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珍珠的生平经历 冯国璋 冯国璋-人物生平,冯国璋-中期经历

冯国璋(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河间县西诗经村人, 直系军阀。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1903年中央练兵处任军学司正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司令。其为人亦尾亦首,但聪明好学、勤奋刻苦。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曾奉命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后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袁世凯称帝后曾任命他为参谋总长,后来又让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总司令,他均未上任。并联合五将军发出逼迫袁世凯取消帝制的通电。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经过国会补选冯为副总统,在南京办公。后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任代理总统,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1917年7月,张勋复辟,黎元洪进入外国使馆。冯国璋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通电讨伐张勋。张勋战败后,冯国璋依法将大总统职权还予黎元洪。1918年8月13日,冯国璋通电辞去副总统,于1919年返回河间故里。1919年10月,冯国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终年60岁。

冯国璋简介_冯国璋 -人物生平

求学经历


冯国璋

冯国璋于1859年1月7日(清咸丰八年十二月初四)出生在直隶(今河北)河间县西诗经村,冯家原是村中大户,但到其父时,家道开始中落,他7岁入本村私塾读书,5年后入其外公家所在地三十里铺毛公书院读书,1876年结业,考试名列前茅。在堂叔冯甘棠的资助下,冯国璋1881年到保定莲池书院进修2年,因家境艰难,1883年辍学回家。为了找寻出路,冯国璋于1884年在经叔父介绍后,未告别父母妻子,只身去大沽口投淮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军旅生涯


冯国璋

1885年冯国璋入淮军直字营当兵。6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天津创办北洋武备学堂。冯国璋成为武备学堂第一期步兵学员。1889年7月,冯国璋从该校以优异成绩毕业,1893春,冯国璋入淮军聂士成军作幕僚,得到聂的器重。在甲午战争期间,他随聂士成赴朝鲜及东北前线作战,战后他得到了候补知县并加五品顶戴的虚衔。1899年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改称武卫右军。同年,袁出任山东巡抚,冯国璋也随军入鲁,并奉命改编原旧军,组成武卫右军先锋队20营。1901年11月,升为补用知府并加盐运使用权衔。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廷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军南下镇压。之后,又委冯国璋为军统,率部增援。冯在湖北按兵不动,有意拖延。清廷迫不得已,被迫起用袁世凯。袁出山后,冯国璋率军与革命军激战四夜,于1911年11月1日攻陷汉口。

副总统


天津冯国璋旧居

袁世凯当上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冯国璋于1912年9月出任直隶都督兼民政厅长。二次革命爆发后,冯国璋任江淮宣抚使兼北洋军第二军军长南下镇压,于1913年9月2日攻占南京。12月16日冯国璋出任江苏都督,同年晋升陆军上将,后又授以宣武上将。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国会选冯国璋为副总统,他不愿失去地盘,故在江苏就职,仍兼江苏督军。1917年7月,张勋复辟,黎元洪进入外国使馆。冯国璋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通电讨伐张勋。张勋战败后,冯国璋依法将大总统职权还予黎元洪。此时北洋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及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两派基本形成。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后,段持武力政策,坚持对南方用兵。冯想离京出逃,在蚌埠受阻,只得回京,让段祺瑞重当总理。

辞职病逝

皖系政客在此时已建立“安福俱乐部”,策划新的总统选举。冯国璋自知当选无望,于1918年8月13日,通电辞职。于1919年返回河间故里。1919年10月,冯国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终年60岁。

家世

冯国璋,其祖父冯丕振,家境富裕,有地300亩,为该村四大户之一。其父冯春棠,因科举落榜,精神失常,又因遭天灾,家道逐渐中落。冯国璋有胞兄弟4个,他行四。老大冯佩璋,常年经营戏班,奔波外乡;老二冯蕴璋,自幼读书,被选为拔贡;老三冯琥璋,文庠生。值得一提的是,其曾孙为中国著名文艺演员冯巩,曾孙女冯幸耘为民革中央委员。

童年

冯国璋(1859年―1919年),字华甫,汉族,河北河间县西诗经村人,北洋军阀直系首领。明代开国勋臣冯胜的后代,北洋军阀首领,曾任民国代总统。冯国璋年幼聪颖,心宽志远,性情豪放。童年在家乡私垫读书,青年时求学于保定莲池书院,边学习,边谋生计,最后因贫困难支而辍学。

