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个人好痛苦 林语堂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林语堂(1895年-1976年),福建龙溪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 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1

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2

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3

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贵豪华,贵简洁;不贵富丽,贵高雅;不贵昂贵,贵合适。

4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5

延缓年老展长青春的第一条规矩,是避免一切情绪上的烦扰。

6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7

大自然本身永远是一个疗养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疾病,但至少能治愈人类的自大狂症。人类应被安置于适当的尺寸中,并须永远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中人物总被画得极渺小的理由。

喜欢一个人好痛苦 林语堂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8

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这就好比一台戏,优秀的演员明知其假,但却能够比在现实生活中更真实、更自然、更快乐地表达自己。人生亦复如此。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生不完美是常态,而圆满则是非常态,就如同“月圆为少月缺为多”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此理解人生,那么我们就会很快变得通达起来,也逍遥自适多了,苦恼和晦暗也会随风而去了。

9

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

10

幸福: 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60103/197460.html

更多阅读

芗城宣传网-林语堂纪念馆 林语堂

地球村的老顽童  ——漳州人眼里的林语堂☉沈金耀在闽南各乡村,往往有一两个小有名气的老顽童,让村民的生活增添不少乐趣。看着林语堂晚年的照片,总觉得十分熟悉,就像那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诙谐有趣的老人。当然林语堂的名气很大,他是地球

林语堂故居 林语堂故居闭关时间

  (2014-12-05 08:57:14) 转载▼标签: 文化故居林语堂台北分类: 旅途屐痕林语堂故居并不是因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们这个假道学充斥而幽默则极为缺乏的国度里,我是第一个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重要的人罢了。——林语堂世人没有

林语堂《中国人》简介 中国人之聪明 林语堂

《中国人》是一本好书。相信你在阅读中,经常有会心一笑,灵光一显,慧根一动,通透开悟之感;定会如沐春风、如饮甘泉、如暄阳光,倍感幸福与舒畅。这本书就是让人读后激动不已、永远难忘、回味不已的书;你不禁对作者产生由衷敬谢!在我阅读的经历

厦门。林语堂故居 厦门大学 林语堂

林语堂故居那天,与友人一起,漫步在厦门的鼓浪屿。碧海蓝天,绿树成荫,阳光熙暖,轻风吹拂,好一处惬意的所在。被羽绒服裹紧了一个冬天的肌肤,似乎悄然苏醒过来,好喜欢这种轻灵舒畅的感觉,买了一张鼓浪屿旅游地图,确认着想去看的地方。林语堂旧

林语堂:谁说圣人孔夫子就不幽默了?

论孔子的幽默文/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孔子自然是幽默的。《论语》一书,有很多他的幽默语,因为他脚踏实地,说很多入情入理的话。只惜前人理学气太厚,不曾懂得。他十四年间,游于宋、卫、陈、蔡之间,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总

声明:《喜欢一个人好痛苦 林语堂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为网友连亲吻也内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