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潜能的名人事例 关于发掘、利用历史名人文化的调研报告

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有造字圣人仓颉,唐朝高僧、天文学家一行,被清官海瑞称为“天下直言第一”的以“忠诚清直”闻名于世的明朝巡抚魏允贞等;近有建立濮阳一带最早的中共党组织――中共XX县佛善村党支部的XX县第一位共产党员刘大风、名冠神州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河南坠子皇后乔清秀、有“丹青梅花王”之称的著名国画家端木梦锡、原浙江省委第一书记铁瑛等。为弘扬南乐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具有南乐特质的先进文化品牌,发挥名人文化在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县政协文史委于2015年7月――10月对一行、魏允贞、乔清秀等部分历史名人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在查阅、收集大量史书和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外地经验,深刻认识到发掘、利用、传承好我县丰富的历史名人文化,对于增强我县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打造文化强县、实现文化XX县,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部分历史名人其人及其名人文化发掘利用现状

(一)基本情况

1、仓颉:

仓颉,XX县吴村人,黄帝的史官。他漫游各地,仰观日月星辰,俯察鸟兽虫鱼行迹及山川万物行体,汲取其他氏族集团的成功经验,汇集各种符号,进行规范认定,使形状、读音、意义统一起来,形成文字,从而结束了远古先民结绳记事的历史,后人尊之为“造字圣人”。

仓颉造字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创举。作为汉字的创始人,仓颉率先在通向文明的路口上插上了第一个路标,在人类的心灵上点燃了第一盏明灯,是他第一个满足了人类的精神需要,是中国文化的庇护神。

2、僧一行:

本名张遂(683年――727年),河南省XX县梁村人,唐代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著名高僧。张遂出生于官宦世家,曾祖父张公谨,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被追封为郯国公;祖父张大象,曾任户部侍郎;父亲张擅,曾任陕西XX县令。青年时代,张遂在京都长安求学,他天资聪颖,刻苦好学,20岁时已博览经史,尤其精于天文、历象、阴阳五行之学。为避开武则天之侄武三思又怕因此而遭到迫害,公元703年,东去嵩山嵩岳寺剃度出家为僧,拜大照禅师普寂为师,改名敬贤,法号一行。后徒步去荆州当阳山玉泉寺、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学习。期间,他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名山古寺,到处访求名师,研究佛学经义,学习天文、地理、阴阳五行、数学等。开元五年(717),玄宗强行征诏一行入京。从此,一行开始专门从事天文历法工作,于727年完成新历《大衍历》初稿,同年病逝。

一行的主要成就:他致力于研究天文学,曾制造出天文仪器“黄道游仪”,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第一次发现了恒星运动现象,这在世界天文史上是一次创举;他是全世界第一个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的人;他主持编订的天文历法《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他和梁令瓒等设计制造的用水力运转的浑天铜仪,不仅是天文仪器,也是世界上最早有机械转动的计时器;一行在数学上也有巨大贡献,首创不等间距的二次内插公式。一行勤奋好学、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弘扬和学习的。

3、魏允贞:

魏允贞(1542年-1606年),字懋忠,号见泉,XX县城南街人,天资颖慧,沉默寡言,忠厚刚直。万历五年魏允贞中进士,授荆州府推官。万历十年,魏允贞以政绩卓著升任监察御史。当时,考试舞弊现象严重,对此魏允贞上疏直言。其奏议得到很多正直官吏的支持,而有些人却诬蔑他无视皇上,因此魏允贞被贬出京城,降为许州判官。不久,又改任南京吏部主事。万历二十一年,因替赵南星辩白,被第二次贬出京城,以山西灾乱为由,命他巡抚山西。魏允贞一上任山西巡抚,即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开仓放粮,救民于水火。魏允贞在山西10年,杜绝贿赂,关心农耕,惩治贪官污吏,修筑军事设施,使山西大治。【关于发掘、利用历史名人文化的调研报告】。太监张忠、孙朝以矿税使身份到山西横征暴敛,魏允贞不畏权势,与矿税使作斗争,并屡次上疏为民请命。矿税使则诬陷魏允贞“贪污钱粮,对抗朝廷”。皇帝听信谗言,又欲降罪,震动朝野。南北两京大臣联名上书,为允贞鸣冤。山西官民数千人到京为允贞叫屈,并要与矿税使对质,始得免罪,这次事件使魏允贞威名大震。但他深感宦途艰难,连上20余疏,要求辞官还乡。魏允贞回乡后,忧于国事,又遇父丧,悲愤交集,抑郁而逝,追谥介肃。

