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治病功效有哪些

天竺黄是一位常见的中药材,其在临床治疗疾病的领域应用的很广泛,天竺黄的功效很多,可以治疗的疾病种类很多,下面三九养生堂的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还有天竺黄的治病附方都有哪些。

目录

1、天竺黄的简介2、天竺黄的功效

3、天竺黄的作用4、天竺黄配伍应用

5、天竺黄的附方6、天竺黄的临床应用

7、天竺黄的食用方法8、天竺黄用药鉴别

天竺黄的简介

天竺黄,是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

秋、冬二季采收。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的功效。

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生理特性

1、青皮竹

竿高达9到12m,径3到5cm。

竿直立,先端稍下垂,节间长35到60cm,幼时被白粉并密生向上淡色刺毛,节上簇生分枝,主枝较纤细而长,其余枝较短,最长达2m。

竹壁薄,3~5mm,近基部数节无芽,箨环倾斜,箨鞘厚革质,坚硬光亮,先端微凸呈不对称的宽弧形,背面常无毛或近基部贴生暗棕色易落柔毛,箨耳小,长椭圆形,高约2mm,近相等,两面被小刚毛,边缘具锯齿且有纤毛。

箨舌略呈弧形,中部高约2~3mm,边缘齿裂并被短纤毛,箨叶直立,长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基部略作心形收缩,背面无毛,腹面粗糙,出枝较高,基部附近数节不见出枝,分枝密集丛生达10~12 枚,分枝粗细相同,每小枝上具叶片8~12 枚,叶片披针形,长9~25cm,宽1.0~2.5cm,笋期5~9月,花期2~9月,授粉后20d左右种实成熟,形似麦粒,很少开花。

2、华思劳竹

秆丛生,尾稍下垂或攀缘状。

节间圆筒形,分枝多数,簇生。

秆箨脱落性,厚纸质、背面具硅质;箨片宽线形、直立;箨舌极窄,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叶片无毛,长15~26cm,宽3~4.5cm,明显具横生小脉,叶鞘具条纹,叶耳及鞘口刚毛常缺。

假圆锥花序细弱,生于叶枝之顶。

小穗纺锤形,含小花1朵,小穗轴脱节第二颖之下和不孕外稃之下,并延伸于孕性小花之后呈刺芒状,其顶端具一残留小花,颖2片,卵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7~9mm,不孕外稃1片,先端具短锐尖,孕性外稃先端截形或短锐齿,内稃宽,先端钝,鳞被3,不等大,雄蕊6,花丝分离,子房近棒状,花柱细长,顶端分为2羽毛状柱头。花期四月。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治病功效有哪些_天竺黄

生态环境

青皮竹常栽培于低海拔地的河边、村落附近。

薄竹常生于海拔1500-2500m的山地常绿阔叶灌木林中。

性状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多角形的片块状或颗粒状,大小不一,有的仅长1-2mm。

表面发白色、乳白色、灰褐色或灰蓝色,半透明,略带光泽。

体轻,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光亮,稍显粉性,触之有滑感。

吸水性强,置于水中有气泡产生,不溶于水。

气微,味甘,有清凉感,舐之粘舌。

以片块大、色灰白、光亮、质细、体轻、吸湿性强者为佳。

采收储藏

冬季采收,砍取竹竿,剖取竹黄,晾干。

竹黄由于自然产出者较少,大多采取火烧竹林的方法,使竹暴热后,竹沥溢在节间凝固而成,然后剖取晾干。

另用在青皮竹上人工打洞的方法,也能形成竹黄。

集解

《重庆堂随笔》:《纲目》止载释名而无集解,出产采取,一切形状皆未之及。

按《笔谈补》云:岭南深山中有大竹,竹中有水甚清澈,溪涧之水皆有毒,惟此水无毒,土人陆行多饮之。

至深冬则凝结如玉,乃天竹黄也。玉彦祖知雷州日,盛夏之官,山溪涧水皆不可饮,惟剖竹取水,烹任饮啜皆用竹水。次年初召赴阙,各行求竹水不可复得。

问土人乃知至冬则凝结,不复成水,遇夜野火烧林木为煨烬,惟竹黄不灰,如火烧兽骨而轻,土人多于火后采拾以供药品,不若生得者为善。此说可补濒湖之未备。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治病功效有哪些_天竺黄