入伍


汉口无数民房被清军纵火燃烧的惨状

1884年,25岁的冯国璋只身来到大沽口淮军直字营,通过在该营任文

书的族叔介绍,入伍当兵。因冯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经常帮助士兵书写家信或帮伙房记账,人缘不错,亦取得了该营统领刘祺的信赖。第二年,经刘保荐,冯国璋进入天津武备学堂,习步兵科。该学堂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培养淮军中下级军事人才于1885年创办的。聘有德国军事教官,所设课程有兵法、地利、军器、炮台、算法、测绘,并操习炮队,步队、马队、工队及分合阵法,另外还兼学经史。冯国璋是该学堂第一期学员。在学习期间,他曾回原籍参加科举考试,当时特设数学附生额,因他擅长算术,考中秀才。后返回天津武备学堂继续学习军事。冯国璋学习刻苦,精通枪炮阵式,熟习营垒作业,各科成绩优秀,曾得到该学堂总办荫昌和德国教官的赏识。1890年毕业,被留校任教。

甲午战争


冯国璋

当时冯国璋已届而立之年,他不安于现状,想大立军功,出人头地,于是在1893年进聂士成军中效力。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冯曾随聂士成赴东北和朝鲜等地考察和测绘地形,为时半年,跋涉数千里,餐风宿露,历尽艰险。所达之处,对山川要塞均用新法绘图说明,地形地物,了如指掌。所搜集的资料以聂士成之名编成《东游纪程》一书,由冯国璋任注说编辑,及至第二年聂士成率部在朝鲜和东北等地抗击日军时,这部着作发挥了极大的指导作用。故此,冯国璋得到了聂士成的垂青,被任命为该军军械局督办。

赴日考察

甲午战争后,冯国璋得聂士成保荐,以清朝驻日公使裕庚随员身份赴日。冯国璋在日本期间,为考察日本军事,结交了日本军界人士福岛安正、青木宣纯等人,并博览大批近代军事着作,取得了大量有关军事教练的资料,不舍昼夜,抄录和整理了几大本有关军事训练和近代军事科学发展的“兵书”,冯亦因此大长才干。

辅佐袁世凯


冯国璋代理总统

1896年冯国璋回国后,将精心整理好的笔记资料呈送聂士成,聂又转呈袁世凯。当时,袁世凯正在积极筹办小站练兵事宜,急需军事教学人才,见到冯所整理的军事资料如获“鸿宝”,遂招冯国璋入小站辅佐编练新军。与冯国璋同时进小站的还有他在武备学堂时的同学王士珍和段祺瑞等人。冯国璋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深入浅出,深受学兵的拥护和爱戴。未几,冯国璋即被任命为督操营务处帮办兼步兵学堂监督。不久,又升为督操营务处总办。冯国璋鉴于新建陆军初创,在训练工作上应有所遵循,经过精心筹划,与王士珍、段祺瑞等人合力编成《训练操法详晰图说》22册,成为随营学堂的标准教科书,也是清朝末年我国军事学校和编练新军的主要教材。由于冯国璋等人对袁世凯的赤心辅佐,使小站练兵的声誉大振,冯国璋也逐步投向袁世凯的怀抱。

镇压义和团

袁世凯出卖光绪和参与“戊戌变法”的维新派,深得慈禧太后宠信。1899年3月,新建陆军改称“武卫右军”。不久,袁世凯率军赴山东,被派署理山东巡抚,镇压义和团运动。冯国璋以督操营务处总办身份,将1万多人的山东勇营逐步改编为武卫右军先锋队,并曾一度率队在直隶与山东交界的德州一带,围追堵截义和团。1900年冯国璋参预镇压义和团运动有“功”,经袁世凯奏保,升为补用知府。不久被调至济南主管武卫右军和山东全省军队督操事宜。

北洋三杰

袁世凯为了在德国人面前出风头,决定举行秋操,命冯国璋、王士珍、段祺瑞昼夜加紧操练军队。1900年秋季,袁世凯邀请德国驻胶州湾总督一行抵济南观操。总督在袁世凯等人的陪同下登上观操台,只见军旗一色鲜明,队伍整肃精壮,军威凛然。时冯国璋发出洪亮的口令,队伍“一举足则万足齐发,一举枪则万枪同声,行若奔涛,立如直木”。总督当面称赞冯国璋、王士珍、段祺瑞为“北洋三杰”。

训练军队

1901年,清廷擢升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冯国璋亦随之赴任。袁世凯野心很大.到达直隶后,便开始大规模地扩充北洋军。所谓北洋军是因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袁世凯编练新军而得名。袁世凯首先在保定设立编练北洋常备军的专门机构--军政司,该司分兵备、参谋、教练三处,冯国璋出任教练处总办。冯国璋竭力修明操法,制订章程和编练计划,从而把新旧军队的训练统一起来。使编练新军一时颇着成效。未几,清政府派冯国璋与满族官员铁良、凤山赴日本考察军事。归国后,冯国璋出任清政府练兵处军学司正使,同时督办北洋各武备学堂,兼任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和将弁学堂督办,因此北洋军阀集团中不少军官都是他的门生、故旧,为他后来充当直系军阀首领打下了基础。


