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除法教学反思 乘法与除法教学反思

反思一:乘法与除法教学反思

五年级第一学期在教学小数乘除法时,我总觉得学生自己看看,经过讨论,然后通过练习,学生就能基本掌握,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学生总是错误百出,计算正确率不是很高。一方面由于学生前几年一直接触的都是整数的计算法则,初接触小数不容易适应,容易出现错误。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统计,就我现在教的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计算错误,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数位写颠倒:十分位上的数字与百分位上的数字写交换。

2、计算时,商中间要商 0 的不会商 0 。

3、计算过程中结果不准确。

4、竖式计算,横式上不写得数,或者抄错。

5、简便计算中不会用乘法分配律。

6、乘法口诀记得不熟,用的不熟。

7、数不清小数的位数。

8、小数加减法还很差劲。

针对上述情况我进行了以下办法:

1、找出错误所在,分析错误原因。

通过统计及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发现计算方法错误的很少,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潦草,不检验等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的居多。我还把一些计算正确率一直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草稿本、试卷给同学们传阅,并向他们介绍学习经验,使一些计算正确率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触动,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节奏不能太快,练习量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去思考,去检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能体验到其优越性,增强学习信心。

2、教会学生列竖式,打草稿

在进行计算中,我强调口算与笔算的合理把握,要求学生口算必须在已学的口算范围内进行。如果要列竖式的题目就一定要打草稿。为此在计算时要求要求学生把竖式就写在作业本上,并提出列竖式的要求(数位必须对齐,字迹必须清楚),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哪些计算写竖式,从而可有效地进行指导。而对学生来讲,由于横式、竖式都成为作业要求,认真程度大大提高。

3、批改方法

在作业量上,布置时要少而精,但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批改时除了前面提到的对草稿本也进行批改外,我还作了如下一些改革措施:批改时先看该生作业是否全部正确,如全部正确,则立即作出评定。如发现有错,则暂不批改,并发还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找不出就把范围缩小再缩小,订正后再交教师批改。如订正后全部正确,则依然作出全部正确的评定。这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引以为戒,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精神。由于订正后还能得 优 等成绩,因此学生不是把检查订正作为一种负担,反而很愿意去做。 多几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在计算时就会自觉去检查核实一下,大大减少了计算方面的错误。再者,我经常性地加强以前知识的复习,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也能容易地接受新的知识。

反思二:乘法与除法教学反思

首先,课前的复习环节,让学生齐读背诵加减法、乘除法的各部分关系式。一来活跃课堂气氛,二来为今天新知学习营造情境,也会给学生在概念理解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然后,出示已准备好的小黑板,其上是学生易错混淆题,是加减法关系的运用。

其次,新课的教学探究。

以书本的长方形格子数的计算来引入乘法。相同加数的累加,可以简便成乘法,借此理解乘法的概念意义。为加深理解,我设计了一些非相同加数相加,能否改成乘法意义上的简便算式?学生对此理解较容易。对于对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即乘法,成为单纯的算式后,就此探讨乘法各部分关系。基础的是:因数因数积。对照着3 X 4=12理解,依次写出另外两个除法算式。这样,就可以反过理解 一个因数等于积除以另一个因数 。不过这个过程,从乘法的理解,到依据乘法列出除法算式,从而引出乘法的各部分关系,学生自主能言说,结合之前我们学生的旧知基础,更是理解上的顺畅。

对于除法的概念学习,除法的概念由来,与减法类似,因它而生。除法的概念是基于乘法的算理,所以,这里完全可以从乘法算式引出的两个除法算式之中,得出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至于为什么要求这个因数,这个因数到底怎样理解,书本课例已然依据方格子,已知总格数,行数,求每行格子数(或已知总格数,每行格子数,求共有几行),这样学生是依据鲜活的实例情境,对因数怎样求,又有什么算理意义,有了直观的理解。可我这样认为,这应该是二三年级解决的问题,实在以此为理解过程中的过渡,倒也不至于着力突出。

在除法概念明晰之后,紧跟着被除数怎么求,除数怎么求,学生自然能因之前的除法关系背诵而轻易回答。征之以当前的实例,学生更能明白除法与乘法之间的等式转换意义。这就很自然地加深了对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公式的理解。

如上乘除法的相互转化,自然见得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结合上节课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学生容易想到乘除法之间也存在互逆关系。当然,这里老师的引导切入要跟上。因为我们是由乘法引导出除法,除法的概念也是建立在乘法基础之上,所以只能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实际上,在因乘法推导出相应两个除法算式时,我们也一一做了比对,积如何转变了,两因数如何转变了,被除数怎样而来,除数、商又是怎样来的,这种相反的意思,早在乘法口诀运用时,就已经学得很熟了。所以,这里我们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互逆关系的理解上深度挖掘。而在于互逆关系的运用,所以乘除法的组题、套题很适合此用,也能让互逆关系规律明显呈现。

回过头看,这节课总觉效果还不错,但在细节方面处理还不够,尤其是对学生的习惯要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习惯的要求总是应该伴着相应的学习过程而产生。该方程格式时,该方程思维时,该计算过程时 ,都应该跟上相应的习惯要求。希望日后多关注到学生的弱点,提前规范要求,尽量避免因不良习惯而带来的学习麻烦。

反思三:乘法与除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除法教学反思 乘法与除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乘除法按计划用了7个课时

1、第一课时教授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第二课时在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注意强调:先定符号,后定值。

3、第三四课时;继续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计算,并在此基础上教授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4、第五课时作业讲评

5、第六七课时教授有理数的除法计算。

学生对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掌握得比较快,但是在进行多个有理数运算,特别是涉及到小数,分数计算时则计算速度明显放慢,在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时也不容易观察出题目的特点,作业错误率高,因此讲评作业也花去不少时间。

随着知识的增多与深入,再加上没有良好的复习习惯与强烈的求知欲望,C组生总是在没有完全消化好前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又得往前赶。这使得知识很难巩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220103/213862.html

更多阅读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反思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梁荣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它是在学生学过加、减法笔算和初步认识小数含义和数位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也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整节课下来,整体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取得了一定的

《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王亦瑞《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由学习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

小数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 三年级乘除法巧算

五年级上“创新思维数学讲义”——小数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热身场学习小数乘除法后,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4×0.65-40×0.02+4×5.5-1÷0.25 小林认为这道题不能简算,就打起草稿来,还在小林打草稿时,小明过来看了他的草稿,笑着说:“这道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巧

声明:《小数乘除法教学反思 乘法与除法教学反思》为网友成王败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