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春暮 寇准《踏莎行・春暮》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踏莎行•春暮

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墉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1.“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是从哪两个角度写景的?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面面?(5分)

答案.诗句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描绘的(2分)开篇描绘出一幅暮春风物,莺儿声老,红英落尽后,梅树上也结出了小小的青色果子。由所闻到所见,犹如画卷般,营造一片清幽的景象。(3分)

2. 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要点: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感伤与惋叹,思念之情,孤寂情怀(3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情景交融(3分)

3.请简要赏析结句“长空黯淡连芳草”。(6分)

答:“长空黯淡连芳草”运用“以景结情”手法(2分),长空黯淡写女主人公遥望远方,心情黯然;芳草连接长空,表现主人公思念之情绵长(2分),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春色逝去的感伤惋叹,孤寂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

注释

⑴阑:消失。

⑵红英:红花。

踏莎行春暮 寇准《踏莎行・春暮》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⑶屏山:屏风。

⑷密约:指男女之间互诉衷情,暗约佳期。

⑸沉沉:深沉。此指重大之事,即终身之事。

⑹杳杳:深远无边际。

⑺菱花:镜子。

⑻慵将照:懒得拿起镜子来照。慵:懒散。将:拿。

⑼销魂:形容极度伤心。

译文

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着春残夏初了。蒙蒙细雨中,一个消瘦的女子静静独立在画阁外,眼前的屏风半掩着厅堂,惟见缕缕沉香从屏后袅袅散来,更添了几分幽幽的心事。【寇准《踏莎行・春暮》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遥想当年,我们依依惜别时的深情约定啊。如今一别经年,远方的他依然杳无音讯,可晓得我这份断肠的思念么。妆奁久未开,菱饰尘灰满,眼下竟然连照镜的心都懒了。只是落寞地倚在栏杆上,心下纵万语千言,却又向谁人说起?惟有无语凝噎,暗自销魂罢了。天空灰蒙蒙的,黯然地衔着绵绵不尽的芳草,一如我的思念。

【鉴赏】

宋人胡仔称寇准“诗思凄婉,盖富于情者。”这一评语,用以评析寇准的词作也是恰当的。这首闺怨词便体现了上述艺术特色。词中以细腻有致、沉郁多情的语言,以写景起,情由景生,又以写景结,以景结情,将暮春时节一位闺中思妇怀念久别远人的孤寂情怀抒写得委婉动人。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浑然,风格清新,语言晓畅,堪称闺怨词中的佳作。

上片起首三句写暮春残景,首句是概括性的叙述,第二句是写耳中所闻 ,第三句是目中所见。这三句,营造出衰残、迟暮的情致,为写女主人公的伤春情怀制造了气氛。

接着由室外景转向室内来,由写景转到写人。房屋是华美的,此刻静无人声,但觉细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70103/254864.html

更多阅读

能人寇准敌不过奸人丁谓 丁谓施工

人生何处不相逢寇准与丁谓本是很要好的朋友。寇准比丁谓大五岁,他少年成名,十八岁高中进士,三十三岁任参知政事,四十三岁出任宰相。在太宗、真宗两朝,寇准以直言敢谏,才智过人,能断大事著称。过人的才能与忠贞的秉性,使得内心并不喜欢他的

寇准: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咏华山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咏华山是寇准七岁时的咏诗。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吟诗作对感赋,锐气毕现,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据记载,寇准七

寇准诗词全集 韩翃诗集

寇准的诗词全集《春日登楼怀旧》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年代:宋 作者:寇准《江南春》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寇准,寇老西儿原来不是咱山西人 寇老西儿 迅雷下载

小时候,听刘兰芳评书《杨家将》,在杨家将满门忠烈,男女老少齐上阵的背后,有两位贵人默默相助,一位是八贤王赵德芳,一位是机智诙谐的“双天官”寇准。由于寇准操着一口地道的山西话,又秉承“交枪不交醋葫芦”的原则,故评书中亲切地称呼他为

白衣飘飘的年代:寇准的另一面

⊙挨打寇准年轻时放诞不羁,整日飞鹰走狗,颇似纨绔子弟。其母性情严厉,且脾气火爆,有次被寇准气着了,随手抄起个秤砣便向寇准砸去,寇准躲闪不及,秤砣砸在脚上,疼得满地打滚,流了很多血。此后寇准的性情便收敛了许多,开始专心致力于学业。寇准

声明:《踏莎行春暮 寇准《踏莎行・春暮》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为网友未曾糹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