操练士兵

1906年,冯国璋署理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兼任陆军贵胄学堂总办。该学堂是清廷主要为培养满蒙高级军事人才而设立的,其成员是王公世爵、四品以上的宗室以及现任二品以上满汉文武大员子弟。该学堂还附设王公讲习所,在固定时间里专召亲王们去听冯讲课。冯国璋利用此机会结识了不少满蒙贵族,并赢得了清王朝的信任。于是,1907年冯国璋升任陆军部军咨处正使。1908年又升任清西陵梁各庄值班大臣。

1908年,光绪、那拉氏相继去世,光绪之弟载沣辅佐其子溥仪登极执政。载沣为了集中权力并替其兄光绪帝报仇,便把袁世凯开缺,赶回河南彰德。冯国璋怕受株连,便借口“值西陵与祭,坠马受伤”,和原配吴夫人病丧、母孙太夫人逝世为由,请辞回籍,但未得到批准。清廷仍委派他负责办理日常军务。冯国璋对袁世凯感恩图报,仍暗通音信,表示忠诚,并竭力为袁世凯东山再起创造条件。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年)8月,清政府为了震慑革命人民反清斗争力量,决定在直隶永平府(今芦龙)举行秋操,冯国璋被任命为东路总统官。10月l0日,武昌新军爆发了起义,迅即占领武汉三镇。清政府急忙派陆军大臣荫昌率两镇北洋军赴湖北镇压革命,同时又任命冯国璋为第二军军统,随后增援南下。

镇压革命军


冯国璋

冯国璋在率军南下路上,唯袁世凯的密令是听,根本不理会荫昌的指挥。

当冯国璋率军途经彰德时,只身去洹上村向袁世凯请示机宜,袁世凯授意冯“慢慢走,等等看”六字秘诀,并对冯说:“非筹备周妥,计出万全,断难督师进攻。”清政府迫于无奈,只得请袁世凯出山。袁世凯得势后,马上奏请由冯国璋接替荫昌第一军军统职务。冯国璋即按照袁的指示,调兵遣将,作好进攻准备。当清廷被迫授袁世凯军政全权以后,袁才命令冯国璋攻打汉口和汉阳起义新军。于是冯命令部将李纯、王占元和陈光远,指挥三协北洋军轮番猛攻。起义新军面对北洋军的猛烈攻势,化整为零,躲在汉口街道两边的建筑物内狙击北洋军的进攻。冯国璋见起义新军拼死抵抗,难于长驱直入,便决定放火烧毁街道两旁的商店和民房,使起义军无法存身。

1911年11月1日,冯借风势命令士兵放火,烈火由北而南,由东而西,一时间整个汉口便成了火海,三天三夜未熄,使方圆30里的繁华商埠倾时成为一片焦土,商民损失不可计算。攻陷汉口后,1911年11月27日冯国璋又指挥北洋军攻占了汉阳。此一役,冯国璋被清廷封为二等男爵。正当长江一鼓可渡、武昌垂手可得之时,袁世凯为了借用革命力量迫使清帝退位交权,密令冯国璋“按兵不动”。冯一时摸不着袁世凯的意图,并对袁产生怀疑,于是亲自赴京托人向隆裕太后启奏,请求拨给饷银400万两,可独力平定“叛乱”。太后表示,400万两饷银一时难以筹划,但可以先拨发3个月的饷银,并准备临朝时召见冯国璋。不料袁世凯抢先一步见了太后,使冯国璋的如意算盘成为泡影,甚至还差一点被袁世凯干掉。不久,段祺瑞迅速抵达汉口,接替冯国璋指挥北洋军的职务。

