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影片内容简介 《玩主》 《玩主》-基本信息,《玩主》-影片简介

《玩主》是由潘虹的丈夫米家山导演,梁天、马晓晴、葛优、张国立、潘虹等人主演的的一部喜剧片,是第一部最先完成的"王朔电影"。故事讲述了于观、杨重和马青三位无业青年创业,破产,失业的艰辛和无奈。

玩主_《玩主》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顽主

英文片名:Wan zhu

导演:米家山(Jiashan Mi)

爱国主义影片内容简介 《玩主》 《玩主》-基本信息,《玩主》-影片简介

编剧:米家山(JiashanMi)/王朔(ShuoWang)

主 演:梁天马晓晴葛优张国立潘虹

类 型:故事片

首映地点:加拿大Canada(TorontoFilmFestival)

首映时间:1989年9月15日

所属分类:内地动作

玩主_《玩主》 -影片简介


《玩主》

于观(张国立饰)、杨重(葛优饰)和马青(梁天饰)三人在北京开了一家“替人排优、替人解难、替人受过”的三T公司,专门替人解难、解闷、受过。他们碰到了形形色色的怪人和怪事,啼笑皆非,但都给应付了过去,公司业务兴隆,生意火爆。一个要与女友分手又怕看女友掉泪的人找于观求助,于观受托约见刘美萍(马晓晴饰),十分含蓄地讲出问题并不断责备自己,泪流满面的刘美萍破涕为笑。后来,法院送来传票,勒令三T公司停业整顿,他们三人掏尽了所有的钱打发上门讨饭的顾客亲属,突然,马青说想要打人。大街上,他们肆意冲撞地些郁郁寡欢的中年人,可这些人只顾赶路,毫无反应。

玩主_《玩主》 -电影解析


《玩主》

1988年,王朔共有四部小说被改变成电影,因此有人称这一年为“王朔年”,这4部电影分别是《顽主》《轮回》《大喘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这可能是中国电影历史上少有的奇事,未有见有其他例子出现。对于王朔,有些人认为王朔是“痞子”写出来的也是“痞子文学”,也有的人把他说成了中国作家道德沦丧的始作俑者,总之对其评价往往是庸俗之类。但是,由他的作品所改编的影视剧却无不让众多观众记忆深刻,甚至奉为经典。原因为何,是因为老学究多读报,年轻人看电影?我想不是那么简单。

这部《顽主》被称为第一部“王朔电影”,也是唯一一部完整的“王朔电影”。因为该作品对援助的还原度最高,基本上与小说内容相同,或许也更容易让观众感受该王朔在小说中所要传达的思想。而如《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样的电影则只是从王朔小说中摘取灵感意涵而已,在任务与情节上并无关系。而无论哪部电影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便是“荒诞与现实”的共存。

电影镜头中,我们看到了80年代初的北京城,大马路之间站一穿白色警服的交警,跟两块长面包接起来似的公交车,微卷短发的女人戴着纯色的圆边帽,一开头的歌声便是再熟悉不过的《黄土高坡》,这样的开头我们不难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真实。那时的青年谈恋爱就喜欢谈理想说思想,那时也开始流行跳舞和时装秀,那时购物只能去百货公司,那时上个大学都是特牛B的。不需要再掐捏出什么造型,也不需要再涂染什么颜色,镜头下的一切事物都带着那个年代才有的色调,非常直接的把信息传递到你的眼前。当然,更多的还是那几个人物所留下的特殊印象,没有啥追求不去想痛苦的而抱着过一天是一天的心去生活,即使是“蒙”也算“坑”也算,及时行乐,乐得自在。这样的年轻人可能在当时就应该算作是“堕落”,算作是残渣。或许在现代这样多样的服务性商业中,如“3T公司”这样专门以替人解决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为生的也不是没有,但是假若在80年代初却必定会遭受多方的非议与指责。

“3T公司”是一个虚构的物件,电影通过“它”让观众得以窥见了当时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人,有哀情伤怀被满脑的“上层”思想堵了脑子的刘美萍,有为了赚钱而愿意牺牲自尊的于观杨重他们,有为了虚荣而挥金如土的三流作家,有整天念叨着德育却没半点正形的教授。“3T公司”专门“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这样的方式便于让他们接触与了解这些“病例”,而对于自己的生活来说他们则无疑只是一味的坚守而非进取。,“非得让我说自个是混蛋、寄生虫?我怎么就那么不顺你眼?我也没去杀人放火、上街游行,我乖乖的招谁惹谁了?非绷着块儿坚挺昂扬的样子才算好孩子?我不就庸俗点吗?”当于观被女友说是“你的生活态度是向下的。”的时候,他的回答是“哦呵,我看起来是在轻飘飘慢吞吞的下坠。可是你知道么,我灵魂中有一种什么东西得到了升华。”这句话,可能在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新意,但是在当时想来也是一种大胆而直露的呼嚎。

