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品种的发展过程 人造革 人造革-发展,人造革-相关品种

人造革(artificial leather)是一种外观,手感似皮革并可代替其使用的塑料制品。通常以织物为底基,涂复合成树脂及各种塑料添加制成。上世纪八十年代,昂贵的皮衣皮料一般人消费不起,貌似皮革的人造革流行起来,被广泛应用于制衣、制包。这样的山寨版皮衣、皮包一度充斥街头,满足了人们穿皮戴皮的愿望。与皮革相比,人造革易于老化磨损,其制作的衣包因不耐用而逐渐失去市场,直至被其他原料取代。人造革主要是聚氯乙烯人造革,此外还有聚酰胺、聚氨酯、聚烯烃人造革。

人造革_人造革 -发展

20世纪初期

用硝酸纤维素溶胶涂复织物所制成的硝酸纤维素漆布是人造革的先驱。

20世纪30年代


人造革

聚氯乙烯工业化生产为人造革开辟了新的原料资源,促进人造革生产的发展。聚氯乙烯添加增塑剂、稳定剂等所制成的糊料易着色,涂层凝胶化后,经印花、压纹或压纹、印花,即可制成多种外观与皮革相似的产品。其透气、透湿性等虽不及天然皮革,但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特别是生产简便,原料丰富,产品质量均一,便于剪裁使用,质轻,耐水,成本低,故广泛用于制作服装、鞋帽、箱包、家具、装饰品及各种工业配件。随着塑料品种和加工技术的发展,人造革形成多种系列产品。涂复层原料除聚氯乙烯外,还采用聚酰胺、聚氨酯、聚烯烃等。底基织物的品种也有很多种,如平布、帆布、针织布、起毛布、无纺布等。

不同品种和花色的人造革生产,还区别于基布面层的涂复和凝胶化方式,以及整饰工艺,如压花、印花、表面处理等的顺序和表面处理剂的组成。

中国人造革工业的发展及应用领域

发展

我国人造革合成革工业是建国后新兴的工业,于五十年代末起步发展,是塑料工业中发展较早的行业之一。经过近几十年的建设,人造革合成革行业已具有相当的经济规模;随着国内外高科技的发展与先进工艺设备的应用,行业管理、技术水平、产品档次都有了根本性的质的飞跃,人造革合成革已发展成为日常消费制品工业中重要的行业之一,与整个加工工业同步迈入世界大国行列,是世界上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进出口贸易大国之一。


人造革

1、人造革合成革行业的分布特征与解说

1.1企业地区分布相对集中于江浙广东等发达都市圈

中国人造革合成革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地及湖南、山东半岛等沿海地区发达省市。全国人造革合成革规模以上企业近千家,我们对400多家企业资料分析:其中华东和中南地区的企业总量占据了60%强,江苏省、浙江两地两百多家,河北省有三十多家。根据不完全统计资料汇总: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及省城都市地域,以温州模式发展起来的"温州合成革之都"地区就有一百多家,以江南模式形式的周庄镇人造革生产基地就有22家。

1.2生产能量巨增与大型企业现代化水平领先


人造革

目前国内人造革合成革国产生产设备有资料印证上为1000台(套),

进口设备主要是来自意大利、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外合资的及国内设备生产能力、生产技术业已完全达到了发达国家先进水平。超细纤维合成革及透气革已经引领市场。2001年人造革合成革产量51万吨,比如江苏PVC人造革合成革2001年产量占35.7%;广东占26.8%,浙江占17.6%;比如PU人造革合成革前年产量13.1万吨;浙江占35.1%、广东占19.5%,江苏占20.6%。其中功能型中高档产品占三分之一。实用型人造革合成革居多。我们对全国企业统计分析看有10.7万产业工人,每年实现销售150多亿,资产总计已达到120多亿,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1.3人造革合成革多元体的复合制造业产业链条形成

