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山镇 潭山镇 潭山镇-地理位置,潭山镇-基本内容

潭山镇 潭山镇 潭山镇-地理位置,潭山镇-基本内容

潭山镇位于江西省宜丰县境北部,地处东经114′―115′、北纬28′―29′之间。东南与天宝乡相连,西同双峰乡、黄岗乡毗邻,北和铜鼓、修水、奉新三县接壤。镇境东起高枧之增背岭,西至石花尖山峰,南起佛子岭,北达九龙尖,东西宽约20公里,南北长约21公里,全镇镇域面积205平方公里,总人口14785人。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潭山村,距县城20公里。

潭山镇_潭山镇 -地理位置

潭山镇位于江西省宜丰县境北部,地处东经114′―115′、北纬28′―29′之间。东南与天宝乡相连,西同双峰乡、黄岗乡毗邻,北和铜鼓、修水、奉新三县接壤。镇境东起高枧之增背岭,西至石花尖山峰,南起佛子岭,北达九龙尖,东西宽约20公里,南北长约21公里,全镇镇域面积205平方公里,总人口14785人。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潭山村,距县城20公里。全镇地处山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西庵山,海拔1432米;最低点伏溪村村部,海拔100米。境内河道纵横交错,主要有逍遥河、山田河、石桥河和伏溪河,河水由西北流向东南,汇入耶溪河。

潭山镇_潭山镇 -基本内容

地理位置

全国重点镇 全国文明镇 江西省文明镇――【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潭山镇】


潭山镇

全镇地处山区,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西庵山,海拔1432米;最低点伏溪村村部,海拔100米。境内河道纵横交错,主要有逍遥河、山田河、石桥河和伏溪河,河水由西北流向东南,汇入耶溪河。

历史由来

潭山街之南有一座小山,早先伏溪水从山下经过,汇成一个深潭,山在潭岸上,故名潭山。宋朝以前,这里本是一片芦茅洲,并无村落,人们散居在东北茜槽一带山庄里。南宋时,岳飞率部抗金,转战此间,茜槽一带村庄被金兵破坏。后来有一族刘姓居民,迁移到这里,从此潭山就有了一个小小的市镇,叫奥米市(在今陈家祠堂前面)。清末民初之时,市镇渐次移至今址,市镇名称也因而转名潭山。从宋建新昌县始,潭山历史上都管辖天宝乡,1930年2月,全县划为7个区,潭山各地属第二区。1932年3月,实行保甲制度,潭山分设第三、第四保联。1939年2月,废保联设乡镇,潭山境内设立龙岗乡和潭山镇,隶属第四区。1941年1月潭山镇改名潭山乡,管辖范围照原。1946年7月,潭山、龙岗2乡合并,称为庆凯乡,下设10保100甲,其辖管范围与今镇辖范围相同。1949年8月,建立潭山区人民政府,辖管今之潭山镇和天宝乡。1956年撤区并乡,境内建立潭山乡和石桥乡。中间几经变动,至1983年12月复称潭山乡,1985年6月改名潭山镇。2005年底,全镇下辖潭山村、店上村、伏溪村、龙岗村、坪上村、上山田村、茜槽村、石桥村、汉塘村、找桥村、逍遥村、院前村、中兴村13个行政村,羊源林场(羊源村)、碓下综合开发公司(碓下村)2个村级单位,1个居委会,1个潭农公司,村民小组132个,自然村283个。府机关内设机构五个:党政办公室、财经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镇直站所八个:计生服务所、农业服务站、水务站、村镇文化建设管理站、税务稽查队、林办、林业稽查队、巡防队;镇政府共有机关工作人员32人。

2003年底,全镇4391户,总人口14451人;其中农村3419户,11182人。

潭山镇_潭山镇 -资源经济

资源丰富

潭山镇森林茂密,资源丰富,水川纵横,气候温和,土质肥沃,是个“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江南山区镇。全镇有耕地面积18961亩,其中水田18389亩,旱地670亩,主要经济作物为水稻、毛竹、杉树、茶、药材、油菜等。

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杉竹并茂,杂树间生,全镇有森林面积18.2万亩,有林面积17.6万亩,其中用材林3.25万亩,毛竹林12.5万亩,森林复盖率为73%,木材蓄积量达32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为1250万根,主要分布在找桥、汉塘、石桥、茜槽、院前、逍遥、上山田、坪上等10个村。同时,茶叶、笋干、木耳、香菇为境内特产。另外,潭山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品有钾长石、石英石、绿桂、白云母、瓷土、釉土,同时还有泥炭矿、花岗岩石矿、粘土矿、温泉矿等矿种;已建成毛家、逍遥、院前、石桥、汉塘、找桥等30座电站,装机容量达7100千瓦;全镇主要水利工程有官陂、樟陂、杨家陂、龙潭陂、碓陂、乌江陂、黄家陂等,有效灌溉面积7000亩。全镇有县辖公路5条,全长34公里,镇级公路3条,全长19.5公里,全镇村村通公路,交通方便。