禁卫军总统

1911年12月15日,袁世凯命令冯国璋离汉赴京,任禁卫军总统,兼察哈尔都统。禁卫军是1908年组建的一支保卫清王朝的武装,共一师二旅,计1.2万人。除步兵第三标是汉人外,其余各部官兵全系满蒙人。冯国璋之所以能以汉人统帅禁卫军,是因为他以前曾为陆军贵胄学堂总办,且近在汉阳之役又被封二等男爵,再加上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袁世凯曾指使冯国璋等15名北洋将领发表了“誓死拥护君主立宪,反对共和政体”的通电,因此,王公贵族都认为他效忠清室,予以信赖。冯国璋被清廷任命禁卫军总统,从而完全掌握了京畿防务大权。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遭到禁卫军官兵的反对,以致议和条件迟迟不能发表。这时,冯国璋决心助袁一臂之力,亲赴禁卫军总部召集全体官兵,高声宣布大清皇帝辞位后之优待条件,对于禁卫军额数俸饷亦仍维持不变,声言非此不能保全皇室。冯并以身家性命担保,尊号仍存不废,让权不让位,两宫保全及禁卫军待遇皆担保到底,无论个人调任何职,必仍以禁卫军自随。于是一场企图阻碍清帝退位的禁卫军风波被平息下来,冯国璋在关键时刻为袁世凯篡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1912年9月,冯国璋出任直隶省都督兼民政长。1914年晋升为陆军上将。因此成为袁世凯的左膀右臂。

冯国璋简介_冯国璋 -中期经历

镇压革命


冯国璋故居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15日黄兴在南京宣布讨袁。23日,冯国璋受命出任江淮宣抚使率部由津浦路南下,不久攻陷了宿县、蚌埠和滁县各处,8月6日直达浦口。16日,他的女婿、参加反袁斗争的南京第八师师长陈之骥,率少数卫兵偷偷过江向岳父投降。陈将南京群龙无首的混乱情况及其设防布局向冯国璋作了详细汇报。冯国璋喜形于色,对陈之骥说:“你提供的情况很是重要,待我挥军渡江,我俩里应外合,攻下南京,给你立个首功。”随后,冯国璋会合张勋辫子兵及刘冠雄海军,部署了联合攻克南京的作战计划。南京何海鸣率讨袁军与北洋军鏖战半个多月。9月2日,冯国璋指挥北洋军炸毁城墙进入南京。入城后北洋军如同野兽一般,恣意烧杀淫掠,南京商民家破人亡者,不可胜数,许多妇女被奸淫后投秦淮河自尽。张勋辫子军兽行尤甚。冯国璋因攻占南京有“功”,被袁授予一等文虎章。南京陷落,“二次革命”宣告失败。袁世凯深知南京虎踞龙蟠的战略地位对他控制南方至关重要,因此他本来打算在攻克南京后任命心腹大将冯国璋为江苏都督,然而事不凑巧,因为冯国璋在攻占南京前夕,允诺了张勋提出的“先攻入城者为都督”的协议,张勋不惜辫军惨重伤亡,抢先一步攻入南京,冯国璋只得保举张勋为江苏都督。9月10日,冯国璋北上继任直隶都督。然而张勋治军无方,终引出“南京交涉案”。日、英、美等国公使以张勋在南京其侨民生命财产得不到完全保证为由,向袁世凯施加压力。于是袁世凯于12月16日任命冯国璋出任江苏都督,并于第二年授予宣武上将军;改任张勋为长江巡阅使,令其率"辫子军"驻防徐州。

冯接任江苏都督后,打着维护江苏社会秩序的旗号(其实是为了镇压革命党人),首先于前清江宁府署设立江苏全省执法处。在此之前又从天津调来大批警察,代替张勋军警维护南京治安。冯国璋又将沿江的四路要塞加以整顿,统一指挥,任命王遇甲中将为总司令;同时设立军事研究所,又在南京设立宪兵司令部,任命陈调元为司令。接着又成立陆军讲武堂、水师学堂、陆军警察学校。冯国璋在军事上的一系列措施,旨在加强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在客观上保障了江苏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江苏在冯国璋统治的几年间,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有长进的。冯国璋手握四师重兵,据有富庶的江苏省,一时成了国内各省军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袁世凯为了笼络冯国璋,于1914年1月特将自己的家庭教师周砥介绍给冯国璋为妻。袁氏父子想借此左右冯国璋,因此袁世凯指挥部下将这次婚礼办得格外隆重,一时轰动了大江南北。袁氏给周砥陪送的金银首饰、珠宝玉器达120余担,其他妆奁五光十色,不可胜数。婚礼场面十分热闹。婚后结算,仅招待费就支出白银数万两。不久,冯国璋还被授以“宣武上将军”。冯深感袁氏的知遇之恩,曾多次通电支持袁世凯解散国会,撕毁约法,反对内阁制,主张总统制,曾通电竭力叫嚣中国“应于世界上总统之外,别创一格,总统有权则取美国,解散国会则取法国,使大总统以无限权能展其抱负”。