在历史上魏允贞以“忠诚清直”闻名,海瑞称其为“天下直言第一”。山西修建多处魏公祠,以彰其德。

发掘潜能的名人事例 关于发掘、利用历史名人文化的调研报告

4、乔清秀:

乔清秀(1910――1944),本名袁金秀,XX县马上镇店集村人,河南坠子泰斗级人物,乔派坠子创始人之一。父亲袁相巽,母亲张氏。父亲吸毒败家,欲卖妻女,母亲知道后带着金秀姐俩躲到XX县外祖母家(原籍南乐,后迁至此)。后父亲吸毒致死,母亲迫于生活改嫁,金秀便与外祖母相依为命。金秀十四岁拜XX县艺人乔利元为师。1926年秋,金秀嫁给乔利元(XX县乔崇疃村人)并改名乔清秀。1927年,乔利元为乔清秀从濮阳请来琴师康元林。1928年乔清秀又拜XX县梨花大鼓名将潘聚春为师,吸取梨花大鼓的优点,坚持博采众长、突破传统、大胆创新、锲而不舍、精益求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并以“坠子皇后”的美名享誉天津卫。乔清秀情操高尚,坚持卖艺不卖身、清清白白做人的原则从不为官府势力所屈。1941年新春乔氏夫妇在沈阳演出。当时东北为伪满日寇统治区,白色恐怖严重。在演出的第二天,日伪宪兵队下柬要清秀给唱堂会,清秀不愿为侵华日军服务,三次下柬均置不问。第四天日伪宪兵队包围乔氏住所,以“八路军嫌疑”的名义将乔利元、乔清秀押入宪兵队。乔利元身受各种残刑,致死狱中。乔清秀虽身陷囹圄,不畏威逼利诱,愤怒反抗,表现了中华儿女铮铮铁骨精神。乔利元被残杀后,乔清秀忧愤成疾,回到天津之后,于1944年农历正月初九含冤悲愤地与世长辞,时年仅34岁。

乔清秀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漩涡之中,却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了她那爱祖国、爱人民、爱艺术、坚贞不屈、冰清玉洁的高尚品德。

5、铁瑛:

铁瑛(1916年――2015年),XX县元村镇百尺村人,原中顾委委员、浙江省委原第一书记、浙江省军区原第一政委。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关于发掘、利用历史名人文化的调研报告】。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一大队组织干事、山东滨海军区XX县委书记、XX县独立团政委、山东军区特务一团政委、华东军区警卫旅政委、XX市公安总队政委兼干部部长、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舟山地区革委会主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等职。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3年3月当选为中共浙江省委顾问委员会主任。党的十三大当选为中顾委委员。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6、刘大风:

刘大风(1906年――1986年),原名刘介风,化名安明 ,XX县佛善村人。 1923年考入直隶大名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在校就读期间,受具有民主思想的校长谢台臣和进步教师的影响,积极参加“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并和同学创办了进步刊物《曙光》。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县的第一位共产党员,并在随即成立的大名七师学校党团支部任书记。1927年4月,刘大风组织建立了中共XX县佛善村党支部,这是濮阳一带最早的中共党组织。曾任XX县委书记、邢台中心县委书记、麻西工委书记、豫皖苏地委副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到1966年,先后任河南省军区人武处长、中南军区人武处长、中共广东铁路局党委书记、中共广东省监委副书记等职。文化大革命中,身心备受摧残。粉碎“四人帮”后,其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昭雪,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四届广东省政协委员、常委、中共广东省委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晚年,曾认真撰写革命回忆录,致力于地方档案、史志工作,为我党档案史志提供了大量历史资料。

(二)对部分历史名人文化研究、发掘、利用现状

为弘扬民族文化、发扬仓颉精神、创建仓颉文化品牌,县委、县政府曾成立仓颉文化研究会专门研究仓颉文化,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文物的原则对仓颉陵庙进行复原开发建设,充分挖掘利用仓颉文化、传承汉字文明,成功争创“中国仓颉文化之乡”并建立“中国仓颉文化研究中心”,面对海内外举办首届仓颉杯书画大赛,并成功举办了两届仓颉文化节,出版了专门研究仓颉文化的著述《走近仓颉》一书,对外宣传了南乐、推介了南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唐代高僧、著名天文学家、佛学家、数学家一行的研究甚少,缺乏宣传,几乎成为被遗忘的历史人物。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张衡、郭守敬、祖冲之、一行,其中三位都有纪念馆,唯独一行没有,作为一行故里南乐,深悉责任重大。

