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中国古代诗歌的言外之意》阅读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的言外之意》阅读答案

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言意关系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对诗歌创作与诗歌欣赏影响至深。注重言外之意,这不仅是中国诗歌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丈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其中的美学观念是相通的,都要求虚中见实。《列子・ 汤问》载:韩娥鬻歌“余音晓梁,三日不绝”。那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琵琶曲暂停时的情景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是深得中国艺术妙趣的。古代的绘画要术在有限的形象之外寄托不尽的意趣,往拉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启发观者自己去想象、补充,正如包世臣《安吴论书・ 述书上》引邓石如的话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奇趣乃出”在戏曲舞台上,不设道具或仅设极少的一点道具.也主要是靠演员的动作暗示种种生活场景,给现众留下许多想象的余地。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都是以有尽窝无尽。语言作为思堆的工具,不可能没局限性.不一定能够完全表达人们所想的东西。【《中国古代诗歌的言外之意》阅读答案】。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在一首诗里,言总是有尽的,绝句不过四句.律诗不过八句,写得再长也有终结。但是这有尽的言所包涵的意味,它们所给予读者的启发却应当是无尽的。任何一首诗都有它的主题,可是不同时代的读者,或同一时代的不同读者,联系各自的生活经脸,对它就会有不同的体会。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中国古代的诗论特别重视诗歌语言的这种启发性。作诗最忌太直、太露,读诗最忌太滞、太凿。一览无余的作品算不上其正的艺木,拘守章句的读者也不是真正的鉴赏家。一个懂得艺术的鉴赏者,可以从吟诵的诗句中看到图画,也可以从画在纸上的图景中听到真意。【《中国古代诗歌的言外之意》阅读答案】。李白听蜀僧弹琴,联想到万壑古松;杜甫看了刘少府舀的山水障,仿佛听到山上的猿声。龚自珍《己亥杂诗》 ”落红#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end#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互然只有十四个字.却能抽出读者不尽的思绪和想象。

含蓄不等于隐晦.注重言外之意,追来含蓄不尽,并不是有话不说,而是引而不发。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人浮想联翩、思想感情的飞跃接近极顶时.自然达到的艺术境界。最后的一跃已经开始,无限的风光即将展现。诗歌语言保持在最饱满、最富有启发性的状态之中,给读者留下了最广阔的想象余地。

强调含蓄并不排斥病快。直抒胸臆,淋漓痛快也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全看诗人的造诣知何.

8.下列对文中引用“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奇趣乃出”的作用,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书画创作要疏中有密、虚中见实,才能使创作者在有尽中寄托无尽。

B.书画创作要虚实相生、变化无穷才能使创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

C.书画创作要疏中有密、善于留白,才能调动欣赏者在有尽中想象无尽。

D.书画创作要虚实对比、含蓄隐晦,才能调动欣赏者在有尽中补充无穷。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A.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它们的艺术表现形态虽不同,但对中画传统美学思想的追求却一致。

B.作诗切忌太直太露,读诗避免太滞太凿,因此,要真正实现诗歌的艺术鉴赏,作者与读者必须相互激发,诗歌鉴赏才能完成。【《中国古代诗歌的言外之意》阅读答案】。

C.李白听琴联想到万壑古松,杜甫看画仿佛听到山上的猿声,由此可见,读诗不仅要从吟诵的诗句看到图画,还要从画在纸上的图像中听到声音。

D.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尽,是诗人及一切艺术创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鉴赏者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

10.根据文意,概括诗歌创作注重“言意关系”的两点意义。(3 分)

( l )

( 2 )

8.C

9.A

10.(1)突破语言的局限,注重言外之意。

(2)激发读者想象,实现诗歌意境的再创造。

(3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阅读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中国古代诗歌的言外之意》阅读答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60103/251140.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模拟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题《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女娲炼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导 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 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 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 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

在线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 世界百科全书在线阅读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的几部百科全书之一。1978年,国务院决定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并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先后组织2

2013-23《中国古代文学家三 》纪念邮票 中国古代文学家四邮票

中国邮政定于2013年9月15日发行《中国古代文学家(三)》纪念邮票1套4枚。详情如下:志号:2013-23 图 序  图 名   面值(4-1)J贾谊   1.20元(4-2)J司马相如  1.20元(4-3)J扬雄 1.20元(4-4)J班固   1.20元邮票规格:30×50毫米齿孔度数:13.5度

雨兰《咏秋诗》十五首 咏秋的古诗词

雨兰《咏秋诗》十五首雨兰,七零后,90年开始发表作品,以诗歌和散文写作为主,也写美术评论、小说。作品见于《诗刊》《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绿风》《诗选刊》《星星》《钟山》《时代文学》《山东文学》《中国诗歌》《中国校园文学》

声明:《古代诗歌阅读 《中国古代诗歌的言外之意》阅读答案》为网友閑人到人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