洲自然哲学的先驱,因为他的主张是:任何学说都要有理论研究作为指导,再加上实践操作进行验证。他同时将这种思想引入炼金术,并宣称:“炼金术是诸多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正因为此,同样在1277年,教皇宣布其为巫师和“异端”,并判处入狱14年。

第四位贤者,是阿诺德・冯・威兰诺瓦(Arnaldus von Villanova)(1240~1311),着有《哲人的玫瑰园》。就像拉齐一样,威兰诺瓦更多的是一个医生。他认为就像人在四液不平衡时就会生病一样,贱金属就是由于四大元素和硫汞不平衡导致的一种病态现象,所以只需要平衡金属中的四大元素和硫汞的比例,就可以将其“治愈”,成为“健康”的贵金属。

最后一位先贤,是雷蒙德斯・卢勒(Raimundus Lullus)(1235~1316),他的着作是《大自然的奥秘之书:第五元素》。理论上炼金术只承认四大元素,所以这里的“第五元素”就是贤者之石。同时卢勒也是第一个试图将卡巴拉(Cabbala)引入炼金术理论的人,但是我们知道这一融合还要推迟到几百年以后才最终完成。

弗拉梅尔的炼金术――哲人石

尼古拉斯・弗拉梅尔(Nicolas Flamel)(1330~1417?)

他是唯一一个历史明确记载练成了哲人石的炼金术士。

1382年是奇迹发生的一年。1月17日中午,基于贤者之石的“汞――银”转化成功;4月25日下午5时,“汞――金”转化成功。

后来的故事就是弗拉梅尔成为世人皆知的一夜暴富。他先后捐建了14所医院,3所礼拜堂,7所教堂及其墓地,以及圣婴公墓那著名的壁画。

1417年3月,弗拉梅尔的葬礼举行。

1719年,保罗的书《土耳其之旅》在巴黎出版。其中一段他碰见一个奇怪的土耳其人,他对保罗说:“你真得相信他已经死了吗?不,我的朋友,尼古拉斯・弗拉梅尔还活着。无论是他还是他的妻子,都还不曾尝到死亡的滋味。”

1761年,塞缪在巴黎歌剧院的拱门下看到了弗拉梅尔夫妇。

1929年,在巴黎,路易・保威尔讲道一个酷似弗拉梅尔的老人。

这就是尼古拉斯・弗拉梅尔和贤者之石的故事。

文艺复兴

这是中世纪的结束之时,从佛罗伦萨开始了一场席卷整个欧洲的思想变革:文艺复兴。文艺复兴颠复了天主教告诉大家的世界,于是哲人们不得不寻求其它的途径来寻求世界的解释。一些人复兴了一度遭受封禁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自然哲学主义,就像罗杰・培根宣扬的一样――另一些人开始试图重构柏拉图的思想,并由此产生了新柏拉图主义――形而上学和神秘主义的共同开端。

转回炼金术领域,这一思想上分歧也深刻地影响了炼金术的发展方向,我恐怕是由于赫尔墨斯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的气味相投,因而“赫尔墨斯的学说”――炼金术更多的接受了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

几乎是在同时,犹太神秘主义的思想也开始进一步地渗透到了炼金术当中,尤以卡巴拉的传入为标志。炼金术士们开始利用卡巴拉的教义来理解世界。构建世界的卡巴拉之树,或者生命之树,被认为是上帝炼成世间万物的基石。


帕拉塞尔苏斯

这一影响在炼金术士中最著名的表现者,就是人们所说的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原名菲利普斯・奥里欧勒斯・德奥弗拉斯特・博姆巴斯茨・冯・霍恩海姆(Philippus Aureolus Theophrastus Bombastus von Hohenheim)(1493~1541),这恐怕是我见过的最长的名字,比“阿不思・帕西瓦尔・伍尔弗里克・布莱恩・邓布利多”还要长。我不得不说这一个霍恩海姆有极端的自恋倾向。他给自己起得外号――帕拉塞尔苏斯――如果拆开来就是Para Celsus,意为“超越塞尔苏斯”,而塞尔苏斯是一位著名的古罗马医学着作家。霍恩海姆如同他的前辈拉齐和威兰诺瓦一样,同时是一个医生,我恐怕是因为当时解剖学的发展使得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四液平衡理论”越来越站不住脚,于是帕拉塞尔苏斯在医学上抛弃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而这种抛弃同样延伸到了他的炼金术研究中,他放弃了亚里士多德主义而去坚决捍卫赫尔墨斯神秘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他相信世间万物都具有灵魂,而最高的灵魂是整个宇宙。他在炼金术领域的成就,主要在于他对“硫-汞”体系的发展,他在这一体系中加入了一个新的元素:盐。同时他还对他的“盐-硫-汞”体系做出了全新的定义:盐是肉体,硫是灵魂,汞是精神,这三基构成了世间万物。