境内人文资源丰富,潭山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公元9世纪初建成的逍遥村太子塔,康熙四十四年建成的恒学常禅师塔;有找桥村南宋时期的古城塔、明代时期的古瓷窑、明清时期的古明寺;有龙岗村明崇祯十年建成的文武世芳坊,清道光四年建成的龙岗登云塔,明末清初民居弟及门景;有院前村清康熙二十三年的德微禅师塔等等。潭山镇人杰地灵,历史上也曾孕育了明崇祯兵部右侍郎邹潍琏,陶瓷学家邹如圭,少年英雄杨渊和等一大批杰出人物;当代则著名学者刘干才,骨科学专家刘志锐等人。

经济状况


镇政府大门

改革开放以来,潭山人民不断开拓进取,解放思想,使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山区小镇,一跃成为赣西北综合经济实力重镇。2005年,完成GDP1.6亿元,比上年增长8%;财政收入4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3250元,比上年增长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0万元,比上年增长45%。全镇现有各类企业100多家,其中有宇安竹胶板公司、星安竹胶板公司、丰发竹胶板公司、登云竹胶板公司、保钜公司、精艺公司、巨龙化工公司、潭山瓷厂、福丰公司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骨干企业,涌现出了“登云塔沁春雪峰茶”、“宇安竹胶板”、“保钜竹工艺”等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竹木加工、茶叶、日用

瓷、出口创汇产品、小水电”五大产业格局。到2007年底,潭山镇已经形成以木竹加工产业为主导,日用陶瓷、食品行业等其它行业为辅助的外向经济发展格局,镇党委、政府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以镇内木竹加工企业,宇安竹股板公司、星安竹胶板公司、丰发竹胶板公司,登云竹胶板和福丰木竹公司为龙头,带动全镇共400多家小型竹木半成品加工家庭式企业,形成全镇竹木加工经济板块。2007年全镇招商引资工作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始终把招商引资放在总揽全镇经济发展全局目标的位置,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全镇全年引进项目7个,其中入园项目3个,签约合同资金7200万元,完成引进外资65万美元,其中,竹木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引进了天宵出口竹筷厂及三中科教板业公司,共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进一步增强了该镇发展木竹经济板块的实力。

2008年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引进了投资4.6亿元的欧尔玛陶瓷公司和投资2800万元的盛元化工公司落户工业园;引进投资600万元的金马纸塑厂在我镇伏溪村落户;精能公司投入1100万元新上了一条生产线。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8家,工业企业的不断增加和壮大,为我镇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全年共完成财政收入1051万元,同比增长58%。

――“三农”工作态势喜人。全镇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四村五个示范点的“三清”、“六改”、“三配套”工作已全面完成,特别是伏溪村被确立为2009年省级小康建设示范村,碓下村被评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农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总投入1064万元的店上、龙岗、中兴三村的6500多亩省级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已通过了省级评定。投资150万元的店上村、伏溪村农业水利改造项目工程已经完工。以上项目的实施将为我镇实现农业产业化、机械化创造有利条件。茜槽笋竹两用林、店上沁春雪峰茶、野生采集(包括野猕猴桃、小山竹笋、南酸枣、野葛等)3个有机食品项目通过了北京爱科赛尔论证中心的有机认证。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一卡通共发放各类补贴资金176万元;新增粮食种植面积3143亩,总产达12078吨,再创新高。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围绕“和谐平安潭山”建设,积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畅通信访渠道,积极化解各类矛盾。全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未发生有影响的群体性事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全镇绝大多数群众都参加了医疗保险。关心、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全镇有223人纳入城镇低保,592人纳入农村低保。全年共走访慰问困难户千余人次,发放慰问金40多万元。积极开展农民富余劳动力及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积极增加就业岗位。

――社会事业成效明显。一是有力的推进了公路建设。年内新修村组公路13公里;潭山到院前公路硬化改造工程初步启动;龙岗到青山口6.4公里公路硬化改造项目已获得立项。二是继续加强集镇建设。总投入200多万元对集镇街道进行了沥青罩面改造,集镇面貌焕然一新。投入15万元重建了农贸市场钢架大棚。投资30多万元的汽车站基本完工。三是清洁工程层层推进。投入40多万元新建集镇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购置了垃圾清运车,镇村环境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四是强化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0多万元新建了中心小学教学楼。村级医疗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新建了8个村级卫生所。投入40万元改造了镇计生服务楼。低生育水平更加稳定,新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同时,武装、移民、老龄、青年团员、妇女儿童等工作都得到加强。