袁世凯称帝


退位后袁世凯着汉服祭天

在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冯国璋听闻袁氏父子在京策划帝制的消息后,十分惊讶。经与周夫人商量,决定进京了解内幕,于是于1915年6月亲赴北京谒袁。冯问:“外闻有总统要改帝制的传说,不知确否?”袁答:“华甫,你我都是自家人,我的心事不妨向你说明,历史上开创之主,年皆不过50,我已是将近60岁的人了,鬓发尽白,精力也不如昔。大凡想做皇帝的人,必须有个好儿子,克绳基业,我长子克定脚有毛病,是个无用的跛子,次子克文只想做个名士,三四子都是纨绔,更没出息。我如果做了皇帝,哪一个是我的继承人呢?将来只能招祸,不会有好处的。”然而正当袁“指天誓日,力辩其无事”的同时,他的亲信左右却正在积极筹备帝制。冯回到南京后,北京“筹安会”即公开倡导恢复帝制,冯国璋不敢不信又不敢全信,只得去密电向反对帝制的总统府机要局局长张一磨询问,不久得到“事出有因”的答复。冯国璋深感受骗,便愤愤不平地说:“他哪把我们当自己人呢?他的做功倒真不坏!”从此,冯国璋与袁氏的矛盾逐渐尖锐化。

公开反帝

袁世凯对冯国璋很不放心,便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首先在冯国璋身边安置王子铭等人监视其行动;又据传张勋曾接袁世凯一密电,谓冯国璋为人不可靠,嘱其就近监察。不仅如此,袁世凯的死党上海镇守使郑汝成被刺后,袁又派其亲信杨善德率第四师移住上海监视冯国璋。未几,又加派卢永祥率第十师驻吴淞,也为了防备冯国璋。冯国璋见此情形,明白了袁世凯不再相信自己,从此与袁氏父子的关系逐渐疏远,不肯再为袁世凯卖力。不久,袁氏父子指示江苏巡按使齐耀琳选举代表,举行改变国体投票。齐指派代表时,冯暗示督军署人员一律不当代表,不参加投票活动。在举行投票那天,冯国璋托病不去;齐亲自到署劝请,他才勉强到场,然而却呆坐在那里,一言不发。1915年12月18日,袁世凯任命冯国璋为参谋总长,急电催促进京就职。冯乃托词害病拒不进京,并策动江苏军民电请“挽留”,李纯等督军也致电主张留冯。袁世凯没办法,只得允他在南京“遥领”。然而,袁世凯仍不放心,一面派阮忠枢、荫昌等人赴宁继续催冯离宁北上,一面电令杨善德、卢永祥、倪嗣冲调兵控制长江下游。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宣告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冯国璋鉴于全国讨袁运动兴起.也就不再装病了。1916年3月9日致电袁世凯销假视事,从此放开胆量,公开反对帝制,遂成为“北洋派中反对洪宪皇帝之第一中心人物”。

劝袁退位


明争暗斗不敌段祺瑞

冯国璋一面向袁世凯迭电密陈请“勿轻开战祸”,一面通过梁启超、胡鄂公等人与西南滇桂军阀唐继尧、陆荣廷信使往来,以促使西南独立和陆荣廷攻击广州,逐驱袁世凯死党龙济光;同时,又劝说四川的北洋军与护国军停战,并且指使四川、湖南将军陈宦、汤芗铭通电拒绝袁世凯的命令。当袁世凯派曹锟率北洋军入川与护国军接火之日,梁启超派人赴南京,请冯国璋协助蔡锷反对帝制维护共和。冯国璋对来使说:“我是他(指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而又比较亲信的人,我的电报对他是个重大打击。我们之间,不可讳言是有知遇之感的。论私交我应该拥护他的,论为国家打算,又万不能这样做,做了也未必对他有好处,一旦国人群起而攻之,受祸更烈。所以,我刚才考虑的结果,决计发电劝袁退位。”于是,冯叫秘书拟好两电,一电致袁世凯,劝其退位;一电分致鄂赣与西南各省,表示他反对洪宪帝制的态度。

不仅如此,冯还主动联络江西李纯、浙江朱瑞、湖南汤芗铭、山东靳云鹏等将军联名发出密电向各省将军征求收拾时局的意见,时称“五将军密电”,其电文内容,要求南方者:(一)取消独立,(二)退出战区,(三)保护战地人民。要求北方者:(―)取消帝制,(二)惩办帝制罪魁,(三)请元首自行辞职以觇全国人民之意思。可见“五将军密电”是冯国璋企图以“中立”省将军首领的名义,召唤非独立各省区,形成第三种力量,以图联合护国军,打倒袁世凯的一种计谋。

