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的诗意 乞巧的诗意

乞巧的诗意

《乞巧》

作者:林杰

原文: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

1、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2、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诗意: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
牛郎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
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
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
至少有几万条。

赏析:

嫦娥的诗意 乞巧的诗意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www.aIhUau.com)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280103/230698.html

更多阅读

古诗文诵读——《乞巧》 古诗文诵读 小学版

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年来,老师与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名诗名句。一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乞巧望秋月的句意

每一次我对人生轨道进行修正,就会有种感激的情绪,感激上天还给我如此机会。至于之前的迷茫、困惑和波折,不过是人生必经之路,而这些经历,让我成长。在京城混迹7月有余的今天,我不免得瑟,咱塞北流放的日子终于到了头。好友们纷纷相约替我接

七夕节为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摘抄 广元女儿节演唱会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br/><br/>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

乞巧 乞巧-习俗简介,乞巧-古代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

声明:《嫦娥的诗意 乞巧的诗意》为网友月下醉美人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