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疆域 吐蕃 吐蕃-历史,吐蕃-疆域

7~9世纪时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吐蕃史(6世纪至9世纪)是藏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高原上的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为强大的势力、并走出了封闭的内陆高原。吐蕃王朝的建立,打破了高原的沉寂,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了勃勃生机。原来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一个个小邦政权或部落联盟得到了整合。由于内部人口流动,社会交往面的扩大,推动了语言及整个文化层面上的相互沟通,又实现了文化上的整合。吐蕃时代,族群的认同感加强,藏族得到了壮大。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牲畜有牦牛、马、驼、羊等。有烧炭、冶铁、制胶、毛织等手工业。冶铁有较高水平,能在江面上架设铁索桥。吐蕃时期的碑铭、木简、文书、经卷等,尚有大量保存至今,是研究吐蕃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吐蕃王朝崩溃后,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汉文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吐蕃”或“西蕃”。

吐蕃_吐蕃 -历史

吐蕃疆域 吐蕃 吐蕃-历史,吐蕃-疆域

名称解释


布达拉宫

吐蕃一词,始见于唐朝汉文史籍。蕃,藏语作“bod”,为古代藏族自称。根据较普遍的说法,蕃是由古代藏族信奉的原始宗教──“本”(bon)音转而来;也有人认为,蕃意为农业,与卓(bro,牧业)相对。吐,多数人认为是汉语“大”的音转,系就吐蕃向唐朝自称“大蕃”而音译;也有解释为藏语“lho”(意为山南,吐蕃王室的发祥地)或“stod”(意为上部,即西部)的音转。

“蕃”的具体含义有以下两种说法:

一是,在远古时先民还不知晓农业为何物,而以狩猎为生。由于居住分散,先民们再遇到野兽、盗匪袭击或自然灾害时,为寻求伙伴帮助,经常在山顶或高处发出“噶耶”或“瓦耶”的求救信号,这种呼叫被称为“蕃巴”,久而久之,呼叫的“蕃”声,即成为其地名。

二是,根据土地的自然状况,把高原从事畜牧业的区域叫做“牧区”,把低地经营林业的区域叫做“农区”,把介于二者之间、从事农业生产的区域叫做“蕃”。历史上的吐蕃王朝前身悉补野王世系兴起于雅砻河谷地区,当时为高原农业的中心,故称为“蕃域”。悉补野赞普世系将地名当做称号,成为“吐蕃赞普”。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才把赞普管辖的全部土地称为“吐蕃”。

民族来源

吐蕃民族的来源,据14世纪成书的《王统世系明鉴》记载,是猕猴与岩魔女结合,传出最早的人类,其后,子孙繁衍,分别在今西藏各地开垦平地,建筑城邑。直到聂赤赞普,即吐蕃王系第一代赞普(王)从天降临,才有了君臣之分。今西藏山南地区的首府泽当(藏语,意为游戏的平地),传说即猕猴及其子女玩耍的场所;泽当附近的山上,还有“猴子洞”的古迹。这种“猕猴变人”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真实性,也是古代藏族对本民族来源的具有普遍性的看法。

《新唐书》援引《后汉书》以来诸史籍,认为“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在西羌诸部中的发羌、唐旄,早在公元1~2世纪时,即居住在析支水迤西,其地距中原绝远,互无往还。《新唐书》根据“蕃发声近”的理由,认为吐蕃即发羌的后裔。另一说,吐蕃是鲜卑族的南凉王朝秃发利鹿孤之后。秃发利鹿孤有二子,一名樊尼,一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10103/180830.html

更多阅读

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甲骨文与青铜器导学案

历史教学案例分析――在教学中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开鲁县新华中学 任立铭案例背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当我引导学生学习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影

吐蕃衰落的原因!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吐蕃王国是羌民族的一支所建的王国,包括现在的西藏、青海大部份,唐朝时十分强大,“天可汗”李世民和他的唐王朝所向无敌,征服了突厥和西域的绝大部分国家,唯独在吐蕃面前翻了跟头,吃过大亏。但后来吐蕃帝国似乎一夜之间就衰落下去,除了喇嘛

吐蕃只能读tufan 吐蕃怎么读

近来,由于高考题目中涉及到了“吐蕃”的读音,使这一争议许久的问题又热了起来。吐蕃到底怎么读,必须根据唐音来定。我的意见是只能读tufan,读tubo是站不住脚的。我曾在《中国语文》上发表《古译名勘原辨讹五例》,其中专门写了关于吐蕃的

吐蕃人 吐蕃怎么会有大量骑兵

藏族在西安有个好友是藏族,介绍他时,叫,吐蕃人。他人帅,爱打扮,人高马大,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佛。他自称是我邻居,但我们的家隔了马路一条,走路需要15分钟,15分钟是高铁从西安到下一个地级市站点的时间。他认可邻居是亲密关系。藏族是彪悍的民族

声明:《吐蕃疆域 吐蕃 吐蕃-历史,吐蕃-疆域》为网友黑发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