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观测 物候 物候-简介,物候-观测

物候是指物候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读音:wù hòu 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之为物候或物候现象;与之相适应的树木器官的动态时期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为物候期。

物候_物候 -简介


大雁南飞

物候是指那些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影响而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都是物候现象。它包括三个方面:

1、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

2、候鸟、昆虫以及其他动物的飞来、初鸣、终鸣、离去、冬眠等;

3、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有时又根据生物种类分为植物物候、动物物候。动物物候有时又细分为鸟类物候,昆虫物候等。有时还把农作物的生育期称为作物物候,而把其他的统称为自然物候。

物候_物候 -观测

进行物候观测和积累较长时期的观测资料,是进行物候规律研究和应用的基础。物候观测中,正确掌握观测方法和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对保证物候观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每个物候观测人员应事先进行一些物候观测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这样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观测地点的选定

物候观测点的选择一定要有长远性、代表性,并要考虑能方便工作的原则。一个地方的观测资料,其年代越长越有价值,所以观测点要固定,选定的点要能进行多年观测,不应轻易变动;所选的观测点还要能代表那个地方的地形、土壤、植被情况,尽可能是在平坦开阔的地方;为了工作方便,观测点还须选在观测员住地附近,或是上下班经过的地方,对业余观测者来说,则可达到工作观测两不误。观测点选定以后,务必将地名、生态环境、海拔高度、地形、位置、土壤状况等详细地记录下来,长期保存,以备必要时查考。

观测种类和目标的选定

在一个地方进行物候观测,不能漫无目的什么都观测,也不能有什么就观测什么,而是要选择那些最能反映当地季节早晚,以及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物候现象。应按以下三个原则确定观测种类和项目:

物候观测 物候 物候-简介,物候-观测

1、选择常见的、自然生长的植物、动物,各地按统一的方法同时进行观测。观测的动植物中,有一部分是作为季节和农时指示物的,也叫指标植物。指标植物不论是木本的或草本的,都应尽可能选用野生的;如是人工栽培的,但须是不经常施肥浇水的植株。这是因为在人工管理下,植物发育速度会加快,不能准确地反映当地的气候变化。例如,同一年里,一些在城市公园里精心管理下的美人蕉,比郊区农民宅前无专门管理的植株,始花要早十多天。使用盆栽植株则更不适宜。植物有光周期现象,如在诱蛾灯下的水稻贪青,成熟期较晚,所以观测植物不应选路灯下的。

2、所选指标植物种类的多少,应结合观测目的和任务来全面考虑。指标植物的形态和变化,必须容易识别,同名异种,同种异名的,必须分辨清楚。为了编制自然历,应有相对多的植物种类,使每一、二候至少有一种物候现象。物候历中所包含的物候现象愈多,自然物候季节的划分则愈细,在一个季节中用来指示气候变化的物候指标也愈多,那么季节和农时的预报则愈可靠;为了研究区域气候变化规律,要尽量选用分布广的植物种作为观测对象,因为广布种愈多,不同地方有相同指标植物的机会也愈多,相互参考的作用愈高,对绘制区域性物候图便有利。还必须严格鉴别观测植物的种类。

3、根据应用对象确定观测植物种类。为研究气候变化,要进行古今物候对比,为了引种要进行中外物候对比,所以古代已有物候记载的种类,如杏,桃等要列为观测对象;世界多数国家进行观测的植物,如紫丁香、刺槐等也应选入;如是为了养蜂则主要选蜜源植物;如是为了牧场管理,则主要选牧草等等。

根据以上原则,中国的全国物候观测组织,指定了若干种动、植物,农作物,以及水文气象现象作为共同观测项目。各地除选择一定数量的全国共同观测项目外,还可选择一些对季节和农事有指示意义的地方性种类,作为当地的观测对象。

观测要求

应定人、定株地进行观测。物候观测采用目测法,因此要观测准确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锻炼,具有一定的观测经验,所以观测人员应当尽可能的稳定。各植株之间,由于遗传因素等原因,物候期会有一定差异,定株观测可减少这类非气候影响造成的误差。由于动物活动的范围较大,所以鸟类和昆虫的观测不应限于固定观测地点,在观测点附近看见的虫、鸟或听见其叫声,均应记载。

春、夏、秋三季可以两、三天观测一次,冬季在植物休眠期,也可停止观测。观测时间一般可在下午,但还应随季节和观测对象灵活掌握,某些只在早晨开花的植物最好是上午观测。如鸟类习惯在早晨或晚间啼叫,就宜在早晨或晚间听其鸣声;秋、冬、春季霜的观测只能在早上进行。物候观测应随看随记。观测要仔细,切不可在远处粗粗一看即过,如果高处看不清的,也可用望远镜。

物候_物候 -谚语

植物物候

1、“黄荆叶子包得过一粒谷,桐子树叶子包得过一个蛋。”意为早稻该浸种了。
2、“桐子树开花,该浸一季晚稻种啦。”
3、“一白早,二白好,三白栽也好不栽也好。”意思是按三白草叶子的变化确定栽一季晚禾的时间。三白草,多年生草本,夏季开花,从花序下最下端一片叶起,有1-3片叶先后成白色。当白第一片叶子时,栽晚禾早了一点;当白第二片叶子时,正好栽晚禾;等到白第三片叶时,就太晚了,不栽为好。
4、“枫树发芽,净棍称爷。”净棍-苦汉。枫树发了芽,天气逐渐暖和,可以少穿衣服。
5、“枫树落叶,净棍落劫。”枫树落叶了,天气逐渐变冷,要挨冻了。
6、“桂花飘香,蛇虫不安。”天气渐渐冷起来了。
7、“毛粟开口,九月初头;毛粟纯黄,九月重阳。”意指毛粟黄熟,已到了农历九月重阳节。
8、“苦槠乌,十月初;苦槠颤,十月半。”苦槠成熟,已到农历十月初;苦槠落地时,则是十月中旬了。

