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推敲阅读答案 中国有哪些值得反复阅读和推敲的著作?

本来不想答的,但看到那位高人排名第一的答案,隐约感到这题有成为误人子弟大本营的危险,所以来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其实那位高人答案的谬误之处,在其下评论中已经有很多人指出了,但为了大家看得明白点,在此再总结一下。

依照高人的逻辑,实在说不仅中国的书,乃至全世界的书,再乃至全宇宙的书,都是不应该放在眼里的,因为万物都是在不断运动的,无论什么高妙著作,都不可能完全地解决当下问题,正如他雄辩地指出的:
任你孙子兵法,六韬六晦多么精妙。一万骑兵顶不上几挺机关枪。
任你周易,坛经多么玄奥,没有杂交水稻转基因也要饿着肚子。
任你黄帝内经,道德经多么养生。平均寿命不过四十岁,感染个病菌就要去半条命。
我举双手赞同这种高瞻远瞩,同时还要补充一些: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我没读过这本书)其实也就是一部垃圾,因为如今一个原子弹就能把他那十八世纪的小普鲁士给炸碎;牛顿的《光学》(我也没读过这本)有个屁用,爱迪生才发明出灯泡造福了全人类。

在这位高人看来:
一个东西越是具体详细充满了限定条件越是有用,但适用性也大大降低。中国的经典,正是照顾到了正确而缺少实用性。在现代社会这是很要命的硬伤。
所以直接可以说,《荷马史诗》(我只读过《奥德赛》)干脆就比不上厕所里刚拉的一坨屎。因为史诗这玩意儿现在到底能适用啥啊?倒是这一坨屎,可以做肥料,长玉米长高粱,高明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我向这种超时代的未来主义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也向给他点赞的诸位致以更加崇高的敬意。有你们,更精彩。

其余诸如先说“没有”再说要“取其精华”的逻辑矛盾我也就不说了。然而这位答主貌似还颇为洋洋自得。就随他洋洋自得去吧,人活在世,总得有些安慰不是?
反复推敲阅读答案 中国有哪些值得反复阅读和推敲的著作?

我同时也看到有位答主转了王小波先生的一篇文章,如果没记错的话那篇是叫《我与国学》?实在说,我是小波先生的忠实拥趸,诸位看我以前的一些回答也能觉出来;然而我也不得不承认,他的思想依旧是有某些缺陷的。

对于国学的浅表化解读与攻讦就是其中之一。

我想说一个很多人都很为之不解的问题:在五四运动之后,在科学与民主涌入中国乃至成为共识之后,中国古代那些大而又空的经典,到底还有个毛线用啊?

我们先来看看章炳麟先生在一次关于国学的演讲中所说的:
要知哲理非但求之训诂为无用,即一理为人所共明而未证之于心,也还没有用处的,必须直观自得,才是真正的功夫。
……
西洋之哲学,文字虽精,仍是想象如此,未能证之于心,一无根据,还不能到宋学的地步,所以彼此立论,竟可各走极端的。这有理论无事实的学问,讲习而外,一无可用了!
在我看来,中西文化的分野就在于此:中国文化对内,西方文化对外;中国文化讲究“感受”“体悟”,西方文化则讲究“知道”与“推理”。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将中国哲学的核心定为“内圣外王”,实在说,这也正是整个中国文化的精髓。很多人会觉得西方哲学与文化“有用”,中国的则“无用”,然而正如西方大哲维特根施坦所说:“我们影响社会的唯一法则,便是改善自身。”

中国古代的这一套,实在是太“有用”了。

比方说,我刚刚一直在看贝克莱主教的《人类知识原理》,他对于“物质”“偶性”“观念”等等,很做了一番纠结,我读得也是兴味盎然,感觉自己的姿势水平得到了提高。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个所谓提高有什么用呢?我知道了这个东西,然而它对于我的本性会有什么增益吗?

中国哲学最了不起的也是最具有局限性的地方,就在于它将“知识”也视为身外之物,这也成了一批宵小之徒和一些有识之士攻讦它的主要论点之一。但实在说,国学想给你的并不是知识,而是某种更高级的东西——对于你本性的增益。因此它说的那些表层“道理”,看起来可能着实浅显得很,然而深奥又有什么用呢——如果无法供你体悟,无法对你的本心进行澄明?

中国文化历来讲究“言外之意”,“得意忘筌”;西方的典籍,则往往力求准确明晰,所以其价值大都在于表层的“知道”——你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你就得到这本书的全部价值了。中国的则不然,中国最优秀的一批典籍,如《老子》、《论语》等,往往是支离破碎、语焉不详的,像诗一般的,使得其内涵往往不止于表层的那些“道理”,《老子》寥寥五千言,就衍生了后世多少长篇大论。那位高人答主说到他喜欢读《庄子》,不知他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叫郭象的晋朝人,仅凭做了一部《庄子注》(这本书我也没读过)就青史留名了——但凭读书而论,人家当真比你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综上所述,我不仅认为中国文化中很存在着一些“值得反复阅读和推敲的古代著作”,而且我以为它要比西方的多得多。

早在二十世纪早期,尼采和柏格森等西方大哲就已经指明了西方文化的弊端,开始朝东方哲学中寻求出路,然而如今我们自己反而像大尾巴狼似的无视乃至污蔑自己宝贵的古典文化,这不得不说是很悲哀也很可笑的。

回到本题,我推荐哪些著作呢?我要回答得坚劲有力一些:凡是得到流传的典籍我都推荐。题主你连个范围都不给,中华上下泱泱五千年流传下来那么多书,起码得有三千部都“值得反复阅读和推敲”,你说让我怎么回答呢?希望题主再完善一下问题呗?