很快,霍恩海姆的追随者出现了,他们更加坚定地推崇赫尔墨斯神秘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传言是一名叫做克里斯蒂安・罗森克罗伊茨(Christian Rosenkreutz)的德国修道士创建了这个被称为玫瑰十字会(Fraternity of the Rosy Cross)神秘组织,作为帕拉塞尔苏斯学派和赫尔墨斯主义的传承者的秘密社团,已知的成员有:佩特努斯・西弗瑞勒斯(Petrus Severinus),丹麦国王御医,着有《哲学医学的观念》;约瑟夫・迪歇纳(Joseph Duchesne),法国国王御医,着有《论古代哲学家的旧医药学原料》;利奥纳特・特恩内瑟尔・扎姆・特恩(Leonhardt Thurneysser zum Thurn),勃兰登堡选帝侯御医,着有《第五元素》;托马斯・蒂姆(Thomas Thymme),英国作家,着有《迪歇纳的化学医学和赫尔墨斯医学实践》;吉拉德・多恩(Gerad Dorn),德国炼金术士;琼・巴普提斯塔・梵・海尔蒙特(Joan Baptista van Helmont),炼金术士、医生,着有《医学的曙光》;巴西尔・瓦伦丁(Basil Valentine),炼金术士,着有《锑之凯旋车》、《十二把钥匙》……显然,我不知道这个名单还有多长,名单上的很多人选择了隐去自己的真名实姓,而冠以一个统一的名号:玫瑰十字会员(Rosicrucian)。

但是,同样还有一部分炼金术士仍然在坚持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这种坚持及其引发的炼金术士们对物质、对世界的思考,最终导致了一个伟大的炼金术时代的终结。

牛顿


艾萨克・牛顿

艾萨克・牛顿爵士(Sir Isaac Newton)(1643~1727)显然是人尽皆知的最典型的科学家的代表。恐怕牛顿对神秘学才有更深的追求,他有一句被世人选择性遗忘的名言:“我的一生,就是在为证明上帝的存在而工作。”

事实上,牛顿接触炼金术甚至比他接触科学还要早,他幼年就曾大量阅读亚里士多德的着作,并对其元素论十分感兴趣,而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的元素论就是炼金术的基础理论之一。在进入剑桥学习的时候,他的第一位导师就是一名炼金术士亨利・莫尔(Henry More,着有《灵魂不朽》)。

牛顿的手稿表明,它曾逐字逐句誊写和翻译了许多炼金术着作,同时还编辑了一份详细的,大约包含7000个名词的炼金术词汇表。在他的手稿中,他将他拉丁文名字Iasscus Neuutonus通过一种古老的换音造词法改写为Jeova Sanctus Unus,意为“神选之子”。

牛顿曾进行过大量的炼金术实验,其中包括参照瓦伦丁《锑之凯旋车》中的方法,成功制造出了一种被称为“星锑”的美丽晶体,并认为“这种星没有宝贵到包含贤者之石,但是其中隐藏着一种绝妙的药物”。

他观察炼金术坩埚中物质的运动,从炼金术的动力上,他认为之所以天体会具有引力这一奇妙的性质,正是因为我们的宇宙正是身处于上帝的巨大而奇妙的坩埚之中,炼金术就是推动我们世界运行的本源动力。换言之,如果没有牛顿对炼金术的研究,就没有万有引力,甚至我们可以说牛顿的科学成就只是他研究炼金术的副产品而已。