人造革合成革产业链已经形成几千家的上游原料和几万家下游制造商,而且人造革合成革不仅隶属塑料行业,而且还分布在皮革系统、纺织系统、部队、交通等系统。另外人造革合成革生产制造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问,涉及应用几十种塑料高分子材料、无机物类的填充介质、不同类纺织布基理论、智能自动化应用、印刷专业、涂料工业、服装业、鞋业等人文理论;产品纹路设计上要应用美学、文字学、植物、动物、自然、几何学等等相关的文化知识。在制造过程中对于PVC树脂、PU树脂、DOP增塑剂等上游原料的分子量等数值、特性要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超细纤维,透气革的研究还应在对天然皮革结构的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设计它的微孔结构。人造革合成革生产工艺相当的复杂,压延法、涂刮法、流延法、钢带法以及后处理工艺艺术喷涂、套色、印刷、植绒、磨皮、压花等几十种工艺路线。人造革合成革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质感、手感、视觉效果已经达到动物皮的性能,这是人类生产力发与智慧的结晶。人造革合成革有3000多个品种,下游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航天领域、潜水行业、交通工具、体育器材、医疗器材、建筑材料,包括了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的箱包面料、鞋面料、服装面料、沙发面料等。研制出来的纳米材料应用于人造革合成革,抗辐射合成革、防红外线合成革的问世以及防臭、防霉、耐酸、耐碱、耐老化等功能改变了传统产品单一化的现状,为人造革合成革行业的发展揭开了历史的新一页。

应用领域


人造革

据复盖物的种类不同,有聚氯乙烯人造革(PVC),聚氨酯人造革(PU)等。几乎可以在任何使用皮革的场合取而代之,用于制作日用品及工业用品。根据复盖层发泡与否,又分泡沫人造革和变通人造革。按照用途有鞋用人造革、箱包用人造革等根。

我国人造革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从行业整体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规模小的生产企业环保水平较差、污染重、产品附加值低、创新能力不足等。《中国人造革合成革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前瞻》指出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既强调了功能性又强调了环保性,代表着合成革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应注重整体实力的提高,重视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改善现有的产品技术水平和行业环境,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使我国人造革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人造革_人造革 -相关品种

主要是聚氯乙烯人造革,此外还有聚酰胺、聚氨酯、聚烯烃人造革。

聚氯乙烯

有3类产品:

①普通人造革,又称不发泡人造革。多以平布、帆布、再生布为底基,用直接涂复法制成。由于涂层密实以及糊料能渗入基布的孔隙中,所以成品手感较硬、耐磨。主要用于制作耐磨包装袋,建筑及工业配件等。

②发泡人造革。通常多以针织布为底基,面层糊料中含有发泡剂及其助剂,在凝胶化时发泡形成微孔结构,因而成品质轻、手感丰满、柔软。用转移涂复法生产。多用于制作手套、包、袋、服装及家具。

期货品种的发展过程 人造革 人造革-发展,人造革-相关品种

③绒面人造革。俗称人造麂皮。其品种繁多,生产方法也多种多样。人造革凝胶化后的微孔面层,经砂辊研磨后即可制成磨面绒面革。涂复层经起毛辊起毛并拉伸,可制得卷曲绒面革。适于用作运动鞋的包头和镶边材料。在涂层糊料中加入可溶性盐类(如食盐),凝胶化后再用水将盐溶去,可使面层呈微孔状而有绒面感。用静电植绒法,将0.5~1mm长的合成纤维短绒植于涂布粘接剂的聚氯乙烯人造革上,可制得植绒面革,适于制作包装袋及装饰品。

聚酰胺

透湿、吸湿性优于聚氯乙烯人造革,并有较好的外观和手感,常用于制作箱、包等。

聚氨酯

60年代初开发的品种。以起毛布为底基,以聚氨酯溶液为涂料制成。起毛布用聚氨酯溶液浸渍、涂复并经水浴凝固后所得的微孔层,经磨面后即成聚氨酯绒面革。这种人造革质地轻软、耐磨、透气、保暖、手感不受冷暖变化的影响,适于制作服装、较高级的包、袋和装饰用品。

聚烯烃

以低密度聚乙烯为主要原料,用压延贴合法制成。这种人造革质轻、挺实、表面滑爽,用于制作皮包、手袋

人造革_人造革 -生产方法

包括基布处理、胶料制备、涂复、贴合、凝胶化、表面处理、压花、冷却、卷取等工序。其主要生产方法有4种。

直接涂复法

将胶料用刮刀直接涂复在经预处理的基布上,然后入塑化箱进行凝胶化及塑化,再经压花、冷却等工序,即得成品。此法可生产各种布基的普通人造革、贴膜人造革和发泡人造革。

转移涂复法

又称间接涂复法。将糊料用逆辊或刮刀涂复于载体(离型纸带或不锈钢带)上,经凝胶化后,再将布基在不受张力下复合在经凝胶化的料层上,再经塑化、冷却并从载体上剥离,然后进行后处理,即得成品。此法适于生产针织布或无纺布基泡沫人造革和普通人造革。

