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战胜国的目的,《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约之一。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西南郊凡尔赛宫签订,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1920年1月10日生效。签字国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比利时、玻利维亚、巴西、古巴、厄瓜多尔、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汉志(今为沙特阿拉伯一省)、洪都拉斯、利比里亚、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暹罗(今泰国)、捷克斯洛伐克、乌拉圭等战胜国为一方,战败国德国为另一方。美国代表虽签了字,但因参议院未批准该和约,故签字无效。

凡尔赛条约_《凡尔赛和约》 -战胜国的目的


《凡尔赛和约》早在巴黎和会之前,法国、英国和美国已经表明了对和会的不同目的。法国因深受战争伤害及对历史上德国数次对法国的侵略主张严惩并尽可能的削弱德国;英国出于传统的政策考虑希望能保持一个相对强大并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的德国以保持欧陆均势;美国则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能保证长久和平的体系并从该体系中获益,同时主张德国进行战争赔偿。

三个主要的协约国的目的是不相同甚至存在矛盾的,虽然三国都做出了让步最终达成了一致,但结果是各方都做出了妥协但却没有任何一方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德国没有被彻底削弱也没有得到安抚,这个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

一、法国的目的

法国为战争付出了巨大代价,500余万军民伤亡,而且西线战场绝大部分在法国。因此法国希望能取得德国工业的控制权以补偿自身损失。克列孟梭总理的观点也代表了法国民意。


《凡尔赛和约》

战后法国军队迅速控制了鲁尔工业区的重要城市如盖尔森基兴等,造成大批居民无家可归,同时法国将该地出产的煤通过铁路运至法国。德国铁路工人组织了罢工以对抗法国占领者,其中约200人被法国当局处死。

克里孟梭的主张可以简单归为以下:德国对战争中法国的损失(包括人员、财产等)进行战争赔偿,将其军力削减至不再对法国构成威胁,象征性的惩罚德国军国主义以使德国再也不能恢复到1914年以前的政治格局,当众处死德国皇帝(在战争结束前退位并流亡至荷兰)。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建立莱茵非军事区,由战胜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将德国军力削减至较低水平。同时他还希望签订封锁德国海岸线的秘密条约,以便法国能控制德国的进出口贸易。因为这些严苛的条件,克莱蒙梭也得到了“老虎”的绰号。

二、英国的目的

尽管英国本土在战争中未遭战火,但仍有许多英军士兵在战争中丧生,因此英国国内广泛的民意仍希望严惩德国。英国首相戴维・劳合・乔治支持惩罚德国,但在具体措施上较法国为轻。乔治认识到,一旦法国提出的条件全都得到满足就会成为欧陆的超级强国并破坏欧陆均势,这和英国意图维持一个均衡的欧洲的传统政策相悖。同时乔治对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民族自决”政策感到忧虑,因为英国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但他赞同签订秘密条约封锁德国海岸线。

一般认为乔治希望在威尔逊的理想主义主张和克莱蒙梭严惩德国的主张中找到一条中间路线,但其政治地位相当微妙。乔治本人在赢得1918年大选时为迎合英国民众提出了德国需为发动战争负责的主张,同时联合政府中的保守党也要求严惩德国以保证其不再对英国构成威胁。在这种背景下,乔治竭力主张提高英国在战争赔款以及德国殖民地的份额。他和克莱蒙梭因英法两国都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都不赞同“民族自决”政策。

同时乔治清醒的意识到过于苛刻的条件会激起德国强烈的复仇心理,这对争取长期的和平局面不利。另外德国还是英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过分削弱德国的经济同样会使英国经济受损,而他和克莱蒙梭都认识到此时的美国已经成为经济强国,而且在未来也会成为一个军事强国,所以“民族自决”主张在和会召开时被二者有意的忽略。

乔治的主张可归为如下几点:保证英国的海上霸权,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以加强英国;削弱德国军力至较低水平;德国进行战争赔偿但不可过分以免激起德国的复仇心理;帮助德国重建经济。

三、美国的目的

在1917年4月美国参战前后,美国国内盛行孤立主义,民众普遍认为应及早从欧洲事务中脱身。因美国在一战中通过贸易受益并成为第一经济强国,政府倾向于安抚德国并保证平等的贸易机会并顺利收回战争债务。

在战争结束前,威尔逊总统就提出了十四点建议,该建议比英法两国的条件都更宽松,更易被德国民众接受。

美国民众普遍不希望再次发生世界大战,基于此威尔逊总统感到过分苛刻的条款会造成德国的复仇心理,战争将无可避免。因此他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持国际秩序,即国际社会提供保证以避免弱国遭到强国侵略。但欧洲强国普遍认为这种构想过于理想主义且不符合欧洲各国的实际。而且这种政策将会导致美国军事力量过分卷入国际事务。