天竺黄的功效

性味

甘,寒。

归经

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豁痰,凉心定惊。

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小儿惊风,中风癫痫,热病神昏。

本品清化热痰,清心定惊之功与竹沥相似而无寒滑之弊。

治小儿痰热惊风,常配麝香、胆南星、辰砂等,如抱龙丸(《小儿药证直诀》),治中风痰壅、痰热癫痫等,常配黄连、菖蒲、郁金等,治热病神昏谵语,可配牛黄、连翘、竹叶卷心等。

痰热咳喘

用本品以清热化痰,常配瓜蒌、贝母、桑白皮等药用。

清热豁痰

用于热病神昏谵语、痰涎壅盛者,可与犀角、牛黄、羚羊角研末冲服。

中风痰迷不语,可与牛黄、麝香、蝎尾研末冲服。

安神定惊

用于小儿惊风,症见抽搐,身热昏睡,喉中痰鸣,痰热盛者,可与黄连、僵蚕、朱砂、青黛、麝香研末冲服,痰盛者,可与胆星等同用。

用于小儿惊风夜啼,可与蝉蜕、僵蚕、郁金、山栀、甘草研末冲服。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治病功效有哪些_天竺黄

天竺黄的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

真菌竹黄水煎提取物能使离体蛙心收缩力减弱,心率变慢,1×10-2g浓度作用更强烈。

对离体兔耳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表现为灌流量增加,尤其是血管处于挛缩状态时此作用更明显。

小鼠由背部皮下注入真菌竹黄水煎提取物3.0g/kg,对组胺所致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非常显着的抑制作用。

静注0.5g/kg该提取物能降低麻醉兔血压,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心排血量和使小动脉扩张,外周阻力减低有关。

对心血管及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

2×10-1g浓度可显着延长血浆复钙时间,在血凝实验中,该药能延长凝血时间,可能与复钙时间延长有关。

镇痛抗炎作用

真菌竹黄水煎提取物2-3.1g/kg皮下注射,对小鼠醋酸刺激性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从竹黄中提取物的结晶物Ⅲ号(竹菌甲素),以100mg/kg灌胃,能显着提高小鼠热板法痛阈,其作用优于吲哚美辛(消炎痛),与杜冷丁(10mg/kg)相似。

能显着降低醋酸所致扭体反应的次数,亦能显着降低蛋清所致的足跖肿用程度。

其他作用

真菌竹黄多糖SB1及SB2经药理初步试验,对肝炎具有一定疗效。

毒性

真菌竹黄水煎提取物15g/kg给小鼠灌胃,72h内小鼠活动自如,饮食正常,无不良反应。

给雄性小鼠静注的LD50为6.471g/kg。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治病功效有哪些_天竺黄

天竺黄的各家论述

1、论天竹黄清心凉肝、化痰定惊之功。

2、中梓:“竹黄之寒,专泻少阴之火。火去而惊邪诸证靡不疗矣。”

3、希雍:天竺黄,气微寒而性亦稍缓,故为小儿家要药。

入手少阴经,小儿惊风天吊诸风热者,亦犹大人热极生风之候也。此药能除热养心,豁痰利窍,心家热清而惊自平,君主安而五脏咸得滋养,故诸证悉除也。

明目,疗金疮者,总取甘寒凉血清热之功耳。

4、竹黄与竹沥性能异同。

5、时珍:“竹黄,气味功用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害。”

6、谟:竹沥性速,直通经络而有寒滑之功,竹黄性缓,清空解热而更有定惊安神之妙。

故前古治小儿惊风天吊,夜啼不眠,客忤痢疟及伤风痰闭,发热气促,人抱龙丸,治婴科惊痰要剂。如大人中风,失音不语,入风痰药中,如屡见奏效。此钱月坡独得之见也。”

7、廷琬:天竺黄,本草云清心豁痰,功同竹沥,气味稍缓,说亦近似。

第痰生于脾,竹之有黄,似入脾而豁痰为切,与竹沥之走经络而利痰热微有不同,不止气味稍缓也。

考证

本品始载于《蜀本草》,原名竹黄。

1、韩保升曰:“《图经》云:竹节间黄白者,味甘,名竹黄。”

2、《日华子》谓:“此是南海边竹内尘沙结成者耳。”

3、《开宝本草》云:“按《临海志》云:生天竺国,今诸竹内往往得之。”

