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了解一门知识 一个非电影专业的人如何对电影有系统的了解?

(也许会不定期更新)我来提个适合题主的建议吧……

第一条,最开始影视技术方面的书不要看,不要看,不要看

什么灯光,什么摄影构图,什么剪辑,不要看

那些不重要吗?当然重要,重要死了,但不是现阶段的你能看懂的。别看看多了以为文科艺术类真的是没有门槛,请尊重“隔行如隔山”这句话。作为初学者的你看了你也不可能马上真正领会到里面的要义,如果没有好的老师("好老师"最低限度至少达到北京电影学院教师水平的平均值,不能再低)给你指导,你只会理解歪了,跟你没师傅就别瞎练拳一个意思。除非你是天才,不然自己瞎想歪的可能性大于95%。

初学者最好去看一些靠谱的名导演访谈,从感性进入,建立审美,收获人生感悟和具备对丰富情感的领悟能力后,再接触技术不迟。一开始看技术就是本末倒置,而且很容易建立狭窄的定势思维,看了一些理论以为掌握了真理,反而跑偏。文艺作品的欣赏首先是被打动,被感动,被震撼,分析是在建立了情感体悟以后的理性行为,不要用理工科的方式欣赏艺术,此乃大忌,也是一开始就瞎看太多技术书的人身上最常见的问题。

如果你看到一段电影里的片段觉得“啊,太美了!”“太辉煌/震撼/忧郁/压抑了”,虽然你暂时说不出这电影到底用了什么技术手段可以造成这些效果,不要紧,先尊重你的主观感受,以后慢慢会懂的,这跟你的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有关,你急也急不来的……

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感受能力,学不会感动的人搞不了艺术,你要做的不是一个懂电影的人,而是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且能自觉的“人”。中国可能是因为整个社会过于功利浮躁,过于重理轻文,太多不具备艺术细胞的人用虚无主义的方式去将艺术简单化,流行什么“一句话毁小清新”这种傻逼玩意儿(这玩意儿毫无技术难度,不认同此结论的人奉劝你们不要跟我比毒舌,我认真的),自己先毁灭了自己的诗性,将很正常的人类情感视作矫情,羞于将爱说出口,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别说影迷,电影学院的在校学生和毕业没几年的,对技术只懂皮毛的多了去了,没有艺术感觉只是生硬地理解技术没有任何意义,唯一意义是可以凑合着先上岗干活,但题主又不是干这行,一开始看那些没必要。如果要好好地学习电影欣赏和分析,一年半载是远远不够的,十年都不算什么,这些都是靠长期积累的事儿,而且对人生的认识是随着岁月沉淀而深化的。哪怕资深电影从业人士,也有大把因为文化差异而需要补课的时候,何况业余爱好者。

广西师范大学的电影馆丛书,出了一系列导演访谈,看完那套收获就很大了,再对应那些导演提到的代表作看看,你很认真地读透,怎么算也得几年,到时候看进阶到哪一个程度再说吧。

列几本,我没列全,可以自己查找看看:

如何系统了解一门知识 一个非电影专业的人如何对电影有系统的了解?

看完这批就得花不少时间了



另外电影方面的科普类,算是一本吧,虽然里面的东西也不能当真理去理解,不过一开始认识一下基本概念还可以。

《周传基讲电影》,咋说呢,说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对的,不过那套视频主要作用还是知识普及,以及“唤起对电影的热爱”,你看看也挺好,但是到一定程度了,知识体系更新以后就不用太理会里面的一些说法——因为科普的东西嘛,有时语气会比较感性和绝对化,电影有很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

另外电影的文学性是远不如纯文学的,看电影的同时别耽误了对人文学科知识的积累,总之什么音乐美术雕塑艺术史各种人文学科别拉下就好了,对进行外部研究的影评人来说,你的综合艺术素养决定你的高度,你要用毕生去琢磨透三样东西:美,世界,人类。

至于技术方面的书籍,过几年再说吧,而且有的没经过实操也不可能懂。

关于要学习的影评,首推罗杰.伊伯特(至于苏珊桑塔格那批下一步再说),因为罗杰是一名剔除了精英意识的优秀影评人,感觉敏锐而情感丰富,懂技术但不爱炫,尽量站在观众的立场,专注于要评论的电影本身,从感性的观影角度而不是技术面去解析电影,不同程度的电影爱好者都能在他的影评里有所收获,而且阅读门槛相对低一些。

