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将军故居位于河南省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东头的半山坡上,大门上方悬挂着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王光英题写的“许世友将军故居”牌匾。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世友将军故居和将军墓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许世友将军是我国倡导火化以来唯一一位被特许土葬的国家领导人。将军病逝后,中央批示“许世友将军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人物,特殊对待,准许他回老家土葬”。1985年11月9日将军魂归故里,长眠在了新县田铺乡许家洼万紫山下的来龙岭上。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出生于新县田铺乡许家洼。少年时放过牛,读过私塾,曾拜少林寺云游武僧为师,练就一身武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了黄麻起义。后任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世友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军委常委。是中共八届中共委员,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因病在南京军区总医院逝世,享年80岁。
“生为国尽忠,死为母尽孝”,这是将军生前所恪守的人生信条。将军病逝后,他的遗愿也得以实现。将军生前战功和“忠国孝母”的情怀深受世人敬仰,前来拜谒的人络绎不绝。

将军墓地在一个半山腰处,背靠着两座山相接的鞍部。墓高2米.直径3.5米。整个坟墓前方后圆,简朴庄重,占地面积约98平方米。墓前方,有一尊将军的花岗岩雕像。
墓地西南面为许世友父母亲的合葬墓,相距约40米;东面偏北为许世友的出生地,相距约50米;正前远方是五虎山,墓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许世友要为母亲尽孝看坟,选择此处是再好不过了。

许世友生前选定的墓址,在其父母亲合葬墓的下面五六米处,意在他死后葬在母亲脚下,永远陪伴着母亲。许世友去世后,在确定墓址时,专家看后认为,许世友自选的墓址地势较低,雨天容易积水,不利于遗体保存。在征得家人同意后,选择了新的墓址。
许世友自选的墓址,周围有五棵长势茂盛的松树。让人称奇的是,这五棵松树都从不同的方向弯向墓址。

以前,许世友墓没有墓碑。许世友因为是土葬,不合移风易俗的要求,尽管是经过中央特批的,但为了减少负面影响,上面规定,当时不竖墓碑。
可是络绎不绝的参观者纷纷反映:许世友将军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怎能没有个碑。许世友墓前的这块石碑,就是按照王震的提议竖起来的。这块灰白色花岗岩石碑正面的“许世友同志之墓”七个大字。

许世友将军故居,坐北朝南,有砖木结构的房屋10间,占地322平方米。
由大门进入第一间为堂屋,屋内摆放着织布机、纺车等老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后面分别为将军生前住室、将军父母住室和厨房。厨房前墙有一洞口,那是战争年代,许世友回家探母时遭反动民团100多人围捕时打开的,他从洞口窜上房顶逃出险境,此洞口称为“避匪洞”。

爱华网



