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一: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通过伽利略质疑、反复试验、公开试验这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伽利略善于思考、不畏权威、追求真理的优秀品质。

这节课处理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主线清晰,知识点得以落实。整一节课都围绕 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 来展开,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再进行全班汇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知识点上,抓住关联词,并在想象伽利略的内心挣扎时,运用这组关联词,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通过比较近义词 反复 和 重复 ,来理解人物行为背后所展现的品质。

二、拓展资料,延伸知识。在讲到伽利略进行公开试验前的艰难处境时,我出示了与伽利略有着相似经历的布鲁诺的资料,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伽利略那种为了追求真理,敢于献身的精神。

三、总结学法。学习这篇课文,还要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这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故此,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请学生归纳方法,并让学生用这些方法进行小练笔,有利于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提高。

当然,也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一、本课的难点之一在于了解伽利略的疑问是如何产生的,但我仅是请了两个学生用数字来简单说明,可能还有部分同学没能理解,没有很好地突破难点。

二、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质疑的机会,如 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 ,可由学生来质疑 反复 和 许多次 之间的联系,体会伽利略的认真严谨。

三、小练笔的内容要求不是很明确,指导还不够到位。

四、对学生回答时出现的口误,没有及时纠正。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二:

这一课的教学着重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感知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至于原 理,演示一下,学生都会明白。

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

1、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了解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让学生细读通描写两个人物的语句,感受到亚里士多德当时是绝对的权威,而伽利略只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教授,这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伽的敢于打破权威、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事实上,学生也达到了这个教学目标,对于伽利略的勇敢就更加佩服不已了。

2、通过演示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原本以为这篇推理性较强的文章比较枯燥,学生可能不怎么感兴趣,但事实上,合理地让学生利用实物演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在演示时,由于高度不够,又几次重新演示,浪费了时间,这其实是课前准备不充分。

3、伽利略试验成功后,人们会怎么说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打开思路,而不仅仅只能说出 伽利略太棒了,太厉害了 之类的语句。比如,伽利略的学生会说什么?那些如此信奉亚里士多德的人会说什么?那些嘲笑过伽利略的人又会说什么?这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们富有创造性的回答就产生了,也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力。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三:

本月底学校开展了 新聘教师讲课比赛 的活动,我参赛的课题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虽然在授课之前我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但由于经验不足、教法简单机械,所以留下了许多遗憾。现将本堂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朗读少。如何实现有效的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虽然前一段时间我们教研组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教研活动,大家作了许多探讨,但在教授本课时我依旧忽略了朗读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我会更加注重朗读教学,让各种朗读形式发挥各自的作用,使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

二、评价单一。面对问题不同,难度不同的回答时,我总是用 好 , 真好 , 真聪明 等几个简单的词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单一,平淡的方式没有发挥评价应有的激励作用。

三、忽略了学生亲自参加试验的作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的试验用具比较简单,原理也比较易懂,完全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但我为了节省时间,直接用课件作了演示实验,而忽略了学生亲自参加试验的作用,即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板书缺乏灵活性。课文中讲述的三件事情很简短,学生在口述回答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随机灵活板书,但我为了省事,提前写好用纸遮了起来,此举显得很多余。

也许一堂课总是要留下遗憾,但我希望能通过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使这种遗憾越来越少。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四: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实践的好教材。我根据本文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采取了 块状教学 。所谓的 块状教学 ,是相对于 线形教学 而言的。传统采用的 线形教学 法一般以文章的情节为主线,以问题为连接点,以逐段的顺序讲读为基本操作方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的劣势在于老师 圈 得过牢,学生学习主动性得不到提高。而 块状教学 法则打破了这种常规的教学步骤,它不是简单地把识字,学词,分段,学习课文内容分割开或者把课文内容的情节分割成几大部分来学,而是在课堂上以课文内容为媒介,实施对 听,讲,读,写 四种语文能力的集中培养。我在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课时,也尝试着使用了 块状教学 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1.直接入题。

2.给出一组关键词,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读书思考,用这些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组关键词是我精心选择的有着内在联系的词语,它们提示了文章的关键内容,能让学生化难为易,不知不觉中走过了总结、概括的过程。

3、然后以 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 这个问题统领全文。让学生默读写感受。这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

第一板块:品味 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之深 ,感受 伽利略 怀疑之勇敢。

这一部分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字、词、句的品读,引导学生读懂当时的社会环境,感受伽利略面临的压力和危险,初步体会伽利略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我重点抓住了 信奉 和 怀疑 这两个词,着力渲染了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之深,来衬托伽利略怀疑之勇敢,从而感受到伽利略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第二板块:研读 分析过程 ,体味 思维之严谨

这部分主要通过对伽利略分析推理部分的理解,感受伽利略并不是胆大妄为,而是经过缜密思考之后才产生怀疑的。这部分是一个难点,光靠语言的描述很难说清楚,于是,采取了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先假设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情况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240103/219241.html

更多阅读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课后反思

感悟 积累 运用——《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

为什么两个铁球会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

前几天我在新浪网上看到一篇博客,题目好象叫什么文科生想不通的几件事,其中有件想不通的事就是说从比萨斜塔上的落下的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会同时着地,还自以为幽默的说自己不相信如果她和韩红从塔上跳下去,她会和韩红一同着地(估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实录及点评 课堂实录点评

第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实录及点评(执教教师: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赵耀)(课前播放黄山风光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后说说心目中黄山的样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一、读准课题,引发思考1、板书

声明:《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为网友让你娇喘不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