在影片中,最能反映新旧思想对立的或许便是“3T公司”的三个年轻人与那位大学德育教授之间的争斗。最初是通过朋友介绍而认识,这位教授在酒席上对他们殷面和气的,却在大学讲课时拿他们当反面教材来说事斥其如何的堕落。而在随后的遭遇中,赵尧舜却是对一名年轻女子有心而欲婚外出轨,可见在平常的虚伪面孔下该隐藏着这样一张脸。:“这不公平,社会应该为你们再创造更好的条件。我要大声疾呼,让全社会都来关心你们。我已经不是青年了,但我身上仍流动着热血,仍爱激动,这些天,我一想到你、马青、杨重这些可爱的青年,我就不能自已,就睡不着觉。”“你说我们内心痛苦?”“当然这太明显不过了,你不说我也能感觉到。”“要是我们内心并不痛苦呢?”“这不可能――这不合逻辑,你们应该痛苦,干吗不痛苦?痛苦才有救。“那我告诉你,我们不痛苦。”“真的?”“真的。”

很多人说王朔这人说话带刺不中听,但是不得不承认其作品里的睿智幽默是先进少见的。《顽主》,年代人熟悉的电影。当他们都已逐渐成长并有所成功的时候,再回过头去看看片子里的于管和杨重他们,那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只是那暂时的糊涂吗?或许真是难得糊涂呢?

玩主_《玩主》 -精彩对白

晚上睡觉别盖太厚的被子,别穿过紧内裤,早睡早起,多想想共产主义事业。


顽主

人生就是这么回事儿,就是踢足球。也许啊,这个一大帮人在这里跑来跑去,也许整场都踢不进一个球,但是你还得玩命儿踢。因为,因为观众在玩命儿的喝彩打气。人生就是跑来跑去听别人叫好。----杨重

玩主_《玩主》 -主创简介

王朔简介

原名:王岩

性别:男性
民族:汉族
职业:作家
国籍:美国
出生:1958
1958年出生,1976年毕业于北京第四十四中,后进入中国人民海军北海舰队任卫生员.1980年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任业务员,1983年辞职靠写作维生。197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自84年初处女中篇小说《空中小姐》发表在《当代》后,迄今已创作二十二个中篇小说、三个长篇小说,大约一百六十万字,并创作了数十集电视剧。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国,从事自由写作。
王朔,1958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至今,王朔也不愿讲他是北京人。相反,“我是东北人”这句话他却说得理直气壮,出生后不久,便随著父母来到北京郊区的一个部队大院落户,大院里有各地的人,唯独没有北京人。王朔的理解是,可能那时北京参加革命的少。自我封闭的大院生活,使作为小毛孩子的王朔不知城里还有居民,以为那里除了商场就是公园。上中学后,王朔搬进了城,朝阳门的城根下,他和北京的语言发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对北京文化几乎没什么认识,北京的语言对他来讲是陌生的。由此可见,今天王朔的语言,跟“老北京”是没有渊源关系的,那是和北京的语言交流后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的语言,只能算新北京文化中的一支。
“调侃”,成为王朔语言是最大特色。而调侃本身则是一种不硬也不软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与其说王朔是把它当成了工具,还不如说王朔把它当成了武器,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小时候所面临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时时被侵犯。街头的流氓,严肃的老师,专横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无力回击这种侵犯。但你也一定要采取一种自我保护措施。王朔选择了调侃,这样既能化解对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护自身尊严的功能。王朔成为人们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种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调皮捣蛋差不多的把戏,却惹得大人们生气了。