在牛顿之后,炼金术并未消亡,可是牛顿是最后一个对炼金术理论作出过贡献的炼金术士,所以我们称其为“最后一位贤者”。

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牛顿在剑桥的导师兼同事,于1661年发表了《怀疑派化学家》。波义耳在本书中提出了新的元素论:只有那些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解的简单物质才是元素。这正是现在出现在我们的化学教材中关于元素的定义的最早版本。他同时还提出:“化学,为了完成其光荣而又庄严的使命,必须抛弃古代传统的思辨方法,而像物理学那样,立足于严密的实验基础之上。”这就完全去除了炼金术中的神秘学思想,而将自然哲学思想独立出来一门新的学科:近代化学。波义耳也由此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

自此,炼金术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分裂,失去了自然哲学思想的炼金术从此完全被归为神秘学的范畴之内。

20世纪

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席卷全世界,整个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拜金主义充斥着整个世界,上层社会的人们都陷入了对金钱无休无止的追求中,完全无暇顾及那些古老的文化。

炼金术似乎就要这场忙碌中被人们淡忘了。

但是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本家们,或者说最早的那批拜金主义者的后代们,发现似乎这世界上存在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于是一股说普遍的猎奇思想子在当时散播开来

在这一时期,为了满足这种猎奇思想,一些人开始寻求古老的,神秘的东西,来满足大众的好奇心。

美国人亚瑟・爱德华・韦特(Arthur Edward Waite)(1857~1942)便是这些人中最著名的一个。他翻译并创作了大量的神秘学着作,他向世人介绍了卡巴拉和犹太神秘主义,他还详细描述了玫瑰十字会,并将古代炼金术的一些着作翻译出来。当然,韦特为世人所知最重要的还是他将吉普赛人的占卜纸牌中融合了神秘主义的思想,并设计出了任何一个玩塔罗牌的人都不可能不知道的“韦特经典塔罗”。

于是如今的炼金术就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

无论是尼古拉斯・弗拉梅尔,还是牛顿的炼金术研究,就像失落的亚特兰蒂斯城或者UFO一样,都是猎奇者绝妙的谈资,以及小说家和电影人经久不衰的赚钱法宝,不是么?

中国


中国古代炼丹术

炼金术在中国古代叫炼丹术。中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派人到海上求仙人不死之药。汉武帝本人就热衷于神仙和长生不死之药。到了东汉炼丹术得到发展,出现了著名的炼丹术家魏伯阳,着书《周易参同契》以阐明长生不死之说。继后,晋代炼丹家陶弘景着《真诰》。到了唐代,炼丹术跟道教结合起来而进入全盛时期,这时炼丹术家孙思邈,着作《丹房诀要》。这些炼丹术着作都有不少化学知识,据统计共有化学药物六十多种,还有许多关于化学变化的记载。

炼金术_炼金术 -影响

炼金术经过现代科学证明是错误的。但作为近代化学的先驱在化学发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炼金术,人们积累了化学操作的经验,发明了多种实验器具,认识了许多天然矿物。炼金术在欧洲成为近代化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相关书籍

伊斯兰炼金术体现了一种关于本质的哲学,它与古希腊赫尔墨斯神智学的一般哲理,与关于矿物和金属转变成金的特殊原理都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于本质哲学的理论是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质料说为基础,认为宇宙万物来源于四种原质和四种原素。四种原质分别为热、冷、干、湿,四种原素为水、土、气、火。四种原质通过相互转换,结合为两种本原,即硫和汞。不过,这里所说的硫和汞并非通常意义的矿物质,其含义类似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阴阳,二者结合乃有宇宙万物。譬如,按照炼金术的理论,硫和汞两种本原以不同比例相融合,在某种神秘因素作用下,便可产生各种不同的金属矿物。这四种原质、四种原素和二种本原的相互关系.

伊斯兰教历史上,穆斯林学者对炼金术的效能曾长期争论不休,褒贬不一。正统的宗教学者大多反对炼金术和一般的秘术,而多数自然哲学科学家和医生,尽管他们也不相信一般金属能变成黄金,却接受了炼金术的基本观点;亚里士多德学派一般也都蔑视炼金术,而照明学派则持肯定态度。如伊本・西那就曾明确表示,他不相信炼金术上能把普通金属变为黄金,然而他却赞同炼金术关于金属构成的理论,他的名着《治疗书》中关于金属构成的学说,便是以炼金术的硫汞融合的理论为基础。

