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峻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40103/246913.html

更多阅读

汉朝风云 汉朝智囊晁错被冤杀的一个原因 晁错是怎么死的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县城南晁喜铺)人。汉文帝时,晁错因文才出众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师)、贤文学。在教导太子中受理深刻,辩才非凡,被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景帝)尊为“

远观:晁错这个人死得不冤

远观:晁错这个人死得不冤晁错这个人其实死得其所,易中天先生说了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说他死得冤枉,而在任何一段历史中,臣子为皇帝的社稷去死,这难道叫冤死吗?有一句话在君与臣的对立中说得极为巧妙,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叫什么,叫臣忠

汉书·晁错传 晁错传

晁错为什么会被腰斩东市作者:与心幽欢《汉书·晁错传》原文及翻译:作者:小敏意大利拾遗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e04880101hzhm.html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毁誉参半——《晁错论》浅析 晁错论

《晁错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评论对象为西汉景帝时期政治改革家晁错。晁错(公元前200-前154年),西汉政治家、政论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文帝时为太子(景帝)家令,景帝即位后为御史大夫。晁错坚持“重本抑末”政策

声明:《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原文及翻译》为网友大爷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