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的成因 拖延现象(拖延症)的成因有哪些?如何应对?

从广义的层面来讲,拖延现象的成因既可以是无穷尽的,但也可以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个人选择而已——每时每刻,面临辛苦的选项与逃避的选项时,倾向于选择更安逸的那一个。一而再再而三,就成了拖延。

如果说得细致一点,那就可以引入行为主义的思路,寻找刺激(任务)和行为(拖延)之间的联结,以及短期结果对行为的强化。首先说刺激(任务)的性质,如果是因焦虑而引起的拖延,这些任务通常是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不得不完成的,繁杂或困难的,不知道从何入手的,挑战自己能力的,这样一类特点。——当然这些也因人而异……就像收拾房间为什么对有的人来说算简单劳动,我这辈子都无法理解= =总之对某个特定的人而言,某一类任务就会自动引发「任务——焦虑」的反射联结,这就构成了拖延的第一步。另一种情况是因愤怒而引起的拖延,过程类似,只不过任务会触发出不满的感受(比如这件事根本不是我想做的,我只是不得不答应下来),抑郁引发的也差不多,都不再赘述了。

被任务引发负性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往往能带来心理的(甚至躯体的)痛苦,躲还是不躲,就成了一个两难选择。就跟革命前辈面临严刑拷打时,招或不招的心路历程一样。——熬住了,你就是英雄。

而做不成英雄的,最后选择踢开这种痛苦,扭过头暂时不看这些焦虑源。好了,焦虑(或者愤怒/挫败/沮丧/内疚/羞耻)瞬间就没了,这叫心理学中叫强化,并且是威力最强的即时强化。如果你接下来开始看漫画打游戏,那强化的作用就更强。总之,强化会导致你的行为继续维持,下次面临痛苦的时候,你多半还是会选择逃避,因为你觉得这样爽——什么?你说你在爽完了之后其实很后悔,很自责,内心经历了比爽痛苦一百倍的自我惩罚?但是没办法啊,你的惩罚并不是即时发生的,跟即时强化没法抗衡(你以为那些赌输了的人为什么还愿意再赌?),行为的结果跟行为之间间隔时间越长,效力就越差。

所以你每做出一次拖延的选择,你受到的奖赏会让你暂时忘记今后的代价。

说句老实话,对这种选择其实也没必要否定,更没必要上赶着「应对」。否则也太不近人情了,谁说有任务就非得第一时间完成不可?(换个角度看,趋利避害本身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啊)

但既然在有的人身上被形容为「症」,情况恐怕就比上面说得更严重些。上面所讲的模型,虽然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还确实还有一些因素,会为这个模型带来一些如虎添翼的作用——导致拖延行为在一部分人身上表现得格外强烈,固化形成一种模式,并且严重干扰了正常生活。
这部分因素当中,固然有环境方面的,比如任务的合理性、薪酬、包括大众文化的影响等等,但我更关注的还是个人方面的东西,比如缺乏情绪管理的技巧,不太能忍受某种情绪——焦虑,愤怒,沮丧,羞耻——于是没法接受在伴随这种情绪的状态下工作。又比如完美主义特质,过高的自我要求,这会导致原本普通的任务也会唤起强烈的焦虑感来。还有,如果一个人始终当好好先生,内心里却敢怒而不敢言,形成了一种人格模式(我们叫被动攻击型人格),那拖延将会成为他发泄愤怒的一道出口;另一个老好人从来不会拒绝别人的要求,于是他把各种任务堆积如山,一筹莫展。最后,抑郁和精神上的创伤也会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降低工作效率。

从认知的层面来看,重度拖延者通常会有这样一类信念:
「工作必须找到状态,工作的环境必须近乎于理想」
「我只有在自己想工作的时候才能工作」
「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做到最好」
「我必须领先于他人,把一切事情都纳入掌控中,不能有瑕疵,否则我就会失去所有机会」
讨论这类信念的来源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治疗话题,但是在这里展开显然就有点太多了。

总之,这些信念会导致它们的主人面临着工作时,满脑子都是下面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像海妖塞壬的歌声,一旦听见就无法自拔。它们的主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以后/明天再干会更好」。
它们的呈现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
诱惑版的比如:太累了(歇会儿吧歇会儿吧歇会儿吧……)
诱惑的加强版:时间嘛...仍然还有不少(歇会儿吧歇会儿吧歇会儿吧……)
抱怨版:我不知道从哪儿开始
直接了当版:我不想做...
首先我要打扫房间
理性版:在压力下我会做得更好,所以我以后再做
另一种抱怨版:为什么我会有那么多任务?不公平
……
大抵如此。每一种声音,都会使你面对任务时更痛苦,逃离任务时更心安理得。

下面来说如何应对,这又是一个大问题。

首先是要有一个目标。就本质而言,拖延只是一种选择,所以不应该把「消除拖延」设定为唯一的可能目标,如果条件允许,「接纳拖延」同样可以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从心理诊断上来看是健康的。

