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养生习俗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以下就是爱华网小编整理的惊蛰养生习俗,以供参考。

  惊蛰养生习俗

  1.要以清淡为主

  惊蛰一到天气回暖,清淡的食物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惊蛰节气养生的重点在与护肝健脾,清淡的饮食能起到护肝健脾的作用。

  2.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

惊蛰养生习俗

  惊蛰时节气温还是普遍偏低和干燥,所以很容易导致上火,在日常的饮食上就要多增加生津润肺的食物,例如雪梨、银耳、春笋等。

  3. 不要食用冰冷食物由于惊蛰时节气温偏低,早晚温差大,所以这个节气还是很不适合吃偏冷的东西,入口的食物最好都是暖食或是常温的食物。

  4. 早睡早起,温水洗漱

  惊蛰时节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养成良好生活的习惯,起床后用温水洗漱可以让人更加精神,这也是避免的“春困”的办法。

  5.保持室内的清爽干燥

  惊蛰时节也是阴雨季节开始,南方会出现潮湿的情况,所以要保持室内的清爽干燥,这样可以防止室内细菌的滋生,从而避免湿气重,导致出现风湿疼痛的现象。

  6.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

  睡前泡热水脚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睡眠,睡眠的质量高了才能避免“春困”,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益处多。

  7.锻炼也要注意保暖

  惊蛰时节早晚气温温差大,乍暖还寒时候很容易导致生病,所以锻炼也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关节的保暖很重要,这样才能使自己不受风寒。

  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蛰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262171/711041110.html

更多阅读

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是什么意思 如何做好惊蛰养生保健

目录:第一章:惊蛰是什么意思 如何做好惊蛰养生保健第二章:中医体质养生 惊蛰节气养生之道第三章:惊蛰食疗养生 8款春季养生食谱编者按:今天正是24节气中的惊蛰,意味着从今天开始,冬眠于地下的生物都开始苏醒回归春的怀抱。那么这一时节

惊蛰养生 惊蛰养生吃梨润肺养胃

  还有几天就是惊蛰节气,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对于惊蛰节气不是很清楚。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惊蛰节气该如何进行惊蛰养生,一起来瞧瞧吧!  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

惊蛰注意事项 惊蛰养生的注意事项

   惊蛰养生的注意事项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之季,但又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之时,因此,也是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甲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所以,在这一节气中,应该做好流行性疾病

血淤体质养生原则 惊蛰养生血淤体质如何养生

  惊蛰养生  血淤体质:  凡是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干燥,眼眶黑暗者多为血淤体质之人。  体育锻炼:  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交谊舞、太极拳、保健按摩等能使身体各部都活跃起来的,是有助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  精

惊蛰怎样养生 惊蛰养生

  惊蛰养生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声明:《惊蛰养生习俗》为网友伴人一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