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概述,脊髓小脑性共济失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安排主要类型特征为中年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共济失调是幸亏由于相应的基因外显子CAG拷贝数异常扩增产生多聚谷氨酰胺所致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共济失调、弓形足、视神经萎缩、脊柱侧弯、心肌病等。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_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概述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疾病名称: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疾病分类:神经内科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是指Friedreich共济失调,是脊髓和小脑的变性疾病。Friedreich共济失调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共济失调、弓形足、视神经萎缩、脊柱侧弯、心肌病等。

全球患病率约为3/100000。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该群体也被称为“企鹅人”。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_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病因

本病的生化改变尚不明。有的病人有丙酮酸氧化的缺陷。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其共同特征是中青年发病。血管病、占位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共济失调,经CT扫描证实排除其他累及小脑及脑干的变化。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_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疾病描述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包括SCA1-21。成年期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共济失调等是本病的共同特征,并表现在连续数代中发病年龄提前和病情加重(遗传早现)。

Harding根据是否伴眼肌麻痹、锥体外系症状及视网膜色素变性分为三型:ADCAI型、Ⅱ型和Ⅲ型,为病人及家系的临床和基因诊断提供了线索,SCA发病与种族有关,SCA1-2在意大利、英国多见,SCA3常见于中国、德国和葡萄牙。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_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症状体征

1、SCA共同症状体征是,30-40岁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也有儿童期及70岁起病者;下肢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表现走路摇晃、突然跌倒和讲话含糊不清,以及双手笨拙、意向性震颤、眼球震颤、痴呆和远端肌萎缩等;检查可见肌张力障碍、腱反射亢进、病理征、痉挛步态、音叉振动觉及本体觉丧失。通常起病后10-20年不能行走。

2、除共同临床表现外,各亚型有各自的特点,如SCA1眼肌麻痹,上视不能较明显;SCA2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眼球慢扫视运动较明显;SCA3肌萎缩、面肌及舌肌纤颤、眼睑退缩形成凸眼;SCA8常有发音困难;SCA5病情进展非常缓慢,症状较轻;SCA6早期大腿肌肉痉挛、下视震颤、复视和位置性眩晕;SCA10纯小脑征和癫痫发作;SCA7视力减退或丧失,视网膜色素变性,心脏损害也较突出。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_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疾病病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具有遗传异质性,最具特征性的基因缺陷是扩增的CAG三核苷酸重复编码多聚谷氨酰胺通道,该通道在功能不明蛋白和神经末梢上发现的P/Q型钙通道αDA亚单位上;其他类型突变包括CTG三核苷酸(SCA8)和ATTCT四核苷酸(SCA10)重复序列扩增,在许多病例中这种扩增片断的大小与疾病严重性有关,且年龄愈小,病情愈重。SCAs基因突变改变蛋白的性质,实质无法被正常加工,异常加工的片断与一种参与非溶酶体降解的缺陷蛋白泛素结合,共同以蛋白酶体的符合体形式转运至核内,推测这种核内蛋白聚集可影响细胞核的功能。每种SCA亚型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有不同的大小和基因突变部位,例如,SCA1基因位于染色体6q22-23,基因组跨度450Kb,cDNA长11Kb,含9个外显子,编码81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ataxia-1蛋白,该蛋白位于细胞核,CAG突变位于8号外显子,,扩增拷贝数为40-83,正常人为6-38。SCA3(MJD)是我国最常见的SA亚型,基因位于14q24..3-32,至少含4个外显子,编码9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ataxia-3蛋白,分布细胞地中,CAG突变位于4号外显子,扩增拷贝数为61-89,正常人为12-41。尽管SCA有共同的基因突变机制,导致各亚型临床表现雷同,但仍有差异,如有的伴眼肌麻痹,有的伴视网膜色素变性,病理损害部位和程度也不相同,提示除了多聚谷氨酰毒性作用外,其他因素可能也参与发病。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_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病理生理

SCA共同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小脑、脑干和脊髓变性和萎缩,但各亚型也有其特点,如SCA1主要是小脑、脑干的神经元丢失,脊髓小脑束和后索受损,很少累及黑质、基底节及脊髓前角细胞;SCA2以下橄榄核、桥脑、小脑损害为重SCA3主要损害桥脑和脊髓小脑束;SCA7的是视网膜神经细胞变性。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_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诊断检查

(一)辅助检查

1、CT或MRI显示小脑萎缩很明显,有时可见脑干萎缩;脑干诱发电位可出现异常,肌电图显示周围神经损害;脑脊液检查正常。

2、确诊SCA及区分亚型可行PCR分析,用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相应基因CAG扩增,证明SCA的基因缺陷。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共济失调、构音障碍、锥体束征等典型共同症状,以及伴眼肌麻痹、锥体外系症状及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表现,结合MRI检查发现小脑、脑干萎缩,排除其他累及小脑和脑干变性病可临床确诊。然而,临床仅根据各亚型特征性症状、体征确诊仍不准确(SCA7除外),可用PCR法准确判定洲型及CAG扩增次数,进行基因诊断。

2、鉴别诊断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概述,脊髓小脑性共济失

不典型病例需与多发硬化、CJD等引起的共济失调鉴别。
编辑本段治疗方案

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对症治疗可缓解症状。

(1)左旋多巴可缓解强直等锥体外系症状,毒扁豆碱或胞二磷胆碱促进乙酰胆碱合成;氯苯胺丁酸可减轻痉挛,金刚烷胺可改善共济失调,共济失调伴肌阵挛首选嘘硝安定;ATP、辅酶A、肌苷和维生素B族等神经营养药可以试用;

(2)手术治疗:可行视丘毁损术;

(3)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及辅助行走器械可能有所裨益。进行遗传咨询。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_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治疗

对症治疗药物

尽管SCA的致病基因各异,但在病变中均累及脊髓和小脑,引起共济失调等表型,且绝大多数类型致病机制未明,因此目前的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可帮助病人建立自信,改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程进展。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治疗迄今尚无特殊治疗,对症治疗可缓解症状,左旋多巴科缓解强直及其他帕金森症状,氯苯胺丁酸可减轻痉挛,金刚烷胺改善共济失调,毒扁豆碱或胞二磷胆碱可减轻走路摇晃、眼睑震颤等,共济失调伴肌阵挛首选氯硝安定,可试用神经营养药。手术治疗可行事丘毁损术。理疗、康复及功能锻炼可有裨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30103/185754.html

更多阅读

解析共济失调 小脑性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为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常见表现。临床特点包括步态不稳,容易跌倒;持物不稳,精细动作差;言语不清,饮水呛咳等。一般情况下,患者最初感觉行走不稳,尤其是在黑暗处,下楼梯时担心摔倒。共济失调作为一种临床表现,并不特指某类疾病,涉及很

鼓励狼性淘汰小资 要狼性,还是要小资?

  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先生不愧是一个造势高手,居然能在十八大和美国大选期间,不甘寂寞,炮制出一个“邮件门”,热闹了一把。  所谓“邮件门”,就是李先生的一封内部邮件,不明就里地“曝光”了。邮件的核心内容耸人听闻:鼓励狼性,淘汰小资。

声明:《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概述,脊髓小脑性共济失》为网友承诺今生不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