威尔逊意识到为了达到建立国际联盟的目的,他的十四点建议需要做出妥协。而且他坚持“民族自决”政策,例如刚从一战后的德国和俄国中重新获得独立的波兰。同时他极力反对建立秘密条约,例如秘密军事联盟等。不过他同意要削弱德国军力到一个较低的水平。

威尔逊的十四点建议具体如下:

・公开的和平条约应该以公开的方式缔结而成。

・在各国领海以外的大洋和水域,有绝对的航行自由,不管是在平时或战时都一样。

・尽最大可能地消除经济障碍,并在所有同意接受和平及协同维持和平的国家之间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互相充分的保证各国的军备减少到符合保卫国家内部安全的最低程度。

・各国对各殖民地的权利的主张,应该做自由,开明和大公无私的调整。

・撤退现在在俄罗斯领土上的所有军队。

・在比利时的占领军应该撤退,其领土应该恢复,并不得企图限制她与其他自由的国家同样地享有主权。

・法国全部的领土应该获得自由。被侵占的法国地区应该归还。

・意大利和原奥匈帝国的疆界必须依照民族特性加以清楚的确定。

・东欧人民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建立独立国家。

・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及蒙地内哥罗独立。同时巴尔干半岛诸国的政治及经济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应透过国际条约予以保障。

・奥斯曼帝国各民族自决前途。

・波兰独立,并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

・建立国际联盟以保证国际秩序。

凡尔赛条约_《凡尔赛和约》 -和约与巴黎


巴黎和约在巴黎签订的原因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20日正式生效。

《凡尔赛条约》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选在凡尔赛签约的原因是为了羞辱德国,为法国报普法战争的一箭之仇。

因为当年普法战争以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法国投降而告结束。普法停战的和约《法兰克福条约》极其苛刻: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而于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宣告建立德意志帝国,他本人成为首任皇帝。德国遂告统一。但德法两国于这次战争中的结怨,为日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伏线。

凡尔赛条约_《凡尔赛和约》 -内容

和约包括15部分、440条约文和1项议定书。主要内容有:

①国际联盟盟约。主要规定了国际联盟的组成、宗旨,会员国的权利、义务以及有关建立委任统治制度的规章。

②关于德国的疆界。恢复1870年以前的德法边界,德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的所有权、开采权归法国所有;萨尔区的行政管理由国际联盟负责,为期15年,期满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德国在莱茵河以东50公里所划界线以西领土内,不准保留或建筑工事,不准留驻或集结军队;莱茵河以西的德国领土连同各桥头,自本条约实施后15年内均应由协约和参战各国军队占领;如德国忠实遵守本和约的条款,协约国军应逐步缩小占领区,5年期满后从德国科隆地区撤军,10年期满后从科布伦茨地区撤军,15年期满后从美因茨地区撤军;奥伊彭和马尔梅迪划归比利时,并承认比利时对莫雷内的主权;德国与丹麦的边界由石勒苏益格北部边境地区居民举行公民投票确定(1920年2月石勒苏益格北部划归丹麦);上西里西亚南部划归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获得上西里西亚一部分、波兹南全部、西普鲁士和东普鲁士各一部分;但泽(今格但斯克)作为国际自由城市交国际联盟管理,但在经济上划入波兰关税区,成为波兰的出海口;波兰政府负责但泽自由市的所有对外关系,并对在国外的但泽人提供外交上的保护;易北河、奥得河、涅曼河、多瑙河的指定河段为国际河道,基尔运河应永久开放,“所有与德国和好各国之军舰、商船一律平等、自由地出入”。根据和约,德国领土共减少1/8。


《凡尔赛和约》

③关于德国的境外权利和利益。德国将海外属地的一切权利交与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其前殖民地按国联委任统治制度被主要协约国瓜分:德属东非大部(坦噶尼喀)让与英国,多哥南非洲由英自治领南非联邦统治;德属太平洋岛屿之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归日本,新几内亚归英自治领澳大利亚,西萨摩亚归新西兰。此外,和约还规定,取消德国在中国、埃及、利比里亚、暹罗、摩洛哥、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特权,但将它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和利益转让给日本。

④关于德国的军事。解散德国参谋部及其类似组织;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严格限制德国军备的数量,陆、海、空军总数分别不准超过10万人、1.5万人和1000人;禁止生产和输入坦克、装甲车等重型武器装备;禁止拥有飞机和潜艇;海军舰只最高限额为战列舰、轻型巡洋舰各6艘,驱逐舰、鱼雷舰各12艘;成立协约国监督委员会以监督上述军事条款的实施。