4、《纲目》指出:“按吴僧赞宁云:竹黄生南海镛竹中。此竹极大,又名天竹。其内有黄,可以疗疾。”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治病功效有哪些_天竺黄

天竺黄配伍应用

配白僵蚕

白僵蚕熄风止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用于肝风内动与痰热壅盛所致的抽搐惊痫等。

天竺黄清热化痰,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

白僵蚕辛开,熄风止痉力强,天竺黄寒清,清热化痰力胜。

二药配伍,用治风热痰喘、惊痫抽搐。

配朱砂

朱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用于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神不安、胸中烦热、惊悸不眠等证。

天竺黄清热化痰,朱砂秉寒降之气,天竺黄具清化之质。

二药配伍,用治痰热惊风,效果甚佳。

配半夏曲

天竺黄甘寒,清热豁痰,凉心定惊,半夏曲性温,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天竺黄突出一个清字,半夏曲侧重一个燥字。

二药伍用,一清一燥,相互促进,清热除湿、化痰止咳的力量增强。

主治湿热内蕴,症见咳嗽吐痰不爽,呕恶,胸闷胸痛,夜寐不安者。

天竺黄、半夏曲伍用,最宜用之于小儿痰热交炽、消化不良,或痰风将作、目睛呆滞之际。

配胆星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治病功效有哪些

胆南星清热化痰,熄风定惊,适用于痰热惊风抽搐及中风、癫狂等证。

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证。

二药配伍,相须使用。

主治痰热闭阻清窍、高热神昏谵语、惊痫等证。

配石菖蒲

石菖蒲开窍宁神,化湿和胃,用于湿浊蒙蔽清窍所致的神志昏乱。

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用于痰热惊搐等证。

二药配伍,天竺黄以清为主,菖蒲以开为主。

一清一开,相辅相佐,一寒一温,相互补充,用治热病神昏、中风痰热壅盛等证,疗效大增。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治病功效有哪些_天竺黄

天竺黄的附方

1、哮喘即发

陈皮一钱,半夏(制)、竹黄各一钱五分,麻黄(先煎去沫)七分,紫苏子六分,沉香(研末冲药)四分,细辛五分,炙甘草六分,加生姜二片煎。(《不知医必要》麻黄苏子汤)

2、小儿疳积

雄黄(研,水飞)、天竺黄各二钱,牵牛末一钱。

上同再研,面糊为丸,粟米大。

每服二至五丸,食后,薄荷汤下。

大者加丸数。(《小儿药证直诀》牛黄丸)

3、口疮

天竺黄、月石各等分,冰片少许。为末掺之。(《景岳全书》)

4、伤风温疫,身热昏睡,气粗,风热痰塞壅嗽,惊风潮搐,中暑,亦治室女白带

天竺黄一两,雄黄(水飞)一钱,朱砂、麝香(各别研)半两,天南星四两(腊月酿牛胆中,阴干百日,如无,只将生者去皮脐,炒干用)。

上为细末,煮甘草水和丸,皂子大,温水化下服之。

百日小儿,每丸分作三、四服,五岁一、二丸,大人 三、五丸。

伏暑用盐少许,嚼一、二丸,新水送下,腊月中,雪水煮甘草和药尤佳。(《小儿药证直诀》抱龙丸)

5、小儿急惊风

青黛、轻粉各一钱,牵牛末五钱,天竺黄二钱。上为末,白面糊丸,如小豆大,(每)二十丸,薄荷汤下。(《小儿药证直诀》利惊丸)

6、鼻衄不止

天竺黄、川芎各一分,防己半两。上三味捣研为散。

每服一钱匕,新汲水凋下。肺损吐血用药二钱匕,生面一钱匕,水调下,并食后服。(《圣济总录》天竺黄散)

7、肺化痰汤(《郭中元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板蓝根20克,黄芩10克,浙贝母10克,橘红10克,天竺黄15克,玄参12克,炒苦杏仁10克,白前10 克,鱼腥草15克,芦根20克,炙紫菀12克,甘草10克。

水煎服,轻者,日服1剂,2次服,重者,每日2剂,日服46次。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治病功效有哪些_天竺黄

8、龙汤(《丁金元方》)治疗小儿哮喘

蜂房6克,地龙10克,桔梗6克,紫苏子12克,白果10克,百部10克,天竺黄3克,诃子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9、诸般疯狂癫痫,痰迷心窍等症