压延贴合法

按配方要求,将树脂、增塑剂及其他配合剂计量后,投入捏合机中混合均匀,再经密炼机和开炼机或挤出机炼塑后,送至三辊或四辊压延机(见塑料机械压延成所需厚度和宽度的薄膜,并与预先加热的基布贴合,然后经压花、冷却即得成品。此法可生产不同布基的各种人造革。为了提高基布与薄膜的贴合效果,常在基布上先涂一层胶粘剂。

挤出贴合法

将树脂、增塑剂及其他配合剂在捏合机中混合均匀,经炼塑后,由挤出机挤成一定厚度与宽度的膜层,然后在三辊定型机上与预热的基布贴合,再经预热、贴膜、压花、冷却即得成品。此法用于制造较厚的产品,如地板革、传送带等。

人造革_人造革 -人造革与真皮的鉴别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造革技术也日趋成熟,产品质量大大提高,特别是在仿真皮方面,可以以假乱真,在透气性、柔韧性、手感和外观等诸多方面都与天然皮革相似,但价格却远远低于天然皮革,因而,为提高我们的鉴别能力,现介绍一些简单而直接的方法以供参考。

视觉鉴别法

首先应从皮革的花纹、毛孔等方面来辨别,真皮革表面有较清晰的毛孔、花纹,黄牛皮有较匀称的细毛孔,牦牛皮有较粗而稀疏的毛孔,山羊皮有鱼鳞状的毛孔。猪皮毛孔圆而粗大,呈三角形排列。这些天然皮革表面分布的花纹和毛孔确实存在,并且分布得不均匀,反面有动物纤维,侧断面,层次明显可辨,下层有动物纤维,用手指甲刮试会出现皮革纤维竖起,有起绒的感觉,少量纤维也可掉落下来,而人造革反面能看到织物,侧面无动物纤维,一般表皮无毛孔,但有些有仿皮人造毛孔,会有不明显的毛孔存在,有些花纹也不明显,或者有较规律的人工制造花纹,毛孔也相当一致。

手感鉴别法

用手触摸真皮表面,有滑爽、柔软、丰满、弹性的感觉;而一般人造革面发涩、死板、柔软性差,将真皮的正面向下弯折90度左右会出现自然皱褶,分别弯折不同部位,产生的折纹粗细、多少,有明显的不均匀,基本可以认定这是真皮,因为真皮革具有天然性的不均匀的纤维组织构成,因此形成的折皱纹路表现也有明显的不均匀。而人造革手感像塑料,回复性较差,弯折下去折纹粗细多少都相似。

气味鉴别法

真皮具有一股很浓的皮毛味,即使经过处理,味道也较明显,而人造革产品则有股塑料的味道,无皮毛的味道。

燃烧鉴别法

通过嗅焦臭味和看灰烬状态来加以区分,真皮燃烧时会发出一股毛发烧焦的气味,烧成的灰烬一般易碎成粉状,而人造革燃烧后火焰也较旺,收缩迅速,并有股很难闻的塑料味道,烧后发粘,冷却后会发硬变成块状。

由于目前使用聚氨基甲酸脂无纺布合成革制造的仿皮革制品,在外观上与真皮制品接近,甚至可达到“乱真”的程度。这就更需要认真辨认和选择。一般说,仿皮是化学原料涂抹在布料上加工而成。仿牛皮的外观、手感酷似牛皮;仿羊皮的外观、手感酷似羊皮,皮面光泽。但细看皮面均无毛孔,底板非动物皮,用力挤压,皮面不会褶皱,还是可以和动物皮区分的。但也有微孔贴膜人造革,遇到这种情况,视其反面底基材料仍可判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30103/18652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的发展过程 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吴保和2013-07-28 12:04:00   来源:《吴保和论文集》作者简介:吴保和,男,1952年4月生,上海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现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中国小剧场戏剧是在中国开放改革的大背景下,在中国戏剧变革创新的潮流中出

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发展过程与效果 山东杜郎口中学

(崔其升经验总结摘要)一、探索发展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一)构建新课堂评价体系。1999年秋,为解决“学生不爱学、学不懂”的问题,我校对教师上课、备课、业

信息技术研究的发展过程 信息存储技术发展过程

信息技术研究的发展过程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管理(manage)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制定就是制定计划(或规定、规范、标准、法规等);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做,即实施;检查就是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总结出经

美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过程_Wei 抗震规范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没有全国性的抗震设计规范,各个州可以有自己的法令及抗震规范(如洛杉矶建筑规范和旧金山建筑规范等)。但是,各州都根据统一建筑规范UBC(uniform building code)、全国建筑规范NBC(national building code)或标准建筑

声明:《期货品种的发展过程 人造革 人造革-发展,人造革-相关品种》为网友情衷伊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