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版三国演义 如何评价央视版的《三国演义》?

张公子说的很好了,只谈下我自己感受。

央视《三国演义》对原著的忠实和还原度(参考的是小说不是历史),接近100%,而且也不指望后来者能够超越,现在忠于原著这件事,成了影视剧编剧、导演们不屑于做,或者做了嫌丢人的事,打着“迎合新时代年轻观众的审美口味”旗号,胡乱篡改+女人戏+狗血剧情。单凭这一点已经足够难以撼动这部《三国》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演员选的好,大部分角色和我小时候看连环画、后来看小说里描绘的基本一致,难以挑剔。台词的话剧腔是有,文戏多,有些剧情节奏有点慢,这点可能追求爽快的观众觉得不够爽。但如果你是原著的粉丝,这必定是经典之选。

说几件当年追三国电视剧的事:

记得首播是1994年的春节期间,好像是春晚之后吧,半夜1点多钟,央视试播了两集(其实是3集,《桃园结义》和《连环计》,其中连环计是后来正式播的时候《凤仪亭》+《连环计》2集合起来的超长版)。爸妈都睡了,我一个人看的当时只能收4个台的21寸电视,那种心情非常激动难以形容,看到片头,还有后来刘关张陆续亮相,几乎就是一种童年(虽然那时候我也小学还没毕业)梦想成真的节奏!一口气看下来都夜里4点了,毫无困意啊。第二天还兴致勃勃的跟家人讲,但当时大人们都不太理会。然后我就期待着正式播出的那一天。

正式播出的那一天,我永远记得——1994年10月23日,已经上初一的我在看年初就已经看过一次的《桃园结义》的时候,仍然非常激动,生活仿佛一下子变得美好起来。不管白天学校上课多枯燥无聊,早上晨练跑圈多难受,只要一想到晚上有三国看,一切都不算个毛!

央视当时还很少见的在每一部前播一个内容提要性质的特别节目。总共播了4期:《群雄逐鹿》开播之前一期,《赤壁鏖战》之前一期,《三足鼎立》之前一期,《南征北战》和《三分归一》前一期,当时只看那些介绍和片花就足以让我热血沸腾好一阵子了。在播完《赤壁鏖战》后,还暂停了一下,插播了一部都市题材电视剧,名字不记得了(后来查了一下是《住别墅的女人》),左翎主演,当时就很纳闷央视为毛要中途掐一段,吊胃口?(现在也大概弄清楚了,当时后半部分还有一些剧集没有制作完,这部剧插入等于中场休息了)反正只盼着这个剧早点结束。

当时另一大乐趣是从电视报上剪三国演义的分集剧情和各种拍摄花絮,演员介绍、三国知识等,这个本子至今还保存着。片尾曲超赞,全家人会跟着电视一起哼,还有因为和表妹抢电视(她要看家有仙妻),把她弄哭的插曲。。。故事太多了,印象深的暂时就这些。

那就是那时候一个喜爱三国的男孩子的真实感受,现在的电视剧武打再炫、特效再好,但没了那种人物的味道,再也不会给我这种感动了。

——————分割线——————

受此问题刺激,近期又找了一些央视三国的资料看,觉得回答的太简单,故再补充一些,感觉就是——今后很可能再也没有这种集全国之力,能集中这么多人才、时间和精力来创作的作品了,当时任制片主任之一的张纪中后来也这么说的:

此电视剧是当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俗称电视剧国家队)的倾力作品,跟现在影视基本商业化不同,这部剧和另几大名著一样,可以是国家意志的产物,在那个资金和条件都相对落后的时代,要让央视以外的单位来拍成这样的规模和效果几乎不可能。因此这时候举国体制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了,央视自己的导演有限,就从全国各地调用精品强将。本帖部分素材来自于:,感谢DG大神的辛苦整理,也对这些三国迷表示敬意。


一.执导团队:


