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斗牛犬的体态特征 黄喉貂 黄喉貂-基本资料,黄喉貂-体态特征

黄喉貂属哺乳纲、食肉目、鼬科,主要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林区,巢穴多建筑于树洞或石洞中。喜晨昏活动,但白天也经常出现黄喉貂数量极为稀少,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前胸部具有明显的黄橙色喉斑而得名。由于它喜欢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称。黄喉貂体长45~65厘米,尾长37~65厘米,体重约2~3公斤。耳部短而圆,尾毛不蓬松。它体形细长,大小如小狐狸。生活在山地森林或丘陵地带,穴居在树洞及岩洞中,善于攀缘树木陡岩,行动敏捷。黄喉貂在湖北省山区都有分布,在神农架林区的分布也很广泛。

黄喉貂_黄喉貂 -基本资料

学名:Martes flavigula chrys

保护级别:黄喉貂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黄喉貂_黄喉貂 -体态特征


黄喉貂有点像狐狸黄喉貂体长45~65厘米,尾长37~65厘米,体重约2~3公斤。耳部短而圆,尾毛不蓬松。它体形细长,大小如小狐狸。头较尖细,四肢虽然短小,但却强健有力,前后肢各有5个趾,趾爪粗壮尖利。头及颈背部、身体的后部、四肢及尾巴均为暗棕色至黑色,喉胸部毛色鲜黄,包括腰部呈黄褐色。每年6~7月间是黄喉貂的发情期,妊娠期(包括受精卵延迟着床期)为9~10个月。次年5月产仔,每胎2~4仔。经过人工饲养的黄喉貂,寿命可达14年。

貂的样子像鼬鼠,发现的貂也不过只有几个种类,分布在加拿大、美国部分地区以及旧大陆从欧洲到马来西亚地带。大小和体毛的颜色视种而不同。它们的身体柔软而细长,腿较短,圆耳朵,毛茸茸的尾巴。皮毛柔软而紧密,非常有价值。貂生活在森林之中,通常单独行动,善于爬树,吃起东西来一副贪婪相。主要的食物是动物水果和腐尸。

黄喉貂在貂属中独立划分为黄喉貂亚属(过去曾单独列为一个属),由于喜欢吃甜的东西,也称为蜜狗。栖息在亚洲的南部地区。皮毛呈褐色,向尾部逐渐变黑,喉部和下颚呈橘黄色。

美洲貂产于北美的丛林地带,又称松貂。身皮毛呈黄褐色,至尾部和腿部逐渐变黑。黑足貂产于美国中西部的大草原,四肢黑色,眼睛的周围有黑白斑纹。

石貂产于欧亚大陆的森林之中,皮毛呈灰褐色,头颈和胸前呈白色,像一块围兜。肩高约12厘米,体重约1―2.5千克,身长42―48厘米。黄喉貂和黑足貂已陷入濒危的状态。

黄喉貂_黄喉貂 -生活习性


黄喉貂爬树猎食黄喉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对所栖息的环境并无严格的要求。它以食物及隐蔽为主要条件而多活动于森林中。这种食肉动物的性情凶狠,常单独或数只集群捕猎较大的草食动物。其行动快速敏捷,尤其是在追赶猎物时,更加迅猛,在跑动中还能进行大距离的跳跃,它还具有很高的爬树本领。常在白天活动,但早晚活动更加频繁。行动小心隐蔽,视觉良好。当在林中巡游时,如闻异声,必先止步,窥听响动,有时还静伏树极间,观察地面的动静,如系可捕的猎物,则跳下扑杀之。

黄喉貂生活在山地森林或丘陵地带,穴居在树洞及岩洞中,善于攀缘树木陡岩,行动敏捷。夜间活动频繁,多数成对活动,成群时较少。主要以啮齿动物、鸟、鸟卵、昆虫及野果为食,酷爱食蜂蜜,故称“蜜狗”。性情凶狠,有时攻击羔羊及鹿科动物幼崽。每年春季产仔,每胎产2~3仔。

黄喉貂是典型的食肉兽,从昆虫到鱼类及小型鸟兽都在它的捕食之列。小兽中,常捕食在树上活动的松鼠及鼯鼠。此外,除捕食幼鸟外,还捕食大型的野鸡类,如环颈雉、勺鸡、白鹇等。还可合群捕杀大型兽类,如小麂、林麝、斑羚,甚至小野猪。除动物性食物外,也采食一些野果、浆果。主要食物包括鼠、獾、狸、鸟和鸟卵、鱼,以及植物的果实等,特别喜欢攻击紫貂和松鼠,甚至也能猎捕比它的体形大得多的山羊、麝和鹿等,当食物缺乏时也吃动物的尸体,偶尔潜入村庄偷吃家禽。黄喉貂在湖北全省山区都有分布,在神农架林区的分布也很广泛。原来的数量也比较多,但随着被捕食动物的减少,它们的数量也相应的减少了。

黄喉貂_黄喉貂 -种群现状


黄喉貂黄喉貂在湖北全省山区都有分布,在神农架林区的分布也很广泛。原来的数量也比较多,但随着被捕食动物的减少,它们的数量也相应的减少了。中国产4个亚种,分布于台湾的是台湾亚种,体形小,体色为淡褐色,头部的暗纹具黑紫色的光泽,没有耳后纹;分布于海南的是海南亚种,体形也小,体色为深棕褐色,头部的暗纹不具光泽,有耳后纹;分布于东北黑龙江和吉林的是东北亚种,体形较大,喉斑为柠檬黄色,头部的暗纹呈亮黑褐色;分布于其他地区的是指名亚种,体形也大,喉斑为砂土色,头部的暗纹为黑褐色。

