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很傻其实非常聪明 有哪些看似荒谬,其实很科学的理论?

古文字释读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方法就是——猜。
因为很多字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或者看不懂,或者看得懂但是放进文中完全是狗屁不通,此时只能靠猜。
至于什么时候猜对,什么时候猜错,也没有正确答案,一般而言,能读通就是猜对了。毕竟释读古代文字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古人说了什么,能读通,说明了解了古人说了什么,文字释读的目的就达到了,自然算猜对。

当然了,是结合现有文献和现有知识,有目的性地猜。
比如,《侯马盟书》里就有一段非常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字很好认,写成现代的字就是“麻夷非是”。
真的,不靠猜,鬼才知道这4个字放在一起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后来,有学者从其他文献中找到了释读这段话的线索。
《左传》里有:“有渝此盟,明神殛之。”看了上面4个字,再看这8个字,就跟我看了满眼天书的韩语再看汉语一样,太好理解了,就是如果背叛这个盟约,就有神明带你上天。
另外,《公羊传》中也有一句类似,晋公子鱄说:“苟有履卫地,食卫粟者,昧雉彼视。”
“昧雉彼视”也不好理解,但这位公子说,如果有人敢踏上卫国土地,吃卫国的粮食,那么……显然,听起来像“妹纸鄙视”的这句话,一定是句狠话。

学者很快从“明神殛之”这句话找到灵感,认为“昧雉彼视”的意思应该是灭了他的氏族。
“彼=他们的”这很好理解;视和氏读音相同,而且视常常写作左边一个氏右边一个见(这个字打不出来,差评),是通假字;昧和灭读音相近,通假;雉嘛,应该也是和灭差不多的意思。
这样一猜,就解释得通了,如果有人敢踏上卫国土地,吃卫国的粮食,就灭了他全家。
这个解释简直毫无PS痕迹。
看似很傻其实非常聪明 有哪些看似荒谬,其实很科学的理论?

再来猜“麻夷非是”就好猜得多了。
毕竟侯马盟书嘛,首先你要知道侯马是个地名,侯马盟书就是在侯马这个地方出土的盟书,既然是盟书,自然就有相关要做什么的约定,也有违背约定的制约措施。那时候人们都迷信,因此制约措施多是“明神殛之”、“妹纸鄙视”之类的话。“麻夷非是”也是。
麻=灭,读音相近,通假,这个很好猜;
夷就是夷灭的意思,“夷三族”什么的也很常见(不容易呀,见到字形和意思都常见的字);
非=匪=彼,经评论区提醒,诗经里常见这种用法;
是=氏,这个也很好猜。
所以,“麻夷非是”=夷 灭 他的 氏族。
谢天谢地,终于猜出来了。

··················分割线····················
感谢大家的点赞,既然这么多人喜欢,我就再分享一个“猜”文字的故事吧。
就是著名的越王勾践剑的释读故事。

越王勾践剑于1965年在湖北一座楚墓出土。这把宝剑历经千年不锈,极为锋利,据说在出土时,考古队员拿起剑,一个不小心,就割伤了自己的手指。
面对如此宝物,弄清它的来历就显得尤为重要。
铸剑一般都会在上面刻字,有的是刻工匠的名字,有的是刻使用者的名字。这把宝剑上也刻了8个字,是这样的:

第一次见到这些字的时候,想必你的反应跟我一样:这TM什么鬼。看上去,这8个字除了是方块状,根本看不出和我们熟悉的汉字有什么联系。
其实这是鸟虫文,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提到的“八体”之一。

文字发展到战国时期,出现了2种相反的趋向,1是简化,2是繁化。
简化不是一般简,而是极简,比如战国时期的楚国文字。人家的“马”字有马头还有马的四只腿,像这样:
而楚国的“马”只有马头,下面画一横或者两横表示这里我省略了,是这样的:而楚国的“马”只有马头,下面画一横或者两横表示这里我省略了,是这样的:

这竟然也算一匹马!?每每看到这里,我都不得不感谢秦始皇统一文字。

繁化的代表就是这里的鸟虫文了,就是在原来篆书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毫无意义的符号,比如文字上面加上鸟头、虫头,下面加上鸟爪、虫尾,让字看起来像鸟、虫一样。
释读这种文字的关键是去掉这些无意义的符号。下面这些是我誊写的(字难看,将就看一看吧),红色部分是有意义的字符,黑色部分是无意义的鸟虫符号。

去掉鸟的符号后,这几个字就好认得多了。
字1写成简体是(在输入法里找了半天,打不出来):

