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读后感500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一)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500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

整篇词上阕写了作者重回橘子洲头,在橘子洲看到的的湘江之景,下阕作者回忆了青年与同学们游玩橘子洲,抒发了自己的抱负与感慨,表现了作者的豪迈之情。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一句表明作者独自来到橘子洲观看到这漫妙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句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天的山上,枫叶红透漫山。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八个字,动静结合,既写出了在红山映衬下的湘江美景,有表现湘江边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之态。而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同样是写江面景色,柳永却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毛词写得气势如此之恢弘、强硬,而柳词却显得婉转、伤感。毛词与柳词风格之软硬、深浅立现。

“鱼翔浅底”虽在写鱼。却又更衬托出了湘江水之清澈。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有异曲同工之妙。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二)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曾几何时,在初中的文章中读到毛泽东的这首诗《沁园春·长沙》。

今天,又在网上看到关于毛泽东临死前的遗嘱,渐渐我回忆起这首诗歌,回想中学时代并不理解这首诗的感情。只知道这首诗是老师必须让背下来的。现在再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突然心潮澎湃,整个诗的感情在我的全身沸腾。

那时候的毛泽东正是风华正茂,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风华正茂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过去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又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了解这个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词中闪耀着的革命者崇高心灵的美的光芒。

中流击水一腔拿云心事

“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我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淡。”(《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前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三)

昨天我利用一堂课的时间,给学生朗读介绍了一组古人咏秋的诗词,作为学习《沁园春长沙》的铺垫。

今天早读课我走进教室,要求学生们把昨天我给推荐的《古人咏秋诗选》读读背背,再自己读读《沁园春长沙》。

早读课结束紧接着便是我的语文课。我先请同学上台发表一分钟讲演,这是我从今天开始给每堂语文课规定的一个“节目”,以后每堂课都请一位学生上台发表演讲。作为第一个发表演说的文跃海刚开始有些紧张,他先读了一段我第一天写给大家信中的话,然后说了他对我们这个班的感受。接下来,他越来越自然从容,他讲到一件小事:“那天早晨,我们小组第一次做卫生,因为那天上午我们还要去音乐厅听报告,我生怕时间来不及,这是同寝室的三位男同学便对我说:‘不要紧,我们帮你!’这让我很感动,感到生活在我们班真是无比的温暖。”

他在讲这件小事时,陆陆续续有老师进来听我的课。陈珂老师一进来,便准备坐在一个空椅子上,她习惯性地用手擦擦椅子,这时离陈老师最近的一个男生马上拿出一张餐巾纸递给陈老师。刚好这时,文跃海的演讲结束了。

我评论道:“尽管文跃海刚开始有些紧张,但一谈到班上的同学,他谈吐便很自然了。他说的那件小事让我也很感动,是呀,生活在我们班,真是处处有温暖,因为我们都在实践着‘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而这种实践,往往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比如,在同学为做卫生着急的时候,你真诚地说一声‘别着急,有我呢!’又比如,刚才,就在文跃海讲演的时候,我看到这样一个细节……”我便把刚才那个男生递纸给陈老师的细节讲述了一下,然后走到这个男生身边:“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呀?”“魏铭江。”他有点不好意思。我对大家说:“陈老师刚才就因为魏铭江这一个小小的举动,而感到了我们班的真诚!陈老师可能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不要紧,因为她会觉得,高一三班的学生真可爱!因为她一踏进三班教室,便感到了扑面而来的温馨!”

我开始进入今天的教学。我说:“今天算是我正式给你们讲的第一篇课文。我给大家强调一下,以后同学们上李老师的语文课,必须具备两个意识,一是纠错的意识。纠谁的错?李老师的错!李老师几乎每堂课都可能出这样或那样的错,你们一定不要给李老师面子,要在第一时间当面指出,以免李老师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比如,昨天李老师就犯了一个错误,课后女儿对我说,我在读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时候,就是我把‘戚’(qī)字读成了qiē!同学们昨天发现没有?”好几个同学说:“发现了。”我反问:“那你们为什么不当场给李老师指出来呢?”他们不说话了。我说:“可能你们不敢,可能你们给李老师面子,因为毕竟后面有许多老师在听课。不,你们错了!你们应该当场指出,这也是为你们自己好!”

停了一会儿,我又说:“昨天李老师在讲《采桑子重阳》的时候,还有一个地方讲得不准确,这你们可能难以觉察,但我今天要纠正一下。就是昨天我说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心情很好,因为红军打了胜仗,而且他在被排斥在领导岗位以后,刚刚恢复了领导权。其实不是,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还没有恢复领导权,那时年底的时候了。也就是说毛泽东个人当时还处于失意的时候,但他能够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而为红军的胜利而欣喜不已,而诗兴大发!”

“同学们上我的语文课,还要有第二种意识,就是研讨的意识。谁研讨呢?同学之间,李老师和同学们之间,都可以研讨。各自发表各自的发现、感受,谈自己不同的观点,展开交流和碰撞。我希望以后我们的语文课,同时也是学术研讨会。”

我请同学们把课文打开:“刚才早读课,同学们都读了这首词。现在我听听同学们读一遍。我们对这篇课文已经预习过了,我想同学们该不会读错什么字了吧?”

这次我要学生读的目的,主要是看他们对词的熟悉程度,是否把每个字音读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学生的朗读声在教室里回荡。

学生朗读完了以后,我评价道:“嗯,总体上说,同学们读得还不错,比较有气势,没有出现读错字的情况。但显得平淡了一些,而且稍微有些快。下面,我们请一些同学但读起来朗读,看他们是怎样处理的。谁愿意第一个起来朗读呀?”

钟雪飞把手举了起来。我点点头:“好,请钟雪飞同学们朗读!”

“独立寒秋……”钟雪飞读得很轻柔,有点如诉如泣的味道,声音也不大,但他很认真也很投入。因此,同学们给了他以掌声。我却没有鼓掌。

我说:“同学们都鼓掌,我没有鼓掌。为什么呢?这样,我们在请一个同学起来读,比较一下吧!”唐强同学马上把手举了起来。

“好,请唐强读,大家认真听听,比较一下,看唐强是否读得比钟雪飞强!”我说。

在我看来,唐强读得显得比钟雪飞强,他抑扬顿挫处理得好一些,速度适中。同学们也给了他以掌声。

我正要评论,这时候,张长春举手要求读,我点点头,示意他读。他站了起来:“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270103/226110.html

更多阅读

高中第一册《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一.学期诠释(简介)第一单元: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读散文,仿佛是聆听一位在人生途中,奔波跋涉的行旅,在讲述其见闻感受。似平凡,而深刻;似平淡,而隽永。)

长尾理论读后感 让“长尾理论”见鬼去吧

    一个理论,“长尾(longtail)”理论,在2005年的中国营销与管理界游荡。   它不仅荣获了美国《商业周刊》杂志评选的“BestIdeaof2005”奖项,而且在中国精英云集的博客圈中也引发了颇多思考。“长尾”理论是2004年9月美国《连线

长腿叔叔读后感 《长腿叔叔》读后感300字

《长腿叔叔》读后感300字作者:顾涵13579我读过好多书,不过我今天却想谈谈《长腿叔叔》这一本书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孤儿,被幸运女神光顾,而有幸上大学。有位好心的理事由于看了她发表的一篇文章《忧郁的星期三》认为她很有写作天赋,愿培养

声明:《沁园春长沙读后感500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为网友晚風傳吣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