他的书豆瓣链接有两本

罗杰的影评不长,极少用专业名词,但不要以为简单,真要读透并深刻理解一点都不容易,哪怕资深从业者也能从他的影评中有所启发,作为影评人拿到普利策奖不是开玩笑的,请认真阅读认真思考。

至于上面有人说要你参与一部片子从头到尾的制作流程的……只能说对了三分之一吧。拍电影和影评人其实是两个方向的事儿,虽说有一定实践有助于对电影的了解,但你的实践归根结底收获主要来自你的个人经验,和做外部研究为主的影评人根本就是两码事,而且电影一线制作者在这方面有时候会有点盲目自信……你不要被这句话吓蒙了就行,要写好影评不见得一定要参与太多的影视制作,多接触这方面的能人了解了解就行。

最后,这个问题我绝逼不骗你,《荣誉》是一本胡扯的书(本来不想特意提,看见有别人在提我觉得我有必要指出),骗骗外行和艺考生的神器,如果作者有那么点对艺术的尊重以及羞耻心真的应该号召出版社停止印刷,不知道坑了多少无知少男少女以及热爱电影的外行,信了你就惨了。如果你还没买,省下这笔钱去吃一个青椒肉丝盖饭(我刚才负责任地查了一下,38块,算上网购的打折大概30块,可以来两份),如果你已经买了,不要紧,送给某个你讨厌的人就行。

祝题主成功。

————————————————————分割线————————————————

另外,个人的学习小技巧,在不影响之前的学习大方向的情况下,有空可以先了解了解

有人提到电影史。

看电影史有没有用?当然有用。

但我还是要重复我的观点,题主现在电影史看没什么大用。

了解电影史的意义在于了解电影技术(艺术)的进化史,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电影本身。但这一切都只在你建立了艺术领悟力以后,看电影史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另外电影本身是文化史和社会史的一部分,光看电影史如果不看相关的社会史资料和文化史资料,那种认识是苍白的。而电影史本身只是一些局部的二手知识,且大部分来自于别的外部研究者,在初学阶段对建立属于你自己的电影观点也不利。

举个例子,电影史上著名的经典电影,在很多榜单上排名前列(很多都是榜首)的《公民凯恩》,哪怕你是视听语言方面的专家,在读解这部电影时,也必须非常翔实地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及文献,才能充分解读,比如这本书:就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里面对画面的解读见仁见智,但对电影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政治隐喻是非常有必要去了解的。

看一部50年代的电影,不能用21世纪的标准看,尤其在你并不是一位电影制作者的情况下。你要收获的感动,除了来自电影艺术本身的感染力外,还要去体会50年代观众和创作者的心,才是属于50年代的感动。21世纪的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拥有的三观和经历的社会思潮都和50年代有巨大的差异,只有进入那个特定的语境,才能正确地欣赏。

而这一切,都得在确定你已经入门后,才更能事半功倍,不然只是鹦鹉学舌而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80103/3347.html

更多阅读

教你如何刷MIUI 6.0系统,一键刷机通用图文教程 miui一键刷机v5

教你如何刷MIUI 6.0系统,一键刷机通用图文教程——简介如今小米手机越来越受国人欢迎了,其体验符合国人要求,给大家打来不一样的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miui 6.0如约而至,作为一刷机爱好者,这边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小米手机刷MIUI 6.0的刷机教程

中国也是一个艺术大国 营销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营销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说是技术,是因为营销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才能做好;说是一门艺术是因为这些经验又是没有一定规律的,这就像艺术。营销当然需要“规范”,但营销要怎么进行“规范”呢?         第一,要在观

关于勇敢与善良的事例 勇敢是一种知识善良是一种智慧

“无知的博弈”可以概括为“机遇”、“信号”、“真相”三个词,从人性角度讲,“无知的博弈”靠的就是勇敢这种知识和善良这种智慧。 简单地说,博弈就是人与人之间为了谋取利益而竞争。一般来讲,博弈并不关注目的本身是否正义与合理,而

如何系统自学历史 如何系统地自学中国历史?

系统地自学国史恐怕真的很困难——任何一个断代、一个专题,系统了解总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我想题主的意思是希望有所涉猎——即使不能深入了解,也不想局限于泛泛的速度。这样的话,也许要做五六件事吧。一是听课。如果可以听好的老

声明:《如何系统了解一门知识 一个非电影专业的人如何对电影有系统的了解?》为网友一颗独苗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