川郁金一两,天竺黄一两,雄黄五钱,白矾三钱。

上为细末,用不落水猪心血,捣匀为丸,如桂圆肉大。

每日以石菖蒲五分煎汤调送一丸。药用朱砂为衣。(《春脚集》抱胆丸)

10、儿天吊多涎,搐搦,发歇不定

天竺黄、朱砂(各细研)、干全蝎(微炒)、白附子(炮制)各一分。

上为末,同研匀,以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不计时候,以淡竹沥研下二丸。量儿大小。临时加减。(《普济方》)

11、行时疫,不及周时之症

天竹黄二两,人中黄二两,僵蚕一两,全蝎(去钩)一两,防风二两,荆芥一两,当门麝香一钱。

以上各研细末,水发为丸,椒核大。

男妇每服二十粒,十岁以外十二粒,孩子六粒。

姜汤送下,孕妇忌服。(《春脚集》急救时疫良方)

12、儿痰涎上壅,喘嗽不休

牛胆南星一两,半夏(汤泡,去皮,姜汁制)、白附子(汤泡,去皮、脐)各五钱,天竺黄三钱,天麻、防风各二钱,朱砂一钱(另研,水飞),上为末,甘草膏为丸,芡实大。

每服一丸,空心薄荷、淡姜汤化下。(《证治准绳》胆星天竺丸)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治病功效有哪些_天竺黄

天竺黄的临床应用

1、多用于小儿热性抽搐惊痫(甚至角弓反张),神志不清,并有咳嗽气促痰稠者。

用天竺黄清热豁痰、镇静止痫,常配贝母、胆南星、花粉、僵蚕、钩藤、菖蒲等加强清化热痰和镇痉开窍的作用,并随证配伍清热药,方如竺黄汤。

2、成人热病神昏,也可用竺黄协助清热。

3、用于中风痰厥(脑血管意外)。

表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拳紧握、鼾睡、呼吸不爽、痰出困难,用天竺黄豁痰,并配菖蒲、丹参、三七等,方如消痰治风方。

用量

4.5~9g。

处方举例

竺黄汤

天竺黄6g、僵蚕3g、菖蒲2.4g、法夏4.5g、胆南星2.4g、天花粉9g、川贝母4.5g、钩藤9g、知母6g,水煎服。

消痰治风方

天竺黄9g、制南星6g、石菖蒲4.5g、法夏9g、丹参12g、三七末3g(冲)、鸡血藤15g、陈皮6g、茯苓12g、炙甘草3g,水煎服。

过去采收竹黄,多用火烧竹林,使竹受暴热伤害,产生竹沥,溢于节中,凝固而成,但浪费太大。现已不采用这种方法。

经产地群众发现被竹蜂咬洞居后的竹节中,多有竹黄生成。

经采用人工钻孔法促使竹黄生成并取得成功。

成分

主含氢氧化钾1.1%、硅土90.5%、三氧化二铝0.9%、三氧化儿铁等物质。现上海市已进行人工合成。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治病功效有哪些_天竺黄

天竺黄的食用方法

1、竺黄铅白霜丸

功效

主治小儿惊风,伤寒4-5日未得汗,摇头扑手,上窜,多啼叫,不睡,吃水无休。

组成

铅白霜半两,朱砂半两,马牙消半两,人参半两,天竺黄半两,山栀子1两,甘草半两(炙)。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

每服1丸,冷熟蜜汤化下。

来源

《博济》卷四。

2、竺黄赤金豆

组成

巴霜(去皮膜,略去油)1钱半,生附子(切,略炒燥)2钱,皂角(炒微焦)2钱,轻粉1钱,丁香3钱,木香3钱,天竺黄3钱,朱砂2钱(为衣)。

制法

上为末,醋浸蒸饼为丸,如萝卜子大,朱砂为衣。

用法

欲渐去者,每服5-7丸,欲骤行者,每服10-20丸,姜、醋、茶、蜜、茴香、使君煎汤为引送下,若利多不止,可饮冷水1-2口即止,盖此药得热则行,得冷则止也,如治气湿实滞膨胀,先用红枣煮熟取肉1钱许,随用7-8丸,甚者10-20丸,同枣肉研烂,以热烧酒加白糖少许送下,如治虫痛,亦用本肉加服,只用清汤送下。