1916年3月19日,当直隶省巡按使朱家宝将“五将军密电”呈送袁世凯过目时,袁气急之下,几乎晕倒;帝制派见此电,亦个个瞠目无词,足见“五将军密电”对袁氏帝制的打击程度。袁世凯鉴于全国人民反对帝制斗争正方兴未艾,内部已处四分五裂、众叛亲离之势,深知已临灭顶之灾,但为了仍然保住权力,企图继续盘踞大总统职位,便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冯国璋

自从“五将军密电”泄漏后,冯国璋与袁世凯的裂痕更无法掩饰。

于是冯国璋―不做,二不休,决定对袁施加更大压力,以迫其将政权让予他。为此,冯于1916年4月1日和16日公开致电北京政府,劝袁及早退位。各省军阀纷纷效尤,亦先后通电劝袁世凯迅速退位,袁世凯不得不派亲信阮忠枢南下向冯国璋乞情。冯国璋在阮忠枢的请求下,答应联络各省,担任调停。1916年5月18日,冯国璋邀集未独立各省在南京召开代表会议。冯国璋意图通过南京会议逼袁下台,由他取而代之。但由于倪嗣冲的破坏和各省区将军代表谋略不一,遂使南京会议夭折。冯弄巧成拙,被舆论斥责为:“与其名为解决袁氏地位之会议,毋宁名为解决自己地位之会议。”

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导致护国战争爆发,北洋军阀集团内部四分五裂,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忧惧而死。在此过程中,冯国璋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就职副总统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出任总统。1916年10月冯国璋被选为副总统,11月在南京宣布就职,仍兼江苏督军。冯国璋就职副总统后,便在南京设立副总统办事机构,并以国家元首的姿态公开接见中外记者,大谈治国方略,主张中国建设要渐次进行,反对国民党的激进方针,一时政治上颇为活跃。1917年初,江苏商民鉴于冯国璋坐镇南京,维护社会治安有功,便发动集资为冯国璋竖立“丰碑”;未几,江苏军界联合会闻知,亦愿加入发起,改为建立冯公生祠,取华符之“华”字名为“华园”,并拟铸造铜像。事为冯国璋所闻.他“恐为人所讥议,立即致函辞谢”,谓:“华园一事千万打消,如不能中断,请即改为劝工场,以利民生经济。”不久,将建华园和铸像之捐资建成贫民工厂和劝工场,此事一时传为美谈,并为冯国璋增添了几分光彩。不仅如此,冯国璋更以反帝制余孽面孔出现。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后,将阁员名单派人送到南京请冯核准,冯一看名单上竟有曹汝霖,便对身边的人说:“这张名单我能同意吗?连帝制余孽也要当阁员了,太不象话了,芝泉(段祺瑞)真是胡闹呀,我准备把它退回去?”


冯大总统

1917年2月,冯国璋赴京调解黎元洪与段祺瑞因对德断交而引起的“府院之争”。冯到京后,住在禁卫军司令部,整天忙于接见军政各界要人,发表个人对时局的看法,“欲求对外一致,不可不先求内政刷新”,一时赢得各界的好感。他还在中国大学以“教育救国”为题演讲,获得了师生的欢迎。3月,段祺瑞因不满国会和黎元洪的外交政策而辞职赴津,冯国璋受黎之托亲自赴津挽留,并与段联袂回京。冯见段刚愎自用,目中无人,最后表示无力调解,回南京后,冯国璋预料到段祺瑞必将对己不利,于是决定集聚实力,迎击段祺瑞的种种挑战。他联合江西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建立了“长江三督”势力,又竭力笼络各省军阀和英、美势力,从而伏下了未来的直皖之战。不久,黎元洪在美国公使“允为后盾”的支持下,断然下令免掉段祺瑞国务总理的职务。段愤然赴津,立即煽动“督军团”倒黎,于是皖系各省军阀在段的指挥下,纷纷独立,使黎进退两难。这时,冯国璋曾致电表示支持黎元洪,并建议由王士珍出来组阁。由于王士珍首鼠两端,害怕招致灾祸,一时没敢答应;段却趁机派其亲信徐树铮怂恿安徽督军张勋出面调停,且暗示使清逊帝溥仪复辟,结果黎氏受骗,解散国会,引出了一场复辟的丑剧。

