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 2010中考试题《醉翁亭记》阅读题汇编(附答案)(3)

2010中考试题《醉翁亭记》阅读题汇编(附答案)(3) 文章来自:学优网

《醉翁亭记》阅读题

(一)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⑴苍颜白发( ) ⑵醉翁之意( )

⑶树林阴翳( ) ⑷述以文者( )

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 、 。

13.《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的理想之风。

14.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 ,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答:

【答案】10、⑴脸色苍老⑵的⑶遮盖⑷用 11.⑴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⑵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2.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13.与民同乐宁静祥和(符合要求即可) 14.悠然自得 豁达大度宠辱不惊(符合要求即可)(2009年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觥筹交错 交错: 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云归而岩穴暝 ②人不知而不愠

B.①山间之四时也 ②夫战,勇气也

C.①负者歌于途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

D.①禽鸟知山林之乐 ②辍耕之垄上

9.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②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10.用现代汉语说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

⑵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答案】7.交错:交互错杂 去:离开 8.B 9.D 10.⑴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⑵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009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文章来自:学优网

《醉翁亭记》阅读题

(一)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2010中考试题《醉翁亭记》阅读题汇编(附答案)(3)】。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⑴苍颜白发( ) ⑵醉翁之意( )

⑶树林阴翳( ) ⑷述以文者( )

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 、 。

13.《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的理想之风。

14.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 ,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答:

【答案】10、⑴脸色苍老⑵的⑶遮盖⑷用 11.⑴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⑵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2.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13.与民同乐宁静祥和(符合要求即可) 14.悠然自得 豁达大度宠辱不惊(符合要求即可)(2009年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觥筹交错 交错: 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云归而岩穴暝 ②人不知而不愠

B.①山间之四时也 ②夫战,勇气也

C.①负者歌于途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

D.①禽鸟知山林之乐 ②辍耕之垄上

9.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②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10.用现代汉语说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

⑵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答案】7.交错:交互错杂 去:离开 8.B 9.D 10.⑴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⑵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009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 文章来自:学优网

《醉翁亭记》阅读题

(一)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③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⑴苍颜白发( ) ⑵醉翁之意( )

⑶#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end#树林阴翳( ) ⑷述以文者( )

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010中考试题《醉翁亭记》阅读题汇编(附答案)(3)】。

12.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 、 。

13.《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的理想之风。

14.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 ,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答:

【答案】10、⑴脸色苍老⑵的⑶遮盖⑷用 11.⑴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⑵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2.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13.与民同乐宁静祥和(符合要求即可) 14.悠然自得 豁达大度宠辱不惊(符合要求即可)(2009年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觥筹交错 交错: 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云归而岩穴暝 ②人不知而不愠

B.①山间之四时也 ②夫战,勇气也

C.①负者歌于途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

D.①禽鸟知山林之乐 ②辍耕之垄上

9.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②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10.用现代汉语说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

⑵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答案】7.交错:交互错杂 去:离开 8.B 9.D 10.⑴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⑵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009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文章来自:学优网

(三)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 2010中考试题《醉翁亭记》阅读题汇编(附答案)(3)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⑵名之者谁

7. 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 )(2分)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9.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2分)

⑴⑵

10.(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3分)

【答案】6.⑴像鸟的翅膀 ⑵命名 7. C 8.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⑵所以山有水就有活力,有草木就有生机,有烟云就秀丽妩媚。 9.示例:山清水秀 山穷水尽 千山万水 山重水复 10.示例一:会,因为琅琊山上有山峰,有酿泉,有醉翁亭,有林木,这符合画家郭熙对山水的审美标准。 示例二:会,画家郭熙认为,有山水、草木、云烟、亭榭等景物的相互衬托,画面才美,而琅琊山正符合他的审美要求。

(200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四)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2>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⑴名之者谁 名: ⑵欧阳修谪滁州 谪: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有亭冀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8.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2分)

19.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4分)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答案】16.⑴命名(1分) ⑵降职(远调、贬官)(1分)(共2分) 17.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趣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2010中考试题《醉翁亭记》阅读题汇编(附答案)(3)】。 (判断句,l分;全句大意,1分。共2分) 18饮少辄醉.年又最高(l分)家有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丈,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1分)(共2分) 19.与民同乐(2分)(若答“山水之乐”给l分) 在琴棋书酒中自得其乐(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200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

文章来自:学优网

(五)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③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②:均为姓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③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④乙卯:古代用于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biàn):高兴,快乐。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 ) ⑵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⑶志喜也 ( ) ⑷甲子又雨 (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名之者谁?/则以名物 B.余至扶风之明年/越明年,政通人和

C.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 D.以为休息之所/全石以为底

1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⑵农夫相与忭于野。

13.阅读甲乙两文后,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4分)

⑴用原文句子写出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

醉翁亭: 喜雨亭:

⑵乙文写了一件什么喜事?甲乙两文的作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0.⑴情趣 ⑵ 离开 ⑶记 ⑷下雨 11.C 12.⑴有亭子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⑵农夫们一起在田野里欢乐。 13.⑴醉翁亭:太守自谓也。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 ⑵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与民同乐(福建省三明市2010年初中毕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70103/255248.html

更多阅读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复习课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复习课)蠡县万安中学于媛媛学习目标:1、文体复习:了解所学过的相关古文文体,背诵课文,能熟练填空2、文言基础: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3、能力目标:能与同类文言文进行比较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虽遭贬谪但随

醉翁亭记欧阳修 醉翁亭记欧阳修朗诵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

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有感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来源:转载 作者:智真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两朵奇葩,都是以“记”为题的抒怀达志之作,都是为表述他们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散文名篇。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

声明:《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 2010中考试题《醉翁亭记》阅读题汇编(附答案)(3)》为网友记忆清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