⑤关于德国的经济和赔偿。德国关税不得高于他国;战胜国对德国输入货物不受限制;战胜国成立的赔偿委员会须在1921年5月1日前确定德国在30年内应付清的赔偿总额;在1921年5月1日以前,德国应付清总值200亿金马克的赔偿,可用黄金、商品、船只、有价证券及其他物资支付;德国应负担其境内外国占领军的维持费用。

⑥关于德国的战争责任和审判。组织特别军事法庭,审判犯有“侵害国际道德及条约尊严”罪行的前德皇威廉二世;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有权对被控违犯战争法规与惯例的行为者交军事法庭审判。

凡尔赛条约_《凡尔赛和约》 -谈判过程


《凡尔赛和约》

谈判于1919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镜厅开始。1870年德国取得普法战争胜利并统一德国后德皇曾在此举行加冕仪式。来自38个国家的70名代表参与了谈判。战败国德国、奥地利、匈牙利被排除在谈判之外。俄国因于1917年和德国单独媾和且布尔什维克取得国家政权也被排除在谈判之外。

从1919年三月开始,谈判由五个战胜国(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的“十人委员会”主导,该机构组成复杂,矛盾重重,难以做出有效决定。谈判过程中日本和其余各国外长先后退出十人委员会,实际上只剩“四巨头”,后意大利因对南斯拉夫的阜姆(现里耶卡)的领土要求被拒绝也退出时,最终的谈判由三大国(英国、法国、美国)的政府首脑,即英国首相乔治、法国总理克莱蒙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把持,意大利首相维托里奥・奥兰多的作用微乎其微。德国甚至不准参与条约讨论。因为各国谈判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每个决定都是经过“不愉快的妥协”后才能达成。亨利・基辛格称之为“美国式理想主义和欧洲式偏执狂之间的脆弱妥协”。

1919年4月29日由德国外长乌尔里希・格拉夫・冯・布鲁克多夫-兰祖率领的德国代表团抵达凡尔赛宫。5月7日德国代表团接受战胜国提出的条件,内容包括将德国领土分割一部分给邻国,战胜国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国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等。但因德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德国政府认为以上条件不公并提出抗议,随即退出和会。

6月20日以古斯塔夫・鲍尔为总理的德国新政府成立,在23日德国国会举行的投票中支持接受条约者以237票比138票胜出,28日德国新外长赫尔曼・穆勒在和约上签字。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宣告成立。

凡尔赛条约_《凡尔赛和约》 -各国对条约的反应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战胜国对条约的反应

法国认为自己没有完全得到满足,克里孟梭在随后的大选中下台。从整体而言英国对条约比较满意,德国东德国反对条约教材部边界得到了一定的安全,如波兰的独立和但泽自由市的成立。在某种程度上英国甚至认为条约对德国过分苛刻,这可能导致德国的不满并成为未来的不稳定因素。美国认为条约是欧洲的麻烦所在,而且对德国过于苛刻。1919年美国国会投票决定拒绝签署凡尔赛条约并拒绝加入国际联盟。

德国对条约的反应

当德国了解到条约内容后,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德国国内蔓延,似乎德国并未意识到他们对发动战争负有责任而且他们已经战败,起初德国政府拒绝接受条约,德国海军以自沉舰艇的方式表达对条约的不满。

后来成立的魏玛临时政府陷入两难境地,总理谢德曼被迫决定接受条约,随后陆军总司令兴登堡称德军已无力再战。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新成立的魏玛共和国总统弗雷德里希・艾伯特决定接受条约。

随后保皇派、民族主义者和前军队将领开始质疑条约。魏玛共和国的政治家、社民党人、共产党人、犹太人被他们视为叛国者,因为这些所谓的“十一月罪犯”是魏玛政权的既得利益者,也是他们“在背后捅了德国一刀”。这种论调在德国投降后具有广阔市场,因为当时德国已经取得了东线的胜利并和俄国布尔什维克政权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而西线德军仍在法国和比利时境内。但实际上西线德军的春季攻势因给养不足而被迫停止,在批评者眼中这次失败被归罪于后方的罢工,尤其是犹太人。而他们却忽略了交战双方已经卷入了总体战中,前线的局部战术优势无法扭转德国在战略上的失败。尽管如此,这种论点在德国国内仍引起了广泛共鸣并被纳粹党所利用。