王扶林总指挥,王导不用多说了,四大名著执导了最有影响力的《红楼》《三国》两部,他手下5大导演里有几个是从地方台调过来的,此前都有过成功的作品。

5大导演简要介绍一下:、、、、,也被视为三国执导团队的“五虎将”

蔡晓晴——唯一的女导演,执导了桃园结义和最大重头戏赤壁之战蔡晓晴——唯一的女导演,执导了桃园结义和最大重头戏赤壁之战沈好放——这位导演是中日混血,执导官渡之战,战争场面很有气势沈好放——这位导演是中日混血,执导官渡之战,战争场面很有气势
第一部:群雄逐鹿(第1―23集)
导演:蔡晓晴(1—7集)、沈好放(8—23集)
张中一导演,执导的中间和后面的部分。张中一导演,执导的中间和后面的部分。

第二部:赤壁鏖战(第24―47集)
导演:蔡晓晴(24—44集)、张中一(45—47集)
孙光明导演——夷陵之战孙光明导演——夷陵之战

第三部:三足鼎立(第48―64集)
导演:张中一(48—52集)、孙光明(53—64集)
张绍林导演,执导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五丈原部分
第四部:南征北战(第65―77集)
导演:张绍林
第五部:三分归一(第78―84集)
导演:张中一

5位导演分别分配到不同的剧集,带领各自人马分成5个剧组去拍,多管齐下保证此剧能高效完成,但也因为这个原因,造成一些问题:

1,演员总换,比如2个剧组都要有鲁肃,有赵云,演员无法分身,只能另找人,或者一人饰演多角,到处龙套,某人刚在魏国阵亡了,又投胎到蜀国做起了大将……
几个故事:洪宇宙一开始冲周瑜来的,但袁绍当时找不到合适的角色,他稀里糊涂演了青年版袁绍(官渡之战时袁绍换另外演员),但最后当试装周瑜亮相时,从化妆间一出来,立刻全场掌声——周郎非你莫属啊!



扮演孙权的吴晓东,在《三英战吕布》中还演了自己的爹——孙坚,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2.一些细节方面的不统一:
比如演员服装换的太快让人觉得别扭,道具师不细致,在某一部里很好的旗帜、武器,到了另一部里就有点粗糙或者有明显的硬伤,比如旌旗上“曹”字的上半部分,有些是按汉朝时的写法一条竖线,有些是按现代的写法两条竖线。
官渡之战时的镜头 ,为正确的写法官渡之战时的镜头 ,为正确的写法
合肥会战,另一个剧组在拍,曹 就成了这样。。。合肥会战,另一个剧组在拍,曹 就成了这样。。。



任大惠这个总制片人不用多说了,四大名著里除了西游记外,他担纲过其他3部。

二.演员
演员也是全国遴选,重要角色非常慎重,不像现在这样乌烟瘴气潜规则等等等。王扶林后来在《艺术人生——三国重聚首》里介绍,当时他们那几个主要导演和制片人在挑选主要演员时有个7人小组,比如一个演员试镜曹操,7个人里有1个人说不像,不同意,那就不能通过。所以说这也保证了此剧在选角方面的优质。

比如下图,唐国强第一次亮相堪称惊艳啊,这镜头大家再熟悉不过, 当时我心里想的是:这TM就是诸葛亮!用现在的话说是——怒赞!

再说下编剧,央视三国演义的编剧、、、、、,他们对三国的钻研非常深入,用半文半白的台词,既保留原著韵文和古朴风格,又照顾到了观众的理解。而后来高希希的《三国》编剧据说没看过原著。。。。只能说现在人太不负责太浮躁了。

演员方面,张公子说的很多了,我只说一点:此剧里一些龙套、小角色都在日后红了,或者在其他剧里有过不错的演出,比如闫怀礼,没错,就是沙师弟在本剧中出演过程普,西游记里的太白金星、琵琶精、宝象国国王等等都在三国里演过角色,潘粤明、黑豹主唱也演过一些小角色……

举两个例子
猜猜他们是谁,剧中饰演吕布部将宋宪魏续猜猜他们是谁,剧中饰演吕布部将宋宪魏续

揭晓答案,原来是他俩!