来源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治病功效有哪些_天竺黄

3、竺黄抱胆丸

功效

镇静化痰,防止抽搐。

主治

诸般疯狂癫痫,痰迷心窍。

组成

川郁金1两,天竺黄1两,雄黄5钱,白矾3钱。

制法

上为细末,用不落水猪心血捣匀为丸,如龙眼肉大,朱砂为衣。

用法

每日服1丸,以石菖蒲5分煎汤调下。

来源

《春脚集》卷四。

4、竺黄清痰安眠汤

功效

健脾祛痰,安神定志。

主治

神经官能症。症见失眠,烦躁,多梦,伴头痛,眩晕,多愁善感,疑虑妄想,惊悸夜游,哭笑喜怒无常等,舌质红,苔薄,脉弦细。

材料

党参15克,白术15克,陈皮15克,半夏10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茯神15克,胆南星10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炒枣仁20克,柏子仁20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治病功效有哪些_天竺黄

原理

失眠多梦一症多为神魂不安所致,主要责之脾虚,心肝火盛,蒸湿成痰,痰火交阻而心烦不寐,噩梦纷纭,大脑得不到休息则变生他症。

此方健脾祛痰,安神定志,铲除病因,则病得愈。

方中党参、白术补气健脾,半夏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和中,竹茹清热和胃化痰,陈皮理气消痰,温胃止呕,枳实降逆破气,消胀,石菖蒲芳香,开心气利九窍而逐痰,远志、炒枣仁、柏子仁化痰宁心安神,合欢皮解郁安神,夜交藤养心安神,龙骨、牡蛎、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镇惊,诸药合用,共奏镇惊化痰,安神定志之功。

注意

痰盛者加天竺黄祛痰,肝郁气滞者,女性患者加香附、乌药,男性患者加香附、黄连,热盛者加黄芩、黄连清热,躁扰不安者加琥珀、朱砂镇惊安神,头痛者加天麻、钩藤、白蒺藜缓急止痛,大便干结者加大黄、瓜蒌仁润肠通便。

5、竺黄保婴镇惊散

功效

主治小儿急热惊风,痰涎壅盛。

组成

僵蚕5钱,朱砂4钱,胆星2钱,天竺黄3钱,川贝母2钱,雄黄1钱5分,金箔10张,法夏2钱,琥珀2钱,甘草1钱5分。

制法

上为细末。

用法

周岁以下每服1分,周岁以上酌增,白开水送下。

禁忌

脾虚泄泻忌服。

来源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治病功效有哪些_天竺黄

6、竺黄人参煎

功效

主治小儿上焦风热,热渴引饮不止。

组成

天麻1分,人参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天竺黄(研)1钱,甘草(生用)1钱,铅白霜(研)1钱,龙脑(研)半钱,丹砂(研)1钱。

制法

上药先将4味为细末,再入研了4味和匀,炼蜜煎为膏。

用法

每服1大豆许,用金箔、薄荷汤化下。

来源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天竺黄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6-15g,或浸酒。

外用

适量,酒浸敷。

天竺黄用药禁忌

1、灰指甲、鹅掌风等皮肤病患者忌服天竺黄。

2、孕妇禁用天竺黄。服药期间忌食萝卜、酸辣。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治病功效有哪些_天竺黄

天竺黄用药鉴别

天竺黄与竹黄

二药同名,但为不同之药。

竹黄(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黄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功效清热豁痰,凉心定惊,治热病神昏谵语、中风痰迷不语、小儿惊风抽搐、癫痫,竹黄为肉痤菌科真菌竹黄的子座,功效镇咳化痰,治中风、小儿惊风、胃气痛。

天竺黄与竹沥

天竺黄,豁痰利窍,镇惊安神之药也。

李时珍日:“其气味功用,与竹沥大同小异。”竹沥性速,直通经络,而有寒滑之功,天竺黄性缓,清空解热,更有定惊安神之妙。

中药天竺黄的真伪辨别

天竺黄又称竹黄、竹膏,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黄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

本品自然产出者很少,大多采用火烧竹林的方法,使竹暴热后,竹沥溢在节间凝固而成,然后剖取晾干。主产于云南、两广等地。

其性寒,味甘,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钾、硅质等,具有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神昏谵语、中风痰迷不语、小儿惊风抽搐、癫痫等症,为豁痰利窍、镇惊安神之效药。