6-7月发情。妊娠期(包括受精卵延迟着床期)9-10个月。次年5月产仔,每胎2-4仔,饲养寿命可达14年。由于它的分布区范围较大,所以繁殖的时间也可能不一致,在中国南方一般在春季繁殖,雌兽产仔于树洞中,每胎约产2仔。

黄喉貂_黄喉貂 -社会价值


黄喉貂好像是黄鼠狼的亲戚虽然黄喉貂的毛绒比较厚软、板质良好,但由于毛绒不厚,也不稠密,短而硬,保温性能欠佳,再加上毛色较杂,即使染成黑色,毛色也难均匀,所以皮毛的质量不很理想,价值远不如紫貂。

鼬是益兽,它的主要食物是各种鼠类。据估算,一只鼬一年可吃1500-3200只老鼠。但鼬的皮毛也非常珍贵,皮板结实,毛长绒厚,可做衣帽,尾毛是高级毛笔“狼毫”的原料,这就是多少年来鼬频频遭人猎杀的原因。说起来,人们知道鼬皮毛的价值还不如把它看作妖兽的好,人们把鼬看作妖兽,至少还惧怕它,认为捕杀这种动物不吉利。好在这种动物现在可以人工饲养了,大大缓解了人们对野生鼬的需求。

鼬尽管在数量上不怎么乐观,但现在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偶尔还能看到它的踪迹。按照动物食物链的原则推断,有鼬存在,就说明有老鼠存在。猫已经不捕老鼠了,人们至少还有鼬可以指望。鼬能“附”人,这是荒诞,鼬能捕鼠,却是事实。

黄喉貂_黄喉貂 -世相趣闻


黄喉貂在中国人的印象中,黄喉貂和狐狸一样,是妖兽。中国人反感鼬,除了它有偷袭家禽的毛病外,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与狐狸一样的“魔法”,能够迷惑体弱多病之人。在早些年间,人们经常会看到被黄鼠狼“附”上身的人,这种人疯疯癫癫,胡言乱语,一般还都是黄鼠狼的“代言者”,对付这种病人,人们便请出德高望重的老者或神婆,面对着病人,好言相劝黄鼠狼快快离开,也有使硬手段的,厉声喝斥:如果再不识趣走开的话,就要怎样怎样。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将鼬妖魔化的已无从考察,但鼬的确没有人们想像的那样“神通广大”。鼬是自然界里常见的小型食肉动物,只是遵循“自然选择”的规律,在进化的过程中,具备了一些其它动物没有的生存技能而已。鼬能够缩骨,穿过比它身子小的洞穴或者缝隙,鼬的肛门旁有一对皮脂臭腺,遇到危险时,能释放出臭气。所以,鼬还有一个不太雅的外号,叫臭鼬。鼬如果遭到掠食者的追击,在掠食者快追上它时,便放出臭气。这种臭气,轻则令掠食者止步,重则导致掠食者窒息。鼬的臭气,不仅是防身的工具,而且还是捕猎的武器。一只刺猬蜷起身子成了一个球,老虎也没办法,但鼬有办法。它只须在刺猬身上找出一条缝隙,调转身子,放一个臭屁即可。不一会,刺猬便被鼬的臭屁熏得昏迷了,乖乖舒展开了身子。这时的鼬,便可轻松地给刺猬动一个“外科手术”,尽情享用美味了。

黄喉貂_黄喉貂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黄喉貂_黄喉貂 -最新消息


黄喉貂2014年11月17日天上午8时30许,一只野生大熊猫被发现受伤倒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860米处一石穴中,腹部裂开,肠子外流。经排查,和大熊猫同住一片森林,经常结伙欺负其它动物的黄喉貂具有重大嫌疑。
野生大熊猫的体重约为60――73kg,是黄喉貂体重的30―40倍,本身又拥有平均厚度达到5mm的皮肤和厚厚的被毛,即使在完全被动防御的情况下,黄喉貂也无法对野生成体大熊猫造成伤害。另外大熊猫本身是一种肉食种的动物,在食谱中除竹子之外,竹鼠也是其捕食对象之一,成体竹鼠的大小与黄喉貂相类似,由此可判断,黄喉貂对于野生成体大熊猫不构成威胁。而本次新闻中所指的大熊猫为2――3岁的亚成体,基本成熟,黄喉貂对其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很小。而经过医护人员检查,这只大熊猫伤口在腹部,是一处长达4厘米的撕裂伤,因此可以推断,黄喉貂并不是造成本次大熊猫受伤的元凶。

英国斗牛犬的体态特征 黄喉貂 黄喉貂-基本资料,黄喉貂-体态特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30103/185887.html

更多阅读

英国斗牛犬的体态特征 长颈龟 长颈龟-简介,长颈龟-体态特征

长颈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特征为身上长有非常坚固的甲壳,受袭击时龟可以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肉食性,以蠕虫、螺类、虾及小鱼等为食,亦食植物的茎叶。属于龟鳖目-蛇颈龟科-长颈龟属的一种。又名蛇颈龟。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

声明:《英国斗牛犬的体态特征 黄喉貂 黄喉貂-基本资料,黄喉貂-体态特征》为网友陌路黄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