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及其周边地区在军事中不可取代的重要战略地位,从武汉失守到1944年日军围攻衡阳,在将近6年的时间里,这一带战事作为中日交战的主战场曾未消停过。1939年中国十大战区,以湖南为主要战场的第九战区拥有最多兵力,极盛时达到54个步兵师,占全国总兵力的四分之一强。1939年至1945年抗战胜利这段时间,正面战场共有12次重量级大会战,分别是:第一次长沙会战、豫南会战、上高会战、枣宜会战、晋南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豫湘桂大会战、老河口芷江会战。其中有6次大会战在湖南战区展开。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原定计划3月亡华,但仅湖南一地,国军就顶了5年之久,多次会战,日军始终未能越雷池一步,即此可见湖南战略地位之重要与国军高层对这一战区的重视程度与兵力之强。

保卫衡阳的战争为什么冠绝抗战史?
一、国军第10军面对数倍于己,武器装备远强于己的日军,坚守衡阳城47天(原定计划守半个月);
二、致使日军伤亡30000余人,而国军伤亡是15000人,这是真实历史,绝对可以拍成抗日神剧!
三、有中国空军参与的三维立体会战。
最主要是前两点。
兵临城下
1944年抗战相持阶段,陈纳德的“飞虎队”和他训练出来的中国空军,给日本空军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中国空军的机场,当时湖南有三个(衡阳占两个);香港沦陷已两年,日军已攻下广东全境,正打算北上;在缅印战区,孙立人将军也已经开始带部队活埋日本鬼子,引起东京大本营一片惊恐。日军为了打通大陆线,连接中国东部战区和东南亚战区,顺便推毁中国的西南机场,1月始,发动了“一号作战”,一路从河南打到湖南,6月,开始“湘桂会战”。
衡阳作为交通枢纽,粤汉线和湘桂线的连接点,多条公路通往西南大后方,而且,衡阳机场作为中美空军的重要基地,一旦失守,空袭日本本土的轰炸机的就得退往桂林。

由是,日军必须攻下衡阳城。
日军投入了3个机械化师团(日军一个师团就是一个军,一个师团满编1.6万人),6月初集结完毕,准备对国军展开闪电战。衡阳,将迎来暴风骤雨般的打击......
国军指挥官——方先觉
军长方先觉------
在日军进攻衡阳时,军长本是陈素农,因为前军长方先觉被调岗了----他跟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闹掰了,不听薛岳的话。
陈素农听说日军来势凶猛,胆怯,不敢赴任。薛岳又让方先觉返回第10军,方军长耍大牌不回去,薛长官只好告状给蒋校长。
老蒋无奈,打了两个电话给方军长。

第一个电话:“你个娘媳劈的,鬼子兵临城下,你还跟战区司令长官怄气?!”
校长这个电话让黄埔好学生方先觉接过防守的枪。
第二个电话:“守十天到两周,算你完成任务。”
谁知方先觉回到部队,一口气守了47天!

衡阳保卫战进程(守城47天,是指1944年6月23日到8月8日)
守过台儿庄,在长沙第二、三次会战中表现英勇的第10军,被委以保卫衡阳的重任。在当时,第10军并不满员,只有两个半师,也就是16000人。6月1日,第10军进驻衡阳,百姓夹道驻欢迎。
湖南人深恶不平事,强盗来了有猎枪,朋友来了有好酒。
乌泱泱的人群中,走出一拨衡阳乡绅,其中乡绅代表欧阳敬老先生,走到方先觉面前,说:“方军长,素闻阁下威名,衡阳幸甚,我等将倾囊相助,这里有几百吨粮食,有几吨猪肉,有几车好酒,给你们飨用,这里还有三百壮士,供您调遣,另外,顺便问一下,有没有多余的枪?给大伙武装起来。”他说的三百壮士,都是几大乡绅地主家的护院家丁(家丁们有枪),全部连人带枪派给了部队,充当战斗预备队。
接下来,无数老少男人,站在队伍中齐声大吼请愿,一句话,要求即时入伍,参加抗战。这一刻,方先觉被震憾到了,当日寇狼烟一起,其它大多危城,乡民四散逃逸,而这些湖南人,竟然还要未经训练直接参与战斗!难道他们是岳武穆曾国藩附体吗?“上马杀敌,下马读书”?他知道,抗战以来,湖南每年供应26万壮丁给国军(全国第2,仅次于四川),难怪各师师长曾经告诉他,第10军中的湘军,有文化能识字,打日寇又都猛得像疯子。可是很无奈,没有多余的枪械武装这些疯子。
但第10军的将士,这时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说不定衡阳能守得住......

衡阳攻守战,国民党第十军以1.7万人的劣势兵力,与11万日军相抗,坚守孤城47天,在仅2平方公里的战场上,数度肉搏,以死伤1.5万人,亡7000余人,军长方先觉以下参谋长、四师长被俘的代价,制敌死伤7万余众,其中4.8万人被击毙,日军六十八师团师团长佐久间中将于此役被击毙,五十七旅团长吉摩源吉少将,被迫击炮弹自腹部贯穿而亡。[21]衡阳之战,是抗战史上最惨烈的拉剧战,尽管打出了第十军全军覆没的悲剧,衡阳最终失手,但同样打出了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防御作战独一无二的巅峰,也是少有的在一次战役中,日军伤亡人数大大高于中方的一次大战,如此大小悬殊的比率,在世界战争史上极为罕见。日本战史把此次战役称为“中日八年作战中,唯一苦难而值得纪念的攻城之战”,其“牺牲之大,令人惊骇。”[22]也正是由于此次衡阳久攻不下与官兵伤亡惨重,引起日本军政两界及社会舆论对东条英机内阁的痛责。在群起声讨中,东条内阁于7月18日倒台散架。纵观抗战八年,真正血火交织的死打硬拼之战,自淞沪始,以衡阳终,其间不过数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