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传翻译 《梁书・陶弘景传》原文及翻译

《梁书・陶弘景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陶弘景传翻译 《梁书・陶弘景传》原文及翻译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初,母梦青龙自怀而出,并见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遂产弘景。幼有异操,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及长,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耳。读书万余卷。善琴棋,工草隶。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取决焉。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及发,公卿祖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

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梁书・陶弘景传》原文及翻译】。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时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

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尤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著《帝代年历》,又尝造浑天象,云修道所须,非止史官是用。

义师平建康,闻议禅代,弘景援引图谶,数处皆成“梁”字,令弟子进之。高祖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逾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

天监四年,移居积金东涧。善辟谷导引之法,年逾八十而有壮容。深慕张良之为人,云“古贤莫比”。曾梦佛授其菩提记,名为胜力菩萨。乃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40103/245877.html

更多阅读

李景星与《四史评议》 四史

李景星与《四史评议》李景星(1876-1934),字晓篁,又字紫垣,费县民主街人。清末民初著名文史学家。自幼聪明颖悟,记忆力绝佳,有过目不忘之才,能把《十三经》倒背如流。他参加沂州府试,名列第一,取为廪生。山东学政视察沂州,看了李景星的文章,大加

《梁祝》简谱全本 梁祝笛子简谱

《梁祝》简谱全本-----(全新推荐)   发表于:2005-6-25 22:26:00首先谢谢huain论坛的sbl笛友,在此向他鞠躬了~~引用:“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将《梁祝》全本简谱做成了。太难了,五线谱转成简谱不难,可是我没扫描设备手抄谱不好上传。苦思

转载 《南史卷七十六隐逸下》陶弘景传 梁书陶弘景传

原文地址:《南史卷七十六隐逸下》陶弘景传作者:冬天的树001《南史卷七十六隐逸下》陶弘景传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祖,隆,王府参军。父,贞,孝昌令。初,弘景母郝氏梦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以宋孝建三年丙申歳夏至日生。幼

《南史卷七十六隐逸下》陶弘景传 南史卷七十六徐伯珍

《南史卷七十六隐逸下》陶弘景传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祖,隆,王府参军。父,贞,孝昌令。初,弘景母郝氏梦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以宋孝建三年丙申歳夏至日生。幼有异操,年四五歳恒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至十歳,得葛洪《神仙

《梁书·江革传》校正 江革传阅读答案

说明:今见某试卷《梁书·江革传》部分,脱漏离奇,错舛太多,几不可读,特勘误其谬。红字为错舛处,以“__”标出,以“[]”正之。蓝字为脱漏处。梁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三十江革传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祖齐之,宋尚书金部郎。父柔之,齐尚书仓部

声明:《陶弘景传翻译 《梁书・陶弘景传》原文及翻译》为网友夕陽西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