凡尔赛条约_《凡尔赛和约》 -条约的破坏


在凡尔赛镜厅签订《凡尔赛和约》

战后的德国经济非常羸弱,只支付了条约规定的赔偿金额中的一小部分,但即使这一小部分也给德国经济造凡尔赛和约成了极大负担并导致了近1/3的通货膨胀。条约规定德国以矿产资源和工业设备赔偿未能以现金支付的部分更激起了德国民众的不满。

以下是对条约比较明显的违反:

・1919年德军总参谋部在形式上被解散,但其核心仍以“部队局”的形式存在和运作,并依据一战的经验继续完善德军军事学说、组织训练。

・1922年4月16日魏玛共和国和俄国苏维埃政府在意大利拉帕洛签订拉帕洛条约,双方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而且,两国也同意外交正常化并“友好合作,在经济上互惠互利”。在双方于29日签署的秘密附件中规定德国可在俄国训练部队、试验凡尔赛条约中禁止的坦克和飞机等武器。

・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恢复兵役制并扩充德国军队,包括建立凡尔赛条约中禁止德国拥有的海军武器、装甲部队和空军。

・1936年2月希特勒宣布德国重新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

・1938年3月希特勒宣布德国与奥地利合并。

・1939年3月希特勒宣布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除苏台德地区的其余部分。

・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凡尔赛条约_《凡尔赛和约》 -影响

1918年11月11日,血腥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德国作为战败国将丧失13%的领土,赔偿32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外加每年5亿美元的利息;出口产品被征收26%的额外费用,丧失所有海外殖民地;陆军只能保留10万人,海军主力战舰不得超过6艘,不得拥有潜艇、飞机、坦克或重炮等攻击性武器。


《凡尔赛和约》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DavidLloydGeorge)曾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但私下里,他承认:“我们所起草的文件(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当你们把这样的条件强加在德国人民的身上,这只能导致德国人要么不遵守条约,要么发动战争。”英国外相柯曾(LordCurzon)持相同的看法,他说:“这不会带来和平,这只是一份为期20年的休战书。”

美国总统威尔逊看到这份协议后,也皱着眉说:“如果我是德国人,我想我绝不会签署这份协议。”

问题不在于政治家们是否都意识到了问题的本质,问题在于他们背后的“师爷们”才是真正的决策者。陪同威尔逊来到巴黎的银行家有:首席金融顾问保罗・沃伯格、摩根和他的律师弗兰克、摩根公司的高级合伙人托马斯・莱蒙、战时工业委员会主席巴鲁、杜勒斯兄弟(一个是后来的CIA的头头,一个是艾森豪威尔的国务卿)。英国首相的身后是菲利普・沙逊爵士(SirPhilipSassoon),他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嫡系子孙。法国总理克莱蒙梭的高参是乔治斯・曼德尔(GeorgesMandel),他的真名是杰洛波・罗斯柴尔德(JeroboamRothschild)。德国的代表


五四运动团首席代表就是保罗的大哥麦克斯・沃伯格。当国际银行家们齐集巴黎的时候,后来的“以色列之父”艾德蒙・罗斯柴尔德男爵作为东道主提供了热情的接待,他将美国代表团的头面人物安排在自己在巴黎的豪华庄园里。

巴黎和会其实是一场国际银行家们的狂欢节,在大发战争横财之后,他们随手播下了下一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

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签订《凡尔赛和约》的巴黎和会,理应收回战前德国在中国攫取的一切特权和利益,但和约却规定将德国霸占中国山东省的铁路、矿山、电讯设备,胶州湾地区的租借地及其他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一屈辱性规定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引发了“五四运动”,迫使当时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条约_《凡尔赛和约》 -历史评价


凡尔赛和约的副本在众人环视下被携入会场一般认为虽然一战西线战事绝大部分发生在法国,法国因此遭受了重大损失,但克莱蒙梭的政策仍过分激进,对德国过分苛刻。而且条约是胜利者强加于失败者的和平,是对德国的一种羞辱。时至今日史学界对此仍有不同观点。

凯恩斯在其著作《和平的经济后果》中说,这是“迦太基式的和平”,意即将战胜了德国的法国比作与在布匿战争中战胜了迦太基并将其彻底摧毁的罗马帝国。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埃蒂涅・曼托索在给凯恩斯的公开信中发表了他的不同观点,并指出凯恩斯的战后预言并未成真,如凯恩斯预言欧洲钢铁产量会下降,实际上1929年的产量较1913年增加了10%,凯恩斯预言德国钢铁产量会下降,实际上1927年德国的钢和铁产量较1913年分别增加了30%和38%,且1913年的数据包括了战后德国割让的领土。又如凯恩斯预言战后德国国内储蓄不会超过20亿马克而实际上1925年的数字是64亿,1927年76亿。凯恩斯预言德国在条约生效30年内无法支付高于20亿马克的赔款,曼托索称在1933至1939年间德国在重整军备上花费了7倍于此数的金钱。

