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回答怎么发二维码 如何看待有的知乎答主在答案上贴支付宝二维码?

一下子多了这么多赞,大有受宠若惊之感,毕竟在时间不长,这篇文章个人觉得文字不算特别友善,当时还还怕一个叫做“友善度”什么的下降呢。但是继续保留风格吧,总之一句话,真心的觉得很多现代人忘记了“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的训教,而且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回答中也列举了“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的典故,这种长远的影响对整个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社会的良性循环。

感谢很多人的支持,竟然已经500多个赞了,或许是犀利的文风让很多人心里舒服了一把吧。尤其感谢那些在支付宝上给予支持的人,真的没想到,虽然只有二十几块钱,但是看到的却是满满的正能量。坦率的讲,个人觉得这篇文章并不值钱,不过也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支持,准备多写一些。就写在二维码后面吧。

回答怎么发二维码 如何看待有的答主在答案上贴支付宝二维码?
--------------------------------------------------------------------------------------------------------

现代人没文化,特别是严格要求别人的心态非常严重,总觉得别人所做的事情都是应该的。比如一些人觉得我老了到公交上年轻人就应该给我让座,否则就是没道德;比如一些人觉得,你买东西的我就应该如何如何,否则就是你的问题。这都是没有文化的表现,这种人是社会动乱不安定的根源。看看古代文化人怎么做的: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如果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孔子从小事情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吕氏春秋·察微》

有文化的人看问题,不是考虑自己,而是考虑这个事情对社会的影响,是否能形成良性循环,没文化的痞子看问题就是这件事情是否影响了小爷的心态。

现代人为什么老人倒在路边没人扶,因为古代把老人送回家,老人的家人会感谢你,还会送些礼物给你。而现代人觉得这是义务,你应该这样做,不仅如此,更加倒退的是,宣传讹诈,致使没人去做这样的事情了。

古代人知道好歹,现代没有文化的人不知好歹,觉得别人把自己的知识分享出来时应该的,不应该求取回报。古人知道要像专业的行业人士学习东西,至少会请客吃饭,然后谦虚询问,甚至要做三年学徒,才能换取一些技艺。而没文化的现代人觉得这些你都应该公开,甚至不能拿来做卖点。

那些不喜欢二维码的人,你可以去让英特尔公布CPU的制程工艺,你可以去让谷歌公布核心算法,你可以让苹果iOS完全开源呀,你可以让郭德纲的德云社不收门票,你可以让新东方的课程全部免费开放呀,你跟爱奇艺优酷说别让他们视频加广告呀。何必非要跟个小小的二维码较劲。我们都是混口饭吃,大家拉家带口都不容易,得吃饭。

很多专业人士的经验积累是多少年研究的心血,行业信息随便和你共享?凭什么?自己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花学费、择校费、书本费、住宿费、交通费,你给报销过吗?专业领域人士在专业领域各种花费,你给承担过吗?

简而言之,对别人的严格要求,就是自己作死,回答了问题添加个二维码无论是讨赏的支付宝,还是微信微博平台,都没有强制你什么,就不愿意,那您别看呐。

我不否认很多吃喝不愁,财务自由的高端人士在平台回答问题,他们可以大手一挥不要钱,不要名。那些财务不自由,还得考虑下个月房贷怎么还的寒门子弟要是连个二维码都不能发,那回答问题的平台就都关门吧。没看都推出“值乎”了吗?没钱谁都活不了,在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贴个二维码又算什么?

----------------------------------------------------------------------------------------------------------------------------------
其实本身并没有做二维码的打算,既然 问我“还没做好二维码吗?”那就不客气了,同时放上支付宝的收款二维码,不知道是否真能收到费用,不过还是感谢支持,突然有一种“乞讨”的感觉:
--------------------------------------------------------------------------------------------

  从2007年开始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主要是净空法师、蔡礼旭老师一脉的网络视频。老师教我“圣人看问题,看的是一件事情对社会的影响”,所以孔子弟子“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很早就知道,这些年看着众多类似“南京彭宇案”“老人逼年轻人让座”等新闻所造成的社会影响,真的十分心寒,虽然法官已经调去街道办了,那个老太太也已经禄尽人亡了,真相我们并不清楚,但是我们清楚的是街上有老人摔倒,我们不敢扶了。