但是,几乎所有受拖延困扰的人,都绝不愿意承认第二种可能性。
这是最要命的一点。

每个「拖延症」患者都会声称:他/她自己是特别想积极高效的,想干活,所以无论如何,拜托,还是想实现第一个目标。而事实上,如果他真的只想积极高效,想干活,有那么纯粹的话,他也就不会拖延了。
所以他一定同时也想逃避,没跑儿。这时候就要说到这个自相矛盾的「想」字了。
英文里有两个说法可以表达「想」,一是want (wish),二是feel like,可以粗略地认为一种是理智的想,一种是感觉上的想。而拖延的人,常常是want做事,但是don't feel like做事。这就导致了一组看似自相矛盾的说法:「我想学习,可是我又不想学习」。——这在治疗当中经常出现。
其实,翻译成英文并不矛盾:I want学习,但是每次一看到书就don't feel like学习,所以问题就在于这个feel,它和我的want (wish)冲突。那我必须在两者之间做个选择:要么就遵从我的wish,牺牲我的feel,要么就遵从feel,同时调整我的wish——或者,要么就两方面各让一步,做个妥协。不管怎样,这就很容易看到两方面的力量是怎么拧上的,同时抉择自己要割舍的是哪一部分。
但是中文里这两个东西都叫做「想」,这就会导致很多看似荒谬不可解的心理现象:我想学习,但又不想。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多拖延者为了解决「又想又不想」这一组矛盾,他们找到了另一种说法:我是很想,但是不能,没办法!——我想学习,但不能!我没办法学习,因为我做不到!
如果你还要追问: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我有拖延症啊!
颠扑不破的逻辑。这就如同:我挺想出门锻炼的,可就是不能。为什么不能呢——因为我缺少锻炼!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这个问题要命了吧。

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我是指,拖延者承认并没有什么先天缺陷或者恶灵附体,才导致自己「不能」做事,相反,只不过是难以忍受做这件事的痛苦而已,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选择忍受还是不忍受了。
如果打定主意,选择去忍受这种痛苦呢?
那后面的工作并不难,随便选择一种战拖技巧,下决心执行它。战拖会、番茄法、GTD,还有各种丰富的时间管理技巧,任何一种方法都不乏成功的先例。只看你有多大的决心去承担它们背后的痛苦而已。
如果面临的痛苦超出了个人的承受极限,也不妨尝试心理咨询。咨询师会辅导你做很多情感层面的工作,帮你更好地容纳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如果是认知行为治疗师(比如我),还会陪你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暴露体验和观察,这些方法我用过多次,确实是有效的。
心理治疗中还有一些技术可以加强这一效果,比如设置合理的强化和惩罚,自我监管,认知重构,等等。因为并不是要做心理治疗的技术讨论,这里也不展开了。

但我最后还是要说:一切方法都取决于你是否真正下定了决心。对于心意坚决之人,再普通的方法也可以是有效的;而对于那些貌似很想改变,实际对于忍受痛苦还心存犹豫的人(很大一部分拖延者属于这种),再好的方法最后也逃不过浅尝辄止,轻易否定的结局。对于这类人群,我觉得通过心理咨询去澄清自己的内在动机,还是非常必要的。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130103/7513.html

更多阅读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 试论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应取的对策(一)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自1825年英国爆发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经济社会中繁荣与萧条轮替成为引人注目的总体经济现象。当前由美国2007年底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并迅速影响实

执行难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图书市场高折扣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

图书发行销售的高折扣现象,主要是不完善的图书市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由于社会经济现象的产生有其相应的经济条件和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笔者认为图书销售高折扣的原因主要分为市场与制度两个方面: (一)市场方面的原因:

拖延症的成因 拖延现象(拖延症)的成因有哪些?如何应对?

从广义的层面来讲,拖延现象的成因既可以是无穷尽的,但也可以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个人选择而已——每时每刻,面临辛苦的选项与逃避的选项时,倾向于选择更安逸的那一个。一而再再而三,就成了拖延。如果说得细致一点,那就可以引入行为主义的思

飞蚊症的症状都有哪些 飞蚊症 飞蚊症-概述,飞蚊症-症状体征

飞蚊症(Floaters):一般上是由玻璃体变性引起的,是一种自然老化现象,也即随着年纪老化,玻璃体会“液化”,产生一些混浊物。因而,飞蚊症正式的名称是“玻璃体混沌”或称“玻璃体浮物”。眼前见黑点飞舞,犹如飞蚊故名。飞蚊症是眼内现象,症状表现

婚前恐惧症的表现 婚前恐惧症的表现及其应对

婚前恐惧症的表现及其应对――简介结婚是人一生中一等一的大事情,尤其是对于女人来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可真的是一个至理名言。而且,很多女性朋友都会在婚前有焦虑恐惧症的表现,哪些表现已经出卖你表明你已经有婚前恐惧症了

声明:《拖延症的成因 拖延现象(拖延症)的成因有哪些?如何应对?》为网友只撩干净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