另外评论区有言,只要拿没读过的书举例子就是装逼,所以我把文中所有没读过的书都标出来了。

题主回复了我,把范围限定为“题材不限,诗词除外”,另外现在改为中国而不限于古代了。虽然范围还是很大……但总比原先好了一些。所以,言归正传,我要开始正式答题了。

诸子百家中,我最推荐的是这么几部:
《老子》:中华文化的核心源流之一(冯友兰先生认为杨朱的时期比他早,这个暂且不论)。言约意丰,最迷人之处就在于其简洁,寥寥五千言,却可以生发出千万字的煌煌巨著。

《论语》:我个人认为,《论语》的正确读法,并不是看孔老夫子总结出了哪些大道理。它所给予的最美好的东西,首先在于一个杰出的“人”的言传身教。它有温柔敦厚,也有金刚怒目,有谆谆教诲,也有攻讦责骂,其中蕴藏着的,是一个真实的“人”,我们读《论语》,更珍贵的不是齐家治国,而是私人的修养,而这种修养,是怎么读都读不尽的。

《墨子》:王小波很喜欢《墨子》,正因为《墨子》可算中华文化的异类。墨子的思想跟西方的实证主义与功利主义有非常大的相似之处,尤其被称为“墨经”的《小取》《大取》《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六篇,涉及到逻辑学以及诸多自然科学的探索与研究,在诸子百家中几乎是仅此一家。

《荀子》:我个人是认为荀子成就高于孟子的。他的“人性本恶”和“礼乐矫正”的观点,在儒家中算是非常有见地的。著作本身善用譬喻,风格缜密,也是自成一家的文笔。

后世笔记、小说中
《世说新语》:常读常新。人家根本就不跟你讲道理,就摆出一堆那个时代独有的士人给你看,然后你就会心悦诚服。

《搜神记》:中国古代志怪神异小说的集大成者, 的答案已经有评说,在此不再多言。

《唐宋传奇集》:鲁迅编的一本唐宋传奇的集子,诸如《古镜记》、《李娃传》等名篇都有收录。我个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一些很具有代表性的理念,比如人生如梦、时间的相对性等,在唐宋的传奇小说中体现得最为出色。

《聊斋志异》:不必多说

四大名著:更是不必多说。其中相较而言我最推荐《西游记》和《水浒传》。

现当代作家中
只有鲁迅。鲁迅是个全才,在几乎所有文学体裁(除了戏剧)上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看我的个人简介就知道,诸如我等只学着鲁迅一些缺点的人,答题都可以妄得这么多赞,鲁迅本人是更不必说了。但当然,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读鲁迅也是要有取舍的。袁随园还是谁曾经评价说,像李义山等人的诗不可以多读,因为它太不全面,杜甫的诗就可以多读,因为他包罗万象,李义山等人都是从出于他。鲁迅的不少杂文其实也有偏激不全面之憾,因此对于普通读者,我推荐他的《故事新编》《呐喊》《野草》和《朝花夕拾》,而杂文集中,《热风》《坟》这种早期的不那么阴冷虚无的集子也是可以的。

暂时就是这些,想到其他的再更。
这条分割线意味着以下内容跟答案本身毫无关系。建议不感兴趣的各位就不要往下看了……这条分割线意味着以下内容跟答案本身毫无关系。建议不感兴趣的各位就不要往下看了……

关于评论区中争论的问题,老师总算给了我解答(真是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你说我一个学中文的,怎么就去研究人类学去了)


我就把原始材料贴上来,其余也不多说了,这场辩论到此为止吧。我承认,我在回复中出现了很刻薄的言辞,但现在看来,这种刻薄总算还有点用处,那就是使我不至于被别人自己也不甚了了的言辞给唬到。

最后还是要道歉,我又掀起了这么一场不冷静的辩论,给的氛围又增添了几分戾气,甚至包括向那位险些误导我的评论者 道歉,之前言辞过于激烈,是我的错。

真的是抱歉了各位。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90103/3470.html

更多阅读

春暮西园阅读答案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阅读答案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阅读答案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阅读答案】。[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国有三不祥的阅读答案 《国有三不祥》阅读答案

《国有三不祥》阅读答案国有三不祥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

国有三不祥的阅读答案 《国有三不祥》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

推敲阅读答案俄 贾岛推敲阅读答案

 贾岛推敲阅读答案:  阅读题  1. 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 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  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

超然台记 阅读答案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阅读答案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阅读答案——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细菌发电前景广阔阅读答案”

声明:《反复推敲阅读答案 中国有哪些值得反复阅读和推敲的著作?》为网友尐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