代大总统

1917年7月1日,张勋在北京复辟,黎元洪避入日本公使馆,致电南京请冯国璋代行总统职权,维护共和。冯国璋于7月3日通电全国指出:“国璋在前清时代,本非主张革命之人,……国璋今日之不赞成复辟,亦犹前之不主张革命,……彼(指张勋)恃京师为营窟,挟幼帝以居奇,手握主权,口含天宪,名器由其假借,度支供其虚糜,化文明为野蛮,委法律于草莽,此而可忍,何以国为!”第二天,冯国璋在军署接见英国领事时说:“中国政体已走上了共和。不容许再有皇帝,我可以告诉你们,我跟段总理都是站在反对地位的。”复辟敉平,冯国璋于14日致电“奉还大总统职权,请黎元洪复职”。黎愧于解散国会,故决心去职,致电冯国璋说:“惭魂虽化,枯骨犹生,黾载河间,奠我民国。”段祺瑞企图乘机使其亲信倪嗣冲接替冯国璋江苏督军之职,于是大施调虎离山之计,18日致电促冯北上就大总统之职,并派靳云鹏为专使赴南京迎冯国璋北上。靳对冯说:“段此次组阁表示必可听冯四哥的话,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冯深知段之野心,不为靳语所迷惑,断然拒绝段祺瑞的安排,并针锋相对地提出离宁条件:调其部下江西督军李纯为江苏督军,陈光远为江西督军,第十五、第十六师为总统卫队。靳致电段祺瑞报告,段则以吴光新、傅良佐为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兼四川查办使和湖南督军为交换条件,答应了冯的要求。冯国璋鉴于自己的势力在长江下游得以巩固,便于8月1日率第十六师抵达北京就职。

冯国璋进京后,先拜访黎元洪,再次力言劝其复职;又派内务部总长汤化龙为大总统代表,进宫答谢清廷对他荣升大总统的祝贺。随后,他便将王士珍、段祺瑞请进府来,叙“北洋三杰”之友谊。冯极为亲切地说:“咱们老兄弟三个连枝一体,不分总统、总理、总长,只求合力办事,从今而后再也不会有什么府院之争了。”冯把“府院一体,内外一心”的高调呼得山响。然而这仅是表面文章,冯国璋决不是第二个黎元洪。他是一个有军队、有地盘、有势力、有野心的不低于段祺瑞的实权人物,他决不象黎元洪那样甘心当“活动的盖印机器”。

因此,冯国璋来京就职代大总统,无疑加深了冯段之间的矛盾,促进了北洋集团的分裂。段祺瑞刚愎自用,非常看不起冯国璋。冯国璋来北京前夕,段祺瑞听到冯用债券收买上海外商存土(鸦片),借制药为名,从中牟利的消息后,便对身边人说:“我与冯是旧友了,此君有个钱癖,固所深知。但以今日环境论,我绝不能反对,因小失大,致伤感情。且系苏省官绅合办,彼既事前未征求我的意见,我只好装作聋聩。”段祺瑞宣扬散布冯国璋有“钱癖”,并非无端攻击,冯国璋自保定发迹后,通过各种搜刮手段,已陆续聚敛了大量的财富,成为军阀、大地主和大资本家三位一体的典型人物。例如,他在原籍河间和阜城、兴济等地有土地3000余亩;在江苏与张謇合办盐垦公司。购地70万亩;在诗经村、天津、北京有房千余间;在直隶夹山、遵化、兴隆有3座金矿;在南京、北京、天津有10座钱庄和银号;并且在中华汇业银行和“北四行”均有大量股票和存款。尽管如此,仍不能满足其贪欲。当他走进总统府看到三海活蹦乱跳的鱼群时,却又动了心计,正好一个姓李的嬖人对其买好,进言说:“三海之鱼,自明清以来从未网罟过,如果打出卖给鱼商可值10万余元。”李某见冯犹豫不定,又说:“成文规定,三海鱼鸟花草历来是皇帝总统私产。”于是,冯国璋招鱼商捕之,议价8万元。从此,冯国璋落得贪婪名声,所以段祺瑞是很藐视他的。

辫子军于1917年7月12日挂五色旗投降,冯国璋于14日电请奉还大总统给黎元洪,但黎元洪知道尽管自己命令段祺瑞复职,但段祺瑞决计不会尽释前嫌、善罢甘休,因此不愿就职,并通电全国决意去职

当然,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实际的情形则是:北洋系内部十分讨厌黎元洪,但是南方的国民党和西南诸省坚持认为黎才是合法的总统

;黎元洪的策士金永炎看到这个民心向背,就在上海用黎大总统的名义发出了一个“奉诏讨贼”的通电;伍廷芳也带着外交总长的公章赶到上海,声明继续办公;军界老人丁槐更偷偷携带大总统印玺避居上海,扬言除非黎大总统的亲笔信,否则谁都别想拿走印玺……

