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人间训 《淮南子|人间训》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淮南子|人间训》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提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淮南子|人间训》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7.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下缘木而处 缘:沿着

B.无为贵智士 贵:尊重

C.不如行义之隆 隆:高尚

D.美行可以加人 加:超过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 B.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

C.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 D.有战胜存亡之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B.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C.吾是以先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赵亡则君为之次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谋略的一组是( )

①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 ②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③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④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

⑤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⑥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张孟谈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笃行忠义比“战胜存亡”更可贵。

17.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5分)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淮南子|人间训》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3分)

译文: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2分)

译文:

7.A(缘,攀援,在这里可#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end#译为“爬上”)

8.C(其余三项,“同情”在这里是指“情况相同”;“阴谋”是动词,“暗中谋划”;“存亡”在这里是“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

9.B(两个“乃”都表顺承关系,相当于“于是,就”。其余三项,两个“而”字,前一个表示假设关系,后一个表示转折关系;两个“以”字,前一个表原因,可译为“因为”,后一个表顺接,相当于“而”;两个“则”字,前者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

10.B(①是群臣为张孟谈请功时的话,侧面间接反映了他的胆识谋略;②张孟谈请求前往作说客,是他胆识谋略的直接表现;③是他游说韩魏二君的说词,晓之以利害,是能说服韩魏二君的关键;④是赵襄子的行为;⑤张孟谈的胆识谋略保证了谈判成功;⑥是作者引《老子》的话,表明高尚品德的重要。)

11.B(“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与文意不符。)

17.(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三个分句,每句1分) (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两句话,每句1分)译文意思对即可。

译文:

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为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杨炯 骆宾王苏洵 苏辙

参考译文:

淮南子人间训 《淮南子|人间训》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智伯率领韩、魏两家攻打赵家,乌黑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它。(晋阳)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这时赵襄子对张孟说:“(晋阳)城里人力已经耗尽,粮食也十分缺乏,将领们也都疲惫不堪,怎么办呢?”张孟谈说:“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全,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批有智谋的人了。请让我试着偷偷出城,去会会魏、韩二家君王,和他们商定这件事。”于是张孟谈见到魏、韩两君王,劝说道:“我听说:唇亡齿寒。今天智伯率领你们两家攻伐我们赵家,赵家就要灭亡了。赵家如果灭亡,你们两家就是下一个(要灭亡的)了。如果不趁现在想办法,灾难也就很快要落到你们两家头上了。”韩、魏两家君王说:“智伯这个人,内心骄横而少恩寡情。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情就坏了,这如何是好?”张孟谈说:“话从二位君王口中出,进入到我人耳中,谁还会知道?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淮南子|人间训》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于是韩、魏二君王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张孟谈就回城报告赵襄子。到了约定日期的夜晚,赵襄子(派人)杀了看守提防的官吏,挖开大堤(使水倒)灌进智伯军营,智伯军队连忙堵水,一片慌乱。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军队从正面出击,将智伯的军队打得大败,杀死智伯,又将他的封地一分为三。赵襄子奖赏有功人员时,最先受奖赏的是高赫。大臣们提出问题:“晋阳能够保住,是张孟谈的功劳。可现在却是高赫获首赏,这是什么缘故?”赵襄子回答:“当晋阳被围困的时候,我的国家危难的时候,众多大臣没有不对我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的,唯有高赫仍然有失君臣礼节,所以我首先奖赏他。”由此看来,“义”才是做人的根本。即使战胜敌人,挽救国家,也比不上施行忠义来得高贵。所以《老子》说:“美好的言辞可以博得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众人。

译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40103/245769.html

更多阅读

《如意君传》的版本与作者 如意君传白话译文

《如意君传》的版本与作者周传授小说研究专家孙楷弟末見过杨慎的《如意君传》,他根据乾隆六年刻的黄之隽《庑堂集》二十一卷《杂著》五《詹言》,以及黄训《读书一得》卷八中论及《如意君传》,于是推测为明人作。1990年版的《

《淮南子·泰族训》白话译文 王羲之黄庭经白话译文

《淮南子·泰族训》白话译文  (2008-10-27 11:13:53)标签: 文化《淮南子·泰族训》白话译文 作者:[新法家] 来源:[] 浏览:[377] 2008-7-24原文: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干之,雨露以濡之。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

声明:《淮南子人间训 《淮南子|人间训》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为网友桑闹夫必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