有人问王朔:“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名利了。”王朔答。王朔写了社会边缘上的人,以往,游手好闲为社会不允许,每个人的社会位置都非常明确,新时期以来,很多人生活在社会边缘。过去中国的中产阶级,依附在权力阶层,由政府、军队、官吏中的一些人士构成,改革开放前,这些人在政治上有很强的优越感,经济状况又是中等偏上。而改革开放后,这个阶层逐渐瓦解,他们中的很多人有巨大的失落感,经济上的优越被私营者代了,政治上的优越感又很模糊,他们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又没受过太多的教育,社会位置急剧变化,青年中的佼佼者不再是他们,社会位置的提升和知识成正比了。初期是小商小贩打腰提气,现在是受过教育、有能力的人扬眉吐气,每个作家不可能写尽社会中的各色人等,只能写熟悉的人,就像有些人熟悉农民、知识分子一样,王朔对“边缘人”的了解,使他的笔下都是这一群人。
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为解放军政治学院教员,虽非是书香门第,但家境小康,他的家庭,正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这种出身对与他以后在作品轻车熟路地描写北京市井生活有极大补益)。王朔幼时所住的是一个军区大院儿,孩子们每天所做的不过是分伙打仗一类的事情,但那个自由的时期给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后的中篇小说《动物凶猛》(曾改编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写的就是那时的感受。王朔少年时就读于韶山中学,在学校并非一个顽劣的学生,甚至曾经怀着"匹夫有责"的信念参与了1976年的"四五"事件,在其中虽然算不上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但也曾为此被关押了三个月时间。
1976年夏,王朔高中毕业后到山东参军,在部队中是一个普通的"操舵兵"、卫生员甚至帮厨。1978年在大学恢复招生的时候,王朔兴起了报考文科的欲望,开始练习写作文,期间偶然将习作投往《解放军文艺》,居然中选,这便是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等待》。《等待》是一篇时代印迹很浓并且颇为稚拙的小说,文笔还很学生腔。然而在1978年刚刚粉碎四人帮的当时,它无疑是清新可喜的,一投中的也显示了王朔的创作潜力。
此后王朔又写过几篇部队题材的作品,但反响均不大。其间他曾经试图经商,不但没赚到什么钱,倒是体验了许多被骗的心情。这一段致力赚钱的经历,后来被记录在《橡皮人》(曾被改编为电影《大喘气》)和《许爷》等作品中。
经商不成,无所事事之中他又开始进行创作。商人的视角使他知道什么东西适于出售,于是他挑选了在普通人眼中颇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为自己的描写对象,果然,在《当代》上一投而中。
其自谓:「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只粗粗认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种志大才疏之辈,理当庸碌一生,做他人脚下之石;也是命不该绝,社会变革,偏安也难,为谋今后立世于一锥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
90年代成为以飞扬跋扈的文字横行文坛的痞子作家,一声我是流氓我怕谁,直如当头棒喝,劈手撕下所谓崇高的面纱,接下来几乎全部的媒体都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论战中去,加上《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爱你没商量》《过把瘾》等等电视剧改编的成功,王朔火遍了大江南北。
随着出书频率降低,王朔开始有些沉寂,《看上去很美》《美人赠我蒙汗药》似乎显得有些江郎才尽,真正重新引起媒体关注的,是他的一本拍砖杂文集《无知者无畏》,里面把金庸,琼瑶并列成“四大俗”,从而引起一场大规模的金王论战,与以往不同,网络的参与使这场论战迅速升级和白热化,而无知者无畏,也跟当年“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等王朔名言一样,成为年度热门话语。
最近又出新书《我的千岁寒》,收入了六篇文字。语言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开篇《我的千岁寒》,文字简洁,富有诗意,还被赋予了时态。最后一篇《唯物论史纲》谈的是宇宙和物质,虽然有些常识性错误,但语言依然有着王朔式的霸气。
2007年出新书《致女儿书》,反响平平。


《玩主》


王朔“开炮”语录
●“文坛钉子户,就在这里扎着了”
●“我现在身体好极了,就是血脂高了一点”
●“别拿这个来要挟我,爱买不爱”
●“我是吃软饭出身,软饭硬吃”
记事年表
1958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曾用名王岩。
1965至1969年就读于北京翠微小学。
1971年就读于北京东门仓小学。
1972至1975年就读于北京一百六十四中学。
1975年借读于太原五中。
1976年毕业于北京四十四中学。
1977至1980年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任卫生员。
1980至1983年退伍后在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工作。
1983年辞职从事自由写作至今。
作品年表
原著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我的千岁寒》(2007)《致女儿书》
《看上去很美》(2000)
《永失我爱》(1994)
《消失的女人》(1993)
《痴男狂女两世情》(1993)
《无人喝彩》(1993)
《青春无悔》(1992)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1989)
《顽主》(1988)
《轮回》(1988)
《浮出海面》(1985)
《空中小姐》(1984)
编剧
《梦想照进现实》(2006)
《一声叹息》(2000)
《无人喝彩》(1993)
《青春无悔》(1992)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1989)
《大喘气》(1988)
《顽主》(1988)
《轮回》(1988)
分类
纯情卷
《永失我爱》
《空中小姐》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动物凶猛》
《浮出海面》
《过把隐就死》
矫情卷
《懵然无知》
《刘慧芳》
《无人喝彩》
《人莫予毒》
《我是你爸爸》
谐谑卷《编辑部的故事》
《谁比谁傻多少》《痴人》《枉然不供》《顽主》《你不是一个俗人》《一点正经没有》《千万别把我当人》
挚情卷
《我是狼》《给我顶住》《许爷》《橡皮人》
《玩得就是心跳》
其他卷
《看上去很美》《无知者无畏》《美人赠我蒙汗药》《新狂人日记》《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葛优简介