传说中的城堡深处总是有这样的实验室,这也是事实。从地中海沿岸的国王,到波罗的海的乡下贵族,都把炼金术士看成是通往财富的捷径。贪婪往往伴随着腐败,于是学者中也是鱼龙混杂,欧洲并不缺乏高明的骗子和吹牛者,他们的所作所为可以很好的写成一部浮夸的编年史。但是,正如不是每个实验室都能产生弗兰肯斯坦一样,炼金术士的努力大多徒劳无功。如果不能够兑现诺言变出黄金来,付出的代价是掉脑袋。性子暴躁的红胡子二世专门打造了一个绞架,用来吊死失手的倒霉蛋。中世纪的炼金术士因此败坏了名声,因为从业者为了保住性命多多少少用到了不光彩的手段。从15世纪到17世纪,炼金术的书籍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故弄玄虚的符号与公式随处可见。

再来讲现代化学的奠基者,他们继承了最早炼金术士的职能。先介绍尼古拉・弗雷曼,一位14世纪巴黎的炼金术士,他及其门徒对物质的构成一无所知。当时所有人认为,所有的物质存在都由四种基本元素组成,一如亚利士多德的理论。元素比例不同,形成时的冷暖干湿各异,因此有了不同的形态。

这么做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或者是贪婪,炼金术士们将自己的方程式紧紧的保藏;其次是教会,他们认为炼金术是对造物者的干涉与亵渎,炼金术士从事魔鬼的艺术。更有高尚者认为,自己的方程式可以成功,一旦落入居心不良者手中,将为祸社会,因此要埋藏起来。很矛盾的想法,既然这样为什么带着虔诚的热情去钻研,但想到今天核物理的成就,现代人亦没有资格取笑他们。

炼金术_炼金术 -相关作品

这里只罗列部分与炼金术联系紧密的部分小说、电影、动漫、游戏等作品,关于作中有关于炼金术的具体展开,请参看对应的作品词条。

小说

《炼金术士》――作者:保罗・科埃略(巴西)

《哈利・波特》系列――作者:J・K・罗琳

《尼古拉的遗嘱》――作者:PING Z

《初生的曙光》――作者:托马斯・阿奎纳

《尼古拉的炼金术》

《龙族》系列――作者:江南

动漫

――原作:荒川 弘

《武装炼金》――原作:和月伸宏

――原作:吉野弘幸

游戏

――日本Gust公司出品的系列游戏。

――英雄:炼金术师,力量型英雄,隶属于近卫力量。

《魔兽世界》――技能:炼金术,可以混合草药以制造具有各种效果的药剂,玩家可以制造治疗药剂、隐形药剂、元素抗力药剂和法力药剂,还有用来涂抹武器的油,以及更多东西。

《永恒之塔》――技能:炼金术,功能:制作魔法武器和具有各种功效的药水,还可制作可提升装备能力值的物品。推荐职业:所有职业群(尤其是法师系列)

《完美世界国际版》游戏中也有炼金术,是生活技能。

《火炬之光》有一个职业为炼金术师,但是通常被人称为法师。

《英雄传说之轨迹系列》中也有关于炼金术的内容,如玛利亚贝尔,曾被判定为最高级别的炼金术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10103/180402.html

更多阅读

CSOL龙炎Balrog11专业图文评测 csol红莲balrog Ⅰ

2013.5.29,Balrog系列又一力作,原型是XM1014便携式连发霰弹枪,编号Balrog-11,国服命名为“龙炎”,属霰弹枪系。连续射击霰弹可补给爆燃弹,五颗火球齐射可使面前的一切敌人全部化为尘埃。?一:概述?*龙炎Balrog-11使用7发6号12GAUGE Aegis

梁山好汉的绰号 主要梁山好汉的绰号

梁山好汉的绰号曾听过一个笑话:有个乞丐,一辈子没名字,人只喊他“蜡头儿”。后来偶然拾得“狗头金”,发了财,当上员外,于是重金请人取了大号,叫做“海山”。有个聪明人告诉他:你这大

flash特效教程火柴人 flash火柴人骨骼教程

首页 风云榜 手游 主播联萌 影视试炼场 |资讯发号| VIP 铁粉 更多 拍大师上传视频↑|充值登陆爱拍免费注册爱拍原创[火柴人]《梦塔防》7月不删档限量号! 点击领取>>烈焰火柴吧 /flash特效教程(火柴人)人气:3781 提升 | 鲜花:11 赠送

声明:《炼金术历史 炼金术 炼金术-发展历史,炼金术-各地简史》为网友衬我孤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