这些事是否出于黎元洪的策划,不得而知,但是相对于北洋系的强势,黎派的这些做法实在是小儿科。不久段祺瑞迫使黎元洪下达了免除伍廷芳的外交总长令,接着上海护军使卢永祥打通租界的关系,将丁槐收监候审,“传国玉玺”自然就落到了北洋系手里。

但段祺瑞内阁中还是有君子的,比如张国淦就力劝段祺瑞迎黎元洪复位,他说:“相对而言,和黎元洪共事其实比较容易,因为他手中无兵,而且刚经受过挫折,会吸取教训;而冯国璋既有兵权,又是新官上任,遇事必然逞强好胜,因此更难对付。”

张国淦在府院之争的时候就是一个十分可爱的鲁仲连,如今他抛出这个很有道理的办法,确实是出于对黎元洪对段祺瑞的一片爱护之忱。可惜段祺瑞竟然没有采纳,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他对黎元洪已经深恶痛绝,以他刚愎自用的个性,不可能委屈自己;二是他对北洋系内部的手足之情有信心。

因此,段祺瑞兴高采烈地给冯国璋发电报,电文干脆利落四个字:“四哥快来

!”冯国璋一看之下,心中的棠棣之华登时怒放,连连对身边人说:“你们看,你们看!芝泉这个粗人,芝泉这个粗人!”随即命驾北上,就任了中华民国第四任大总统

。同时,黎元洪通电全国,指天为誓说:“即赴津宅养疴,息影家园,不闻政治

。”

其实在冯国璋做出最后决定之前,他的僚属是进行过激烈的廷辩的。一派人极力劝说他北上就职总统,因为“天与”如何可以“不取”呢!而且老在南京代理总统,终究影响国际观感。另一派人就持重得多,他们觉得要做总统也要在南京做,一去北京就龙游浅水,黎元洪是前车之鉴。冯国璋在大事上素来缺乏决断,因此犹疑不已

这时靳云鹏来游说他说:“北方的局势如一个大香炉,香炉三条腿,大总统您是一条,其他两条是总理和东海(指徐世昌)。有这样三条腿,您还怕香炉站不稳吗?我保证,这次四哥到了北京,能做一辈子的总统

。”冯国璋脸上渐露微笑,于是下了决心。不过他还是留了个心眼,出发前以总统身份调任他最亲信的江西督军李纯为江苏督军,为他守住了大本营

冯国璋进京后第一件事是派使节赴紫禁城面“圣”,一方面表示对清朝的感念,另一方面也通知小皇帝溥仪,您的“吾家千里驹”已是腾空而去了!他做的第二件事则是委派总统府的要员,名单中既有张一

沈珍珠的生平经历 冯国璋 冯国璋-人物生平,冯国璋-中期经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30103/188076.html

更多阅读

沈珍珠的生平经历 破胆王 破胆王-个人生平,破胆王-个人经历

破胆王是克里斯安吉尔criss angel,世界街头魔术之神,唯一一个2001年到2004年连续获得世界最佳魔术师称号的人,其前卫的风格和匪夷所思的魔术令世界人惊叹,但本人具有自毁趋向,性格极其怪异。自残魔术天下第一,幻觉魔术举世无双。唯一一个

沈珍珠的生平经历 戴安澜 戴安澜-生平经历,戴安澜-其他相关

戴安澜,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著名抗日将领,1904年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1925年参加北伐战争。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

沈珍珠的生平经历 英若诚 英若诚-生平经历,英若诚-家庭情况

英若诚,满族,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话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戏剧协会理事,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副主任,剧本室主任。译有《茶馆》、《奥赛罗导演计划》等著作。先后主演了《骆驼祥子》、《茶馆

沈珍珠的生平经历 张路 张路-生平经历,张路-为国足献策

张路,男,中国资深足球节目评论员。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9年到陕西插队,1971年入选陕西足球队,1973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足球班,毕业后在北京足球队担任守门员,1979年退役,后分配到北京体育科研所,数年后升任副所长。1991年获得北京体育

沈珍珠的生平经历 张琼华 张琼华-生平经历

张琼华(1890年―1980年),郭沫若原配夫人,1912年由父母做主与郭沫若结婚,旋即被抛弃,但未离异,在郭家空守六十八年,一生无子女。琼华_张琼华 -生平经历与郭沫若张琼华(左)与郭沫若的母亲张琼华是郭沫若明媒正娶的结发妻子,她比郭沫若大两岁。

声明:《沈珍珠的生平经历 冯国璋 冯国璋-人物生平,冯国璋-中期经历》为网友故作坚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