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杜甫 杜甫――《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甫――《登高》
【内容】

登高 杜甫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490103/283714.html

更多阅读

杜甫《登高》赏析 杜甫登高课件

杜甫《登高》赏析原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赏析世称杜甫为诗圣,誉此诗为“杜甫七言律诗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 杜甫月夜忆舍弟赏析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译文] 我在遥远的长安,心里正怜爱着那几个留在鄜(fū)州的小儿女;只是他们太小,不懂得思念我这沦落在长安的老爸。[出典] 杜甫 《月夜》注:1、 《月夜》 杜甫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

杜甫诗三首《登高》教案 八上杜甫诗三首教案

《登高》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3、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1)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2)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教学重点】: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

杜甫《登高》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登高》教案2009年06月07日 星期日 11:35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2、初步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4、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其二 绝句江碧鸟逾白ppt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译文] 碧绿的江水,使嬉戏的水鸟显得更白;苍山青翠,鲜花争奇斗艳,似火一般鲜红。[出典] 杜甫 《绝句》(其二)注:1、《绝句》(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2、注释:逾:更多。欲:好象。燃:燃烧。

声明:《登高 杜甫 杜甫――《登高》》为网友逍遥自在唯我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