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后出师表原文 诸葛亮《后出师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后出师表》是《前出师表》的姊妹篇,写于建兴六年(228)。由于《三国志》本传中不载,《文选》里也不见选录,而是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在注文中引自张俨《默记》,所以,有人认为此表是伪作。但也有人认为,从体例文风来看,后表与前表并无二致;而且《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中,诸葛恪说:“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所指可能即系后表。

《后出师表》作于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大臣们对再次北出征伐颇有异议。诸葛亮立论于汉贼不两立和敌强我弱的严峻事实,向后主阐明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的遗愿,也是为了蜀汉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动摇。正因为本表涉及军事态势的分析,事关蜀汉的安危,其忠贞壮烈之气,似又超过前表。表中“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之句,正是作者在当时形势下所表露的坚贞誓言,令人读来肃然起敬。

原文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

诸葛亮后出师表原文 诸葛亮《后出师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50103/249443.html

更多阅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神泉夏阳瀵简介洽川黄河湿地有很多温泉,当地称为瀵泉,水温常年在30℃左右,很适合沐浴。瀵,古人指“水由地面下喷出漫溢”,就是涌泉。洽川湿地著名瀵泉七处,而夏阳瀵最大。夏阳瀵古籍早有记载。夏阳瀵之南有春秋战国时连接秦晋的夏阳渡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出师表妄自菲薄

不宜妄自菲薄 出师表本搜索出师表原文引用,偶然发现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解释错了这句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网络解释为,不要看不起自己。成语妄自菲薄也解释为,过分看清自己,形容自卑。而且引用的例子就是诸葛亮《

《出师表》搞笑版译文 出师表翻译搞笑版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

声明:《诸葛亮后出师表原文 诸葛亮《后出师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为网友生死一曲笑别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