有用硅酸盐凝胶为基础而合成的天竺黄亦可药用。

但在市场上,有在天竺黄中掺入矿物制成的伪品,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天竺黄

外观为不规则多角形的块状或片状物,表面乳白色、灰白色或灰蓝色相杂,略带光泽;断面光亮,稍显粉性,触之有滑手感,质轻,松脆,易破碎;尝之味甘有凉感,舔之粘舌。其吸水力极强,置于水中有气泡产生,不溶于水。

掺伪品制品

外观的形状与真品差不多,但表面具有光泽,断面发乌,无粉性和滑感,质地较重,不易破碎,口尝舌舔不具有上述特征,而且无吸湿性。

《本草汇言》载:“天竺黄,豁痰利窍,镇惊安神之药也。李氏曰,其气味功用,与竹沥大同小异。第竹沥性速,直通经络,而有寒滑之功,竹黄性缓,清空解热,而更有定惊安神之妙。故前古治小儿惊风天吊,夜啼不眠,客忤痢疟,及伤风痰闭,发热气促,入抱龙丸,治婴科惊痰要剂。如大人中风,失音不语,入风痰药中,亦屡奏效。”

而掺伪制成的所谓天竺黄已不具备真品天竺黄的功效,所掺的矿物质甚至会引发不良反应,故不可药用,使用时要注意仔细辨之。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治病功效有哪些_天竺黄

天竺黄抱龙丸的功效

功效一

处方:茯苓50g,赤石脂25g,广藿香38g,法半夏31g,陈皮25g,厚朴25g,薄荷31g,紫苏叶31g,僵蚕(姜制)31g,山药25g,天竺黄38g,檀香25g,白芷25g,砂仁25g,防风31g,荆芥38g,白附子31g,独活31g,白芍25g,诃子(去核)25g,荜茇25g,白术(炒)38g,川芎(酒蒸)31g,木香25g,朱砂47g,天麻25g,香附(四制)25g。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甘、辛、辣。

炮制:上二十七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茯苓等二十六味粉碎成细粉,与朱砂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健胃。用于小儿风痰吐乳腹泻。

用法用量:口服,一岁以内一次1丸,一岁至二岁一次2丸,一日2~3次。

规格:每丸重1.5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功效二

别名:保肝丸(《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四)。

处方:天竺黄30克,雄黄(水飞)3克,辰砂,麝香(各别研)各15克,天南星120克(腊月酿牛胆中,阴干百日,如无,只将生者去皮、脐,锉,炒干用)。

制法:上药为细末,煮甘草水和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主小儿伤风瘟疫,身热昏睡,气粗,风热,痰盛咳嗽,惊风抽搐,中暑,亦治室女白带。

用法用量:温水化服。百日小儿,每丸分作三至四次服,五岁一至二丸,大人三至五丸。伏暑用盐少许,嚼1~2丸,新水送下,腊月中,雪水煮甘草和药尤佳。一法用浆水或新水浸天南星三日,候透软,煮三五沸,取出乘软切,去皮,只取白软者,薄切焙干炒黄色,取末240克,甘草75克,拍破,用水500毫升浸一宿,慢火煮至250毫升,去滓,旋旋洒入天南星末,慢研之,令甘草水尽,人余药。

摘录:《小儿药证宜诀》卷下。

结语:以上就是三九养生堂的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一种中药材:天竺黄。天竺黄的作用很多,可以治疗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俗话说是要三分毒,由于个体的差异,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天竺黄的,所以在使用时要注意天竺黄的用法和用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530103/293632.html

更多阅读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简介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黄柏的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

蒲黄的功效与作用 醋五灵脂的功效与作用

蒲黄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蒲黄(《本经》)【异名】蒲厘花粉(陶弘景),蒲花(《江苏植药志》),蒲棒花粉(《新疆药材》),蒲草黄(《药材学》)。【来源】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花粉。植物形态详"香蒲"条

癌症可以治愈这个药之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癌症可以治愈吗

“治癌合剂”处方组成:虎杖(君药)、柴胡、三七、天竺黄(臣药)、麝香等。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提起天竺黄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天竺黄是一种分泌物凝结而成的块状物。很多人不知道它是什么,也不知道能用作什么用途,更不知道它的功效

声明:《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治病功效有哪些》为网友温柔尝尽了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