包耳旁其实就是“邑”字,为形旁,表示地名,戉是声旁,因此这个字就是表达的“越”这个地名。
字2=王。
字3、字4待会再说。
字5是一个鼻子,就是“自”字。
字6=乍,乍就是作,这在古文字里很常见。
字7=用,字8=剑。
这8个字合起来就是“越王□□自乍用剑”,即越王某某自己督造自己用的剑。

释读到这个程度,可以确定的是,字3、4是这位越王的名字。我们知道,一般人名是最难解释的,因为人名和上下文没有关联,只能硬着头皮“猜”,还没有确定的正确答案,只有对这两个字作一个毫无破绽的解释,才能算对。
考古现场的专家方壮猷认为,这两个字是“邵滑”。邵滑(也作召滑)是人名,他曾奉楚怀王之命去越国“卧底”,并趁越国内乱灭掉越国,后来被封越王。
这毕竟是考古界的大事,不可能就此轻易地下定论。因此,方壮猷先生在初步释读后,还将宝剑铭文的拓本以及他自己的解读寄给了全国古文字研究的顶级专家,请他们释读。
郭沫若的回信最先收到,他表示同意“邵滑”这个观点。
虽然有大神级人物赞同,但大家对这个观点还是不太满意,原因很简单,“猜”得不像。字3左边还算有点像召,但是右边明显不是包耳旁的原字——“邑”;字4也只有左边的三点水对得上,右边也不像“骨”字。

没过多久,另外一位大神提供了另一种“猜想”,这位大神就是唐兰。
唐兰先生认为,这两个字是“鸠浅”,这是“勾践”的通假字,剑的主人就是那位著名的越王勾践。
这样一看,字3左边一个“九”字,右边是“鸟”,这不就是鸠么;字4左边三点水,右边也很两个相同的字符,这不就是“淺”么。
“鸠浅”和“勾践”即使在现代汉语中,读音也非常接近了。我还听说“鸠浅”在粤语中的读音极像“勾践”,不知道有没有广东的朋友,能否证实下。
古代越国语言和中原语言几乎完全不一样,当时越国人的名字都是音译的,勾践也是当时的音译。既然是音译,就会有很多译法,就像杜鲁门就是楚门,特朗普就是川普一样,这里译成“鸠浅”,也有译成勾践的,只是勾践这个译法流传了下来,并为大家所熟知。
再结合这把宝剑,只有越国的铸剑技术能把宝剑铸造得如此精美,并且千年不锈,也只有很高地位的人才能够拥有这样的宝剑,而越国被灭之后,如此宝物自然会被楚国作为战利品带回,出现在湖北的楚墓中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注:另有一说,宝剑是作为越国公主(勾践女儿)的陪嫁品来到的楚国。

唐兰先生的说法一经提出,便得到广泛赞同,大家纷纷表示,这个“猜”得好,解释完美,毫无PS痕迹。很明显,大神“猜”对了。国宝的身世终于确定。
释读过程看似的确是在“猜”,甚至转牛角尖的人还可以说这样的“猜想”没有铁证。但实际情况是,收到唐兰先生的回信后,方壮猷先生恍然大悟,并将唐兰先生的“猜想”告知各古文字专家,各位专家(都是古文字研究的神级人物)也纷纷赞同这一说法,包括之前“猜”错的郭沫若。如此,此剑为越王勾践剑这一观点,正式得到学界认同。
如果有且只有这一种说法能够完美解释宝剑的身世,那这样的“猜想”其实就是真相。

注:文中越王勾践剑图片及马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260103/8502.html

更多阅读

玻尿酸究竟有哪几种 玻尿酸有哪几种

作为皮肤填充剂的玻尿酸究竟有哪几种?现在因为国外非常流行注射玻尿酸美容,但是国内真正的玻尿酸比较少,价格也很贵,所以有很多黑心的医生和商人将不是玻尿酸的注射物冒充玻尿酸给求美者注射,大家一定要小心。一)作为皮肤填充剂的玻尿酸

大智慧人看起来都很傻 傻问题有大智慧

   “到安然(Enron)工作是不是有风险?”     你若在 2001 年 8 月向安然公司提出这样的问题,会显得很傻。有风险?公司看上去正如日中天呢!它提出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现在仍会有人一脸诚恳地这样声明)。然而,这个傻问

同桌的你 快乐大本营 每天工作很压抑,非常不快乐,但是为了生活不得不苟且,感觉自己就是《同桌的你》中翻版的林一,我该怎么办?

楼主25岁了,跟我一样,我给楼主讲讲我的故事吧。大学毕业以后,我进入了一家国企工作。当初同学们都很羡慕我,认为我的工作是一份荣耀。其实其中辛酸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的领导是一个十分刻薄的中年女性,在我刚到公司的时候,她也很客气的

声明:《看似很傻其实非常聪明 有哪些看似荒谬,其实很科学的理论?》为网友锅巴女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