县委、县政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根据明代著名廉吏魏允贞巡抚山西、整肃吏治、发展经济、关心民间疾苦的史实,编创而成豫剧《布衣巡抚魏允贞》,该剧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剧传承人、豫剧须生泰斗贾廷聚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剧传承人、豫剧十大名旦之首的张宝英主演,是为宣传南乐、促进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电影《布衣巡抚魏允贞》正在拍摄之中。

对于坠子皇后乔清秀的研究、宣传比较少,甚至不少的南乐人不了解乔清秀其人其事。对于铁瑛、刘大风等历史名人的研究、宣传深度和广度不够,也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

二、历史名人文化发掘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目前,我县历史名人文化的发掘利用工作存在深度开发不够、文化底蕴不足,资源缺乏整合、没形成资源链条和特色品牌,关注度不够、影响力小等问题。表现为部分名人遗迹没有任何纪念设施,如闻名于世的天文学家一行、布衣巡抚魏允贞、坠子皇后乔清秀,在硬件上没有纪念设施,在软件上纪念、宣传的内容也极度缺乏;已建成的部分名人故居、遗著、碑刻等尚需进一步加大挖掘、修缮力度,如铁瑛故居、刘大风故居等,软硬件建设需并重。纵观历史,我县曾名人辈出,但与周边地区相比,却呈现出了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开发、保护与利用上的弱势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发掘利用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到位

在我县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中,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是高层次的、

永久性的资源,是我县悠久厚重历史最直接的体现者和传播者,具有很高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应积极开发、宣传并利用,但由于认识上的不足,致使我县的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没有很好地融入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主流中。如表现为在图书馆、广场、公园、出入城路口等地方很难看到历史名人雕像和对应的古文物;XX县历史名人文化的相关知识没有纳入全市、全省宣传教育范畴;在我县其他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丰富的、具有特质的人文资源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被作为支柱产业去做大做强等。

2、从事历史名人文化研究的专业性人才匮乏

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目前我县高层次专业人才却很少。

3、对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发掘利用不深不广

一些历史名人资源在开发保护中存在“浅表”、“单一”问题。如仓颉陵庙景点单薄,规模较小,许多与仓颉相关的遗址尚未得到开发,现有遗迹遗物的展示未能形成 “仓颉诞生地――生活遗迹――享祭地”集中展示的资源链条;刘大风纪念馆规模小、藏品少且均为一般常见文物资料、展板设计简单,且一室多用,不能凸显纪念意义等。

4、对历史名人文化的发掘利用缺乏有效资源整合

一是缺乏与同时代资源的整合,如对仓颉陵庙景区的开发保护,缺乏对仰韶文化资源的整合,使仓颉形象未能与其生活时代的仰韶文化紧密辉映。二是缺乏与其他历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旅游大环境结合不紧密,难以形成强势文化旅游资源合力。

三、发掘利用历史名人文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及其价值

历史名人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延续,是一座城市文化命脉和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是可遇不可求的稀缺资源,他们可以塑造一座城市的文化个性进而确立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深度挖掘历史名人文化,可以打造独特文化名片,进而形成特质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发掘、保护、利用历史名人文化是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及发掘我县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是我县经济社会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面对如此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南乐人民应该而且可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铸造文化辉煌。

作为著名的天文学家,一行闻名海内外,在国际上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很大,他那种重视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仍是亟需大力倡导并付诸实施的,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关于发掘、利用历史名人文化的调研报告】。这样的历史人物,对于其故里XX县来说,是一种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应该得到广泛宣传,也非常值得深度研究开发。因此,研究、发掘、利用一行文化已迫在眉睫,应尽快想方设法让一行重新“站立”起来,让他“活”起来,古为今用,以此促进我县的文化强县建设,推动全县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对于巡抚魏允贞的研究、发掘,我们认为应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度挖掘,科学整理,与当前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在反腐倡廉工作层面上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树起一面廉政旗帜,形成较大反响,如同海瑞那样以正直刚毅、廉洁奉公教育世人、名扬天下。对于乔清秀及其他几位已过世的历史名人的研究,由于其生活的年代距现在还不算太久远,我们认为应尽快着手,通过走访、调研等形式,抢救性地搜集资料、史物,大力弘扬他们热爱祖国、勇于创新、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教育后人、激励后人。