这个是袁绍手下谋士郭图,很不起眼嘛?

但他在另外一部剧里的一句台词大大的有名!
“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

多年后再看这部剧,就有83《射雕》的那种感觉了,明星好多啊!

三.群众演员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

拍大场面需要人,那么多人还要方便指挥搞战阵怎么找?答案是从军队里借,当时剧组通过各种资源、关系,借来了部队参演,保证了一些大场面的效果,比如官渡之战,此为开头片花里的一大经典镜头:

但军队不是随便想借多久借多久的,拍完了很快就得还,而以拍摄地周围老乡为主的群众演员在气势、纪律性和精神面貌跟正规军下降了好多个档次啊,比如下图:

这个截图是蜗居新野时期刘备的部队,由当地老乡充数,当然也反映了原著中刘备落魄时兵力素质不高的情况。

但很多战争场面(即便是一些大阵势,如合肥会战)如果一看起来是无精打采的效果,那多半就是没有部队参演,不得不说武戏是这版三国的一大硬伤。

四.几个数据

拍摄年份:1990年~1994年——有多少作品能准备这么长时间?
总投资:1.7亿人民币——当时也是巨资了,当然现在投资方不差钱,但认真的做事态度和对艺术的追求方面只能呵呵,
动用群众演员:40.88万人次

五.态度
主创团队、编剧、演员、美工、道具、作曲等等等等都抱的是“为中国人将这样一部经典巨作呈现在荧屏里”的想法,他们对剧本及拍摄的敬业和投入态度、艰苦奋斗、为艺术付出的精神,是后来人难以相提并论的。还是用数字说明,当时导演+几大主演的工资都是每人/250元一集,不要理解为250元x84集,即便唐国强演诸葛亮跨度时间长也不到60集。而给群众演员的酬劳通常是10元/一天,而且吃住都艰苦,即便是贵为丞相的主角——饰演曹操演员鲍国安也得住“标准”4人间,所有人都一样。对比一下现在,我又想呵呵了。

六.情节
大的场面,重点桥段都包括,详略得当,但还是有些片段缺失有些遗憾(有些是剧本舍去、有些是拍了但由于播出时长有限,被迫剪掉)。
缺少的桥段有:曹操刺杀董卓及诸侯讨伐董卓失败后之后的情节没拍,尤其是回乡招募人才,如何创业的过程没有,突然就起兵杀向徐州报仇了。
李郭之乱+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有,少了关键的衔接,孟德怎样上位的没拍。
跨江击刘表,孙坚被杀。没有。
吴国戏份太少,完全成陪衬。
合肥之战拍的太简单——不过高希希版根本没拍,直接通过前方战报口述,后来竟连七擒孟获都没有!

一言难尽,想说的太多,虽然很多时候“举国体制”没有带来好的效果,现在被广为诟病,但我认为这件事还是做的非常值得非常成功的。所有主创人员和为之付出劳动的人,都值得我敬佩。

无论现在央视如何如何,我还是非常感谢当时的CCTV为观众奉献的这部作品,因为感动,所以感谢。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90103/9987.html

更多阅读

三国演义人物 三国演义名将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三国演义人物名字三国演义人物关系图三国演义人物分析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三国演义人物图片三国演义人物性格三国演义人物故事三国演义人物大全三国演义人物评价新版登录新闻hao123地图视

新三国PK三国演义_浪中走 新三国演义

昨晚连续看了10集新三国,个人感觉还勉强,但总体比唐国强的老版三国演义差了一些,有几个方面可以体现三国演义并不是史书,而新版三国和三国演义拍成电视剧都是根据三国演义拍的,所以从三国演义这本书来说,老版三国演义更胜一筹1、演员的

声明:《央视版三国演义 如何评价央视版的《三国演义》?》为网友峩眔溫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