还有一种观点称德国在条约中获益匪浅,如史学家格哈德・温伯格在其著作《手边的战争》中提到,由俾斯麦一手建立的德国政治体系不但未被摧毁反而得以保存,而且德国避免了战后被战胜国大规模军管(特别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对比)。

回顾一下,在1919年时德国其实取得了较五年前战争爆发时更有利的战略态势,尤其是德国东方,原来在经济和军事上都不断膨胀且亲法的俄罗斯帝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外交上孤立,内部纷争不断且卷入内战的苏维埃俄国。在南方,德国的前盟友奥匈帝国分裂为数个弱小的共和国,对德国的再次崛起已经无法构成威胁了。

英国军事史学家科热里・巴尼特声称,与德国所期待的一旦赢得战争后他们强加于协约国的和平条约相比,凡尔赛条约实际上是相当仁慈的。对比《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俄国失去了1/3的人口,一半的工业,90%的煤产地以及50亿马克的战争赔偿。巴尼特同样认为德国在签订条约后的战略态势较1914年更好,以前在德国东方可以起到平衡德国作用的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消失,而且德国和新生的俄国之间有波兰作为缓冲。在西方只有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人口都不如德国的法国和比利时。巴尼特还认为英法两国应通过一种彻底摧毁俾斯麦一手创立的统一的德国并使其重新分裂为多个较弱小的政治实体的方式实现欧洲大陆的永久和平,只有这样做才能彻底解决德国给欧洲带来的麻烦,但英国并未达成自己参战的目的。

如果不以现代的战略或经济角度思考问题,《凡尔赛条约》在德国人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随后在纳粹党的培育下生根发芽,这也是希特勒一上台就开始明目张胆的践踏条约并赢得国内的一片喝彩的原因。史学家丹・洛林说,凡尔赛条约的连锁反应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条约_《凡尔赛和约》 -不同观点

史学界对《凡尔赛和约》削弱并羞辱德国的观点有争议,一些观点如下:

1、凡尔赛条约中规定的裁军委员会名存实亡,德国的战争赔偿数额不断减少直至彻底取消,这笔财政负担和受害国的战后重建费用实际上从德国转嫁到了受害国身上。

2、与协约国相比,德国的经济和工业潜力受战争影响更小。虽然德国在战争中也收到损失,但1919年时德国经济较其邻国的优势比1913年更明显了。

3、一些对凡尔赛条约持否定意见的批评者们认为波兰的建立使德国免受其最大的潜在敌人俄国影响。1920的华沙战役阻挡了布尔什维主义向战后虚弱的欧洲前进的步伐,特别是此时的德国正面临着共产主义思潮的泛滥。

4、战后德国境内仍有以波兰语为母语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种情况加剧了德国历史上持续不断的种族冲突。

5、战后德国保持了对巴尔干诸国的比其东南方的邻国更大的影响,而其他国家并没有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简而言之,尽管德国在一战中失败了,但仍有在二十年后再次主导欧洲局势的能力。

凡尔赛条约_《凡尔赛和约》 -相关资料


和约的签署地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以战胜国英、法、美、日、意等为一方和以战败的德国为另一方,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西南凡尔赛宫签订,1920年1月20日生效。

凡尔赛和约规定:重划德国的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认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②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形式加以瓜分:其中的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②在军备上,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④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对德国的军备,和约规定:它的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用于维持国内秩序和边境安宁;海军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得拥有空军;此外,解散总参谋部,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关于德国的赔款总数,和会未达成一致的协议,仅规定建立赔款委员会,由它在1921年5月以前确定赔款总数。在这以前,德国应交付价值相当于200亿金马克的实物或现金。

在和会上,中国要求收回从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和会不顾中国的反对和抗议,竟然决定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这种强权政治大大激怒了中国人民,引发了“五四运动”。在全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代表固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战胜国的目的,《凡尔赛和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20103/184196.html

更多阅读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教案一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及主要内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讲述,使学生认识:①巴黎和会是战胜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

被遗忘的历史,帝国的惆怅——“希特勒新政” 帝国的惆怅

什么?“希特勒新政”?不是有个什么“罗斯福新政”吗?今天,我把“希特勒新政”介绍给大家。导语:. @9 s% Z, l; ^7 p4 ]9 y; 2 z在二战中,纳粹德国军事机器的强大早已为世人所熟知,但是,在学术圈之外,却很少有人了解第三帝国的货币制度和经济

声明:《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战胜国的目的,《凡尔赛和约》-》为网友时光纷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