做好历史名人文化发现、发掘、保护、利用工作,不仅是对名人历史功绩和崇高精神的发扬光大,是对我县历史文化的有效传承,更是盘活我县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资源档次,促使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相融合,促进优质文化资源直接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优势,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县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应多渠道、多层次,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展现我县古今历史名人的功绩,促进名人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以文化的大发展推动经济的大跨越,实现经济的大腾飞。

四、关于发掘、利用历史名人文化的几点建议

1、成立历史名人研究机构,深度研究挖掘

从对南乐的历史及未来负责的角度考虑,为了挖掘、丰富、利用我县的历史人文资源,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加强对历史名人的专门研究。建议县委、县政府成立“历史名人研究会”之类的历史名人研究机构,由县有关领导XX县文化、史志等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员组成,并聘请国家、省、市有关文史专家担任顾问,专门从事对历史名人的研究工作,通过开展查阅史料、走访民间、寻找族谱、考证遗址、搜集文物和学术研讨等工作,取得研究成果,使我县历史人物重新“活”起来,从而发挥其名人效应及作用。

2、挖掘历史名人特质内涵,形成文化品牌

建议组织专家学者对历史名人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和挖掘,拓展历史名人的“闪光点”,增强历史名人的吸引力。如结合当前的“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在创新思想观念、奋力赶超、加压奋进的过程中,通过研究、发掘、宣传天文学家一行,弘扬其勤奋博学、善于创新的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向上、追求科学;通过研究、发掘、宣传一代廉吏魏允贞,弘扬其廉洁清正、履职为民、直言敢谏的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忠诚履职;通过研究、发掘、宣传坠子皇后乔清秀,弘扬其大胆创新、坚贞不屈的精神,激励人们勇于追求、热爱祖国,等等。

3、加强造势宣传,强力扩大影响

一是建立历史名人纪念馆、博物馆、名人广场等纪念设施,既是宣传历史名人功绩和高尚品德的有效措施,也是展现一个地区丰厚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手段。可采取图片、文字、录音、影像、实物展出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现南乐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活动遗迹、丰功伟绩,以励后人。二是在县区合适位置设立南乐历史名人雕塑、悬挂历史名人标示牌或以南乐历史名人姓名命名城区道路名称,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南乐文化品位。三是借鉴《印象刘三姐》等成功例子,制作历史名人专题片,和周边市县捆绑营销,在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滚动播出。四是结集出版我县历史文化名人手册,放入宾馆、车站、旅游景点等供游人翻阅和馈赠,等等。

4、整合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形成“旅游套餐”

深入挖掘仓颉等历史名人文化,加大文庙、具瑗家族墓、十二古牌坊等古迹、遗址的开发、修缮力度,形成仓颉文化与仰韶文化打包、具瑗与大汉文化打包、一行与大唐文化打包、魏允贞与明代文化、近代名人与近代文化打包的整体优势,形成自己的旅游套餐品牌。同时与濮阳、安阳殷墟及汉字博物馆、大名古城、内黄二帝陵等周边大旅游环境紧密结合形成合力,使人文资源的物质载体在旅游开发中发挥应有作用。

5、丰富运作形式,加大资金投入

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提高对历史名人文化发掘与利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借全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或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家参与历史名人文化的保护开发,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历史名人文化的发掘利用,使南乐历史名人重新“活”起来、“站”起来、“动”起来、“响”起来,使南乐走出河南、面向世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60103/250884.html

更多阅读

关于读书目的的事例 有关读书的名人事例

有关读书的名人事例施洋搓脚夜读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

取长补短的名人事例 关于取长补短的故事

关于取长补短的故事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很受当时人们的尊敬。人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不懂的,就去向他请教。孟子往往会给人提供好的建议,让人们的困难得到解决。战国时期的滕国,是个非常小的国家,很多大的国家,

名人因感恩成功的事例 关于感恩的名人事例

关于感恩的名人事例例子一: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常怀感恩之心的故事。据说有一次罗斯福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

现代名人诚信的事例 关于诚信的名人事例

关于诚信的名人事例商鞅立木取信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

关于公德的名人事例 关于公德的名人名言

关于公德的名人名言1、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帕拉图2、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

声明:《发掘潜能的名人事例 关于发掘、利用历史名人文化的调研报告》为网友化妆的唱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