动物物候

大雁:冬来春去,可见飞经县境上空。
家燕:“清明”后始见,筑巢于屋檐或屋梁上,至“秋分”后离去。
布谷鸟:“清明”始鸣“割麦栽禾”,“立夏”后绝鸣。
白鹭:成排站着,涨大水的前兆。
乌鸦:成群惊飞,预示着大雪将降。
蝉:“小暑”始鸣,谚云:“唔唔须须(指蝉)叫,街上新米粜。”“秋分”绝鸣。
飞白蚁:出洞飞走,预示着高温、高湿、低压、闷热难当,将降暴雨。
蚂蚁:结队迁徒,将有雨降。
青蛙:“清明”前几天始鸣,“立冬”前绝鸣。
蛇:“惊蛰”出洞活动,“立冬”进洞冬眠。
蜻蜓:结群低暗淡,将降暴雨。
鱼鳅:在水面上打花,预示将有雨降。

非生物物候

1、枕头回潮,雨在明朝
2、炊烟塞灶,大雨将至。
3、家具发潮,有雨淋头。
4、云走东,雨不凶;云走南,水满塘;云走西,水产陂;云走北,晒死贼。
5、础润而雨,月晕而风。
6、霜重见晴天。
7、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8、雷公先唱歌,有雨冒几多。
9、春雾晴,夏雾雨,秋雾晒死鬼,冬雾多雪雨。
10、朝霞有雨晚霞晴。
11、懒龙(虹)降东,有雨不凶;懒龙降雨,大水产陂;懒龙降南,落雨不长;懒龙降北,冒雨磨墨。
12、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物候_物候 -青藏高原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镱锂研究组在青藏高原土地覆被与植被变化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和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1999-2009年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1999-2009年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长季长度(LOG)整体呈延长趋势,变化幅度为8d/10a(R2=0.479,P=0.018);生长季始期(SOG)呈提前趋势,幅度为6d/10a(R2=0.281,P=0.093);生长季末期(EOG)呈推迟趋势,幅度为2d/10a(R2=0.031,P=0.605)。SOG提前、EOG推迟和LOG增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东部;SOG推迟、EOG提前和LOG缩短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中、西部;高原绝大部分区域的SOG呈显著提前趋势。

2、海拔在物候的地域分异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且存在3500m分界线。其下,物候随海拔变化波动较大,其上物候与海拔变化关系密切。

3、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年际变化在不同的海拔和自然带上分异显著。高海拔地区的年际变化趋势要比低海拔复杂;青东祁连山地草原带的变化幅度和显著水平最高,而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带最低。

生长季的延长,尤其是春季物候的提前,被认为是1980-2000年北半球中、高纬度碳汇功能增强的主要贡献之一。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长季增长可以增强碳汇功能,减少大气中CO2的累积,降低气候增暖的速率,但生长季长度变化对碳平衡的影响机制目前还不清晰,仍需要深入研究。同时生长季长度变化,无论是SOG提前,还是EOG推迟,都必将对青藏高原牧业产生影响。生长季延长,导致夏季放牧活动延长,从而影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这些效应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物候_物候 -物候学

物候与物候学也有着重要的关系。

物候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季节现象变化的规律,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

物候也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物候是天气多年的积累,两者有从属关系。

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

雨水: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动。

惊蛰:惊鸷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

春分: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始电。

清明: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30103/186180.html

更多阅读

七十二候的物候特征与八节二十四花信 秋分物候特征

七十二候的物候特征与八节二十四花信什么是物候?物候,是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季节性现象和在一年中特定时间出现的某些气象、水文现象的特征。包括三方面:(1)植物物候,又称为作物物候,如各种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

春分——春半日暖 昼夜平分节气·物候 节气春分对应的日期是

王玉民《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3月20日 第15 版)春分是个重要的节气。首先它有重要的天文学意义,春分这天,在黄道上运行的太阳由南向北穿过赤道,太阳穿过赤道的这点就叫“春分点”,它是赤道经度的起算点,也是黄道经度的起算点(太阳位

有关天气(气象物候)和云之类的成语、谚语、诗句

成语狂风暴雨 暴风骤雨狂风大作 春风拂面 凉风习习 狂风呼啸 北风忽忽绿草如茵 鸟语花香鹅毛大雪 春暖花开 风和日丽 皓月千里 秋高气爽铄石流金 雪虐风饕 海市蜃楼雨过天晴电闪雷鸣 乌云密布诗句清·洪升: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

葛全胜等:物候学研究进展及中国现代物候学面临的挑战_jpg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年第三期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作者:葛全胜戴君虎 郑景云作为中国一门传统学科[1],物候学一直关注自然界,特别是生物界季节性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在全球变化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物候学则更加注重

物候谚语 物候成语

节气,物候与谚语北方的节气歌: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

声明:《物候观测 物候 物候-简介,物候-观测》为网友回眸语脉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