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 父母子女一场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应是怎样的? 怎样理解龙应台的这句话?

李安1992年的《推手》,郎雄给儿子留字,吾儿,人说共患难容易,共安乐难,想不到今日印证在你我父子身上了,当年那般贫穷,我们熬过来了,如今美国的物质条件这么好,你却是想赶我走了,这不由我常常怀念你儿时的可爱模样。


想起我们院里有个大叔自己种了菜拉到市场去卖,有一天挑着空担子回来,我妈说,今天卖得这样干净。大叔说,太难得了,我天天在市场买菜,从来只听到人家说,这个菜我要买给我孩子吃,今天竟然碰到一个人说这个菜要买给我妈试试,就都便宜给他了。


大叔的话让我想起了我奶奶。


我爸是我奶奶最小的儿子,她到80多岁的时候,还替他忧愁,一看到他就问,你吃饭么?你听我的话,少抽点烟?你手头有钱吗?我爸则跟大多数的儿子一样笑啊笑,也没几句贴心话跟她说,有时候烦起来还索性不理她。奶奶先前跟我伯伯住一起,我们一家四口看她的次数有限,我只记得每次离开伯伯家,她就站在路口看我爸开车走,我在车的后视镜里看到我们走了好远,她还站在那,直到我慢慢的看不清她的影子。


我奶奶去世的时候,因为春运,我没有赶回去,但是这之后每次回伯伯家,经过那个路口,我心里都很难过,再也没有小老太太站在路口有所牵挂了。

那个时候我年纪小,还不懂人的弦外之音,记得我奶奶有一回要抱一个表姐的儿子还是什么,那小孩嚎哭,不让她抱,奶奶就说,看,这个小家伙,他也这么势利,不要我们老的抱。


《推手》里陈太太跟女儿孙女一起爬山,女儿孙女爬的飞快,陈太太逞强,一直扶着山壁往前赶,最后还是被甩到后面了,陈太太一屁股坐在台阶上,哭了,都嫌我老了,不要我了,我没有用处了。


现在想想,我奶奶表达得也就是这个意思~


我妈曾经发牢骚是为了我和弟弟才能忍受婚姻的。

我不耐烦,说,是你自己的问题,不要把问题往孩子身上推,离婚就离婚,没什么了不起的。


之后我遇到了一个朋友,她妈妈在她四岁的时候跟人跑了。她爸跟她说,你从今晚起就一个人在隔壁房间睡。她感觉爸爸冷冰冰的语气,于是一个人在隔壁房子里一直哭到天亮,第二天晚上又哭,第三天又哭,最初的一个月每天都在哭,后来她爸再娶,她被送到姨妈家读书,那时候最大愿望就是时间过很快很快,很早死了就好了。

因为这个朋友的缘故,我忽然发现,我能对我妈说“你走,你走,我不在乎你”的时候,我已经自立,我不再依靠她才能活着,于是,我敢这么说,假如回到我嗷嗷待哺的儿时,无经济能力的少时,我大概是不敢轰她走的。


想想,人类是多么可恶的动物啊,再也没有比我们更自私更懂得判断利弊的了~


你对父母冷漠,因为你烦,因为你自己处境不佳,因为你爱他们而无法承担他们,更因为他们失去了必须存在的价值,你凶,你对着吵,从某种意义上,你剥削完了他们的资源,开始变得有底气的有恃无恐的嫌弃,主客场变了,他们需要你,比你需要他们多。


小津的电影名作《东京物语》中,一对老夫妻到东京探望子女,儿子是医生,工作忙,无法照顾父母,女儿开理发店,有自己的事做,为了打发二老,两个人凑了一点钱,给父母报团旅游,在旅游酒店里,老两口早早睡下,听到隔壁的年轻人嘶吼摇滚乐。

天地间只要寂寞。


这些儿女就是我们,你还要怎样,都凑了那么多钱给你们出去玩?还有什么不满意的,看我在大城市多辛苦,我家里有这些事要照顾,我很容易吗?