  孔子是明白人,深谙人性,所以孔子是非常好的老师,能有教无类,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特别教育。听我母亲讲过我们村子老时候,财富并不发达,如果两家人打架,有人劝架,事后会收到两家人送来的一块布匹之类的作为谢礼,感谢他劝架。这样同样是“子路受牛”道理的延伸,以前并没有注意,自从接触传统文化后才发现,中国传统的教育在华夏大地上真的是十分深入的。再如,我的姥姥,一位80多岁不认识字的老太太,听到晚辈说某某不好的时候,总是劝,别那么说,然后说出人家的一堆优点,虽然有时候唠家常也会说某某怎样,但马上会反应过来然后平反似的又说这个人一堆优点。学习传统文化后,觉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举动,曾经问老人家这是谁教的,老人家说“老时候人们都这样”。但是到我父母这一代,60后,就没有这样的传承了。

传统文化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故事是这样的:舜帝发现渔翁都挑水深鱼多的地方捕鱼,而老者弱者在浅滩急流的地方打渔,舜帝心生哀悯,就自己也去那里打渔,看到争抢者就不鸟他,碰到礼让的就大肆表扬。过了几年,大家都把肥水相让了。

  隐恶扬善,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点,我们看古代人总觉得他们谈论他们的前辈古人如何如何好,却只字不提前辈古人的不好。同样是这个道理,也是给后世做表率。我们现代人喜欢标新立异,于是把古人的犯的错误一一找出来以显示自己的牛X,这是不厚道的表现。不要以为古代读书人不懂,实际上除了那些腐儒,大多数明白的读书人都懂,这些道理经过近百年来的摧残,没人讲了,实在是一种悲哀。

  说一个典型,百度知道,当年学习传统文化不久,喜欢在百度知道上回答各种问题,查资料,引用网址(绝无广告,都是资料出处之类,当时还在上学),后来在百度的清扫过程当中绝大部分带网站链接的都被删了,于是乎从此不在只在百度知道查问题,不做发任何回答了。百度此举确实是在清除商业行为,但是如果回答的好,也要清除吗?作为平台,给过内容制造者一分回报吗?如果答案真的好,即便是给自己做广告又如何呢?这些是当时自己的想法,然并卵。

所以在此也感谢,能让回答问题的人把自己的二维码明目张胆挂出来,实在是的领导懂得“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再说一个古代的模式吧,评书里面经常有英雄落难他方,只能靠打把势卖艺赚个饭钱的事情是常有的。引用那句话“有钱的您捧个钱场,没钱的您捧个人场”。点赞给钱都是时代的问题。古代从医的人给人看病,先看家境,钱多多要钱,钱少少要钱,没钱不要钱,但是医者父母心却都是一样的。这种情况在强调绝对平均的现代很难找了。

  从最初收费的杀毒软件,到病毒制造者的冒充英雄,以至于中国互联网行业几乎没有底线的在骗钱,更甚至相互攀比谁更无底线,但是却从来不敢光明正大的收费,这不和这个题目很吻合吗。

  PS:对于上文中提到的“没文化的人”没有任何贬义和看不起,老师教我门“上失其道,民散久矣”,道理没人教,古代有相声、评书、戏曲,等等演绎出来的都是道德礼仪,大家看郭德纲的相声虽然偶尔有些荤段子,但是整体式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所谓“说书唱戏劝人方”,虽然郭德纲先生一直强调我们是娱乐,不教育人,但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寓教于乐比起宣传部央视那种让人反感的假正能量更让人受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80103/3165.html

更多阅读

二维码是什么 手机怎么扫描二维码

二维码是什么——简介现在到处可见二维码图案,大街小巷和互联网上,二维码似乎占据着生活的各个角落。二维码是什么,你知道吗?什么是二维码?本篇经验就给大家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不了解的朋友们!二维码是什么——工具/原料手机一部能上网电

手机怎么扫二维码 怎扫手机上的二维码

手机怎么扫二维码——简介现在网上很流行二维码的扫描,方便大家下载东西,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手机怎么扫二维码吧!手机怎么扫二维码——方法/步骤手机怎么扫二维码 1、网上有很多关于二维码下载的软件,例如“快拍二维码”“二

二维码怎么用手机扫描 手机百度怎么扫二维码

二维码怎么用手机扫描——简介二维码 ,又称二维条码,二维条形码最早发明于日本,它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用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手机二维码怎么用手机扫描_

声明:《知乎回答怎么发二维码 如何看待有的知乎答主在答案上贴支付宝二维码?》为网友震撼鲜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