潭山镇_潭山镇 -自然地理


潭山镇

潭山镇森林茂密,水川纵横,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土质肥沃,是个“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江南山区镇。2005年底,全镇共有耕地面积18961亩,其中水田18389亩,旱地572亩,主要经济作物为水稻、药材、油菜等。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杉竹并茂,杂树间生,全镇有森林面积17.6万亩,木材蓄积量达38.6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1800万根。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品有钾长石、石英石、绿桂、白云母、瓷土、釉土,同时还有泥炭矿、花岗岩石矿、粘土矿、温泉矿等矿种。

潭山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冬季冷而夏季热,春季湿而秋季干,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霜期短,气候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作物和林木生长。但由于季风进退迟早和强弱程度不同、地形起伏、垂直高度相差悬殊、气候因子时空分布不均等,使气候呈多样性,天气变化大,并导致旱涝、酷暑、低温、风雹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年平均气温16.2℃-17.7℃,东南部较高,西北部较低;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6℃-5.3℃,南部高于北部;夏季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3℃-29.6℃,东部高于西部;春秋季各县(市、区)气温差异较夏季小,比冬季大;无霜期256天-281天。

潭山镇_潭山镇 -资源概况


潭山镇

潭山镇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是个山多田少的山区镇,木竹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毛竹蓄积量全镇达千万根以上,是江西省第二位,宜春市第一位,木竹植被复盖率在90%以上,内有毛竹、杉木、马尾松、木荷、枫青、香樟、楠、柏、檫木、樱桃木、大叶含笑、竹柏、红豆杉、合欢、厚朴等300余种。

动物资源

现已查明有哺乳类180多种,鸟类100多种,鱼类30种,爬行类40多种,贝类4种,甲壳类2种。昆种类500多种。

矿产资源

在中兴村和茜槽村有钾长石,储量达1万吨以上。在逍遥村、茜槽村、石桥村有石英石,储量达3万吨。在茜槽、石桥一带有绿柱石矿,储量达万吨,在茜槽、石桥一带有白云母,储量达3万吨。在找桥、潭山村有优质瓷土矿,储量约5万吨,釉土储量约1.5万吨,同时还有泥炭矿、花岗岩石矿、粘土矿、温泉矿等矿种。

环境资源

潭山镇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低山地形,山势雄伟,标高500-1400多米,森林茂密,水川纵横,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土质肥沃,这里风景优美,环境优美。从82年以来,江西电影制片厂和中央影视剧制作部先后在龙岗、潭山、店上等地拍摄《非常岁月》、电视剧《红土地上的女人》等多部影视作重点剧拍摄点。

潭山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有龙岗村历史文化村,内有红军标语、明清时期古民居、登云塔。找桥村有南宋时期古城墙,距今有700多年,明代时期古瓷窑,距今300余年,古民居、客家风情等,石桥村烈士纪念塔,茜槽村红军医院,逍遥村、找桥村连片塔林,崇祯八年兵部左侍郎邹维琏墓等。

文化资源

潭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涌现过不少文人墨客,其中有崇祯八年兵部左侍郎邹维琏所注《达观楼集》一书,此书收入《四库全书》。龙岗、潭山、店上等村红军标语,其中红军《卜大纲领》标语十分珍贵。

潭山镇_潭山镇 -旅游生态

[潭山鑫龙文化中心广场](也叫潭鑫广场或街心花园):位于潭山镇中心地带,是全县第一个集生态、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喷泉广场。为满足潭山、鑫龙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潭山政府、鑫龙集团决定投资兴建这个文化中心广场,共同兴建集生态、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潭鑫文化中心广场,总投资为60万元,占地面积为3000平方米,该广场的建成为潭山这个古老的山区镇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潭山的形象标志。


登云塔

[登云塔]:坐落在龙岗村杨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10103/181926.html

更多阅读

台湾的名胜古迹 北京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1、日月潭旧称水沙连,位于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平均水深约30米,水域面积达900多公顷,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潭中有一小岛,远望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明珠,原名珠仔山,抗战胜利后为庆祝台湾光复更名为光华岛,今名拉

中国领土最东端——黑瞎子岛 中国与印度的领土争端

中国领土最东端:抚远三角洲即黑瞎子岛(135°05′E)。取代传统说法: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黑瞎子岛黑瞎子岛  岛屿概述  名称:抚远三角洲,民称黑瞎子岛  满文名:摩林乌珠岛(morin

阿龙山镇地理 阿龙山镇天气预报

阿 龙 山地理第一节自然环境阿龙山是本地区的名称,位于激流河的两岸,镇以河为名,“阿龙山”一词为鄂温克语“分岔的水泡子”,阿龙山林业局施业区森林开发之前,只有少数鄂伦春、鄂温克、蒙古等民族在这里进行游猎活动。1960年建林业局。

日月潭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9、《日月潭》教学反思一、教材简析《日月潭》描绘了台湾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兼美,

声明:《潭山镇 潭山镇 潭山镇-地理位置,潭山镇-基本内容》为网友提笔冩未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