《玩主》籍贯河北饶阳县,1957年4月19日出生于北京,父亲是著名演员葛存壮。后在昌平农村劳动,1979年入全国总文工团话剧团从事舞台剧表演。1985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盛夏和她的未婚夫》。而真正使葛优走上演艺之路的,是1988年由王朔小说改编的影片《顽主》,他的外型与表演都恰合了王朔笔下那种“冷面热心”幽默成性的小人物,他扮演的银幕形象显得轻松、到位,获当年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提名。从此,葛优星运亨通。1993年主演张艺谋《活着》获戛纳影帝,接着和冯小刚五度合作,成为中国贺岁电影支柱、当之无愧的百姓影帝。1988年由王朔小说改编的影片《顽主》,葛优的外型与表演都恰合了王朔笔下那种“冷面热心”幽默成性的小人物,他扮演的银幕形象显得轻松、到位,获当年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提名。1989年,藤文骥的《黄河谣》,葛优演来有声有色。接着,葛优又在黄健中的《过年》中饰演好色委琐又假正经的大姐夫,赢得了“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1993年陈凯歌的影片《霸王别姬》中又有葛优精彩的表演。扮演当代生活中喜剧式的小人物,对葛优而言更是驾轻就熟。他出演的《马路骑士》、《喜剧明星》、《离婚大战》、《上一当》、《消失的女人》、《大撒把》和《父子婚事》等都成为大受观众欢迎的卖座片。值得一提的是在夏刚1992年执导的《大撒把》中,完美地体现了影片的风格。他因此片荣膺金鸡奖影帝桂冠。而张艺谋《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则为葛优打开了一个表演上的新天地。这一人物不仅时间跨度长,表演幅度大,更重要的是张艺谋要求葛优改变戏路,改变在观众中已形成的冷面形象。《活着》里的福贵大哭大笑,大悲大喜,葛优时时出彩地演出了一场人生悲喜剧。他也因此而成为1993年的戛纳影帝。
葛优


1996年他与姜文联合主演了周晓文执导的大投资影片《秦颂》,饰演悲剧音乐家高渐离。1997年,葛优应香港著名女导演许鞍华之邀请,主演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影片《半生缘》。葛优以其良好的悟性,内向的性格,使他的表演张驰有致,以大量的平淡衬托瞬间的精彩,令人物形象既贴近生活又不乏味,并使内在的幽默感成为保持人物张力的有效手段。而他的秃头和‘不雅’,于平凡中显出不凡。他主演的冯小刚的《甲方乙方》获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之后,他成为冯小刚电影不可或缺的主角,接连拍摄了贺岁片《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天下无贼》,以及冯小刚的非贺岁巨作《夜宴》,08年,葛优将与姜文再次联手,拍摄冯小刚新作《贵族》。编辑本段电影作品
1985年《盛夏和她的未婚夫》《山里的女人》
1986年《情投意合》
1988年《私奔》《代号“美洲豹”》《顽主》
1990年《大气层消失》饰技师《马路骑士》
1991年《黄河谣》《过年》《烈火金刚》《新潮姑娘》《喜剧明星》
1992年《离婚大战》《消失的女人》《上一当》《父子婚事》《大撒把》
1993年《霸王别姬》《活着》
1994年《天生胆小》
1996年《秦颂》《半生缘》
1997年《有话好好说》《甲方乙方》
1998年《不见不散》
1999年《没完没了》《蝴蝶的微笑》
2000年《大腕》饰尤优
2003年《手机》饰严守一
2004年《天下无贼》
2005年《窒息》
2006年《夜宴》饰厉帝《上海红美丽》
2007年《命运呼叫转移》
2008年《贵族》
200x年《卡拉是条狗》编辑本段电视作品
1990年《围城》
1991年《编辑部的故事》饰李冬宝
1993年《我爱我家》
1997年《寇老西儿》饰寇准
1998年《离婚》编辑本段所获奖项
1992年第十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编辑部的故事》
1992年荣获第十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过年》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1993年荣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代表作《大撒把》
1994年第四十七届法国嘎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作《活着》
1998年荣获第二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代表作《甲方乙方》
1998年第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男演员,代表作《甲方乙方》
2002年荣获第二十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代表作《大腕》
2002年第二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代表作《大腕》
2002年第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男演员,代表作《大腕》
2003年第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男演员,代表作《卡拉是条狗》
2004年第四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代表作《卡拉是条狗》
2004年第四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受欢迎男演员,代表作《手机》
2004年荣获第二十七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代表作《手机》
第三、四届表演学会金凤凰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30103/187618.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爱国主义影片内容简介 《玩主》 《玩主》-基本信息,《玩主》-影片简介》为网友你眸入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