这些父母,也就是我们的父母。


父母与子女是世界上最不对等的关系了。


彼此的时间已经很不对等,父母看着婴儿从襁褓中逐渐长大,什么时候长牙什么时候会笑什么时候张嘴叫妈妈什么时候第一次学会翻身什么时候能坐稳这些所有的所有,大多数的父母都牢记在心,刻骨铭心,而做儿女的这些生来就缺位,5岁以前的事,谁还能记清晰?在老天爷给的共同面对的时间,这个时间落差至少是五年甚至更长一些。


彼此的走向不对等,孩子走上坡路,父母走下坡路,根本是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渐行渐远的残酷过程。在我很多次与人的聊天中发现,仅仅百分之一的人欣赏自己的父母,百分之五的人真正理解父母,百分之八十的人爱他们,但是这爱里有百分之五十来源于同情,觉得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为自己付出很可怜,这爱不是来自于理解和欣赏,这种爱本身已经带着一种居高临下,所以很多人会一边心疼父母想报恩一边不耐烦的指指点点,但是这又是普通人无法避免的人生命题,因为人的本能就是讨厌衰老的,大家都更喜欢年轻的向上的生命,讨厌衰老和死亡。


压力不对等,父母把自己的孩子抚养大,压力刚刚卸掉,而孩子马上迎来自身的压力,就业进社会结婚生子,完全忙不过来。连照顾自己小家庭的功夫都有限,能分散精力出来照顾父母就更不容易了。貌似柏杨先生就说过,爱是一代代往下传递的,不具有回溯性。

龙应台 父母子女一场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应是怎样的?怎样理解龙应台的这句话?

以前当人父母还有个必然的优势,你的孩子最后也会做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在带你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重新走一段你爸爸妈妈曾经走过的人生路,这样,已育的子女对父母纵然没能很多实际的照顾,总可以互相理解。


互相体会彼此的处境是重要的,《客途秋恨》里张曼玉一直痛恨她的日本母亲冷漠,后来陪母亲回到日本,在一个语言完全不通的国度感受母亲当年在中国的感受,最终才原谅母亲。


随着时代的发展,丁克人越来越多,不婚的人也越来越多,子女重走父母人生路的概率又降低了。


做父母的人大概也知道自己的处境被动,尤其到了这个年代,选择做父母的人们已经越来越明了这个道理。

老朋友,老本,老伴,这成了人们晚年的保障,很多人不会再把孩子算进去了,生孩子成了一种人格的修炼,在养孩子的同时去丰富自己,与他共同成长,这种观念自然是辛苦,但是豁达的。



孩子只是通过你而获得生命,而不是让你规划他的生命。

你生孩子,不是因为实际意义上的划算,百分之八十都不会有实际意义上划算的,只有付出多过收获的,我见过的能占孩子便宜的人真的极少极少。




=======================根据下面有人留言补充========================


第一,不认同父母与子女无牵绊说。父母是父母,子女是子女,都是独立人格的人,但是这其中万缕千丝的骨肉亲情,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生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

第二,不认同父母皆祸害说。可能你父母是,但是我父母不是。他们是普通爹妈,我是普通姑娘,我们互相相爱,互相因为没法给对方更多而难过挣扎。

第三,我不喜欢心灵鸡汤,更讨厌毒鸡汤。对任何事情采取冰冷观察,对人世间正常的血肉联系,真情意动辄攻击煽情和进行嘲笑的行为,我决定并不必要,当然,如果你愿意,随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80103/3149.html

更多阅读

读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感受整个荒原,有时只需一株小树——读《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徐飞在我看来,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与索尔仁尼琴的《古格拉群岛》具有同样品格,都像黑色深海中的鲸鱼以震动微波的方式向世界发出密码。历

龙应台:儿子,我为什么要求你读书?

我怕你变成画长颈鹿的提摩,不是因为他没钱没名,而是因为他找不到意义。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本文是龙应台记录下儿子21岁时他

读龙应台人生三部曲和《野火集》 龙应台野火集读后感

龙应台的“人生三书”散文集,《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和《目送》分别讲的是孩子的少年期和自己的青年期,孩子的青年期和自己的中年期,以及父母的老年期和兄弟姐妹的中老年期吧,其实不好分清楚哪个时期,我只是根据年龄大约分了

父母子女一场 所谓父母儿女一场全文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龙应台《目送》—读了龙

龙应台:孩子我为什么要你读书?

编者:每次看好的文 章都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被他们每一句话折服的同时也看到每一句话背后潜藏着深深的爱,我们只有不断向这些“高人”看齐,但是我想我们不必着急还中间有很大距离,重要的是我们有了这个标杆,就不会走偏。本文是龙应台记录

声明:《龙应台 父母子女一场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应是怎样的? 怎样理解龙应台的这句话?》为网友苏尐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